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实习总结.doc_第1页
课程设计实习总结.doc_第2页
课程设计实习总结.doc_第3页
课程设计实习总结.doc_第4页
课程设计实习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设计实习总结篇一:生产实习实训报告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土木)实训报告姓名:学号:1434001252178专业:土木工程班级:143400202012503指导老师:时间:2016年1月11日蚌埠电大分校五河教学点目 录工程概况 1 基槽开挖 2 钢筋工程 2 模板工程 4 混凝土工程 7 砌体施工 14 防水层 19 回填土 21 实习感想 23一、工程概况: (见下)实习单位: 浙江同舟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工程名称: 五河县经济开发区出口基地工程地点: 五河县兴潼路南侧与龙岗路东侧交叉口建设单位: 五河县久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浙江同舟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设计单位: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同工期:2015年1月18日至2016年5月28日1、工程概况五河经济开发区出口基地项目位于五河县兴沱路北侧、兴潼路南侧、龙岗路东侧,总建筑面积为41958.7。其中1#综合楼建筑面积为:26847.7(地上24684,地下2163.7), 20层,建筑高度82.5米,墙体均为200厚煤矸石空心砖,外墙采用半硬质矿(岩)棉板保温系统,厚度60,Km值0.59,部分干挂石材,部分为玻璃幕墙。外门窗均采用6+12A+6断热铝合金低辐射中空玻璃窗。本工程屋面防水等级 I级,两道设防。一道4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一道1.5厚聚氨酯防水涂料,保温层为70厚挤塑聚苯板;找坡材料为轻集料混凝土,坡度为2%,最薄处30厚,上人屋面设40厚C20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2#商业中心建筑面积为地上15111, 5层,建筑高度22.2米,独立基础、框架结构。外门窗均采用5+9A+5断热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本工程屋面防水等级 级,4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一道设防,保温层为挤塑聚苯板;找坡材料为轻集料混凝土,坡度为2%,最薄处30厚,上人屋面采用60厚C20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外墙保温材料采用40厚半硬质矿(岩)棉板。结构类型如下:1#综合楼为框剪结构;结构形式如下表:本工程所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如下表:2#楼商业中心砼标号框架柱:C45 梁、板:C35二次结构:C20二、基槽开挖1 施工工艺执行土方开挖工艺标准。2. -4.7米以上土方采用机械开挖,-4.7米至承台、承台梁底采用人工开挖。3 采用机械开挖时,剩下20cm至30cm厚度,采用人工挖并用机械配合倒土。3、开挖时修筑1015 % 坡道,以便挖土及运输车辆出入。4 开挖工作面和放坡系数必须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做好边坡保固和基坑排水措施。5、因施工现场狭小,土方开挖后外运存放,垃圾土存放垃圾场,净土待回填时运回做回填土用或直接做为回填土用。6、人工开挖基槽(承台及承台梁)土方,开挖完成后及时验槽。7、 混凝土垫层:采用现场搅拌,浇注前必须通过基槽隐蔽验收。8、砌筑砖胎模并抹水泥砂浆:其砌砖厚度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然后抹1:3水泥砂浆。9、1#楼CFG桩复合地基,深基坑施工(专家论证后实施)施工流程:打桩 开挖桩承台基坑土方 桩混凝土清理 检测后沙石褥垫层混凝土垫层 防水施工 钢筋绑扎 安装模板 墙、柱插筋 浇筑混凝土三、钢筋工程(一)基础筏板及基础梁钢筋1. 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2. 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砂浆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1m左右距离可缩小,甚至砂浆垫块可改用铁块代替。3. 底板如有基础梁,可分段绑扎成型,然后安装就位,或根据梁位置线就地绑扎成型。4. 底板钢筋如有绑扎接头时,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如采用焊接接头,除应按焊接规程规定抽取试样外,接头位置也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5. 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篇二:实习报告专业课程设计总结XXX学院实 习 报 告系 别年 级专业(班级)学 号姓 名实 习 类 别 专业课程设计指 导 教 师实 习 期 间教务部XXXX年制专业课程设计周小结为期一周的专业课程设计周转眼间过去了,在这期间我们主要对转播车、演播馆和音视频焊接头进行了学习。这些临近实物的观察及实际的简单操作使得我们对所学专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被分在了第七组,所以最先接触的是对音视频焊接头的学习。首先由段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各种音视频接头,如卡侬头、大三芯、小三芯、大二芯、小二芯、小四芯、莲花头等音频接头,还有BNC头、F头、有线电视头等视频头,接着老师边辅导我们边动手焊接视频线、音频线、有线电视线三条线。焊接对于我们已经不陌生了,因为我们大二校内实习的任务就是焊接一台收音机,可是还是出现了虚焊的的错误,造成电路不通,此外还因粗心大意造成一根线短路,结果又重新反工,耗时耗力。所以干什么事都马虎不得,越是细活越要细致!周四上午我们参观了转播车并对其组成及原理有了大致的了解。电视转播车其实是一种具有机动灵活、活动范围大等特点的车载小型“电视台”。它可以远离电视中心进行现场录像、现场编辑工作,并能即时向电视中心传送所录制的节目,进行现场转播。 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导演区、音频区和技术工作区。主要设备有摄像机、视频切换器、微波发射设备、录像机、同步机、音响设备、监视设备、通话系统和电源系统等。摄像机输出的电视信号通过电缆送到转播车上。导演利用切换台对两路或者两路以上的视频信号进行多层次画面的特技组合,以供进行有选择的切换。现场的节目声,由传声器转变成电信号,然后通过音频电缆送到转播车上,再经过音频插口板、音频分配器送给录像机、微波发射机。经切换器输出的信号,通过电缆送给架设在制高点上的微波发射机,微波发射机将电视信号调制后,由微波发射天线将电波直接发射给架在电视中心楼顶上的微波接收设备,经解调后的信号送电视播出中心。 切换输出的信号同样也送给录像机,它可以对节目进行不间断的录制,并能进行各种现场编辑工作。这样就实现了现场转播的功能!周五下午我们去院演播馆进行了参观和学习。郭老师大致给我们介绍了演播馆的构成,主要由六个系统组成:视频系统、音频系统、灯光系统、通话系统、TALLY系统和同步系统。然后主要给我们介绍了摄像机的使用方法及基本原理。我们分别进行了实际操作后又上楼进入导播室学习,对其中设备进行了解。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调音台的使用,老师用DVD播了一首歌,通过调音台我们可以分别调节歌手声音的中、低、高频部分以便获得最佳音效。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图像处理、录制等操作。一周的时间很快过去了,通过实物的学习使我们感觉有些课本上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我们今后的学习。资料总结虚拟演播室是视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把传统的色键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结合起来形成的,是一种新颖的独特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传统的色键技术是将演播室蓝色幕布前的人物叠加在另一个背景上,其局限性是当摄像机做任何运动(推拉摇移等)时,背景不能相应变化,只是前景图像发生变化,所以,前景与背景的透视关系不符,好像人物飘浮在背景上,合成图像失去真实感。而虚拟演播室技术可以保证前景与背景的透视关系正确。虚拟演播室技术与色键技术十分相像,它是由前景的主持人为主的画面和背景画面,采用色键的方法构成一体,产生人物置身于背景的组合画面。然而,在真正的虚拟演播室技术中,背景是由计算机产生的,计算机接受摄像机的控制,随着摄像机的推拉摇移,俯仰角度的变化,计算机相应改变画面的大小和角度,并且为了正确再现前景与背景的空间透视关系,还需对前景和背景实施空间锁定,这种空间锁定是通过精确测定摄像机的所有定位参数(包括镜头调整参数)来实现的。主持人一般是在呈“U”型或“L”型的蓝箱里做着各种表演,实际的、或“真实”的前景摄像机对其进行拍摄,背景图像(画面装饰、道具和风光布景)大都是三维立体图,由制作人员预先用计算机生成,前景与背景图像在传输或录制过程中混合。这种合成图像的制作方式即被称为“虚拟”。故此,这种图像摄录系统也被称为“虚拟摄像机”,与传统的蓝幕色键技术截然不同的是,虚拟演播室技术中的真实摄像机(前景图像)与虚拟摄像机(产生背景图像)始终保持同步互锁,为此,必须对真实摄像机的以下参数进行确定:蓝幕背景的X、Y、Z坐标值;摄像机的俯仰、摇移以及可旋转角度的数值;镜头的焦距和聚焦。然后,真实摄像机的所有上述参数都送入计算机分析,系统对与前景图像相关的虚拟背景图像发出控制指令。最后,录有表演者和真实道具的前景图像与计算机生成的背景图像在色键控制器里合成为一幅画面,传送至视频切换台输出。由此可见,虚拟演播室系统可分解为三个部分:摄像机跟踪部分、计算机虚拟场景生成部分及视频合成部分。虚拟演播室技术对背景进行调整或移动,使之与摄像机的运动同步,即使用一个所有位置、参数能够被测量的摄像机系统,它与一个计算机系统相连接,该计算机系统能够使用这些数据控制背景图像的生成,使背景与摄像机同步运动,即前景图像与背景图像建立起正确的透视关系。虚拟演播室在现场拍摄及录制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制作的三维模型场景,实际地与现场拍摄的演员、录像机以及其它信号源合成在一起,保证现场演员在虚拟演播室中与三维背景呈现真实的透视关系,同时允许插入视频片断,互相作用的三维特技效果,图形音频及其它东西。这些效果可以是事先准备好的也可以是导演现场的决定。所有三维场景是由同一台摄像机拍摄的感觉。利用虚拟演播室技术,可以避免真实制景的繁琐及浪费,而且三维场景还可以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了制景费用,拓展了环境背景图像范围,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创作力。“虚拟演播室摄像机”进入合成系统,能够实现许多功能,能在演播室范围外游移,以完全不同的场景出现或者飞出演播室之外至远处,在运动中安全平滑地返回虚拟演播室场景,以及过渡到真实的摄像机。虚拟蓝背景技术允许摄像机拍摄蓝背景以外的事情,不受现场演播室的局限。虚拟演播室系统允许摄像机在演播室空间内进行灵活的运动包括曲线运动,可以不受限制地摇移,俯仰及变焦。简而言之,虚拟演播室系统原理就是,摄像机运动跟踪系统将获取的摄像机运动参数进行处理后,去控制背景图像生成装置,使生成的背景图像与前景图像保持正确的透视关系。最后摄像机所摄的前景与生成的背景在色键合成器中合成并播出。系统设计1、演播室系统基本结构和设计思路:数字演播室系统基本结构有两种:一种如传统模拟系统的线性结构,相应的设备换为数字设备,再加上编码与解码、复用与分离等部分;另一种是计算机网络,采用以宽带视频服务器为中心的分布式结构。虽然目前以FC网、以太网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已可以实现局部范围内的某些功能,但要建立一个全部基于多媒体的数字系统,技术上仍要提高。所以,数字演播室系统大多仍采用线性结构,系统的某些局部可以使用多媒体网络。2、数字演播室总体设计思路:确保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和高可靠性,系统配置灵活,可兼容4:3和16:9格式,为将来的HDTV做好准备;在功能上,既要满足对直播的要求,又可以进行后期节目的制作,并且保证出色的图像质量;系统应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包括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通道带宽。系统信号格式和接口标准:数字视频信号格式种类繁多。目前,数字电视系统以串行分量数字信号格式为主流。通过串行数字接口(SDI)可用一根同轴电缆同时传输4:2:2数字分量视频信号、数字音频和时间码。ITU-R BT601数字分量演播室标准建议和SMPTE267M分别提供了4:3和16:9两种彩色电视信号的编码方式、取样频率、取样结构的明确规定(详见表一)。演播室采用分量编码,亮度抽样频率选为525/60和625/50行频的公倍数2.25MHZ的6倍13.5MHZ,使样值有正交结构,便于数字处理并使三大制式在数字域内的每电视行的亮度样值数统一于720个,两个色度样值均为360个,即4:2:2格式,从而使同一格式数字录象机能记录三种不同制式的信号,并使整个数字演播室能以4:2:2格式接在一起。正是这一标准,使各种数字演播室的数字设备能连成一系统,形成一个4:2:2的数字演播室环境。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数字接口标准:数字系统各设备间通过数字信号串行数字接口(SDI)相连接。SDI接口是按ITU-R BT601-2 数字分量演播室标准建议,为N制SMPCE(SMPCE259M)和PAL制EBU(TECH3267E)采纳的标准接口。接口接受来自并行接口经过修正的10bit信号,传送比特率为270mb/s。可传送4-8路数字音频信号。用单根BNC电缆传送,最长传输距离300米。由于SDI接口还是一种新型的、采用扰码的NRII接口,因而被世界上众多数字视频生产厂家普遍采纳。在其生产的视频设备输出均留有SDI接口,把SDI接口作为标准视频接口。对当今多种数据压缩方式并存,存在不同压缩数据传输的情况下,是十分重要的,它确保在4:2:2数字演播室环境下,使各数字演播室的不同的设备连成一个系统。SDI接口的使用也大大简化了系统内部不同格式数据之间的转换,为数字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提供了方便。2、定时和延时:在数字环境中并不需要准确的定时。因为数字系统的定时要求以时钟周期、毫秒、行的数量级进行度量的,而不是以纳秒级进行,而且通常不要求串行数字信号与时钟周期的时间准确对齐,这就使得在数字系统中的定时问题变得简单化。自动定时教正功能是输入电路中的自动定时缓冲器实现的,一般数字视频设备均具有这种输入自动定时教正功能。数字切换台的自动定时窗口大约是几十微秒,在自动定时窗口的可调范围内,自动定时窗口为所有输入信号提供同样的基准,这样,输入信号都有一个对称的定时窗口,若所有信号源都落在这个窗口内,自动定时的特点就能使信号锁定,并将输入信号调整到精确状态。所以,录像机都可以直接接到切换台上,这就大大简化了系统调整,减少信号之间的定时误差。数字系统中,视频信号经过带内存储器的设备后,相对于音频尤其是模拟音频信号会产生一定的延迟。一般来说,数字录像机输出的视音频信号是同步的,切换台的时延在几行之间,而A/D、/、帧同步机、制式转换器等所产生的延迟一般是一帧。只要合理安排信号流程,视音频信号之间的延迟可以控制在难以察觉的范围内。如能觉察到延迟,可在音频系统输出端加接延迟器,以拉齐视音频信号的时延差。数字演播室发展趋势1、 多媒体和虚拟演播室 :由于数字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都是对0和1处理,使得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很好融为一体,非线性编辑、虚拟演播室,就是二者结合的产物。非线性是相对常规的线性编辑而言,它以计算机的可修改性。信号记录的非顺序性和操作方便性使得型号的插入、搜索等操作简单快速。非线性系统编辑方式由于采用编辑菜单只对记录在硬盘中的节目素材时间码进行各种记录操作而非直接对视频信号进行合成,因此在经过多次编辑之后信号质量基本没有损失。而进行线性编辑的模拟信号损失却很大,且对磁头有磨损,增加了节目制作的成本。所以非线性系统不失为进行节目制作的一种良好方式。非线性编辑系统包含了数字特技机、字幕机、编辑机、调音台的功能。经过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的节目直接输出到数字分量录像机,也可以进行D/A转换后输出到传统的模拟复合录像机,更可存在硬盘中通过网络直接送播控中心播出。随着演播室数字化技术及设备的发展,录像机在传统节目制作环境中的核心地位正在被非线编系统打破。因此,数字化制作环境中,非线性编辑将起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虚拟演播室技术也已成为当今电视技术的热点,虚拟演播室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三维运动的或静止的场景,成功地解决了前景与背景之间的透视关系、比例关系,使合成的图像有极佳的立体效果,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虚拟演播室不仅能提供虚拟场景,篇三:课程设计实践心得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掌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掌握并熟练运用MATLAB仿真软件。采用MATLAB仿真软件,做出系统接线图的潮流计算仿真结果。二、课程设计要求1、在读懂程序的基础上画出潮流计算基本流程图2、通过输入数据,进行潮流计算输出结果3、对不同的负荷变化,分析潮流分布,写出分析说明。4、对不同的负荷变化,进行潮流的调节控制,并说明调节控制的方法,并列表表示调节控制的参数变化。5、打印利用MATLAB进行潮流分析绘制的系统图,以及潮流分布图。三、课程设计基本内容1. 对给定的网络查找潮流计算所需的各元件等值参数,画出等值电路图。2. 输入各支路数据,各节点数据利用给定的程序进行在变电所在某一负荷情况下的潮流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3. 跟随变电所负荷按一定比例发生变化,进行潮流计算分析。1) 4个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增大;2) 4个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下降;3) 1和4号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下降,而2和3号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上升;4. 在不同的负荷情况下,分析潮流计算的结果,如果各母线电压不满足要求,进行电压的调整。(变电所低压母线电压10KV要求调整范围在9.5-10.5之间;电压35KV要求调整范围在35-36之间)。5. 轮流断开环网一回线,分析潮流的分布。6. 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绘制系统图进行上述各种情况潮流的分析,并进行结果的比较。7. 最终形成课程设计成品说明书。四、问题分析1、节点设置及分类2设为节点1,10,根据系统图可知此系统为两端供电网路,将母线1,将变电所1、2、3、4的高低压侧分别设为节点2、3、4、5、6、7、8、9。并且,将节点1设为平衡节点,将节点10设为PV节点,其余节点设为PQ节点。2、参数求取设定基准值SB?100MVA,UB?220KV,所以ZB?资料,计算发电厂、变压器及线路的参数。(1)运用下列公式计算变压器参数: SBUB2?484?根据题目原始%R?X? 1000S22kNKNT2TNNZ(2)计算线路参数 ?RT?XTTZ?T?ZTBZ?R?jX?(r?jx)L(3)变电所负荷分别为:变电所1 SL=50+j30.987变电所2 SL=40+j27.79变电所3 SL=50+j30.987变电所4 SL=60+j37.183、计算变压器分接头变比变压器有5个抽头,电压调节范围为UN?2*2.5%,UN对应的分接头开始时设变压器高压侧接主接头,降压变压器5个分接头时的非标准变比k*以备调压时选用对变电所低压母线为35KV时,非标准变比与10KV时相同。4、计算方法利用牛顿拉夫逊法进行求解,用MATLAB软件编程,可以求解系统潮流分布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对参数进行调整,通过调节变压器变比和发电厂的电压,求解出合理的潮流分布,最后用PSAT进行潮流分析,将两者进行比较。5、牛顿拉夫逊法(1)牛顿拉夫逊法概要首先对一般的牛顿拉夫逊法作简单的说明。已知一个变量X函数为:到此方程时,由适当的近似值X(n?1)(0)220?(1?5%)?10?0.95511?220 220?(1?2.5%)?10k*2?0.93211?220 220?10k*3?0.90911?220 220?(1?2.5%)?10k*4?0.88611?220 220?(1?5%)?10k*5?0.86411?220 k*1?f(X)?0 出发,根据: (n)X反复进行计算,当X的牛顿拉夫逊法。 (n)?Xf(X(n)?(n?1,2,.)f?(X(n) 满足适当的收敛条件就是上面方程的根。这样的方法就是所谓(n)这一方法还可以做下面的解释,设第n次迭代得到的解语真值之差,即X时,则:把f(X(n)?)在X(n)的误差为?附近对?用泰勒级数展开?)?f(X(n)f(X(n)?)?0 )?f?(X(n)f(X(n)?22!f?(X(n)?.?0上式省略去?2以后部分f(X(n)?f?(X(n)?0(n)X的误差可以近似由上式计算出来。f(X(n)? (n)?f(X)比较两式,可以看出牛顿拉夫逊法的休整量和X用同样的方法考虑,给出n个变量的n个方程: (n)的误差的一次项相等。?f1(X1,X2,?,Xn)?0?f(X,X,?,X)?0?212n ?fn(X1,X2,?,Xn)?0对其近似解X?得修正量?X?可以通过解下边的方程来确定: 11?f1?f1?f1?,?,Xn?)?f1(X1?,X2?x?x?x12n?f(X?,X?,?,X?)?X1?f2?n?212?f2?f2?X2?x1?x2 ?xn?X?fn?fn?fn?n?fn(X1?,X2?,?,X)?n?xn?x1?x2?fn?,X2?,?,Xn?的值。式中等号右边的矩阵都是对于X1这一矩阵称为雅可比(JACOBI)?xn?,?X2?,?,?Xn?后,得到如下关系 矩阵。按上述得到的修正向量?X1?Xn?Xn Xn?,X2?,?,Xn?更接近真实值。这一步在收敛到希望的值以前重复进行,一般要反这比X1复计算满足maxX1n?1?X1n?1,X2n?1?X2n?1,?,Xnn?1?Xnn?1?为预先规定的小正数,Xnn?1是第n次迭代Xn(2)牛顿法的框图及求解过程用牛顿法计算潮流时,有以下的步骤:给这各节点电压初始值e(0),f(0); 的近似值。将以上电压初始值代入公式,求修正方程的常数项向量?P(0),?Q(0),(?V2)(0); 将电压初始值在带入上述公式,求出修正方程中系数矩阵的各元素。解修正方程式?e(0),?f(0);?f(0)?f(0);将e(1),f(1)在带入方程式,求出?P(1),?Q(1),(?V2)(1); 修正各节点电压e(1)?e(0)?e(0),f检验是否收敛,即max?Pi(1)?(k),?Qi(k)?如果收敛,迭代到此结束,进一步计算各线路潮流和平衡节点功率,并打印输出结果。如果不收敛,转回进行下次迭代计算,直到收敛为止。五、问题求解电压是衡量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标准之一。电压过高或过低,都将对人身及其用电设备产生重大的影响。保证用户的电压接近额定值是电力系统调度的基本任务之一。当系统的电压偏离允许值时,电力系统必须应用电压调节技术调节系统电压的大小,使其维持在允许值范围内。本文经过手算形成了等值电路图,并编写好了程序得出节点电压标幺值,使其满足所要求的调整范围。我们首先对给定的程序输入部分作了简要的分析,程序开始需要我们确定输入节点数、支路数、平衡母线号、支路参数矩阵、节点参数矩阵。(1)为了保证整个系统潮流计算的完整性,我们把凡具有母线及发电机处均选作节点,这样,可以确定有10个节点,节点号见等值电路图。(2)确定完节点及编号后,各条支路也相应确定了,网络中总计有13条支路,我们对各支路参数进行了计算。根据所给实际电路图和题中的已知条件,有以下公式计算各输电线路的阻抗和对地支路电容的标幺值和变压器的阻抗标幺值。选择电压基准值为UB=220KV和功率基准值SB=100MVA,所以ZB?六、误差分析 UB=484?。 SB以系统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为例。利用PSAT软件,比对MATLAB中的B1、B2矩阵,得到各个节点的电压状况。将PSAT软件运行的结果对MATLAB运行的结果进行校验。同时利用该软件对图形颜色的变化的描绘和数据对结果进行呈现。得到PSAT软件运行的结果各节点的电压标幺值,并与MATLAB程序运行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七、心得体会及总结此次课程设计使我在潮流计算、MATLAB的使用方面均有所提高,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理论知识的储备还是不足,对MATLAB的性能和特点还不能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对MATLAB中PSAT工具箱使用不够熟悉,相信通过以后的学习能弥补这些不足,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的最基本、最常用的分析计算。用以研究系统规划和运行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对规划中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检验所提出的电力系统规划方案能否满足各种运行方式的要求;对运行中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预知各种负荷变化和网络结构的改变会不会危及系统的安全,系统中所有母线的电压是否在允许的范围以内,系统中各种元件(线路、变压器等)是否会出现过负荷,以及可能出现过负荷时应事先采取哪些预防措施等。实际的情况远比我们计算的情况复杂,这让我深刻了解了潮流计算的重要性。精准的潮流计算不仅可以使电网处于稳定且平衡的状态,这对电网的安全运行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还可以实现运行的经济性。所以我认为学好电力系统的关键在于学好潮流计算,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不是儿戏,一个很小的失误就可能造成整个电网的崩溃,这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学好电力系统这门课、学好潮流计算是我们电专业学生的当务之急。没有坚实的基础就不可能建造出高楼大厦,所以,要想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就必须打好基础,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此次课程设使得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潮流计算和MATLAB方面相关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和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MATLAB中各种元器件的识别和使用,熟悉了和了解了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提高实验的求解精度和收敛性能。掌握了MATLAB软件的方法和技术。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MATLB已经成为当前电力系统重要的仿真软件之一。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电气专业的大学来说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