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韩悠韩的歌剧阿里郎一部特殊的韩国歌剧梁茂春内容提要:韩国现代音乐史上有记载的第一部民族歌剧,是1950年创作并首演的春香传。然而,抗日战争期间的1940年,曾经在中国西安首演过一部“韩国歌剧”阿里郎,它是由在中国参加爱国运动的“韩国青年战地工作队”创作并首演的,演出中得到了中国音乐界的合作和帮助。它早于春香传整整十年。因此,这部表现韩国爱国志士抗日活动的歌剧,是韩国光复军留下的一笔独特的精神财富,应该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关键词:歌剧阿里郎、韩悠韩、韩国歌剧、搜索历史历史常常会出现一些偶然的因素。韩国最早的歌剧,是1940年在中国西安首演的由韩悠韩编剧、导演、作曲、主演的歌剧阿里郎,这是不是就有点偶然?阿里郎首演于1940年5月,首演地点是西安实验剧场。作者韩悠韩曾经在首演阿里郎的广告画前面留了一个影,广告上“韩国歌剧”四个字依希可见。照片一1940年5月,在西安首演歌剧阿里郎的海报下,作者韩悠韩留影。阿里郎原本是韩国以至整个朝鲜半岛家喻户晓的一首民歌,用它来作为歌剧的题目,本身就印有了鲜明的韩国民族标记。歌剧阿里郎的创作和演出,曾经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音乐生活中的一件盛事,报刊杂志多有记载和反映。而后,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阿里郎和它的作者韩悠韩都销声匿迹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再也没有人提及它。在中国音乐史和韩国音乐史上,也没有歌剧阿里郎及其作者韩悠韩的任何地位。这当然是不公正的。现在我根据一些历史文献记载和当年的报刊评论,依据韩悠韩遗留下来的手稿、笔记等音乐史料,并参考我对韩悠韩当年的同事和学生采访所得到的资料,重新搜索历史,触摸歌剧阿里郎的行综,对已经尘封了60多年的歌剧阿里郎的面貌作一探寻。一、西安歌剧演出的一件盛事从1940年5月22日开始,歌剧阿里郎在西安南院门实验剧场连续公演十天,这引起了西安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此歌剧的编剧、作曲、导演都是韩悠韩,他又是该剧男主角“牧童”的扮演者。演出单位主要是“韩国青年战地工作队”,演出的目的是“响应西安市各界征募夏衣,慰劳前方将士。”“韩国青年战地工作队”是1939年10月在重庆正式组建的韩国在华的革命青年的爱国抗日组织,韩悠韩担任该队的艺术组长。为了到抗日前线参加杀敌战斗,他们从重庆来到西安,准备在西安劳军演出之后,再奔赴血战的前线。为了配合战地工作队的宣传活动,韩悠韩在这时创作了歌剧阿里郎和其他其一些文艺作品。歌剧阿里郎公演时,除了主要演员之外,参加演出的群众演员(包括韩国移民群众和韩国革命军人)就有50多人,还有30多人组成的伴奏乐队,乐队中仅二胡就分为两个声部,口琴分为四个声部(包括一个低音口琴),看来伴奏方面是有专门的配器考虑和构思的(参看附件一歌剧阿里郎演出乐队名单和伴唱队名单)。从韩悠韩保存下来的简谱总谱中,也可以看到比较细致的乐队配器安排。照片二 歌剧阿里郎简谱总谱手稿的一页,其中第3、4、5、6行是口琴的四个声部。最下面的9行谱是打击乐声部,用了19这9个数字来代表不同的打击乐的节奏。从上述“乐队名单”和“简谱总谱”来分析,阿里郎的伴奏乐队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中西混合乐队”,西洋乐器中有钢琴、提琴、口琴,还有萨克斯风、吉他。中国乐器则主要是二胡和一套打击乐器。实际上配器的原则就是“量体裁衣”有什么乐器就用什么乐器。在1940年代初的西安,能够组织起30多人的这样一个乐队,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合唱方面,则有西安的“卫生总队歌咏队”、“银联歌咏队”、“联合歌咏队”等四个合唱队参加演出。由此可见参演人员之众多和演出场面之宏大。实际上这更能体现出韩悠韩的杰出的组织才能,作为歌剧阿里郎的总指挥和编导,他能够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将这么多团体和人员组织、团结到一起。当时西北文化日报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这一剧的演出,穿插紧张,剧情周密,处处都叫人满意,尤其是音乐与布景的陪衬,更是西安戏剧界近年来不可多见的。”韩国青年战地工作队在西安工作、宣传了一段时间后,于1941年初编入光复军第五支队,到1942年5月又改编为光复军第二支队。歌剧阿里郎首演之后将近四年,为了纪念韩国的“三一革命”,也是为了“慰劳中国伤兵”,从1944年3月1日起再度在西安公演,地点是在梁府街青年堂。这次主要是由“韩国光复军第二支队”演出,并由陕西第二保育院艺术班协助演出,男主角仍由韩悠韩扮演,女主角则改由青年舞蹈家伍依文扮演。在西安演出多场之后,又到宝鸡一带巡演,扩大了歌剧阿里郎在群众中的影响。照片三1944年在西安重演歌剧阿里郎的剧照。韩悠韩饰男主角,青年舞蹈家伍依文饰女主角。田平提供。40年初歌剧阿里郎在西安的演出,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战争时期西安地区的音乐活动,丰富了西安民众的音乐生活。两次公演,共演出了30余次(见韩悠韩的笔记资料)。歌剧阿里郎在中、韩两国的歌剧发展史上都应有它一定的地位。歌剧阿里郎的演出开创了西安音乐演出的新记录。1940年首演之后发表的一篇评论中这样写道“阿里郎是韩悠韩先生积数月来的精力的结晶,一个非常值得说一声伟大的歌剧。特别是配音,在西安今日这样物质条件之下,合组成一个乐队是颇不容易的,而这次乐器的配合竟是这样顺利美妙,造成了西安音乐界的一个空前大联合,这一点真是惊人的。”歌剧阿里郎的创作和演出,也是韩悠韩音乐人生的闪光的一刻。二、歌剧阿里郎的剧情关于歌剧阿里郎的剧情,在阿里郎公演说明书中这样写道“四十年前,韩国锦绣江山沉浸在和平温暖的自由空气里,牧童与村女甜蜜安逸地陶醉在祖国阿里郎山边暮春的怀抱中。不久,他俩已由情侣关系结为夫妇。可是,江山已污染上了一片血迹,阿里郎山顶已插上了太阳旗。他们为了不愿做强盗们的顺民,遂与残年的父母在山上誓言报国而离别西去。他们找到了报国的机会,加入了韩国革命军,横迈鸭绿江回到数十年前的老地方。在猛烈的顽强搏斗中,又把这块血腥的屠场,罩上了一层自由、灿烂的光辉。虽然,变老了的牧童和村女,已在敌人的炮火中做了壮烈的牺牲,可是韩国的国旗又重新飘扬在阿里郎的山顶。”歌剧阿里郎首演后,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更加详细地描述、介绍了歌剧的情节:“幕开了,台上是阿里郎高大庄严的山景,一个天真的村女,手提竹篮,徐徐地由山后出现,唱着韩国山歌春来了,少女一边唱,一边采集野花。忽然从山径走出一个牧童,正赶着羊群唱着牧歌,他们在祖国的大自然怀抱里恋爱着。骤然大地燃着战争的火焰,日本强盗粉碎了他们的甜蜜美丽的梦境,踏破了幸福的田园。五年后在沦亡的家乡,从阿里郎山上蜿蜒地走着一群逃难的韩民,他们唱着阿里郎的歌,歌声悠扬,如泣如诉不愿做亡国奴的奴隶,带着仅有的生命逃亡到中国的东北,他们过着流浪生活,可是一颗忠贞于祖国的心是永远地激动着悲愤!革命志士在暗中活动着复兴祖国的事业。虽然一个个被敌人残害了,一次次革命失败了,但是他们仍然抱着牺牲决心,前仆后继不断的奋斗!随着舞台上展现35年后的景象,那一对青年牧童和村女,现在已经变成衰老的人了。当他提起在阿里郎山离别父老时发过的一个预言: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带着光明归来!但是啊!而今,青春消逝老弱无为,他失望沉痛地说:啊,光明的明天,不知是何年!啊,遥远的明天!这时,一队韩国革命军冲过死寂的地带,老人带着孩子加入了这群革命志士的队伍里来,为复仇而牺牲了”阿里郎是一部四场歌剧,时间上前后贯穿40年,主要演员要从青年演到老年。可见剧情的变化是相当丰富和复杂的,是一部悲壮的史诗。从上述情况可以得出结论:阿里郎所表现的完全是韩国民众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内容,是反映韩国民族精神的歌剧,从这一点上,应该肯定它是一部韩国歌剧。韩悠韩通过歌剧阿里郎,用音符串起了韩国民族苦难和欢乐的历史。三、歌剧阿里郎的音乐分析歌剧阿里郎的音乐存在着不少的困难,主要原因是经历了战火和动乱的年代,剧本和乐谱都没能完整地出版和保存下来。现在音乐分析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种材料:一是韩悠韩保存下来的歌剧阿里郎的五线谱手稿(不完整),共有48页;二是韩悠韩的关于歌剧阿里郎的“备忘”笔记本;三是阿里郎首演时的阿里郎公演说明书中对全剧音乐的介绍;四是笔者在采访当时参加过歌剧阿里郎演出人员时,请他们忆唱的曲谱。照片四歌剧阿里郎钢琴谱手稿的第三页上图是阿里郎序曲手稿的第三页乐谱,从缩谱的第三行“Andante”处开始,出现了民歌阿里郎的主旋律。从此阿里郎成为贯穿全剧的重要曲调。在阿里郎公演说明书中,对“阿里郎歌剧中的歌曲”有如下的文字介绍:1 序曲第一场、2.春来了(韩国山歌,村女独唱)3 牧歌(牧童独唱)4 韩国江山三千里(升旗歌,合唱)第二场、5.阿里郎(韩国民歌,逃亡人合唱)第三场、6.韩国进行曲(革命军合唱)7思故乡(韩国民歌,三十年后牧童与村女合唱)第四场、8.韩国进行曲在建民所写的满怀兴奋看阿里郎一文中,对于歌剧阿里郎的音乐和剧情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和评论:“序曲在二十多位音乐家以各种不同的乐器奏出,格外显得雄壮。观众们越发感到兴奋!这个剧的女主角村女,由战干团学员沈承衍名写生沈逸千的妹妹饰演。男主角牧童,便是本剧编导者韩悠韩担任。“序曲”奏过,剧幕又启。在一座暮春三月阿里郎山坡前,一位韩国少女,手提着花篮,唱着韩国山歌春来了。牧童由远而近唱着牧歌,并且有台下的音乐伴奏着。在每个音调里,流露着40年前未亡的韩国的锦绣河山的伟大的自由。凶残的倭寇,肆行侵略,韩国数千万自由的人民,在大炮、机枪声里,顿时变成了异族的奴隶!自从和平自由的阿里郎山被日寇蹂躏后,许多韩国青年,不愿过暗无天日的亡国奴生活,成批的跨过鸭绿江,流浪到东北去。泣别,是多么凄惨哀怨的事啊!谁叫我们离开亲爱的故乡!谁叫我们抛弃了慈祥衰老的爹娘,去做异乡的流浪者!阿里郎山前,由40年前一直到现在,就是接连不断的演着这样的惨剧!台前的音乐里,带着哭声,逃亡人凄凉的歌声飘荡在山野。台下的观众,许多由故乡逃在后方,她们的眼泪不住的随着流下来!自由平等是要以血和肉去争取。敌寇机关枪的火舌不断的向英勇的韩国青年扫射,一批一批为了争取祖国的自由独立而壮烈牺牲!但是,经过前仆后继的苦斗,才粉碎了阿里郎山头的倭旗。韩国太极国旗,又重新飘扬在领土上。”根据上述资料和评论,对照韩悠韩保存下来的歌剧阿里郎的五线谱手稿本,可以作出如下的分析:韩悠韩在歌剧阿里郎的音乐中,采用了韩国传统民歌阿里郎作为贯穿全剧的主题曲,又采用了韩国民歌春来了、思乡曲、图们江船歌等穿插其间,还将韩国革命歌曲联合起来作为贯穿全剧的重要音乐材料。这些韩国民歌和韩国革命歌曲都是用韩文演唱的,此外的歌词和对话就全是中文了。韩悠韩还谱写了牧歌、韩国江山三千里和韩国进行曲等独唱、重唱和合唱段落。歌剧阿里郎的音乐的分量是相当重的,音乐是全剧表现的重要手段。1944年曾经参加过歌剧阿里郎演出的当年“陕西第二保育院”的学生们,至今还记得阿里郎中的一些音乐段落,如一开始牧童演唱的牧歌,以及后来的合唱韩国江山三千里。其中牧歌是一首五声音阶的田园风格的歌曲,悠长舒展的曲调和轻快活泼的旋律相映成趣。谱例一牧歌 6024而韩国江山三千里是一首雄壮的进行曲,具有七声音阶特点。歌曲的结构方整、匀称,音乐具有勇往直前的是气势。谱例二韩国江山三千里 6024韩国江山三千里是在第一场升韩国国旗时群众唱的,后来就被称为升旗歌而广泛传唱。歌剧阿里郎中的插曲韩国进行曲是一首富有特点的雄壮的战斗歌曲,一首e小调的七声音阶进行曲,带再现的三段体曲式,构成了结构非常严谨的抗日军歌。这首歌曲曾在韩国光复军中曾广为流传,成为韩悠韩最有代表意义的歌曲之一。后来它被定名为鸭绿江进行曲,谱例三鸭绿江进行曲 6024以上三首曲谱是当年参加过歌剧阿里郎的演员们根据60多年前的记忆记录下来的,之后我又以韩悠韩的歌剧阿里郎五线谱手稿为基础进行了核对。从它们流传的情况也说明了:在经历了60多年的时间的淘炼之后,它们至今仍存活在人们的心里。从阿里郎的音乐的总体布局来看,它基本上属于“话剧加唱”的类型。演出中加入了许多韩国舞蹈,这就是演出广告中强调的“韩国舞蹈”的原因,从这一点来说,歌剧阿里郎又具有民间“歌舞剧”的艺术特点。四、歌剧阿里郎的演出歌剧阿里郎1940年5月能够在西安首演,主要的推动力量是从重庆来到西安不久的“韩国青年战地工作队”,演员的主要阵容和基本力量也是他们。在韩国青年战地工作队劳军公演前言中这样写道“因为我们认为中国的抗战是弱小民族反抗强权的正义之战。并且我们深信,中、韩两民族联合起来,针对着我们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我们便一定能够从血的战斗中踏上自由解放之大路。因此,我们坚决地下了牺牲的决心,由重庆来到西北。日前一部分同志已经先去太行山上参加游击队。留下我们这一群,乘这临赴战地之前夕,举行这次劳军公演,为表示我们对于英勇斗争的前方将士们一点敬意与热诚。”担任此次歌剧阿里郎的“大会主任”是罗月焕,他就是“韩国青年战地工作队”的队长。他本人还要在话剧国境之夜中扮演日本哨兵,在话剧韩国一勇士中扮演日本宪兵队长。他的出色的表演多次受到评论的赞赏。在歌剧阿里郎担任男主角的就是韩悠韩,而首演时扮演女主角村女的,则是“战干团”的学员沈承衍。“战干团”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属的“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第四团”,里边有个艺术班。从1940年4月开始,韩悠韩被委任为该团艺术班的中校音乐教官。沈承衍当时就是这个艺术班的学员。从阿里郎公演的“大会职员”和“演员表”(参看本文附件二)来看,歌剧阿里郎的演出也是中、韩两国人员合作的结果,是在西安的音乐界、文艺界人士的大力协助、合作下的成就。阿里郎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的地位是明确的:它是抗日战争时期由韩国音乐家创作和演出的表现抗战题材的歌剧作品,它是中、韩两个国家共同抵抗外国侵略的艺术见证,记下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段特殊的音乐历史,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从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的最艰难的时期,歌剧的发展正处在缓慢发展的阶段,很少有歌剧作品问世,演出更为困难。能够提到的歌剧作品大致有:产生于延安的农村曲(向隅等曲,1938年)、军民进行曲(冼星海曲,1939年);产生于青海西宁产生的沙漠之歌(王洛宾作曲,1939年);产生于武汉新加坡的洪波曲(又名台儿庄,任光作曲,1939年);产生于上海的大地之歌(钱仁康作曲,1940年);产生于重庆的秋子(黄源洛作曲,1942年)等。直到1943年在延安产生了“秧歌运动”和“秧歌剧”,1945年在延安演出了歌剧白毛女,中国的歌剧才走上了成熟的道路。因此,1940年的阿里郎,也是中国歌剧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收获。五、阿里郎的作者韩悠韩韩悠韩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谱写出韩国歌剧阿里郎,是基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他的父亲韩兴教是韩国爱国人士,于1911年就来中国参加爱国活动。韩悠韩于1910年2月21日生于韩国釜山,1915年韩悠韩5岁时就随母亲来中国寻父,从此便在北京上小学和中学,1929年毕业于通县潞河中学。之后又入上海新华艺术大学艺术教育科学习音乐,受到了比较系统的专业音乐教育。因此,他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并对中国文化非常的熟悉,中国话讲得非常的纯正,能够自如地用中文写歌词、编剧本。在创作歌剧阿里郎之前,韩悠韩已经在歌剧创作方面做过数次探索,如1937年初他在济南女师附小任教员时,就创作并演出过儿童歌剧丽娜;同年年底,又在抗日宣传中谱写过歌剧新中国万岁(未完成)以及小歌剧送郎出征。1940年创作的歌剧阿里郎,已经是他的第四部歌剧创作实践了。在创作和演出了阿里郎之后,1941年春韩悠韩兼任陕西省第二保育院艺术班的班主任时,他又先后为艺术班的孩子们创作过小山羊、没家的孩子、胜利舞曲和乐园进行曲等四部儿童歌剧,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战争年代中国儿童的生活和斗争。据韩悠韩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属的“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第四团”艺术班的同事张引告诉我:韩悠韩在兼任艺术班的音乐教官时,还创作、主演过歌剧鸽子姑娘。因此,韩悠韩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歌剧创作特别是为韩国歌剧和儿童歌剧创作花费了极大的心血和精力,他为中国歌剧和韩国歌剧的发展,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关于韩悠韩的其他音乐创作和音乐活动,我在中韩音乐交流的一段佳话音乐家韩悠韩在中国一文中已经比较详细的介绍。这里不赘。韩悠韩的上述歌剧全部都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除了这些歌剧之外,他在同一时期谱写的歌曲,也曾在很长的时间内获得流传,如他创作的抒情歌曲故乡月、黄河边的月、流浪人之歌和春天的阳光等,曾经唱出了很多中国人的内心感受。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韩国“祖国光复”60周年。在韩悠韩的故乡釜山市,为纪念“祖国光复”60周年而专门举办了“韩悠韩作品音乐会”,重新出版了韩悠韩的作品集。60年正好一个历史轮回。已经是历史绝响的韩悠韩的音乐作品,今天在韩悠韩国似有复活的苗头。而在我们中国,在韩悠韩创作了那么多优秀音乐作品的地方,也决不能忘记了这位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韩国音乐家。六、阿里郎一部特殊的韩国歌剧产生在中国的韩国歌剧阿里郎,是一个特定历史的产物抗日战争的产物。是中、韩两个国家、两个民族团结抗日的艺术结晶。1940年7月15日,韩悠韩所在的“韩国青年战地工作队”专门出版了中文杂志韩国青年,在韩国青年发刊词中这样写道“我们认为:中、韩两大民族的共同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帝国主义不被打倒,中、韩两大民族的解放不但无望,东亚以至世界的真正和平也不可期。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即是韩国民族解放胜利的开始。所以,我们不但祈求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我们尤其要尽我们的力量促使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中国抗日战争和韩国独立、韩国民族解放运动,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意义上和行动上是不可分离也是不应分离的。”歌剧阿里郎,正是在这一政治大目标下的艺术产物。这么说来,韩国最早的歌剧产生在中国,也是偶然中的必然之事了。由韩悠韩保存下来的歌剧阿里郎重演(1944年3月1日开始在西安重演)的海报中这样写道“纪念韩国三一革命节,韩国光复军第二支队慰劳中国伤兵公演韩国歌剧阿里郎”。“韩国歌剧”四个字是被重点突出的。同时,宣传内容中还特别强调:“韩国舞蹈、韩国民歌、韩国服装”。该宣传品中的中心话语是“韩国”二字。照片五1944年3月,在西安重演歌剧阿里郎时的海报。从当时保存下来的演出剧照中,也可以看到典型的韩国民间歌舞的艺术风格。这种对民族风格的强调和追求,正是民族精神的张扬,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民族心灵和精神的体现。歌剧阿里郎代表着韩国人一种特别的生命形态,一种珍贵的文化遗存。照片六1944年3月,在西安重演歌剧阿里郎时的剧照,舞蹈是典型的韩国风格。 从歌剧阿里郎中可以看出:韩国情结,是深藏在韩悠韩心底的文化密码。2004年10月我访问汉城和韩悠韩的故乡釜山时,曾经和汉城、釜山的文化界、音乐界的朋友们一起初略探讨过歌剧阿里郎在韩国音乐史上的地位问题。当时韩国的朋友告诉我:韩国近代音乐史上记载的第一部民族歌剧,是韩国作曲家玄济明在1950年创作的春香传,这是一部五幕歌剧,1950年5月在国立中央剧场首演。然后,又产生了金大贤的黄豆鼠和红豆鼠(音译为孔菊和潘菊,1951年)和玄济明的王子好童(1953年)等。这么看来,1940年在西安首演的歌剧阿里郎应该是有其特别地位的。它早于玄济明的春香传整整十年,或许它就是韩国的第一部歌剧?或许它在韩国歌剧的发展中具有开风气之先,启道路之始的历史作用?歌剧阿里郎究竟在韩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这需要由韩国的音乐史学家们作出确切的评价。无论如何,像歌剧阿里郎这样的表现韩国爱国志士抗日活动的文艺作品,是韩国光复军留下的一笔独特的精神财富,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韩国青年社:关于阿里郎的公演。载韩国青年第一卷第一期(1940年7月15日)。转引自关内地区朝鲜人反日独立运动资料汇编(19191945年)下册,辽宁民族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1210页。建民:满怀兴奋看阿里郎。载西北文化日报1940年5月24日。转引自1940年7月15日韩国青年第一卷第一期。松江:阿里郎。载于何种报纸不详,时间是在1940年5月24日,第二版。阿里郎公演说明书,引自韩国青年社:关于阿里郎的公演。载韩国青年第一卷第一期(1940年7月15日)。转引自关内地区朝鲜人反日独立运动资料汇编(19191945年)下册,第1213页。诚:看了阿里郎后的印象。载于何种报纸不详,时间约在1940年5月。同注,第1214页。同注,第1212页。参加过歌剧阿里郎演出的,包括韩悠韩在中国的同事王海天,学生梁文亮、梁庆林等人,他们都回忆、记录了阿里郎的曲谱,在此深致谢意。参看韩悠韩:我怎样编导这三个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高端食品生产线配件定制供应合同
- 2025年VIP会员定制化教育培训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学校食堂特色农产品直供合作合同
- 2025智能设备先试后买合同
- 2025年度城市道路夜景照明系统升级改造工程合同
- 2025版企业财税顾问专业财务规划与风险管理咨询合同
- 2025年电商企业专业客服人员劳动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年低碳办公场地租赁协议及环保设施运行维护要求
- 2025年环保材料研发与应用项目合作合同
- 2025年度茶楼传统装修设计施工一体化合同
-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教学分析课件-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以水为界:洱海流域产业结构优化与水环境协同发展探究
- 从抽象到现实:马克思现实的个人对抽象人的理论超越与时代价值
- 肺动脉高压个案护理
- 丙酮储存使用管理制度
- 产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 护理事业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
- 大数据风控与信用评估体系
- 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培育指南(2025版)
- 2025年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高清版)DB62∕T 4704-2023 医养结合机构基本服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