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计划生育范文.doc_第1页
414计划生育范文.doc_第2页
414计划生育范文.doc_第3页
414计划生育范文.doc_第4页
414计划生育范文.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4计划生育范文 北京市卫国中学教案课题第四节计划生育学科生物授课时间xx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说出人口剧增给地球造成的压力; 2、说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有效措施; 3、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初步学会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科学探究方法;认同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方法讲述、探究法、讨论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四节计划生育 1、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人口的增长给地球带来的压力 3、计划生育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教师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带给家庭的是喜悦,可带给社会、生物圈的全是喜悦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世界与人人口的增长趋势口”栏目的录像。 展示一系列资料。 学生观看。 感受人口急剧膨胀,给社会、生物圈造成的压力。 师请大家看下面的数字资料,你有何感想?师上例是一对老夫妇在20世纪20年代初到20世纪90年代未这段时间共繁衍后代50人,净增加人数47人。 一个家庭尚且如此,那么我们整个国家的人口增长趋势又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资料分析,结合讨论题 1、 2、3进行分析,展开讨论。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讨论。 从公元2年开始,我国人口数量第一次翻一番所用的时间大约是多少年?(1600-1700年)我国从哪年到哪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加快?(19491989年)请推测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从资料中可以看出,1989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明显减感受人口急剧膨胀,给社会、生物圈造成的压力0.550.480.60.624.14.75.4111212.95024681012142740139315781764184919281949198919952000人口数(亿)计划生育缓,试分析这是为什么?(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教师出示资料199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5446亿美元,居世界第7位,人均占有量却处在第125位;1996年,我国钢产量为1亿吨,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却处在第100位以后;1995年,我国煤产量为12.4亿吨,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却处在第75位;1996年,我国粮食产量为4900亿公斤,居世界第1位,人均占有量却处在第80位。 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总产量高、人均量低)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人多。 (师怎么办?)计划生育教师计划生育的目标是什么?具体要求又是什么?请大家带着以上问题看书自学“计划生育”部分,找出答案。 学生在书上划出计划生育的目标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晚婚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23年结婚。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3年生育。 少生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身体和科学分娩等措施,避免生出具有遗传疾病的孩子。 教师请大家注意,在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中,有关晚婚这一条的要求是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23年结婚。 想一想,为什么男性的结婚年龄比女性的大2岁呢?可结合上节课内容考虑。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到男孩和女孩开始身高突增和睾丸、卵巢开始发育的年龄有差别一般地说,女孩早于男孩2年,女孩是8.59岁,男孩是10.511岁。 所以,明确计划生育的目标和要求探究晚育的意义课堂小结作业结婚年龄这么规定,是符合男性、女性的身体发育特点的,是科学的。 教师在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中,少生能控制人口数量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晚婚、晚育也能控制人口数量,好多同学不理解,认为反正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早生、晚生都是一个孩子。 那么,为什么晚育能控制人口数量呢?请大家看探究活动中的两小段数字资料。 4人小组合作,尝试着采用数学推算的方法来探究晚育的意义。 学生合作,推算;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交流 1、A夫妇及子孙都是20岁生孩子,100年后,A的后代有5代。 B夫妇及子孙都是25岁生孩子,100年后,B的后代有4代。 2、假设我国现在16岁、17岁、18岁、19岁、20岁的女性各有1千万人,第一种情况是没有晚育要求,这些妇女每人生了一个孩子,5年后因她们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5千万;第二种情况是有晚育要求,她们要到25岁时才生孩子,也是每人生一个,那么5年后因她们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1千万。 结论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晚育确实能控制人口数量。 教师请同学们看两幅图片,与图4-17进行对比,有何感想?(出示图片“超生游击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