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绿色食品标准 绿色食品生产课件_第1页
第三章 绿色食品标准 绿色食品生产课件_第2页
第三章 绿色食品标准 绿色食品生产课件_第3页
第三章 绿色食品标准 绿色食品生产课件_第4页
第三章 绿色食品标准 绿色食品生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绿色食品的标准 2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经协商一致并由公认机构批准 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唯一尺度 是指导生产实践和有关技术工作的重要规则 3 国务院批复明确指出 农业部应 根据国际市场要求 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制定和完善绿色食品标准 以推动绿色食品开发工作朝着正规化 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4 第一节绿色食品标准的概念和构成 一 概念 绿色食品标准是应用科学技术原理 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 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所制定的 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循 在绿色食品质量认证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文件 5 二 绿色食品标准的构成 一 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标准 二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三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四 绿色食品包装标准 五 绿色食品贮藏 运输标准 六 相关标准 6 三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特点 内容系统性制定科学性指标严格性控制项目多样性 7 8 9 第二节绿色食品标准的制定 一 制定绿色食品标准的指导思想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绿色食品国际贸易发展 10 二 制定绿色食品标准依据 欧共体关于有机农业及其有关农产品和食品条例 第2092 91 IFOAM有机农业和食品加工基本标准 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标准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国家环境标准 我国食品质量标准 我国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研究成果 11 三 制定绿色食品标准遵循的原则 生产优质 营养 对人畜安全的食品和饲料 并保证获得一定产量和经济效益保证生产地域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节省资源有利于先进科技的应用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能够被验证综合技术指标不低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水平在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12 四 绿色食品标准的作用 1 是绿色食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的基础2 是开展绿色食品生产活动的技术 行为规范3 是推广先进生产技术 提高绿色食品生产水平的指导性技术文件 4 是维护绿色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技术和法律依据 5 是提高我国食品质量 增强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促进产品出口创汇的技术目标依据 13 第三节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一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农业初级产品或食品的主要原料 其生长区域内没有工业企业的直接污染 水域上游 上风口没有污染源对该区域构成污染威胁 使该区域内的大气 土壤质量及灌溉用水 养殖用水质量均符合绿色食品大气标准 绿色食品土壤标准 绿色食品水质标准 并有一套保证措施 确保该区域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环境质量不下降 14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规定了大气环境标准 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 畜禽饲养用水标准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各项指标及浓度限值 监测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 AA级和A级 生产的农田 蔬菜田 果园 饲养场 放牧场和水产养殖场 15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畜禽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渔业水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空气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16 一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要求产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 特别是上风口没有污染源 不得有有害气体排放 生产生活用的燃煤锅炉需要除尘除硫装置 大气质量要求稳定 符合绿色食品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7 1996年国家颁布了新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 1996 绿色食品产地大气环境质量按新国标一级执行 主要评价因子包括总悬浮微粒 TSP 二氧化硫 SO2 氮氧化物 NOX 氟化物 绿色食品产地空气中各项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空气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18 表1空气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mg m3 标准状态 19 SO2监测植物 矮牵牛 20 21 二 水环境质量要求 农田灌溉水质要求渔业水质要求畜禽养殖用水要求 22 要求生产用水数量要有保证 产地应选择在地表水 地下水水质清洁无污染的地区 水域 水域上游没有对该产地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生产用水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水质环境质量标准 23 1 农田灌溉水的要求 产量降低某些化学物质在产品内积累水体污染可使土壤理化性状发生变化 1 水体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 24 25 26 2 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农田灌溉水参照地面水质标准进行修订 其限值在地表水标准三类至四类之内 这些限值 经各绿色食品基地环境监测数据验证合理 27 表2农田灌溉水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mg L 28 2 渔业水质要求 1 水体污染对渔业生产的危害水中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分解时消耗溶解氧 造成水中溶解氧不足 水生生物缺氧死亡 水中氮磷物质丰富 藻类迅速增殖 水中生态平衡破坏 由于富营养化而引起水生生物死亡 重金属直接危害水生生物 或通过富集作用使水生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提高 影响水产品的品质 29 水资源污染 生灵涂炭 渔民无鱼可打 30 微山湖被污染 渔民无可奈何 31 赤潮 32 33 2 绿色食品渔业水质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 GB11607 89 是保护渔业生产的最低要求 绿色食品的渔业水质标准应比一般要求严格 其限定值有些与GBll607 89一致 如汞 镉 有些严于GB11607 89 如铅 砷 铬 34 表3渔业用水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mg L 35 3 畜禽养殖用水要求 评价采用国家地面水质标准GB3833 2002所列三类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畜禽养殖用水中各项污染物不应超过畜禽养殖用水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36 表4畜禽养殖用水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mg L 37 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5年7月 发布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 1995 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 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质量限制值 二级为保障农业生产 维护人类健康的土壤质量限制值 三级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对绿色食品生产来说 国家一级标准显得偏严 二级标准又显得偏松 故确定绿色食品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应在国家的一级与二级之间 按不同的耕作方法 旱地 水田 和不同的pH值 分别确定基准值 38 表5土壤中各项污染物的含量限度mg L 39 为了促进生产者增施有机肥 提高土壤肥力 生产AA级绿色食品时 转化后的耕地土壤肥力要达到土壤肥力分级1 2级指标 生产A级绿色食品时 土壤肥力作为参考指标 40 表6土壤肥力分级参考指标 41 二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控制是绿色食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是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核心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包括两部分 生产资料使用准则生产操作规程 42 一 生产资料使用准则 生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其它生产资料及使用原则 43 1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农作物病虫的防治以及杂草的清除是绿色食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生产绿色食品病虫害防治过程应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 充分利用害虫趋光 趋色等的生理特性 运用物理防治 采取合理农艺措施 结合使用高效 低毒的生物农药进行综合防治 44 农药使用准则的特点 在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规定必须使用生物源 微生物 动物 植物 农药及部分矿物源 硫制剂 铜制剂 农药 禁止在上述农药中混配有机合成农药的各种制剂 如真菌制剂 细菌制剂 病毒制剂 放线菌制剂 除虫菊素 大蒜素 苦楝 昆虫性息素等 45 在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明确了禁用的高毒 剧毒 高残留及具 三致 作用的农药和限用的化学农药 并规定每种化学农药在一种作物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 以确保环境与食品不受污染 其它低中毒农药的使用方法 施药量 施药方法 休药期 MRL值等 遵守国家的相关标准 严禁使用基因工程品种 产品 及制剂 46 禁止使用的的农药 高毒 剧毒 使用不安全 高残留 高生物富集性 各种慢性毒性作用 如迟发性神经毒性 二次中毒或二次药害 如氟乙酰胺的二次中毒现象 三致作用 致畸 致癌 致突变 含特殊杂质 如三氯杀螨醇中含有DDT 代谢产物有特殊作用 如代森类代谢产物为致癌物ETU 乙撑硫脲 对植物不安全 药害 对环境 非靶标生物有害 47 禁止使用的农药 48 2 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 绿色食品生产使用的肥料必须是 一是保护和促进使用对象的生长及其品质的提高 二是不造成使用对象产生和积累有害物质 不影响人体健康 三是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 49 准则中规定在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除可使用Cu Fe Mn Zn B Mo等微量元素及硫酸钾 锻烧磷酸盐外 不使用其它化学合成肥料 完全和国际接轨 A 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则允许限量地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 但仍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以对环境和作物 营养 味道 品质 和植物抗性 不产生不良后果的方法使用 50 3 生产绿色食品的其它生产资料及使用原则 生产绿色食品的其它主要生产资料还有兽药 水产养殖用药 食品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等 它们的正确合理使用与否 直接影响到绿色食品畜禽产品 水产品 加工品的质量 51 为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订了 生产绿色食品的兽药使用准则 生产绿色食品的水产养殖用药使用准则 生产绿色食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 生产绿色食品的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对这些生产资料的允许使用品种 使用剂量 最高残留量和最后一次休药期天数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确保绿色食品的质量 52 二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种植业生产操作规程畜牧业生产操作规程水产养殖业生产操作规程食品加工业操作规程 53 种植业的操作规程 植保 农药的使用在种类 剂量 时间 残留量方面都必须符合 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 作物栽培 肥料使用必须符合 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 有机肥的施用量必须达到保护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程度 品种选育 尽可能选育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 并对病虫草害有较强的抵抗力的高品质优良品种 耕作制度 尽可能采用生态学原理 保持物种的多样性 减少或避免化学物质的投入 54 畜牧业的生产操作规程 选择饲养适应当地生长条件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主要饲料来源于无公害区域内的草场 农区 绿色食品饲料种植地和绿色食品加工产品的副产品 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 生产绿色食品的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畜禽房舍消毒及畜禽疫病防治用药 必须符合 生产绿色食品的兽药使用准则 采用生态防病及其它无公害技术 55 水产品养殖生产操作规程 养殖用水必须达到绿色食品要求的水质标准选择饲养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鲜活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应来源于无公害生产区域人工配合饲料的添加剂使用必须符合 生产绿色食品的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疫病防治用药必须符合 生产绿色食品的水产养殖用药使用准则 采用生态防病及其它无公害技术 56 绿色食品加工的生产操作规程 加工区环境卫生必须达到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加工用水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加工用水水质标准加工原料主要来源于绿色食品产地加工所用的设备及产品包装材料的选用 都要具备安全无污染条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 生产绿色食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 57 三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是衡量最终产品质量的尺度 是树立绿色食品形象的主要标志 也反映出绿色食品生产 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水平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的内容包括外观品质 营养品质及卫生品质三部分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8 一 原料要求 这一项主要针对加工食品 要求绿色食品的主要原料来自绿色食品产地 对于某些进口原料 例如果蔬脆片所用的棕榈油 生产冰淇淋所用的黄油和奶粉 无法进行原料产地环境检测的 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指定的食品监测中心按照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进行检验 符合标准的产品才能作为绿色食品加工原料 59 二 感官要求 包括外形 色泽 气味 口感 质地等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中感官要求严于同类非绿色食品 例如 国家标准大豆油中一级品以及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 均无 透明度 这项感官指标 而绿色食品大豆油产品标准中 有 透明度 指标 要求大豆油澄清 透明 无任何悬浮物 绿色食品全脂乳粉感官评分标准达到国际GB5410的特级 总评分大于90分 充分体现出优质 60 61 62 绿色食品鲜桃感官要求 63 64 三 理化要求 这是绿色食品的内含要求 它包括应有的成分指标 如蛋白质 脂肪 糖类 维生素等 这些指标不低于国标要求 同时它还包括不应有的成分指标 如汞 铬 砷 铅 镉等重金属和六六六 DDT等国家禁用的的农药残留 要求与国外先进标准或国际标准接轨 65 绿色食品绿叶类蔬菜营养指标 66 67 68 69 绿色食品鲜桃理化要求 70 71 全脂加糖奶粉的绿色食品卫生标准检测项目有 铅 铜 汞 砷 锌 硒 硝酸盐 亚硝酸盐 666 DDT 黄曲霉素 抗生素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致病菌十五项指标 奶粉常规卫生检测一般只检测细菌 大肠菌群和致病菌 72 中国 甘蓝农药残留标准 73 四 微生物学要求 产品的微生物学特性必须保证 如活性酵母 乳酸菌等 这是产品质量的基础 而微生物污染指标必须严于国标的限定 例如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致病菌 粪便大肠杆菌 霉菌等 74 四 绿色食品的包装与标签标准 一 食品包装的基本要求1 较长的保质期 货架寿命 2 不带来二次污染3 少损失原有营养及风味4 包装成本要低5 储藏运输方便 安全6 增加美感 引起食欲 75 二 绿色食品的包装标准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规定了绿色食品的包装必须遵循的原则 包括绿色食品包装的要求 包装材料的选择 包装尺寸 包装检验 抽样 标志与标签 贮存与运输等内容 76 总的要求1 根据不同的绿色食品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 容器 形式和方法 以满足食品包装的基本要求 2 包装的体积和质量应限制在最低水平 包装实行减量化 3 在技术条件许可与商品有关规定一致的情况下 应选择可重复使用的包装 若不能重复使用 包装材料应可回收利用 若不能回收利用 则包装废弃物应可降解 77 1 实行包装减量化 reduce 2 包装应易于重复利用 reuse 或回收再生 recycle 3 包装废弃物可降解腐化 degradabl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