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下教案.doc_第1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下教案.doc_第2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下教案.doc_第3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下教案.doc_第4页
教科版科学四年下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 习 成 绩 表 科 学 科 三 年 班 项目 成 绩 姓 名 平 时 记 分作业评 分平时评 分期中考 试期末考 试总评1朱媛媛2 钱宏佳3 于洪洋4 闫 琳5 王 旭6 赵 丹7 李文俊8 孙思远9 黄 军10 姜海迪11 龙思涵12 张 宇13 高 博14 宋雨彤15 王媛媛16 袁梦瑶17 王 雪18 赵天波19 钱宏秋202122232425262728课 程 表课 星 程 期节次 一 二 三 四 五123456学期教学计划教学指 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全面贯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和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期教学要求 1、 以学生亲自动手做试验活动展开教学活动。 2、要了解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要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教改设想及具体措施 1、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观察方法。2、 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3、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记录观察、实验情况的能力。 提高幅度和所达目标 1、让每个学生都爱上科学课。2、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和老师、同学一道去探究科学的奥秘。3、让优者更优,让差者有提高。教学进度安排周次起讫日期章节教 学 内 容节数备注1一、12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点亮小灯泡22一、343、简单电路 4、电路出故障了23一、565、导体与绝缘体 6、做个小开关24一、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25二、121、油菜花开了2、各种各样的花26二、343、花、果实和种子4、把种子撒播开27二、565、种子的萌发6、动物的卵28二、77、动物的繁殖活动29三、121、一天的活动2、食物中的营养210五一假11三、343、营养要均衡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212三、565、面包发霉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213三、77、是无包装上的信息214四、12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215四、343、岩石的组成4、观察、描述矿物216四、565、观察、描述矿物6、面对不知名的矿物217四、77、岩石、矿物和我们218总复习219考试单 元 教 学 计 划单元名称 一、电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从静电开始,到研究电路的形成,都要求学生亲历过程,去探求电的常识。单元教学目的 1、了解电是什么。2、电是怎样产生的。3、电有什么作用。4、学生能做试验并对实验进行描述、记录。5、培养学生对电的探究兴趣。重点难点重点:用实验法去认识电。难点:描述实验。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等。单元课时 8课时。每课一课时,机动一课时。四年科学下册课时计划上课时间年 月 日第 周第 节课时1教案序数1课 题一、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静电现象。 2、知道电有两种:正电和负电。能力目标 1、用实验法得出结论: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2、理解电流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对学习感兴趣。 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目标一、二。教学难点理解“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课前准备分组准备:塑料梳子、两个气球、一根长棍、线、毛皮。教师准备:橡胶棒、碎纸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交流、问候。 2、情境导入:教者用摩擦过的橡胶棒对准碎纸屑,让学生描述看到的现象。 3 、讲述:这种现象叫静电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板书课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体验静电现象。 1、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看有什么现象发生?2、看第2页下3幅图,说明现象。3、教师讲解:雷电现象是天空中大规模的放电现象。4、师生交流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二)认识不一样的电荷。(一)体验静电现象。1、梳头发,之后描述看到的现象。2、看图说明现象。3、理解雷电现象。4、交流静电现象。(二)认识电荷。 1、讲述:物体由不显示带电到显示带电的原理。2、分组实验:(1)用摩擦过的梳子接近发梢,看现象,说道理。(2)做3页下图所示实验,说明道理。3、游戏:“荡秋千”。(1)方法指导:一组:用同样的毛皮摩擦气球,然后接近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什么?二组用丝绸摩擦气球;三组用丝绸摩擦一个气球,用毛皮摩擦另一个气球;其余组自愿选择。(2)分组实验,(3)交流,得出结论:同电相斥,异电相吸。(三)拓展:让电荷动起来。1、讲解:电荷流动形成电流。2、讲解:形成电流的两个条件:一是动力,即电源;二是电路。(四)总结评价。1、理解原理。2、分组实验;(1)说明梳子产生了静电。(2)先做试验,再解释。3、游戏:(1)明确方法。(2)分组实验。(3)得出结论。(三)拓展:认识电流和电路。(四)自我评价。板书设计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存在于一切物体中 正电荷 + 电荷 同种电相斥、异种电相吸 负电荷 -作 业 每人准备一套组装电路的材料。教后反思上课时间年 月 日第 周第 节课时1教案序数2课 题2、点亮小灯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灯泡的构造。 2、会用一定得连接方式让小灯泡发光。能力目标 1、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2、能与同学合作,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让小灯泡发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合作。 2、乐于动手实验。教学重点 用不同方式点亮小灯泡。教学难点 画出电流的路径。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法、讲授法、实验法等。教学准备分组准备:一节5号电池、一段导线、一个小灯泡。教师准备:与学生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激情导入:各组都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就开动脑筋,动起手来,让小灯泡亮起来。看哪组方法多。开始!(学生做实验,教师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巡视学生实验情况,适当指导。(二)小结学生连接情况。(三)讲解小灯泡构造和小灯泡亮起来的原理。1、观察小灯泡的构造。2、指导学生画电路图。3、分组操作:再次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说明电流在自己组装的电路中的路径。(四)让小灯泡发光。1、看6页上的4幅图,小组讨论:哪几种连接方法可以点亮小灯泡?那种不能?画出实物图。1、看6页上的4幅图,小组讨论:哪几种连接方法可以让小灯泡发光,那种不能?2、讲解电路和短路。3、强调:不能用插座里(一)动手让小灯泡亮起来。(二)与老师交流实验情况。(三)了解小灯泡的结构,理解小灯泡发光的原理。(四)让小灯泡发光。1、讨论、实验、画图。2、教师讲解电路、短路。3、讲解:不能用插座里的电做实验。三、实践与应用:1、用不同房舍点亮小灯泡,并画出实物图。2、对家庭用电器做调查。填写记录表。四、总结与评价。2、理解电路、短路。3、牢记不能用插座里的电做实验。三、实践:1、分组操作,让没做的同学动手做。2、调查当堂完成。四、自我评价。板书设计 2、点亮小灯泡 玻璃泡 灯丝小灯泡结构 金属架 两个连接点 点亮小灯泡:有电流流过灯丝作 业 填好调查表。教后反思上课时间年 月 日第 周第 节课时1教案序数3课 题3、简 单 电 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简单电路。 2、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动手操作的兴趣。 2、培养乐与同学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连接电源与小灯泡,同时让多个小灯泡亮起来。教学难点 画电路图。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实验法、演示法等。课前准备分组准备: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到西安等。教师准备:与学生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谈话:上节课我们是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的呢?2、讲述:一段导线、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路。(板书课题)。二、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提问:我们能用更多的电器元件组成电路吗?2、演示:介绍电器元件、演示电路接法。3、分组实验:(1)用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2段导线组成电路。(2)再加一个小开关、加一段导线组成电路。4、指导画电路图。(1)话实物图。(2)用符号画更简单:电池: 小灯泡:导线: 开关: 1、回答问题。2、学习连接方法。3、分组实验:(1)组装第一种电路。(2)组装第二种电路。4、学习画电路图。(1)话实物图。(2)用符号画。 5、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在上面的电路中再加一个灯泡和一个灯座,怎样安装?(2)演示方法:串联:并联:三、实践与应用:连接更多的电池、更多的灯泡,让更多的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四、总结与评价。五、布置作业。5、学习串联和并联的接法。(1)明确接法。(2)动手实践。(3)画好电路图。三、实践与应用:小组合作,让更多的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四、自我评价。五、完成作业。板书设计 3、简 单 电 路 符号:电池: 导线: 灯泡: 开关: 电路图: 无开关的: 有开关的: 串联: 并联:作 业 每个同学独立安装一个同时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教后反思上课时间年 月 日第 周第 节课时1教案序数4课 题 4、电路出故障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利用点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能力目标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并排除故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教学重点 制作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教学难点 检测电路故障。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交流法等。教学准备分组准备: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条、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灯座、废电池等。教师准备:自制的电路检测器、一个有故障的电路。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谈话、出示有故障的电路。2、提问:小灯泡为什么不亮呢?3、讲述:电路出毛病了,叫电路出故障了。(板书课题)。二、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讲解:电路出故障了,就要查找故障,才能排除故障。2、出示电路检测器,讲作用及结构。3、检测有故障的电路,并排除故障。4、指导学生制作电路检测器。5、组装有故障的电路。6、两两小组交换有故障的电路,用检测器检验故障,并排除故障。7、各组交流情况。教者根据情况,适当讲解,并板书。 1、理解道理。2、认识电路检测器的结构及作用。结构: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3段导线。作用:检测电路故障。3、看老师操作。4、分组制作电路检测器。5、组装有故障的电路。6、交换、检测。7、师生交流。 (1)灯座坏了,修理,修不好,可换新的;(2)接线松了,拧紧;(3)导线坏了,修或换;(4)电池没电了,换新的。8、安全教育:(1)提问:可以用我们的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故障码?(2)为什么?三、实践与应用:1、各组的有故障的电路再交换一下,与原来的故障不同。2、检测故障,排除故障。四、总结与评价。五、布置作业。8、注意安全、回答问题:(1)不能。(2)因为家用电器用的是交流电,电压高,电流强,有危险。三、实践与应用。四、自我评价。五、完成作业。板书设计 4、电 路 出 故 障 了 出了什么故障: 排除方法: 灯泡坏了 换新的 灯座坏了 修理、更换 导线坏了 换、修理 电池没电了 换新的 作 业 保管好检测器,下节课还要用。教后反思上课时间年 月 日第 周第 节课时1教案序数5课 题5、导 体 和 绝 缘 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2、导电性是物质的属性之一。能力目标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研究计划,并完成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记好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尊重事实的精神。 2、认识到井然有序实验操作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很重要。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难点 制定计划。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木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毛皮、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铁丝、硬币、导线、灯座、电路检测器、记录表等。教学过程 一、导言:上节课我们制作了电路检测器,可以用它检测电路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以便排除故障。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有关电的知识:导体和绝缘体。(板书课题)。 二、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物体是导体、什么样的物体是绝缘体呢?2、讲授: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3、指导分组实验:(1)提出任务: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2)方法:用检测器检测。(3)步骤:先预测,后检测,再记录。1、知者答。2、明白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3、分组实验:(1)明确任务。(2)明确方法。(3)按步骤实验。 4、师生交流: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导体有什么作用?半导体有什么作用?(板书相应内容)。三、实践与应用:1、提问:教室内有哪些电器?其中哪些部件是导体?哪些是半导体?2、设计违反安全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做,考验有无安全意识:(1)请-去洗洗手,马上去安插头。(2)(随机测试)。四、总结与评价。五、布置作业。4、交流: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导体的作用是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去;绝缘体的作用是阻止把电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去。三、实践与应用:1、实际认识导体和绝缘体。2、提高安全意识:(1)不能马上去做,要待手干了再做。(2)四、自我评价。五、明确作业。板书设计 5、导 体 和 绝 缘 体 导体: 容易导电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阻止把电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作 业1、整理笔记。2、准备做小开关的材料。教后反思上课时间年 月 日第 周第 节课时1教案序数6课 题6、做 个 小 开 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开关可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况。 2、开关有的地方要用导体,有的地方要用绝缘体。能力目标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开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难点 制作小开关。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实践法等。教学准备分组准备:一个小开关、软木塞或橡皮一块、2个图钉、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若干根、红灯泡1个、绿灯泡1个。教师准备:除上述材料外,准备一个手电筒。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出示电路,接通电源,小灯泡发光。2、提问:能不能让小灯泡发亮它就亮,让它灭它就灭呢?3、讲述:这个电器就叫开关,它能控制电的流动。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小开关。(板书课题)。二、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观察手电筒,了解开关的作用。2、出示小开关,认识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3、指导学生制作小开关。(1)选材;软木塞、图钉、导线。(2)设计。(3)制作。4、分组实验:用自制的小开关控制小灯泡的明灭。教者巡视指导。1、观察。2、有的地方时用导体,有的地方用绝缘体。3、分组制作:4、分组实验。 三、实践与应用:指导学生制作红绿灯。 (1)用红绿塑料报上小灯泡。(2)用自制的开关控制红、绿灯。四、总结与评价。五、布置作业。三、实践与应用:1、包灯泡。2、安装电路。3、实验。四、自我评价。五、明确作业。板书设计 6、做 个 小 开 关 作用:控制电流 材料:导体、绝缘体 效果检验:控制红、绿灯作 业 向家人讲安全用电常识。教后反思上课时间年 月 日第 周第 节课时1教案序数7课 题7、不 一 样 的 电 路 连 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通路和短路。 2、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力目标 1、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勇于挑战、缜密推断的态度。 2、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难点 推断接线盒内的连接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教学准备分组准备:一个电路检测器、接线盒、一节电池及电池盒、一个小灯泡及座、记录表等。教师准备:(同上)。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电路的连接法,从而导出课题,板书课题。二、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导学生探究接线盒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出示接线盒。2、介绍接线盒的解法。3、指导检测。(二)比较不同的电路连接。1、讲解灯泡的串联和并联并演示。2、讲解电池的串联和并联并演示。3、指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连接灯泡和电池。(学生做,教者巡视指导)。4、指导学生画电路图(用符号画)。(一)探究接线盒内部的接法。1、了解接线盒的接法。2、分组检验。(二)比较不同电路的连接。1、了解串联和并联。2、动手组装串联电路。(灯泡的串联和电池的串联)。3、组装并联电路。(灯泡的并联和电池的并联)。4、学习画电路图。 (1)两只小灯泡的串联: (2)两只小灯泡的并联: 5、小结:电路的链接方法是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才改变方法的,连接方法主要是串联和并联。三、实践与应用。两个同学一组,组装一个串联电路和一个并联电路。四布置作业。 5、小结。三、实践与应用。独立组装串联和并联电路。四、明确作业,完成作业。板书设计 7、不一样的电路 1、灯泡的串联 1、灯泡的并联 串联 并联 2、电池的串联 2、电池的并联作 业 画好电路图。教后反思单 元 教 学 计 划单元名称 二、新的生命教 材 内容 分 析 15课是帮助学生认识开花植物的繁殖方法。67课是帮助学生认识动物的繁殖方法。 单 元 教学 目 标 1、 帮助学生认识动植物的繁殖方法。2、 主要通过观察达到知识目标。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保持对动植物的探究兴趣。单 元 重点 难 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动物的变态是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主要用讲授法、观察法等。单元课时 计划用8课时。每课一课时,归纳整理一课时。上课时间年 月 日第 周第 节课时1教案序数8课 题 1、油菜花开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开花植物的器官。 2、话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在形成过时的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能力目标1、 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各部分的特征。2、 观察一种开花植物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获得亲近大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难点 长期观察花。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讲授法等。教学准备 萝卜花或白菜花、小卡片、小镊子、放大镜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教者用诗的语言朗读21页内容,介绍本单元内容。2、讲述:这节课,就让我们从油菜花开始研究吧。(板书课题)。二、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指导学生观察油菜花的替代品。1、整株观察。2、认识各种器官。(二)观察一朵花。1、解剖一朵油菜花:萼片:4片。花瓣:4片。花蕊: 雄蕊:( )个 雌蕊:1个。2、填表。(三)观察一株油菜花上的花。1、从上到下观察,推向花蕊会怎样变化。(一)观察。1、整体认识观察的是什么花。2、认识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二)观察一朵花。1、分组解剖一朵花,认识花朵的结构。2、填表。(三)观察一株油菜花上的花。1、从上到下:花蕾、花朵、荚(果实) 2、安生长顺序画画。3、推想生长过程。 (四)讲解:油菜花是怎样结出果实的。三、实践与应用:1、观察李子花的结构。2、李子是怎样结出来的?四、总结与评价。五、布置作业。 2、画出花蕾、花朵、荚。3、推想花的生长过程。三、实践与应用。1、李子花结构:萼片、花瓣、花蕊、子房。2、雌花受精后,花瓣渐渐枯萎,子房开始萌发,逐渐长成李子。四、自我评价。五、完成作业。板书设计 1、油 菜 花 开 了一、整株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二、花的结构:萼片:4 花瓣:4 花蕊:雌蕊;1 雄蕊:( )三、花蕾变化:花蕾花朵荚作 业 整理笔记。教后反思上课时间年 月 日第 周第 节课时1教案序数9课 题 2、各 种 各 样 的 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在花的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有关。 1、根据花的构造,可把花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能力目标 根据提示完成花的专题研究,并把研究成果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形成珍惜生命,爱护花草的意识,保持研究花的兴趣。 2、体会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难点 能力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等。教学准备分组准备:能找到的各种各样的花、放大镜、镊子、记录表。教师准备:花、果实及挂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师生交流: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你知道哪些花?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各种各样的花。(板书课题)。二、师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花的专题研究。(1)看学生们带来了什么花。(2)指导解剖花朵,认识花的结构。2、“花的观察报告会”。(1)观察结构。(2)指导比较。3、指导学生认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4、实践与应用。(1)豌豆花完全花(2)牵牛花完全花(3)桃花有完全花 又不完全花 1、花的专题研究。(1)展示自己带来的花。(2)学习解剖方法,了解花的结构。(3)分组解剖花。2、汇报解剖情况。3、认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完全花: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不完全花:缺13个结构。4、实践与应用:(1)豌豆花:有萼片、有花瓣,还有雄蕊和雌蕊,是(4)有完全花,也又不完全花(5)百合花不完全花5、总结与评价。6、布置作业。完全花。(2)牵牛花:完全花。(3)桃花:有的花没有雄蕊,有的花没有雌蕊,是不完全花。5、自我评价。6、明确作业。板书设计 2、各 种 各 样 的 花 相同点:有花瓣、花蕊 不同点:颜色不同、结构不同 完全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花按结构分不完全花:缺13个结构作 业 继续观察花。教后反思上课时间年 月 日第 周第 节课时1教案序数10课 题3、花、果实和种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之后形成的。 2、雄蕊和雌蕊在种子形成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力目标 1、进一步发展比较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 2、按一定顺序对雌蕊这样细小的结构进行观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保持对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难点 能力目标2。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谈话法、讲授法等。教学准备分组准备: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花及果实的替代品、 其他植物的花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谈话:你们知道果实和种子是怎样结出来的吗?2、讲述: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花是怎样变成果实和种子的。(板书课题)。二、师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指导学生观察雄蕊和雌蕊。1、观察雄蕊的共同特点:花药、花丝。花药中有花粉。(画图或演示实物、讲解)。2、观察雌蕊的共同特点:(画画或演示食物)子房、花柱、柱头。3、摸柱头,说感觉。(粘)(二)指导学生认识花的授粉。1、指导学生给花传粉。2、认识蜜蜂传粉的作用。3、阅读资料,了解其他的传粉方法。4、介绍风传媒。(一)观察雄蕊和雌蕊。1、了解雄蕊的共同特点。2、了解雌蕊的共同特点。3、摸:有粘的感觉。(二)认识花的授粉。1、给花授粉。2、蜜蜂采花粉,同时也在传花粉。3、阅读资料。4、理解风传媒的作用。 5、讲解:传粉之后,花粉会沿花粉管到达子房,胚珠就受精了,之后,果实中种子开始生长,花朵开始凋谢。三、实践与应用:1、编号、排序。(28页4幅小图)2、说说李子花变成小李子的过程。3、数一数一个油菜荚中有几个种子。说说有什么发现。四、总结与评价。五、布置作业。5、理解花变成果实的过程。三、实践与应用。1、编号、排序。2、当雄蕊上的花粉传到雌蕊得住头上就会被粘住,花粉会沿着花粉管到达子房,胚珠就受精了,之后,果实中的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3、数。交流发现。四、自我评价。五、明确作业。板书设计 3、花、果实和种子 雄蕊 :花丝、花药 花 雌蕊:子房、花柱、柱头花变成果实的过程 : 花传粉子房中胚珠受精果实、种子成长花凋谢作 业 阅读相关资料,理解花是怎样变成果实的。教后反思上课时间年 月 日第 周第 节课时1教案序数11课 题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植物用不同的方式传播种子,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关。能力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试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有探究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好奇心。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难点 验证推测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实验法、讲授法等。教学准备分组准备:油菜、蒲公英、苍耳的种子和果实。教师准备:有关图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谈话:你们知道植物妈妈是怎样让自己的宝宝到达更远的地方的吗?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植物是怎样把种子传播到远处的。(板书课题)。二、师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指导学生观察油菜种子传播的方式。1、观察油菜果实。2、分析指导:捏荚易开看种子小且圆分析易弹到远处3、对比:凤仙花的种子传播方式和油菜种子的传播方式一样吗?4、提问:植物种子成熟后,都落在近处,情况会怎样呢?(二)指导学生认识其他种子的传播方式。(一)认识油菜种子的传播方式。1、观察果实。2、分析。3、对比:凤仙花的种子传播方式和油菜种子的传播方式基本是一样的。4、分析:若都落在近处,不利于植物的繁殖和生长。(二)认识其他种子的传播方式。 1、苍耳动物帮忙蒺藜、双叉针呢?2、番茄、野葡萄鸟帮忙3、蒲公英风传播4、介绍水传播的植物种子。莲、椰子等。三、实践与应用:庄稼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四、总结与评价。五、布置作业。1、认识苍耳等种子的传播方式。2、鸟吃了植物的果实,会把种子传播道远出去。3、风会把蒲公英种子吹走。4、流水也会带走种子。三、实践与应用:庄稼的种子是人工传播的。四、自我评价。五、完成作业。板书设计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动物携带:苍耳、蒺藜、双叉针 炸 开:油菜、凤仙花、葱 鸟 传 播:野葡萄、番茄 风 传 播:蒲公英、山杨树 水 传 播:莲子、椰子 人工传播:水稻、玉米作 业 整理笔记。教后反思上课时间年 月 日第 周第 节课时1教案序数12课 题 5、种 子 的 萌 发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植物的种子能孕育生命。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3、种子各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能力目标 1、进行对比试验并记录。 2、运用感官及工具研究中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研究种子奥秘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难点 长期观察、记录。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讲授法、实验法等。教学准备分组准备:白菜、蚕豆、黄豆种子;小刀、镊子、放大镜、发了芽的蚕豆、棉花、盘子等。教师演示准备:与学生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谈话:春天里,农民把种子种到地里,就会长出新的植物。那么,种子里有什么,为什么会萌发?为什么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物呢?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观察、试验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课题)二、师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指导学生观察浸泡过的种子。1、找各种种子的相同和不同。2、种子对水的需求量相同吗?(二)研究中子的内部构造。1、剥开蚕豆的种皮,观察它的种皮什么样。2、小心将蚕豆的瓣掰开(掰开子叶)。让学生观察子一、观察浸泡过的种子。1、不同:大小、颜色、外形等不同。 相同点:都有种皮和胚、都能长出新的植物。2、不同。(二)研究种子的内部构造。1、观察教师的演示。2、分组观察。子叶中间有胚根和胚芽。叶之间有什么、什么样。 3、讲解: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其作用。4、提问:你认为种子中什么最重要?为什么?三、实践与应用:种蚕豆。1、指导装盘。2、讲清观察、记录方法。3、布置课后管理、观察记录任务。四、总结与评价。 3、认识双子叶种子的结构及其作用。4、回答问题。三、实践与应用。1、装盘。2、理解、记忆观察、记录方法。3、明确课后任务。四、自我评价。板书设计 5、种 子 的 萌 发 种子种皮胚胚芽胚根子叶最重要:有生命、长出新生命。作 业 坚持观察蚕豆种子的变化并做好记录。教后反思上课时间年 月 日第 周第 节课时1教案序数13课 题4、动 物 的 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可以发育成动物。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条件。3、理解什么叫卵生、什么叫卵生动物。能力目标 1、用图片和实物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观察青蛙卵的孵化过程,了解鸡的孵化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研究动物繁殖的奥秘的兴趣。 2、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难点 观察卵的孵化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阅读法、讲授法、观察法等。教学准备分组准备:几种常见的动物的卵、放大镜等。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谈话:产卵的动物有很多,你们认识那些?认识它们的卵吗?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动物的卵。(板书课题)。二、师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观察动物的卵。 1、出示鸡蛋,引导学生观察各种鸟的卵的结构。2、引导学生推测鸡蛋如何变成鸡的。3、认识学生带来的动物的卵。(二)认识青蛙卵的孵化。1、出示图片,讲授青蛙的孵化过程。 2、介绍如何孵化青蛙。 3、教育学生热爱青蛙,要保护青蛙的卵,实验时只用 (一)观察。1、认识卵的结构。2、认识卵的作用。 (二)了解青蛙的孵化。 1、了解青蛙的孵化。 2、认识保护青蛙卵的重要性。极少量的青蛙卵,孵化出蝌蚪后,要放回大自然中去。 (三)讲授鸡的孵化。(四)总结:像青蛙、鸡这样繁育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育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三、实践与应用:在是当时找点青蛙卵孵化青蛙。 (三)认识鸡的孵化。 1、受精卵; 2、温度适宜; 3、21天的时间。 (四)明确卵生及卵生动物。 三、明确课后实践的方法。 板书设计 6、动 物 的 卵 结构:壳、蛋黄、蛋白、气室 含有胚 作用:孵化出小动物作 业 孵化青蛙卵。教后反思上课时间年 月 日第 周第 节课时1教案序数14课 题 7、动物的繁殖活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有的动物通过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生下小动物。 2、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基本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难点 能力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阅读法、讲授法等。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准备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导言:我们了解了植物的种子可以繁育后代,种子是雄蕊产生的花粉传到了雌蕊的柱头上,然后通过花粉管传到子房,使胚珠受精而产生的。那么,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二、师生活动。教师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