毫针刺法8何刚ppt课件_第1页
毫针刺法8何刚ppt课件_第2页
毫针刺法8何刚ppt课件_第3页
毫针刺法8何刚ppt课件_第4页
毫针刺法8何刚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2 27 1 毫针刺法针灸康复科何刚 2020 2 27 2 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 WHO 認可43種針灸適應症1996年11月召开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意大利米兰会议 提出64种针灸适应证 并作如下论述 2020 2 27 3 1 采用类似针灸法或传统疗法随机对照试验过的针灸适应证有 戒酒 变应性鼻炎 花粉症 竞技综合症 面瘫 胆绞痛 支气管哮喘 心神经官能症 颈椎病 运动系统慢性疼痛 颈 肩 脊柱 膝等 抑郁 戒毒 痛经 头痛 偏瘫或其它脑病后遗症 带状疱疹 高血压 原发性低血压 阳痿 引产 失眠 白细胞减少 腰痛 偏头痛 妊娠反应 恶心呕吐 肩周炎 冻结肩 手术后疼痛 经前期紧张症 神经根疼痛综合症 肾绞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 扭伤和劳损 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紧张性头痛 戒烟 三叉神经痛 泌尿道结石 2020 2 27 4 2 有足够数量的病人为样本但无随机性对照试验的针灸适应症有 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咽喉炎 背痛 胆道蛔虫症 慢性咽炎 胎位不正 小儿遗尿 网球肘 胆结石 肠道激惹综合症 梅尼埃病 肌筋膜炎 儿童近视 单纯性肥胖 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 精神分裂症 坐骨神经痛 2020 2 27 5 3 有反复的临床报道 效果较快或有一些试验依据的针灸适应症有 便秘 缺乳 泄泻 女性不孕 胃下垂 呃逆 尿失禁 男性不育 精子缺乏 精子活动力缺乏 无痛分娩 尿潴留 鼻窦炎 2020 2 27 6 刺灸法 2020 2 27 7 2020 2 27 8 2020 2 27 9 砭石 骨针 竹针 陶针 等 2020 2 27 10 九針 2020 2 27 11 刺灸法定义与作用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应用方法刺灸法源流与发展针具的发展刺法 灸法的发展 内经 九刺 十二刺 五刺 补泻手法 2020 2 27 12 针法的发展针法 毫针 三棱针 皮肤针 灸法 拔罐法电针 穴位注射 穴位磁疗 埋线 腕踝针耳针 头针 2020 2 27 13 毫针刺法 2020 2 27 14 一 毫针的构造 检查和规格 针尖松针状钩钝 针柄圈柄 花柄 盘龙针 平柄 管柄 针尾角度艾灸 针身光滑挺直弹性锈蚀弯曲 针根牢固锈蚀松动 构造与检查 2020 2 27 15 长短规格 粗细规格 规格 收藏防止损坏与污染 2020 2 27 16 二 针刺练习 2 棉团练针提插 速刺 指力 手法 灵活协调性 精神专注1 纸垫练针捻转与指力 3 自身练针适应 体验 步骤 短 粗 长 细 针 要求 进针快速无痛 行针自如 手法熟练 指感 针下感 得气快 受术者接受 2020 2 27 17 三 针刺前准备 长短粗细 0 5个人情况年龄性别体质胖瘦部位头面四肢胸背腰臀病情虚实表里 深浅 寒热急慢 注意 一穴一针 选择针具质量 地 不锈钢针金针银针磁极针检查各部 2020 2 27 18 选择体位 选择原则便于医生取穴 施术便于留针 患者舒适 仰卧位适宜于取头 面 胸 腹部腧穴和上 下肢部分 前侧面 腧穴 常用体位 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 2020 2 27 19 体位 俯卧位适宜于取头 项 脊背 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常用体位 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 针刺前的准备 2020 2 27 20 体位 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 下肢部分腧穴 常用体位 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 针刺前的准备 2020 2 27 21 体位 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 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常用体位 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 针刺前的准备 2020 2 27 22 体位 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 背部的腧穴 常用体位 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 针刺前的准备 2020 2 27 23 体位 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 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注意处方与体位暴露与松弛针刺期间勿改变体位医生适当的位置 常用体位 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 针刺前的准备 2020 2 27 24 消毒 针具器械消毒 高压蒸气灭菌法1 1 4kg cm2115 123oC 30min药液浸泡消毒法75 酒精30 60min煮沸消毒法水沸后15 20min 医生手指消毒针刺部位消毒治疗室内消毒 针刺前的准备 2020 2 27 25 持针法 刺手掌握针具相应手法 押手固定腧穴协助进针 多指持针法 难经 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四 毫针的针刺方法 减轻疼痛调节针感 二指持针法 2020 2 27 26 进针法 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管针进针法 毫针的针刺方法 2020 2 27 27 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 中指指端紧靠穴位 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 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 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 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毫针的针刺方法 2020 2 27 28 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 刺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指切法挟持法舒张法提捏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 2020 2 27 29 押手拇食两指捏住针身下段 露出针尖 刺手拇食指执持针柄 将针尖对准穴位 双手配合动作 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 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指切法挟持法舒张法提捏法 双手进针法 挟持进针法 2020 2 27 30 指切法挟持法舒张法提捏法 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 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 双手进针法 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舒张进针法 2020 2 27 31 即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 刺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 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 毫针的针刺方法 双手进针法 指切法挟持法舒张法提捏法 提捏进针法 2020 2 27 32 管针进针法 毫针的针刺方法 以针管替代押手进针的方法 2020 2 27 33 针刺的角度 方向 深度 直刺 针刺的角度 毫针的针刺方法 适用于大部分腧穴 斜刺 肌肉浅薄重要器官血管疤痕 平刺 横刺 皮薄肉少头面部透针 2020 2 27 34 针刺的方向 毫针的针刺方法 依腧穴所在部位依经脉循行依穴位与病位 2020 2 27 35 针刺的深度 个体差异年龄 体质 胖瘦等经络阴经与阳经刺经与络病情虚实表里寒热 急慢时令春夏浅秋冬深 毫针的针刺方法 凡刺浅深 惊针则止 针灸大成 部位参考腧穴常用深度 2020 2 27 36 行针手法 广义从进针至出针的整个过程狭义进针后为促使得气 调节针感和为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 运针 行针概念 五 行针与得气 行针法行针基本手法行针辅助手法 2020 2 27 37 提针与插针结合 对穴位施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 3 5分 基本手法 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与得气 提插法 幅度 层次 频率 时间 2020 2 27 38 刺手挟持针柄前后 左右交替旋转捻动 180 360 行针与得气 基本手法 提插法捻转法 捻转法 角度 频率 时间 2020 2 27 39 辅助手法 方法经脉循行路线揉按作用疏通气血激发经气 行针与得气 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飞法震颤法 循法 2020 2 27 40 方法弹动针尾 针柄 使针体振动作用催气守气 辅助手法 行针与得气 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飞法震颤法 弹柄法 2020 2 27 41 方法刮动针柄 使针体振动作用催气守气 辅助手法 行针与得气 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飞法震颤法 刮柄法 2020 2 27 42 方法直立而摇边摇边退卧针而摇不进不退作用泄气行气 辅助手法 行针与得气 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飞法震颤法 摇柄法 2020 2 27 43 飞法方法以右手拇 食指执持针柄 细细捻搓数次 然后放开两指 一搓一放 反复数次 状如飞鸟展翅 故称飞法 作用催气 行气 辅助手法 行针与得气 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飞法震颤法 2020 2 27 44 方法用小幅度 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作 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作用催气守气 辅助手法 行针与得气 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飞法震颤法 震颤法 2020 2 27 45 针刺得气 得气的定义 用针之类 在于调气 灵枢刺节真邪 夫气者 乃十二经之根本 生命之泉源 进针之后 必须细察针下是否已经得气 下针得气 方能行补泻 除疾病 金针梅花诗钞 得气的表现医者手下沉紧 如鱼吞钩饵 徐和患者酸 麻 胀 重 热 凉 或传导或见局部肌肉跳动 经气感应针感 行针与得气 2020 2 27 46 得气的意义 得气与疗效的关系 针若得气速 则病易痊而效亦速也 若气来迟 则病难愈而有不治之忧 针灸大成 得气与虚实补泻的关系 为刺之要 气至而有效 灵枢九针十二原 若针下气至 当察其邪正 分清虚实 针灸大成 邪气来也紧而疾 谷气来也徐而和 灵枢终始 注意一般与特殊勿片面追求 行针与得气 2020 2 27 47 温度 噪音 影响得气的因素 医生 行针与得气 取穴 方向 角度 深度 手法 患者 体质 类型 病情 环境 2020 2 27 48 纠偏法 促使得气的方法 行针与得气 查找原因纠正之 候气法 针置穴内安静留针 或间歇运针 益气法 施加艾灸以促经气来临 2020 2 27 49 六 针刺补泻 针刺补泻原则 灵枢经脉 盛则泻之 虚则补之 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 陷下则灸之 灵枢九针十二原 虚实之要 九针最妙 补泻之时 以针为之 2020 2 27 50 单式补泻手法 基本补泻手法 提插补泻 浅深 用力 幅度 频率 时间 捻转补泻 角度 用力 频率 时间 针刺补泻 2020 2 27 51 其他补泻手法 疾徐补泻法开阖补泻法迎随补泻法呼吸补泻法平补平泻法 针刺补泻 疾而徐之徐而疾之 揉按针孔摇大针孔 区分广义与狭义迎而夺之随而济之 呼进吸退吸进呼退 均匀提插捻转 守神 临床综合应用 2020 2 27 52 复式补泻手法 烧山火 要点分部实施复合补法 天 提插 捻转补法1 人 提插 捻转补法2 地 提插 捻转补法3 针刺补泻 2020 2 27 53 透天凉 要点分部实施复合泻法 天 提插 捻转泻法3 人 提插 捻转泻法2 地 提插 捻转泻法1 针刺补泻 2020 2 27 54 功能状态双向调节作用腧穴特性关元命门气海 补十宣人中委中 泻施术手法针刺时间子午流注法 针刺补泻 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 2020 2 27 55 留针方法静留与动留时间寒证 痹证 痛证 痉挛性疾病 注意观察出针防止出血与疼痛 慢 针灸聚英 下针贵迟 太急伤血 出针贵缓 太急伤气 出针不可猛出 必须作三 四次 徐徐转而出之则无血 若猛出必见血也 七 留针与出针 2020 2 27 56 针刺流程 消毒 间歇行针 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指切夹持舒张提捏管针进针法 常用补泻手法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疾徐补泻开阖补泻呼吸补泻迎随补泻热补凉泻 进针 得气 留针 行针 补泻 出针 针刺角度方向深度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 2020 2 27 57 八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体质与精神 体位手法留针症状突然头晕目眩 面色苍白 心慌气短 出冷汗 恶心呕吐 精神疲惫 脉沉细 严重者四肢厥冷 神智不清 二便失禁 唇甲青紫 脉细微欲绝 处理出针平卧保暖灸治预防针对原因 注意观察 晕针 2020 2 27 58 原因精神紧张或疼痛 手法 留针时间现象针体活动困难或伴疼痛处理放松 精神局部 转移注意力 调整针体预防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顾虑注意正确操作手法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滞针 2020 2 27 59 原因体位 手法 外力 滞针现象方向角度改变 针体活动 疼痛处理放松局部恢复体位顺势拔针预防手法要熟练 指力要均匀 选好体位 勿随意移动身体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弯针 2020 2 27 60 原因针具质量 手法过重 弯针与滞针处理不当现象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处理保持镇静保持原有体位预防检查针具 针刺时保留部分针身在体外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断针 2020 2 27 61 原因针具质量手法过重刺伤血管现象疼痛肿胀皮肤青紫处理按压冷敷加压包扎热敷预防检查针具注意手法适度熟悉解剖 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血肿 2020 2 27 62 1 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2 妇女月经与怀孕状况3 幼儿头部腧穴4 血凝障碍者5 施术部位皮肤状况6 避免刺伤脏器7 眼区 项部 脊椎部穴为针刺的角度和方向8 避免刺伤膀胱 九 针刺注意事项 2020 2 27 63 时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经脉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肺经穴 寅时针刺 迎而夺之 泻 卯时针刺 随而济之 补脾经穴 巳时针刺 迎而夺之 泻 午时针刺 随而济之 补 2020 2 27 64 2020 2 27 65 2020 2 27 66 经脉经脉走向补泻操作 手三阳 从手走头 向心补 针向向心足三阴 从足走腹 胸 泻 针向远心 手三阴 从胸走手远心补 针向远心足三阳 从头走足泻 针向向心 十二经流注顺逆补泻法 2020 2 27 67 关于得气的几个问题 得气的定义与表现 若有所得若有所失有见如入 有见如出经脉循环之气针感隐性得气显性得气得气的基础 肌肉组织的肌梭内感受器 肌肉收缩穴位神经末稍密集穴位高密度的肥大细胞 活性物质刺激神经得气与血型的关系 O B AB A 2020 2 27 68 得气 得气的迟速寒热 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经脉 足阳明 其脉大血多 气甚热壮 刺此者 不深弗散 不留不泻 灵枢经水 体质 血气充盈 肤革坚固 因加以邪 刺此者 深而留之 灵枢逆顺肥瘦 季节 春夏短秋冬长病类 热厥 取足太阴少阳 皆留之 寒厥 取足阳明少阴于足 皆留之 灵枢寒热病 综合 调气为要 与留针时间长短相关的因素 2020 2 27 69 灵枢行针 重阳之人 其神易动 其气易往也 阴阳和调而血气淖泽滑利 故针入而气出 疾而相逢也 阴气多而阳气少 阴气沉而阳气浮者内藏 故针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