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留守家庭的孩子教育问题的一点思考目前,为了生存,为了维持家计,为了孩子成长的物质需求,学生家长离开家庭外出打工、经商已不是个别行为,它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于是人们就把留在家中的孩子、妻子、老人构成的家庭称之为留守家庭。在对我校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随机调查的199名学生中,父母亲长期在外打工经商的人数有18人,占调查人数的9%;父亲或母亲(主要是父亲)长期在外打工经商的人数有41人,占调查人数的20.6%。留守家庭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应该受到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关注。那么留守家庭有什么特点?留守家庭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与其它孩子有什么不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育中应该注意些什么?下面我就这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一 留守家庭的类型分析留守家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使留守家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特点。通过对有关情况的分析,我认为留守家庭主要表现为这样几种类型:完全留守型:学生父母因生意、工作的需要双双外出,把孩子一人留在家里,为孩子留足生活费或定期把足够生活经费寄回来,也有的把生活费用交给老师,让老师定期转交给孩子。这种类型人数不多,其特点是父母始终放心不下,孩子心底孤独无助,这种类型最令人担心。单亲留守型:学生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母亲带着孩子和老人在家里。家里一切家务,孩子的教育,全由留守母亲一人承担,父亲在外一心努力、艰苦地工作,把钱带回家,完全过着一种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这种类型占的比例较大,常常是父亲劳累,母亲疲惫,孩子无奈。隔代留守型:学生父母双双外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身体状况比较好,让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和孩子一起组成留守家庭。学生父母把钱寄回来。这种类型,常常因为是爷爷、奶奶溺爱,孩子自由散慢,父母责备较多。完全寄居型:学生父母双双外出,他们把孩子寄居于学校、老师、亲戚、朋友家里,孩子和老师、亲戚、朋友住在一起,家长除了给足孩子的费用,还会把一份不菲的工资付给寄居的家庭。这种类型常常是父母放心,受托者满意,可孩子忧心。二 留守家庭孩子现状分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是以后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肥沃的土壤。”(杜威语)在这样一个社会变革、竞争激烈的时代里,一个完整正常的家庭都常常会因为某种压力、某种诱惑、某种打击而不稳定。那么留守家庭在这种社会状态下的承受力有多大?留守家庭的孩子又能承受多大的压力?透过一启启留守家庭学生违纪的表象,我们就可以看出留守家庭给孩子带来的种种影响。初二学生李某(女),妈妈外出做服装生意,爸爸和女儿留在家里。妈妈在外苦心经营,生意做得很好,寄给家里的钱除了足够的父女生活费用外,还有节余,开始的日子还算不错。但时间长了,首先是爸爸出了问题,因为无聊,爸爸很快染上赌瘾,筹码越来越大,妈妈寄回来的钱先是有节余,后来是只剩下生活费,再后来是连生活费也不够了,要求妈妈多寄钱。妈妈很快发现了问题,责怪爸爸。爸爸不服,但也不改。这样,本来一个很好的家庭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吵中,爸爸不管孩子,妈妈也鞭长莫及,孩子很快陷入孤独、无助、愤恨、沉默的境地。上课无精打采,根本不听课,经常迟到、旷课,更为严重的是她还采用“借”和“威胁”等手段,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从同班一位住读女生的身上宰用生活费捌佰余元。学校发现后,对她进行了耐心教育,并打电话给她家里,父母亲虽然来校了,但他们是相互责怪,把责任推给对方,父母最终“商量”的结果是:孩子的事情请学校多多教育,万一不行只有让孩子退学跟妈妈一起去做生意。初三学生柯某(男),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一人留守在家里。生活自理,常在学校食堂、外面小餐馆吃饭。他的这种生活习惯很快被三个游逛小青年“瞄准”了,成为“擂肥”对象。为了自保,学生柯某把学校几个“好事”的同学请到家里结成了自己的势力团伙。结果是柯某很快由“擂肥”的对象变成了参与多次“擂肥”的人,受到了学校纪律处分。一个个案例不能代表所有留守家庭的孩子的现状,但我们也不难看出:留守家庭的孩子教育已经给学校提出一个新的课题。这些孩子的心态很不稳定,遇到困难、烦恼、挫折,他们不愿主动找老师,找同学帮助,而是用自己幼稚的心灵去承担,用自己幼稚的方法去处理和解决问题,结果是越处理越糟糕,越处理越麻烦,最终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这种恶果给孩子心理造成极大的痛苦和不安,他们无心上课,无心学习,心里渐渐开始发生变化:有的孩子变得懒散、粗暴;有的变得对自己不自信,对别人不信任;有的仇视老师、同学和父母。正如陆世仪语: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若不能齐家,则其子自孩提以来,爱憎频笑,必有不能一轨于正者矣,虽有良师,化诲亦难。三 教育的对策和思考“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马卡连柯语)留守家庭的孩子也有逆境成才的,但的确有相当一部分因缺乏爱而表现出某方面的缺陷。作为学校,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一社会现象,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应该怎样呢?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个方面特征的和谐,这都是由某种首要的东西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成分是道德。”针对留守家庭的不同类型和孩子表现出来的特征,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作些尝试。一是用关心来弥补孩子的孤独和空虚。留守家庭的孩子在心理上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依靠和寄托,他们最信任,最依托的人没有在身边,因此,在遇到什么事情时,他们希望能得到帮助和支持,但又十分的被动。这个时刻如果我们老师能关注到学生心理需要的每一细节,能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并能给他提供处理问题的参考意见,孩子的孤独和空虚就会得到及时弥补,这个时刻孩子对老师就会充满感激,继而对老师产生信任。孩子就不再会感到孤独了。二是用真情来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对父母情感依赖是人最本能、最直接的情感需求。对留守家庭的学生,作为我们老师一定要能理解这一点。我们要站在老师的角度告诉孩子:哪个父母不希望能留在孩子的身边,但为确保孩子成长的物质需求,他们不得不外出。家长在家是爱孩子,外出同样也是爱孩子,他们在外面更是不容易。因此,老师要用真情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珍惜时间,学会料理自己,认真搞好学习,让家长放心,这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三是用爱心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爱心”是对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要关爱每一个孩子,特别是留守家庭的孩子,我们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利用自己为人师、为人父母的力量去关爱这些孩子。在他生日的时候,在他与别人生发矛盾的时候,在天气变化的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非木竹材压片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机转子动平衡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重碱煅烧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子电气产品环境试验检验员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企业物资采购流程及合同管理测试卷附答案
- 2025-2026学年赣美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29)
- 专家合作协议
- 英国秋招面试题库及答案
- 银行助贷面试题及答案
- 银行招聘 试题及答案
- 夫妻忠诚协议书8篇
- 双重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差异:剖析与弥合
- 集装箱货物高效清关代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结构上岗试题及答案
-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20篇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五线谱)(2024)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江西省宜春市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医院物业管理质量标准及服务流程
- DR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个案护理
- 人力资源招聘与甄选工作标准化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