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根据其病情演变,将病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全身炎症反应期,自发病起至2周左右,此阶段的特点为全身炎症反应,常常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第二阶段为全身感染期,自发病2周至2个月左右,此期特点为全身细菌感染。第三阶段为残余感染期,时间为发病后的23个月甚至更长。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营养不良,存在腹膜后或腹腔内残腔,常常引流不畅,窦道经久不愈,伴有消化道瘘。1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问题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急性胰腺炎早期采用保守治疗,加强重症监护,当出现坏死感染时则进行手术。外科手术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仍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SAP的早期处理 由于绝大多数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胰腺组织均属无菌坏死,此时主要是激活的胰酶自身消化造成胰本身损伤的同时,由于毒素吸收激活体内炎症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促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临床主要表现为循环不足的低血容量休克、肾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这是SAP早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早期手术容易诱发创伤和急性应急反应,可加重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且容易诱发感染,而SAP一旦感染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增加。Braddley等3认为,清除坏死性胰腺对器官衰竭或改善临床症状是无补的,因为腐胰可以通过自行包裹、吸收,而手术则增加感染机会。因此现在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比较赞同张圣道等提出的SAP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坏死胰腺有感染需要手术治疗,若未感染则应做非手术治疗。黄建贤4的一组研究发现:死亡23例中,有17例(73.9)死于发病后7d内(12例)或815d(5例)的早期急性全身反应期,其中14例死于早期手术治疗;只有6例(26.1)中后期继发感染等因素致死。SAP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休克、肾衰竭、ARDS以及脑病等并发症5。提高SAP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于早期加强保护脏器功能,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防治各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从本文中A,B两组的比较可以看出,与早期手术治疗组相比较,早期非手术治疗明显减少了SAP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P12天),结果发现早期手术的死亡率为56,延期手术的死亡率为27,两者虽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差别,但结果已非常明显,如果继续实验下去,则有悖于医学伦理,所以实验被迫中止8。手术最好在第34周进行,因为到第3周坏死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界限已经分清,有利于清创,减少出血,防止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对无法控制的SIRS,应考虑在4周内清创9,手术时间超过4周并不能从中受益。 SAP是局部病变导致全身病理生理紊乱的疾病,同时随着病情演变和时间推移,胰腺及胰周感染势必产生和加重,胰腺局部并发症也随之出现,表现为胰腺和胰周感染(包括腹膜后间隙感染)病灶扩大。亦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如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肾衰竭、胃肠功能衰竭,以及出血、消化道瘘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全身情况迅速恶化,因此,必须认识到,此时局部手术干预是SAP至关重要的措施。是控制中晚期SAP患者第二死亡高峰的重要措施。 早期手术适于以下2种情况:(1)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结石梗阻和胆管炎者。当SAP患者入院试行非手术治疗期间,经临床和B超证实有胆总管结石嵌顿至胆道梗阻,可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及鼻肠管引流,也可行开腹切胆囊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并根据病情行小网膜囊胰区引流。确诊胆源性AP的重要依据是明确的AP表现同时伴有结石性胆道梗阻10,表现为肉眼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升高,胆总管扩张,需要急诊或早期手术治疗的AP仅仅限于符合以上条件的胆源性重症AP。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少伴有胆囊结石的AP被选择了不适宜的时机而行急诊手术治疗。在确诊的胆源性AP病人中有一部分临床表现较严重,如APACHE评分8,Balthazar分级级。但腹部体征轻,无明显中毒症状和器官功能不全的前兆表现。对于这些病人则不必一律选择早期手术治疗,而应先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待全身情况稳定后进一步行胆道检查以确定是否需手术治疗。部分胆总管扩张的AP病人并没有胆管下段结石,而是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所致,此类病人则不宜手术治疗。因此,仅伴有胆总管扩张和黄疸的AP病人并非都有胆道结石,临床上应仔细鉴别。(2)部分SAP患者虽处在病程早期(发病48或72h内),但病情呈急剧恶化,这类患者目前尚缺乏临床准确的判断指标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属于预后差、早期病死率极高的特重型SAP,现称为爆发型胰腺炎(fulminant acte pancreatifis,FAP)11。近年来备受关注。FAP的早期判断特点:病情发展迅猛,早期呈进行性肺、肾功能障碍,出现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和休克;出现腹室间隔综合征,腹胀明显、腹壁高度紧张、腹腔积液、肠麻痹,腹腔高压(膀胱压20mmHg);出现显著腹膜刺激征或梗阻性黄疸;B超证实腹腔积液进行性加重,CT显示胰腺损害评分高。此时行传统手术只会给病人带来第二次严重打击而难以奏效,多主张行简单微创的腹腔引流、腹腔穿刺引流、腹腔镜置管引流等,以缓解腹腔高压、阻断炎症反应、减少毒血症。 中转手术是指对SAP病人进行非手术治疗严密观察病情时,如判断患者出现胰腺坏死后期并发感染征象,病情恶化,则应尽早中转手术12。坏死胰腺并发感染多发生在病后1014d后,其特点:(1)病人体温持续升高(38.5),全身中毒症状加重,WBC20109/L,腹部有局限性压痛性包块,腹膜刺激征上腹部2个象限;(2)CT显示胰腺病灶范围扩大并出现气泡征;(3)B超或CT引导下穿刺涂片和培养微阳性。手术时机多在SAP发病后24周。无菌性坏死和感染性坏死的鉴别 根据有无细菌感染可将胰腺坏死分为无菌性坏死和感染性坏死,区分感染性坏死和无菌性坏死有非常重要意义,因为两者的死亡率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差异,并且有研究表明坏死感染是与患者死亡相关的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13。当增强CT有气泡征或细针穿刺术(FNA)抽吸物涂片有细菌存在时即证明有坏死感染。CT应于入院后4872小时内完成,如果临床症状没有好转应每周复查一次;对新出现的代谢紊乱征象和心、肺、肾等器官衰竭的变化,在积极的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白细胞升高、体温38.5时,要考虑做FNA,但对FNA不主张早期应用。Rau等14通过一项前瞻研究表现,FN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8和90,其中4例假阴性和6例假阳性均出现在第一周,并且早期应用可能会使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延期的择期手术一般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非感染胰腺坏死病灶清除手术时间一般认为发病后34周是坏死组织清除最佳时机,因为此时患者全身情况已稳定,胰腺坏死组织与胰残组织间已出现分界,手术清晰,易于清除坏死组织,出血及消化道瘘等并发症少。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应视为手术适应症:患者因病灶无法吸收而出现胃肠道梗阻坏死;CT评估胰腺坏死范围大,通常超过67cm,腹膜后大量脂肪坏死,腹膜后坏死组织和积液无吸收趋势者。(2)凡无胆道梗阻和化脓性胆管炎的胆源性胰腺炎,依上法行非手术治疗,待病情缓解23个月后做择期胆石症手术。(3)SAP后期合并症的择期手术还包括消化道瘘、性胰腺囊肿等处理。手术方式的选择 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清除感染坏死组织,防止坏死进一步发展和炎性介质的释放,达到控制局部和全身症状的效果。坏死组织清创联合腹膜后灌洗术 本手术能够对坏死组织进行彻底清创,但不必清除每个小的坏死灶,术后大量的腹腔冲洗可将小的坏死灶排出体外。为了进行有效的灌洗,常放置多个腹腔引流管。坏死组织清除加腹腔开放、分期清除术 胰腺的坏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次清创后,胰腺有可能发生新的坏死,所以一次手术很难较好地控制胰腺炎的发展,而腹腔开放、分期清创术可直接清除新发生的坏死。本手术方式的缺点是手术次数较多,该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有胰瘘、肠瘘、切口疝等。胃、空肠、胆道三造漏术 急性坏死性腺炎患者由于胰酶的影响可使胃动力发生改变,造成呕吐腹胀,故手术可做减压性胃造瘘,同时胰腺炎病程长,需长期禁食,为了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而做营养性空肠造瘘,另外,由于胰腺炎患者常伴有胆道疾病,胰头水肿也可能造成胆道内高压,故常需做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当胆总管暴露困难时可考虑做胆囊造瘘。微创技术 目前,微创技术以其创伤小、耐受性好的特点也逐渐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面得到应用,如腹腔镜下坏死组织清创、经皮穿刺引流等,并有报道通过这些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5。但现在这些技术还不成熟,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用,约有50%的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对SAP合并ACS者,如诊断明确,脏器功能替代治疗难以逆转者,开腹减压充分引流腹腔及腹膜后有望迅速逆转脏器功能,腹腔水肿难以还纳者主张临时关腹。制止腹腔出血最有效的方法是经皮出血动脉栓塞术。胰腺脓肿是手术的绝对适应症,一旦发现脓肿形成,需要及时干预,如果只靠内科保守治疗,其死亡率可达100。胰腺囊肿 小的囊肿多可自行吸收,对于无症状的囊肿,无论囊肿大小首先采用保守治疗,当囊肿短期内增大、有感染出血、胆道或肠道梗阻、进食后疼痛或难与肿瘤相鉴别时,需要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内引流是最常采取的方法,通常经腹正中切开,穿过肝胃韧带或胃结肠韧带到达胰腺,暴露出囊肿后将囊液吸净,取小块囊壁送病理活检,可以与肿瘤相鉴别,而后根据囊肿所在位置采取囊肿胃吻合、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或囊肿空肠吻合。外引流主要在囊肿发生感染或囊肿包膜不成熟、无法和胃肠吻合时应用。穿刺引流有创伤性小的特点,但是用很细的导管来代替外引流,导管容易阻塞,并且容易继发感染,现多不主张常规行穿刺引流。由于胰腺炎的病变复杂,难以用单一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究竟采取何种手术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1 张圣道。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原则草案。中华外科杂志 2001,39:9639642黄洁夫.腹部外科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 Braddley EI,Allenk.Aprosep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of observation versus Sur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recrotzing pancreatitisJ.Am J Surg,1991,157(161):19204黄建贤,陈少玲,侍立志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非手术治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5,5:3373395张圣道,张臣烈,汤耀卿等.急性胰腺炎全病程演变及治疗对策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3):1561576乔瑞茂,张遇。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27例报告。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9,5(3):1651667王敏,卢永明,张锐利。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0,6(3):1518 Mier J,Leon EL, Castillo A,et al.Early versus late necrosectomy in sever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m J Surg,1997,173(2):71759 Andrew L.Pancreatic necrosis to debride or not to debride-that is the question.Ann Surg,2000,232:62762910 耿小平.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问题与争议.肝胆外科杂志,2005,1:1311 王炳粕,张小文,朱红等.爆发性急性胰腺炎22例临床分析.肝胆外科杂志,2005,1:17201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六版,2003,人民卫生出版社13 Gloor B,Muller CA,Womi M,et al.Late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Br J Surg,2001,88:97597914 Rau B,Pralle U,Mayer JM,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秋季开学第一课校长致辞:在金秋的起点上奔赴更“有品”的自己
- 论文警务化管理办法
- 业务内部分包管理办法
- 衢州用工风险管理办法
- 公共卫生政策下的疫苗分配公平性-洞察及研究
- 商业保密与不竞争协议书
- 数字孪生水利工程-洞察及研究
- 专升本师范类题目及答案
- 供应商评估与选择标准模板全面质量监控
- 售后服务问题解决流程及问题记录模板
- 风电可研报告(行业报告)
- 中国政区地名的演变
- 2024年云南省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食品安全体系FSSC22000-V6版标准要求及内审员培训教材
- 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填写规范
- GB 14102.1-2024防火卷帘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 越野跑策划方案
-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3432-2024考核试题及答案文档
- 《光学含沙量测量仪率定规范》
- 协助老人床椅转移技术
- 实习实践促进大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