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培训_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相关法律法规简介_第1页
生产培训_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相关法律法规简介_第2页
生产培训_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相关法律法规简介_第3页
生产培训_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相关法律法规简介_第4页
生产培训_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相关法律法规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相关法律法规简介 培训目的 1 掌握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内容及含义2 了解 安全生产法 矿山安全法 煤炭法 等法律的部分条文3 了解违反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 一 煤矿安全生产方针 一 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进行安全生产的总的指导思想或行为准则即为安全生产方针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不同的时期 煤矿有不同的安全生产指导思想 经济恢复时期 增产节约支援前线 毛主席指出 在实行增产节约的同时 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安全为了生产 生产必须安全 大跃进期间 一切为了生产 经济调整期间 安全生产是主要的 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 生产要服从安全 周恩来总理第一次提出 安全第一 的思想 文革期间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演变为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总体推进 依靠科学 讲求实效 进一步演变为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总体推进 管理与装备并重 当前以管理为主 以后将 管理与装备并重 改为 管理装备培训 并重改革开放以来 1998年12月1日实施的 煤炭法 明确规定 煤矿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2002年11月1日实施的 安全生产法 重申了这一方针 二 现行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什么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三 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安全第一 人是最宝贵的 职工生命安全第一 安全工作位于一切工作的首位 安全指标具有否决权 安全指标通常有 百万吨死亡率 煤炭死亡人数 原煤产量 吨 106千人伤亡率 伤亡人数 平均职工人数 103百万工时伤亡率 伤亡人数 实际工作的总工时数 106万米成巷伤亡率 伤亡人数 成巷米数 104 预防为主 以事故预防为主 以事故处理为辅编制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保证安措资金投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综合治理 全方位 全过程 多因数预防事故 党 政 工 团齐抓共管 群策群力 群防群治 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的原则 管理装备培训并重 管理 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 体现对煤矿生产进行的组织 计划 协调和控制 装备 是人们向自然界做斗争的武器 培训 是提高职工素质的主要手段 四 确定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依据是什么 1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特点决定的 劳动条件艰苦 自然灾害严重 生产工艺复杂2我国煤矿生产的历史经验决定的 伤亡大 产量占世界1 5 死亡人数占4 5 中美百万吨死亡率对照表 多人伤亡事故多2005年2月14日 阜新煤业集团公司孙家湾煤矿海州立井瓦斯爆炸一次死亡214人 伤30人 重大事故比较数据 粉尘危害严重 至少在2000年以前 每年死于尘肺病者大大超过事故死亡人数 经济损失大据抚顺矿务局1976年后20年的统计 因公死亡1名职工企业直接损失平均5万元 因公重伤1名职工企业直接损失平均8万元 除上述直接费用外 损坏设备设施 影响生产 影响出勤率 恢复生产等间接损失更是惊人 1987年3月2日 安徽省淮南市朱海甫小煤井发生的一次透水事故经济损失就达到9857万元 五 如何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方针 1树立安全法制观念 依法治理安全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4建立健全群防群治制度5认真组织 严格进行安全生产检查6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队伍素质7加强安全监察8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六 贯彻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标准是什么 1985年全国煤矿安全工作会议提出的十条标准 1 企业管理的全部内容和生产的全过程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任何决定 办法 措施都必须有利于安全生产 2 把坚持 安全第一 方针作为选拔 任用 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 不重视安全生产 违章指挥 冒险蛮干的干部不是好干部 不能进入各级领导班子 3 把安全工作纳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承包内容 把安全技措工程 安全培训等列入年度和月份生产和工作计划 完不成安全工作计划不能算完成承包计划 要追究经济责任 4 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层层落实 尽职尽责 并以履行职责好坏定奖惩 5 人 财 物优先保证安全生产需要 安全人员配备齐全 安全物资保证供给 安全上该花的钱必须花 6 严肃认真 一丝不苟地执行 煤矿安全规程 指令和文件 7 党 政 工 团一起抓安全土产 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安全生产全过程 8 领导干部支持安全监察人员的工作 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之间出现的矛盾 坚持不安全不生产 9 业务保安搞得好 安全教育广泛深入 10 坚持文明生产 矿井面貌改观 安全状况明显好转 有安全感 二 法律基础知识 1 何谓法律 广义 广义的法律就是法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反映统治阶级意志 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狭义 狭义的法律专指享有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法规 含义较广 通常指国务院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 但有时也指除狭义法律之外的所有规范性文件 2 法律有何特征 1 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是通过国家政权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2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即是由国家机关依其职能范围并按一定程序创制出来的规范性文件 或者由国家机关将已经存在并且实际上已经在起作用的行为规范加以确认 赋予法律效力 3 法律规定了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4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 法律是如何分类的 1 依据法律的效力和制定及修改程序的不同分为 根本法 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 国家结构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如 宪法 普通法 指立法机关按照普通立法程序制定的调节社会关系中的一个方面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如 民法 刑法 济济法 诉讼法 2 依据法律的内容不同而进行划分 实体法 是关于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实体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 程序法 为保证实体权利的实现 实体义务的履行而进行诉讼或仲裁所遵守的法律规范 如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3 依据法律效力的不同进行划分 一般法 适用所有的人或平常时期全国范围的法律规范 特殊法 适用于特定的人群或特定的时期或特定的区域 如 公司法 专利法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煤炭法 4 依据法律的主权国家的不同进行划分 国内法 是由一个主权国家制定的在其本国领域内适用的法律 国际法 不同国家之间通过订立协议 条约或缔结参加公约而形成的调节跨国政治 经济 外交军事 文化 社会等关系的规范 5 依据法律调节的社会关系所涉及的利益不同进行划分 公法 调节的社会关系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 如 行政法 刑法 私法 调节的社会关系涉及私人的个体利益 如 民法通则 继承法 婚姻法 收养法 4 法律解释法律解释分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其中正式解释有法律效力 非正式解释无法律约束力 正式解释主要有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 行政解释 地方行政机关对地方性法规的解释 三 煤矿安全相关法律 一 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由四部分组成 一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 主要有 安全生产法 矿山安全法 煤炭法 矿产资源法 劳动法 刑法 等 二是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安全生产的法规 主要有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事故的特别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等 三是省级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安全生产的地方性法规 如 省煤炭法实施办法 等 四是国务院主管部委 省级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安全生产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如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 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救护规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罚款处罚暂行规定 等 二 主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部分规定 1 关于矿井建设的部分规定煤炭法对办煤矿条件的规定 1 有煤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开采方案 2 有计划开采的矿区范围 开采范围和综合利用方案 3 有地质 水文 测量及其它资料 4 有合格的矿山设计 5 有合理的规模和相应的资金 设备和技术人员 6 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对申办煤矿程序的规定 1 申请 向煤炭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要报送有关资料 2 审批 由煤炭管理部门分级审批 3 凭批准文件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颁发采矿许可证 4 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规定 煤矿企业应当以矿 井 为单位 在申请领取煤炭生产许可证前 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 5 申领煤炭生产许可证 实行年检 有效期限与煤矿企业的生产服务年限相同 期满需要延期的 提前3个月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条件 1 有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 2 矿井生产系统符合国家规定的煤矿安全规程 3 矿长经依法培训合格 取得矿长资格证书 4 特种作业人员经依法培训合格 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5 井上 井下 矿内 矿外调度通讯畅通 6 有实测的井上 井下工程对照图 采掘工程平面图 通风系统图 7 有竣工验收合格的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的设施和环境保护设施 8 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如必须先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即是 安全生产法对安全设施和安全投入的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 改建 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 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 必须依照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后 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 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 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违法责任安全生产法 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 主要负责人 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责令限期改正 提供必需的资金 逾期未改正的 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有前款违法行为 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构成犯罪的 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 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前款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 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 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2 关于主要负责人安全职责的规定煤炭法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实行矿务局长 矿长负责制 矿务局长 矿长及煤矿企业的其他主要负责人必须遵守有关矿山安全的法律 法规和煤炭行业安全规章 规程 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 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法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1 建立 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矿山安全法规定 安全生产责任制包括 行政领导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职能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 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2 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 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 督促 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 及时 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3 关于安全机构和管理人员设置的规定安全生产法 矿山 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 经营 储存单位 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违法责任安全生产法 未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经考核合格的 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未改正的 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4 关于安全培训方面的规定安全生产法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 不得上岗作业 国务院特别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方可上岗作业 违法责任 安全生产法 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未如实告知有关安全生产事项的 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 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上岗作业的 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未改正的 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国务院特别规定 发现煤矿企业未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 应当责令限期改正 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逾期未改正的 责令停产整顿 1个月内3次或者3次以上发现煤矿企业未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 应当提请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该煤矿予以关闭 5 关于事故的预防和抢险救灾安全生产法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 进行定期检测 评估 监控 并制定应急预案 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 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抢救 并不得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 设备 并进行经常性维护 保养 保证正常运转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 设备上 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并监督 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 使用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 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 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在前款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 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违法责任安全生产法 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 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 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等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未改正的 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造成严重后果 构成犯罪的 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煤炭法 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违章指挥 强令职工冒险作业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 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煤矿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 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6 关于事故等级的划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 特别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 或者100人以上重伤 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下同 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 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 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 较大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 一般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 或者10人以下重伤 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表格记录法 7 关于事故的报告和调查事故报告安全生产法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 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组织抢救 防止事故扩大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不得隐瞒不报 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 毁灭有关证据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 准确 完整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 漏报 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发生后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 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 事故发生的时间 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 事故的简要经过 4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 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 已经采取的措施 6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 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 道路交通事故 火灾事故7日内 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 应当及时补报 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 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 或者采取有效措施 组织抢救 防止事故扩大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发生后 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 毁灭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 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 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 应当做出标志 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 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 物证 事故调查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事故 较大事故 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省级人民政府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 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四级事故四级政府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 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1 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 原因 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2 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3 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4 总结事故教训 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 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 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 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事故处理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 尊重科学的原则 及时 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 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 查明事故性质 认定事故责任 总结事故教训 提出整改措施 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重大事故 较大事故 一般事故 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 特别重大事故 30日内做出批复 特殊情况下 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 依照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 进行行政处罚 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 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 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 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法律责任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处上一年年收入40 至80 的罚款 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 并依法给予处分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80 2 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 40 60 3 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60 80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对主要负责人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 至100 的罚款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60 80 2 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3 转移 隐匿资金 财产 或者销毁有关证据 资料的 4 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5 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2 5项均80 90 6 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100 对有上述行为的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罚款处罚暂行规定 没有贻误抢救的100万 200万 贻误抢救影响事故调查的200万 300万 情节严重的300万 500万 对事故单位的罚款标准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 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1 发生一般事故的 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罚款处罚暂行规定 3人以上重伤 或直接损失300万元以上 2 发生较大事故的 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罚款处罚暂行规定 3 5人死亡 或10 29人重伤 或直接损失1000万元 3000万元以下处20万 30万以下罚款 6 9人死亡 或30 49人重伤 或直接损失3000万 5000以下 处30万 50万以下罚款 3 发生重大事故的 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罚款处罚暂行规定 10 14人死亡 或50 69人重伤 或直接损失5000万元 7000万元以下处50万 100万以下罚款 15 29人死亡 或70 99人重伤 或直接损失7000万 1亿以下 处100万 200万以下罚款 4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 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注 对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煤矿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 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决定 对发生重大事故和较大事故的煤矿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 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决定 对发生一般事故的煤矿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 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所属分局决定 四级事故 三级安监局 对主要负责人的罚款标准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导致事故发生的 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 并依法给予处分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发生一般事故的 处上一年年收入30 的罚款 2 发生较大事故的 处上一年年收入40 的罚款 3 发生重大事故的 处上一年年收入60 的罚款 4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 处上一年年收入80 的罚款 其他处罚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 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 对事故发生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有关人员 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 岗位证书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 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 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三 违反安全生产法律的刑事责任1 刑法 常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最早是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 1997年3月14日八届人大五次会议进行了第一次修订 以后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六个修正案 修正案一 1999年12月25日修正案二 2001年8月31日修正案三 2001年12月29日修正案四 2002年12月28日修正案五 2005年2月28日修正案六 2006年6月29日 刑法 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 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 以保卫国家安全 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维护社会秩序 经济秩序 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什么是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 领土完整和安全 分裂国家 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 都是犯罪 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不认为是犯罪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不得定罪处刑 大四学生刘海洋用硫酸烧熊事件 被清华大学电机系大四学生刘海洋分别于2002年1月29日 2月5日和23日用硫酸和火碱等化学物质烧伤致残了北京动物园的5只熊 虽被起诉 但是刘海洋却被无罪释放 因为 法无明文 我国 刑法 规定的犯罪种类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罪 侵犯财产罪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危害国防利益罪 贪污贿赂罪 渎职罪 军人违反职责罪共十大类 犯罪分为故意犯罪 过失犯罪 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是犯罪集团 我国 刑法 规定的刑罚的种类主刑 管制 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拘役 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有期徒刑 一般为6个月 15年 无期徒刑 死刑 附加刑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言论 出版 集会 结社 游行 示威自由的权利 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担任国有公司 企业 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剥夺政治权利一般剥夺1 5年 死刑 无期徒刑剥夺终身 2 刑法修正案 六 和两院解释 刑法修正案 六 共二十一条 对 刑法 的修正有二十条 其中 涉及安全生产犯罪方面的是一 二 四共三条 群众集会安全一条 假破产的一条 行贿受贿的一条 金融方面的九条 保护未成年人的一条 赌博的一条 窝赃 买卖赃物的一条 仲裁执法的一条 最后一条是 本修正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6 6 29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了办理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的12条司法解释 并于2007年3月1日施行 3 违反矿山安全刑事责任的种类我国法律规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责任有三种 刑事责任 行政责任 民事责任 其中 刑事责任有 重大责任事故罪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 重大责任事故罪 刑法 第一百三十四条在生产 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 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特别恶劣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解释 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犯罪主体 包括对矿山生产 作业负有组织 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 管理人员 实际控制人 投资人等人员 以及直接从事矿山生产 作业的人员 刑法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 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特别恶劣的 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解释 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犯罪主体 包括对矿山生产 作业负有组织 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 管理人员 实际控制人 投资人等人员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刑法 第一百三十五条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 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特别恶劣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解释 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是指对矿山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负有直接责任的矿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 管理人员 实际控制人 投资人 以及对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负有管理 维护职责的电工 瓦斯检查工等人员 解释 发生矿山生产安全事故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 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 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1 造成死亡一人以上 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 2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3 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 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 情节特别恶劣 一 造成死亡三人以上 或者重伤十人以上的 二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三百万元以上的 三 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 刑法 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 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 贻误事故抢救 情节严重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特别严重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解释 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的 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 是指矿山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 实际控制人 负责生产经营管理的投资人以及其他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 在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 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 贻误事故抢救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的 情节严重 1 导致事故后果扩大 增加死亡一人以上 或者增加重伤三人以上 或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2 实施下列行为之一 致使不能及时有效开展事故抢救的 决定不报 谎报事故情况或者指使 串通有关人员不报 谎报事故情况的 在事故抢救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 伪造 破坏事故现场 或者转移 藏匿 毁灭遇难人员尸体 或者转移 藏匿受伤人员的 毁灭 伪造 隐匿与事故有关的图纸 记录 计算机数据等资料以及其他证据的 3 其他严重的情节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的 情节特别严重 1 导致事故后果扩大 增加死亡三人以上 或者增加重伤十人以上 或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三百万元以上的 2 采用暴力 胁迫 命令等方式阻止他人报告事故情况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 3 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 在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 帮助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 贻误事故抢救的 对组织者或者积极参加者 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的规定 以共犯论处 刑法 新增加了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和两院的解释对遏制瞒报事故现象意义重大 新世纪瞒报事故第一大案2002年山西繁峙县义兴寨金矿区 6 2 特大爆炸事故死亡38人 从矿到县统一口径 仅上报 2死4伤 最后47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县长 县委副书记等8名当地国家工作人员及矿主 发包人 组织破坏事故现场和转移尸体者 向政府官员和记者行贿者等一批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5 14年 山西省黄金管理局局长 忻州市副市长等一批国家干部受到开除党籍 开除公职 撤销党内职务等党纪政纪处分 煤矿瞒报事故现象严重2004年仅河南省瞒报的4起事故中 就有从副市长 乡长 矿长到驻矿人员 包矿人员的56名责任人分别受到了行政记过 党内警告 降级 撤职以及追究刑事责任等处罚 但瞒报事故屡禁不止 2007年2月2日河南省渑池县兴安煤矿发生火灾事故 矿主和当地政府仅报7死4伤 经过记者的艰辛调查取得重要线索 汇报给主要领导才引起重视 经过公安部门介入 联合调查组的调查核实 最后认定事故死亡24人 被瞒报死亡人数多达17人 是河南省近年来一次瞒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渑池县兴安煤矿被毁坏和冒着浓烟的井口 643月18日山西省晋城苗匠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1人 由于该矿瞒报 大规模抢险救援被延迟了至少44个小时 省监察局接到举报后才下令组织救援 但为时已晚 接到事故举报后曾多次在该煤矿的正常矿井内勘查并搜寻遇难者遗体 但是一无所获 最终在矿方的交待下才从隐藏的通风口内下到井底发现了事故现场 而事故现场所在的煤层并非该矿申请批准的开采煤层 苗匠煤矿为了逃避检查 在组织非法生产时并没有从正常的出煤口进行出煤 而是从相距矿井口几百米之外的一个通风口偷偷生产 而这个通风口则设在一座简陋的房屋之内 外表被伪装成了泵房 8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远离主井几百米被伪装成泵房的出煤口 2006年 国家安监总局依据群众和媒体举报查实了89件瞒报事故 死亡人数达204人 2007年上半年 全国经查实的瞒报事故有46起 这些事故造成205人遇难 其中 煤矿瞒报事故35起 遇难177人 瞒报重大事故 一次遇难10人至29人 6起 遇难97人 全部发生在煤矿企业 此外 解释还明确了一些新型疑难问题的法律适用依据 如第八条规定 在采矿许可证被依法暂扣期间擅自开采的 视为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 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 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 非法采矿或者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 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同时构成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条规定的犯罪和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或者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犯罪的 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同时也体现了 宽严相济 的原则 如 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投资入股矿山生产经营 构成本解释涉及的有关犯罪的 作为从重情节依法处罚 危害矿山生产安全构成犯罪的人 在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 积极组织 参与事故抢救的 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重大责任事故罪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区别 犯罪主体不同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包括企业 事业单位中的一般职工和在生产中直接从事领导指挥的人员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企业 事业单位负责主管与直接管理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