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肌酶在神经肌肉疾病中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肌酸激酶 creatinekinase CK 为一磷酸激酶 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 肌肉收缩 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 催化肌酸和ATP反应生成磷酸肌酸和ADP之间的可逆反应 以保证组织细胞的供能及供应细胞生理活动的需要 肌酸激酶有四种同工酶形式 1 肌肉型 MM 各种肌肉细胞2 脑型 BB 脑细胞3 杂化型 MB 心肌细胞4 线粒体型 MiMi 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 相关脏器细胞被破坏及细胞通透性增高均可导致血肌酸激酶升高 人体肌肉约占人体总重量的40 肌细胞含有丰富的肌酸激酶 因此肌纤维破坏时大量肌酸激酶被释放入血液 使得血肌酸激酶升高 由于各种神经肌肉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同 肌细胞破坏程度不同 其肌酸激酶升高程度亦有一定范围 一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PMD 是一组骨骼肌遗传性进行性变性疾病 根据遗传方式 发病年龄 肌萎缩分布 病程及预后等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 1 假肥大型 DMD BMD 该病患者由于抗肌萎缩蛋白 Dys 基因缺失或突变等导致细胞内Dys缺乏 导致肌细胞膜功能障碍 肌原纤维断裂坏死 使大量的肌酸激酶等胞内酶从肌细胞释放出来并进入血液 因此 患者CK值一般都会显著升高达数十或数百倍 2 面肩肱型 FSHD D4z4拷贝数与临床表型负相关 缺失片段越大 发病年龄越小 症状越重 目前引起肌肉损害的机制不清 据统计CK水平正常或轻中度增高 但极少超过正常上限的5倍 3 肢带型 LGMD 是一类复杂的遗传性肌病 根据遗传方式分为1型和2型 每一型根据不同的基因缺陷又分为许多亚型 其中1型有6个亚型 1A 1F 2型有10个亚型 2A 2J 1型有6个亚型 1A 1F 1A型 CK值增高达正常的1 6 9倍1B型 CK值正常或增高10倍以上1C型 CK增高达正常的4 25倍1D型 CK值可正常或增高4倍1E型 CK值水平正常或增高10倍1F型 CK值可正常或增高至20倍 2型有10个亚型 2A 2J 2A型 CK值早期可增高5 20倍 以后可恢复正常 为LGMD最常见的亚型之一 2B型 CK值明显增高 可达3 150倍以上 2C型 CK值明显增高 可为正常上限的5 120倍 2D型 CK值明显增高 可为正常上限的5 120倍 2E型 CK值明显增高 可为正常上限的5 120倍 2F型 CK值明显增高 可为正常上限的5 120倍 2G型 CK值早期可增高3 17倍 以后可逐渐正常 2H型 CK值可正常或增高12倍 2I型 CK值可高于正常5 30倍 2J型 CK水平极少增高倍以上 4 其他类型肌营养不良 Emery Dreifuss型肌营养不良 CK水平轻度增高 眼咽肌型肌营养不良 CK水平正常或轻度增高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 CK水平中度增高 5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MD 是多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基因外显率为100 发病机制不清 主要认为是肌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据统计 MD患者CK值正常或轻度升高 二 炎症性肌病 PMD 是指以近端肌无力和骨骼肌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根据临床特征 组织学和免疫病理学特点 主要分为三大类 1 多发性肌炎 PM 皮肌炎 DM 约95 的PM和70 的DM患者血清CK活性增高 增高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可达正常值的数十倍 但总体来说 PM较DM高 肌酶升高常早于临床表现数周 CK活性增高表明肌肉有新近损伤 肌细胞膜通透性增高 因此肌酶的高低与肌炎的病情变化呈平行关系 可作为诊断 疗效监测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一般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3周内肌酶活性可有明显下降 若活性不降低 表明治疗无效或用药剂量不足 若缓解后复发 则肌酶活性于临床症状出现前数周升高 2 包涵体肌炎 IBM 病因及机制不明 IBM患者血清CK常增高3 5倍 也可以正常 一般不高于正常高限的12倍 三 原发性代谢性肌病是由于细胞内ATP合成及能量运转的生化通路异常而产生的一组疾病 主要与糖原 脂质或线粒体代谢异常有关 临床主要表现为骨骼肌的功能障碍 如运动不耐受 肌肉痉挛性疼痛 甚至肌肉分解坏死 临床可伴或不伴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主要包括三大类 糖原累积病 脂质沉积性肌病 线粒体肌病 一 糖原累积病 GSD 是一组因参与糖原分解或合成代谢的酶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根据所缺乏酶的不同 目前将GSD分为12型 其中累及神经肌肉系统者主要为 型和 型 1 糖原累积病 型 分为婴儿型 青少年型和成人型 文献报道几乎所有婴儿型和约95 晚发型GSD 患者的血清CK升高 但CK水平升高缺乏特异性 可高数倍至数十倍不等 2 糖原累积病 型 约93 的患者有血清CK水平升高 但CK升高的程度不同 可轻度升高至数十倍不等 在运动后尤为明显 可达到正常的100倍以上 二 脂质沉积性肌病 LSM 是肌肉中长链脂肪酸代谢障碍所致脂质在肌纤维内沉积引起的一种肌肉疾病 临床以发作性肌无力 易疲劳和运动不耐受为特点 李伟等对42例LSM肌酶谱分析 CK升高者34例 其中CK 500U L10例 500U L且 1000U L者12例 1000U L且 5000U L者11例 有1例患者CK高达5450U L 骆翔等报道的病例最高达11716U L 为正常值的68 91倍 国内其他学者报告的病例CK亦在此范围内不同程度的升高 三 线粒体肌病 其共同特征表现为轻度活动后即感疲乏无力 休息后好转 肌肉活检可见破碎红纤维 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 约有30 50 病人的血清CK升高 多认为在正常高限5倍以内 但也有升高十余倍 四 其他肌病 1 先天性肌病 CK正常或轻度升高 2 内分泌肌病 如甲亢性肌病CK不升高 有时反而降低 甲减性肌病CK常显著升高 甲旁减性肌病CK一般正常 严重者可轻度升高 3 慢性皮质类固醇性肌病 CK一般正常 急性皮质类固醇性肌病早期CK常升高 出现肌肉严重坏死可显著增高 五 运动神经元病 分为4型 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 原发性侧索硬化 PLS 进行性延髓麻痹 PBP 和脊肌萎缩症 SMA 1 ALS CK可有轻度升高 多在5倍以内 不超过正常高限的10倍 2 SMA 根据发病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以下四型 型急性婴儿型 型慢性婴儿型 中间型 型少年型 型成年型 脊肌萎缩症患者肌酸激酶除 型部分患者可轻中度升高外一般正常 六 其他疾病 1 急性弛缓性瘫痪 如GBS 周期性麻痹 可有明显的CK升高 2 非神经肌肉疾病 也可以出现CK水平升高 如外伤 包括肌肉注射 EMG检查 强体力活动 肌肉痉挛以及部分药物的应用等等 3 特发性高CK血症 总结肌源性损害 血清CK多升高5倍以上 其中以DMD MD2B 2C 2D 2E 2F型的CK升高最明显 可升高100倍以上 神经源性损害 CK升高多在5倍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妄想症课件教学课件
- 吉林省公考真题2025
- 农发行南宁市江南区2025秋招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2025年莱阳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平衡动态课件
- 平等是权利与义务课件
- 农发行宜宾市屏山县2025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2025年Z世代消费行为对新兴品牌市场拓展的启示报告
- 2025年中国新能源储能行业在储能电站建设中的技术创新与投资机会报告
- 农发行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2025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中南15ZJ001建筑构造用料做法图集(标准图集)
- 移动学习资源开发-洞察分析
- 学校反恐防恐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 骨科手术铺巾
- 新质生产力助推乡村振兴 (修正版)
- 碳普惠制的实践检视与立法完善
- 2024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单词默写表(小学部分)
- 建设工程监理安全资料(完整版)
- 客服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 苹果电脑macOS效率手册
- 城区绿地养护服务费项目成本预算绩效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