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doc_第1页
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doc_第2页
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doc_第3页
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复习题小石潭记课文说明一、整体感知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二、问题研究1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3、背诵全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小石潭的特点:幽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伐竹取道 伐: (3)佁然不动 佁然: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 (5)许:_ (6)乃记之而去。 _(8)清冽: (9)为砥 (10)俶而 (11)翕忽 (12)斗折 (13)悄怆 (14)以其境过清, (15)参差披拂 (16)佁然 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三、一词多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记 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 以 以其境过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 .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D .见 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伐 (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B去 (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C其 (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D以 (1)以其境过清 (2)属作文以记之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乃记之而去 心乐之 B. 其岸势犬牙差互 醉能同其乐C. 潭西南而望 野芳发而幽香 D. 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5、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 )、闻:隔篁竹,闻水声 余闻之也久、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其: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差:参差披拂 犬牙差互四、课文理解,(一)填空,用原文1、(1)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 (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2、本文写景,既有客观描写,也有主观感受,请写出主观感受的句子: 3、文中描写小石潭周围极幽静的景致的句子: 4选文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并表现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及被贬后凄苦心情的句子是: 5、作者为什么将小潭称作小石潭的句子: (二)课文分析1、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2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3、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_4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_(三)拓展题1、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水清的特点的?你还联想到哪些与此有关的古诗文? 2、作者写景如画又寄情于景,对小石潭描写中已写出也作者个人情感和遭遇,“一切景语皆情语”请谈谈你的理解。 3、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与朱元思书 吴均一、整体感知这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也许并非是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课文中,作者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风烟俱尽,天山共色”,富春江的美景就是在这样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中展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下文自然就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描写了。 平静的江面,水之澄澈,以至千丈深的水都能见底,游鱼细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河段,水流又如疾箭,若奔马,势不可挡。夸张比喻中,水之异尽现。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争相竞高,直入云天,动态比拟中,山之奇毕呈。然后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神往。于是,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最后四句,仍结在写景上。清幽淡雅,余音缭绕。课后练习一、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设计此题,意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一、重点词语解释 1、风烟俱净 俱 2、天山共色 : 3、一百许里 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4、天下独绝 : ; 经久不绝: 。 5、从流飘荡: 6、急湍甚箭 : 7、皆生寒树 : 8、负势竞上: 10、泠泠作响 : 12、鸢飞戾天者 : 13、望峰息心 息心: 14、经纶世务者 : 15、横柯上蔽: 17、在昼犹昏 : 18、疏条交映 : 19、水皆缥碧 : 20、好鸟相鸣 9、互相轩邈 轩邈: 二、重点句子翻译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一词多义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 B一百许里 C 风烟俱净 D在昼犹昏 猿则百叫无绝 猿则百叫无绝 皆生寒树 有时见日2与“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中“者”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穷: 四、理解性默写1、 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2、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4、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 5、正面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侧面写水清澈的是: 6、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7、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8 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10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 11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理解分析题1、2、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交效果?3、作者最后用写句子结束全文,结局一句在全文有什么作用?(前三题在复习讲义中)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5、 6、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 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 ”一句相照应。六:延伸1、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对比阅读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以其境过清( ) (2) 鸢飞戾天者(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