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配伍与方法学.doc_第1页
方剂配伍与方法学.doc_第2页
方剂配伍与方法学.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火归原:用具有温补阳气作用的方药,适当加入引经药,使浮越的阳气得以敛藏,亦即使肾阳寓于肾阴之中,治疗命门火衰,虚阳浮越证候的治法。去性取用:由于病情需要,借助某种药物显著作用,而此种药物又与病证不相符合,甚至根本相左,因此,必须加入佐制药物的其它药。以发挥其方剂的最大效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如麦门冬汤用麦冬的甘寒制约1/7用量半夏的辛燥,而留其降逆止咳的作用。方剂:即方+剂。方,相并群药;剂,齐也,方剂是相并群药齐和百药调其过不及。1引火归原:在滋阴药中加入附子肉桂等温阳之品,引导虚阳浮越之火回归本元之肾。代表方剂为肾气丸。2去性存用:取用药性相反的药物来制约某种药物的本来性味,但保留其功用。如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的配伍。3压热法:取天水,地水,和金石等重以镇逆,咸以润下,以寒制热,以水胜火。是寒凉清火退热药中最具威力的部分。4中药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恶相反。 5甘温除热:用性甘味温的药物来治疗气虚发热或阳虚发热的方法。代表方剂如补中益气汤。6气味:药物的阴阳属性。7方剂:相并群药,齐和百药,调其过与不及8配伍:将诸药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达到“剂和众味,君臣佐使互相生克”,并“调其过不及”,使方剂针对病证形成整体综合调节治疗系统的方法,称为配伍9开上通下:宣通肺气,使气化能够下及,达到大便通小便利的方法。常用于气机不通所致的大便不通或小便癃闭。10苦酸泄热:用苦药与酸药配伍治疗热毒内盛之证。代表方如乌梅丸。11升阳除湿:即风药胜湿。用风药以升清阳,用风药以胜其湿。其着眼点放在胃虚湿生上面。12酸甘化阴:酸能养阴,甘能缓急,合而用之,可化生阴液,濡润脏腑,收敛浮阳,以缓急迫。13.苦温燥湿:是以“燥已熯湿”的方法,只要用苦温之药,燥胃土,健脾运,理气化湿,很少甚至不用淡渗利湿药。治疗脾胃虚弱,湿气反胜之病。14.甘药守中:阴阳气血俱虚时,治疗抓住重教一关,因土为万物之母,生化气血有本,营卫气血有本,虚损就可能有回复之机。15.提壶揭盖:是用吐法治疗小便不通。亦即开上窍以通下窍,亦属开上通下的一种方法。16.交通心肾:心肾相交为生理之常,心肾不交则为病理之变。心肾不交时,配伍用药使心和肾正常的生理协调关系。17.通阳化湿:辛热药温通阳气为主,配伍适当的利湿药,达到通阳气以化水湿的作用。主要治疗寒湿偏盛,痰饮和肿胀等病。18.苦辛通降:辛味药与苦味药合用,以求达到通降(开泄)的目的。具有调和寒热,开通气机,通阳除痹,消痞除满等作用。代表方剂如半夏泻心汤。19.咸以软坚:用咸寒之药,取其咸性浸润,柔软坚凝,使块肿顽痰消散;亦有取其咸寒能益肾水,从而降虚火。分为软坚散结和软坚化痰两类。20.酸以收敛:主要是用酸味之药,取其酸敛收涩的作用,治疗津液精气泄脱诸证,以及蚀疮消肿的作用。同时还有开胃生津之功。21.调补奇经:用血肉有情之品调补冲任督带。主要用于男子虚劳精伤,妇女经,带,崩漏等病。简答题1 汗法和温法的辛甘组合为方如何区别?答:汗法用辛温辛凉之品,功在散而善于走表,趋于向上,为气之薄,薄则发泄,如桂枝、麻黄、菊花可达上焦、皮毛发挥作用;温法用大辛大热及甘温、咸温之品,重在散寒、助阳、益气,为气之厚,厚则发热,如附子、肉桂可达中下焦发挥作用。2 李东垣治脾虚为何不喜用甘淡利湿之品?答:李东垣重视脾胃,强调胃气升发的一面,在治疗上侧重于对升阳益气药物的应用。他创制补中益气汤,在于补气升阳,治疗气虚下陷,如用甘淡渗利之下之品,可加重气虚下陷,故不用。3 九味羌活汤如何体现张元素的归理论?答:方中羌活、防风善散风寒,祛风湿为主药,归太阳经,善治太阳头痛;又助之以细辛、川芎、白芷散寒祛风,兼能行气活血,细辛归少阴经,善治少阴头痛,川芎善治厥阴头痛及少阳头痛,白芷善治阳明头痛;苍术苦温,除温止痛,归太阴经;生地甘凉;黄芩苦寒;共能益阴清热,并制辛温太过,以防伤津。甘草之甘能缓各诸药之太偏者。4 辛与甘配伍的意义?答:1甘能益气,驱邪不伤正,2甘能缓急,有延长药效的作用,3辛甘化阳。5 汗法何以都辛与甘合用?1甘能益气,驱邪不伤正,2甘能缓急,有延长药效的作用。6 交通心肾的配伍用例?答:交通心肾的主要治疗心肾不交诸病,如交泰丸,以黄连与肉桂为伍,取黄连生用为君,佐以肉桂小许,煎百沸,入蜜小许,空心服之,能使心肾交于倾刻,这是降火以就于阴的方法。7 李时珍对药物升降浮沉的阐述?答: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其性然也。而升者引之咸寒,而沉而达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8 李东垣如何巧用苦寒?答:补其中,升其阳。偶用苦寒或甘寒以泻其火,多采用黄柏、黄连,有时配入生地、石膏,知母,用苦寒泻火,每用量极轻,多加酒制或炒,意在泻火,免伤脾胃,正如东垣所说:“今所立方中有,有辛甘温药者,非独用也;复有甘苦大寒剂,亦非独用也。以火酒二制为之使,引苦寒至顶,复入肾肝之下,此所谓升降浮沉,自偶(阴)而奇(阳),奇而至偶者也。”论述题:1 详述张仲景对桂枝的配伍应用?答:桂枝配麻黄解表;配芍药调和营卫;配附子回阳固表或温中祛寒湿;配黄芪温阳通痹,益气补血;配甘草平冲悸;配大黄解表通里;配白术通阳化湿;配柴胡和解兼散表;配桃仁通脉行瘀;配茯苓通阳利水;配龙牡救护心气;配人参补气温阳;配饴糖温中补虚;配当归散寒通脉。2 当归拈痛汤如何体现张元素的气味组方?答:方中羌活、防风辛温,祛风胜湿,“湿淫于内,治以苦温”之旨;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能引清气上升;白术苦甘温,和中除湿;苍术苦燥,能燥湿健脾;当归辛温活血,通络止能;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皆为苦寒热、燥湿利湿之品;猪苓甘温平,泽泻咸平,均淡渗去湿;人参、甘草甘温,能制苦寒,以防伤胃之弊。可见本方由苦温、苦寒二组药成,再佐以淡渗利湿之品,所以对湿热壅滞所致诸证有宣通气血、和畅经脉之良效。3 举例成无己如何以释方不离气味?答:内经曰:辛甘发散发阳,桂枝辛甘之剂也,所以发散风寒。风淫所胜,平以辛,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收之,是以桂枝为主,芍药甘草为佐也。风淫于内,以甘缓之,以辛散之,是以生姜大枣为使也。4 详述张仲景对大黄的配伍应用?答:大黄配枳实、厚朴能增强其泻下作用;配桃仁行血逐瘀;配茵陈散瘀退黄;配黄芩、黄连清热泻火,凉血止血;配甘遂逐水破结;配水蛭、虻虫破血逐瘀,配附子、细辛使大黄寒下变为温下。填空:一,方剂的配伍思想:1方剂作用的基本原理是“整体综合调节”,2“和合”思想是传统方剂配伍的目标与境界,3方剂配伍中的复杂系统思想(整体性原则、互相联系原则、等级有序性原则、动态原则、方剂作用的整体突现性。)二,方剂的配伍原则1和合原则2药物排列有序性3依法组方方证对应4病情与剂型相匹配5三因制宜6效验原则。三,方剂研究现状:1配伍规律的研究2作用实质的研究3临床应用的研究。四,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五,气味配伍理论是张仲景组方的重要理论支柱。甘温除热的气味配伍规律:1甘温补中独重2善用辛温升阳3巧用苦寒泻火。八法统方:汗法多用辛甘发散组方。吐法酸苦涌泄。和法苦辛甘合化。下法酸苦咸苦。温法辛甘之品。清法苦寒甘寒。当归拈痛汤是湿热疼痛的圣方。成无己首注伤寒论。叶天士论药必首推气味。叶天士强化了辨证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