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课堂探究.doc_第1页
“生本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课堂探究.doc_第2页
“生本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课堂探究.doc_第3页
“生本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课堂探究.doc_第4页
“生本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课堂探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本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课堂探究 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五上)教学实录与评析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小学:戎枝萍执教 马 贞评析 课前,老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研究单,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单1.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了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用牙签代替1米长 的栅栏围一围,并试着把围的情况记录)我的围法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 答:一共有 种不同的围法。我的提醒(我的小窍门): 。我的发现: 。2.订阅如右的杂志,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我的分析与解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我的提醒(我的小窍门): 。3.解决上面两个问题,我有话要说。我的体会: 。我的困难: 。【课堂实录】师:课前我们已经用18根牙签代替1米长的栅栏围过了长方形,说一说你们有几种不同的围法?生1:4种。生2:3种。生3:8种。师:看来答案不尽相同,有3种、4种、8种等等,你们把不同围法都记录到研究单上了吗?生:(齐)记录了。师:下面,我们在小组里讨论研究单第1题的围法和小窍门(师在研究单上圈出“围法”和“小窍门”),看看有没有找全,是怎样找全的!讨论好了之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生小组交流,用时约3分钟)师:下面请小组代表带上组里同伴的研究单到前面来交流。包伊蕊有选择地收集自己学习小组的研究单。师:先表明你们组观点,一共有几种围法!包伊蕊展示自己的研究单:包伊蕊:我们组里的观点是4种围法,分别是长8厘米、宽1厘米;长7厘米、宽2厘米;长6厘米、宽3厘米;长5厘米、宽4厘米。师:你们组是怎样记录的呢?包伊蕊:我们组有的是用分成的办法,把9分成8和1、7和2、6和3、5和4;还有是用小线段代替牙签画图记录的。师:分成的方法简洁,数学味很浓;画图的方法直观、形象,是不是让我们想到了昨天摆牙签的那一个个画面?包伊蕊:(面向全班同学)你们还有其他的记录方法吗?(田秋若展示)包伊蕊:这是用表格的方法记录的。【评析】“教师不教,学生会学吗?”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我们要“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课堂上我们发现,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后,学生比以前学得更主动、更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更具多样性和创造性,数的分成、画图、列表等,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题目的理解,这种来自儿童世界的语言也许更容易被儿童所接受。老教师适时的点拨更是将这种生生之间的交流引向深入。师:表格很清晰,一目了然就知道哪4种情况。有不是4种围法的吗?黄静雯出示研究单:蔡雨倩:我有不同意见,黄静雯把18当成了面积,而这里是18根1米长的栅栏,18米是长方形的周长。黄静雯:谢谢蔡雨倩!我知道错在哪儿了。张健乐也拿出自己的研究单:唐玟羽:我不同意,长方形有两组长和宽,18米是两组长和宽的和,所以先用182=9(米)求出一组长和宽的和,再把9分成。张健乐:谢谢唐玟羽的提醒,我把18米当成长与宽的和了。师:错误能启发我们思考。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中还有这样解答的:包伊蕊:这样解答有问题吗?吉星宇:重复了,长8厘米、宽1厘米和长1厘米、宽8厘米是一回事,只不过一个是横着,一个是竖着。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分享包伊蕊这一组的小窍门。包伊蕊:我们这一组是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去围羊圈,也就是说,羊圈的周长是18米。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是182=9米,9能被分成1和8、2和7、3和6、4和5,加起来是4种方法。师:有请单璨和我们一起分享她解答这一题的小窍门。单璨:一一列举时要有条理,不能乱,要不然就找不全,或者重复了。(师相机板书:有序 不重复 不遗漏)师:掌声感谢包伊蕊和单璨跟我们一起分享了他们的交流成果!一一列举时要做到?李涵谦: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评析】“有不是4种围法的吗?”教师的适时追问,给孩子们公平表述的机会。课堂不应只有一种声音,它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彼此碰撞、交流、分享,即使是错误的思维,它也应该得到尊重,它也有表达的自由,孩子们积极自信,思维活跃,哪怕成为课堂的“靶子”也很乐意,因为在互动过程中,孩子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真诚与友谊。孩子们的解题小窍门总结很到位,以事实为依据,借事说理,有根有据。师:下面请大家继续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研究单上的第2题,师用红笔在“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下浪线标注,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生:可以订阅1本,可以订阅3本,也可以订阅2本。(学生小组交流,用时约3分钟)师:哪一小组争取这道题的交流机会?王陆陆:我们组认为一共有7种不同的订阅方法(展示自己的研究单)第一种三本都订;第二种订科学世界和七彩文学,第三种订七彩文学和数学乐园,第四种订科学世界和数学乐园,第五种订七彩文学,第六种订科学世界,第七种订数学乐园。我们组还有同学是这样记录的。(展示范晓瑜的研究单)她用数字代表科学世界,代表七彩文学,代表数学乐园。她把订阅1本的3种方法记录在最左边,2本的3种方法记录在中间,3本的1种方法记录在右边。你们还有其它记录方法吗?高凡展示如下:我是用表格记录的。崔戎:我是画图记录的。我用A、B、C分别代表科学世界、数学乐园和七彩文学,订一本我用小圆圈起来,有3种方法;订两本我用连线的方法,分别是AB、AC和BC,也有3种方法;3本都订只有1种方法,我用大圆圈起来的。这样一共就有7种方法。师:崔戎订阅两本书时用的方法,其实就是我们四年级学的生:搭配。【评析】“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源。”教育者不能代替儿童思考,哪怕这件事情再简单。我们过多的担心,也许正束缚着孩子原本可以任意施展的手脚;我们所谓的责任和爱心,也许正压抑着学生自由探索的头脑!在没有教师介入的情况下,学生通过课前独立预习,课中小组讨论,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文字、数字、表格、画图,并融合以前学过的“搭配”策略,他们的学习潜力令人惊叹!师:知识是相通的,学习新策略,不忘旧知识。只有把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学好学精。请王陆陆继续组织交流。王陆陆(展示组里同伴的研究单):这位同学写了10种答案,其实订阅科学世界、七彩文学和订阅七彩文学、科学世界是同一种方法。师:这里不需要考虑先后顺序。王陆陆:我们组的小窍门是先把最少的写出来,再把中等的写出来,最后把最多的写出来,然后相加就算出有几种方法了。师:掌声感谢王陆陆!再请曹艺檬说说你的小窍门。曹艺檬:订1本肯定每本都订,有3种方法;订2本可以用搭配的办法,有3种;订3本是都订,没有任何选择,只有1种方法。师:大家注意,王陆陆和曹艺檬跟我们分享的小窍门,都是先考虑什么情况,再考虑什么,最后考虑什么?生:先考虑订1本,再考虑订2本,最后考虑订3本。师:也就是说大家在考虑一共有多少种订阅方法的时候,不是想一个记一个,而是生:先分类,再思考每一类各有几种情况。师相机板书:分类师:这样先分类再列举的方法有什么好处?生:这样就不容易乱,也就不会重复、遗漏了。【评析】有一种爱叫放手。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学法小窍门,就像一个小老师一样循循善诱,“先分类再列举”说得多好啊,正所谓“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片惊喜”。师:刚才同学们的讨论交流很好,现在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于小泉:做第一题用牙签来围一围就不会出错了。师:动手实践,帮助理解。王一竹:两道题是一不小心就会把位置不同的一种方法看成两种。师:长方形“站着”和“躺着”是同一个,两本书一起买回家,没有先后顺序的问题。高凡:要用简洁的方法记录出题目的条件,然后再有顺序地计算出答案,要注意不能重复。师:分享了几位同学的体会,再来看一看我们原先的一些困难有没有解决?徐英依依:不知道第一题反过来的算不算?师:现在你们认为呢?生:肯定不算了,这只是摆放的方法不同,但还是同一个长方形。盛钦程:第二题一开始时不知道怎么下手?师:现在你明白了,在情况复杂的时候,我们最好先做什么工作?盛钦程:先分类。师:对了,把一个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来思考,这样思路就清晰了。王瑄琦:有时太混乱,搞不清楚怎样算。师:不知道怎样算,不急,我们可以有序地一一列举,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评析】以往的课堂小结常常由教师主导,以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逐一展开,这样的小结,看似学生在梳理,其实是教师越俎代庖。虽然课堂板书脉络清楚,但这种教师的“清楚”往往掩盖着学生的“糊涂”。本课的小结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和体会?”在回头看的过程中,孩子们用“原始”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感悟,虽然不够简练与规范,但真实、真诚,是一种融入内心的理解。师:下面请大家独立完成试一试第64页的“练一练”。(学生练习。核对答案,答案6种和5种的,各持己见;答案3种的,疑惑地看着争论。)师:6种和5种的,谁能说服对方?生:6环加10环是16环,8环加8环也是16环,这两种情况总环数是相同的,要去掉一种。所以,不同的环数只有5种。师:看来对于一一列举的结论,有时还需要适当地筛选。师板书:筛选师:不过,老师还发现有几个孩子列举的情况是6和8,6和10,8和10,答案是可能得到14环,16环,18环3种情况。问题出在哪里呢?生:你想啊,如果是你去参赛,你希望最好的成绩是多少?当然是每次都命中10环了,现在明白了吧,问题就出在你没有考虑到两次命中的环数一样的这一类,只考虑到了命中的环数不一样。师:老师如果把问题中的“投中”换成“投了”,还一样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继续思考,想想这时你又要怎样进行分类呢?【评析】巩固练习,题不在多而在精。虽然只有一题,但它的思维容量是扩展的,与例题“同中有异”又“异中有同”,既是对今天所学内容的巩固,又有所提升,为什么会出现6种、5种、3种等不同的情况,它们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思想?老师适时介入“四两拨千斤”,把孩子们的思维引向问题本质的探讨。若把“投中”换成“投了”,还一样吗?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虽尽而思无穷。【课后总评】生本教育,主张在“教”与“学”的关系中,以“生”为“本”开展教学活动。课堂应当成为以学为主的“学堂”而不是以教为主的“教堂”,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你(学生)学,我(教师)帮”,正如彼德克莱恩所说“孩子们所拥有的潜力比目前的教育体制所能启发他们的多得多。你只须从旁协助他们。”本课中我们看不到教师的精彩表演,看到的只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稍显凌乱的对话和活动。学习好像在不经意间进行,我有提醒,我有补充,我有发现等,在对话中分享智慧,在辩论中加深理解。相反,教师的教显得更为“后退”,但这种“后退”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前进”, 教师关键时刻的介入,及时将讨论引向深刻。好课未必“好看”,当然这节课远远不能称得上是“好课”,这只是我们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尝试。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效法天地和自然的规律,顺应天地而行事,这才符合宇宙世界的自然法则,小学生学习亦是如此。我们常说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的改变从课堂开始。“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教师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最终获得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教师的角色定位也不再是“教”而在于“导”,一切顺乎自然,因势利导,教师就像农人守护庄稼一样,静待花开,静候生长。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我们应当遵循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就像小孩学走路一样,妈妈只能教宝宝走路的方法,但是不能代替宝宝走路。也许宝宝走路的过程中会跌倒、会摔疼、会哭闹,但这个过程同时为宝宝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成长中必须经历的。课堂上“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不要只传授知识要鼓励行动。”让儿童在头脑中“建模”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体验、感悟,本课中学生围绕预习单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这个过程不是一种告诉,也不是一种灌输,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