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研修成果.doc_第1页
国培计划研修成果.doc_第2页
国培计划研修成果.doc_第3页
国培计划研修成果.doc_第4页
国培计划研修成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培计划研修成果视文字如水,视心如鱼,让学生的情感被文字唤醒 澄迈县白莲中心学校 李 泉 我是一名普通农村教师,在教育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这十几年的教师生涯让我经历了不少的艰辛,从艰辛中也不断感受了快乐,很多时候,烦恼被快乐所冲淡。每当课堂教学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我都会一连几天沉浸在喜悦之中,慢慢去品享自己努力的成果。靠着这种享受快乐的独特方式,我爱上了教育事业。 一次次学习,一次次培训,让我这个专业水平、语文素养的空皮囊慢慢的鼓了起来。新的理念影响着我,课堂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学习这篇课文,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上课伊始,我紧扣题目,铺路搭桥,诱发学生思维的散发原点,把题意引向文意,让课题成为导引学生解读文本的切入点,有效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板书课题,我让学生恭恭敬敬地读题后,对学生作了这样的疏导,对“慈母情深”的“深”字,有没有问题问?有了“深”字这个引子,很自然地诱发学生对这样两个问题的思考:这个“深”字老师为什么要突出来?慈母的“情”到底有多深?我问道:当“慈母”二字映入眼帘时,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一时小手如林,“织毛衣的情景”、“ 做饭的情景”、“洗衣服的情景”、“无微不至照顾生病的我的情景”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随后我让学生找出大屏幕上一段话中读来怪怪的那个“龟裂”的“龟”,对“龟裂”一词读音的指导,请生说说生活中看到的“龟裂”的手,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领悟。找出一个很难认写的“攥”字,在掌心工工整整地书写“攥”,并告知3500个常用字中超过20画的只有20来个字,记住了的就握紧左手,从而增强了学生记住该字的愿望和信心。师:“我想买书,母亲马上就给我钱了,我兴奋了吗?开心了吗?为什么还鼻子一酸?”师:“同学们,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当你再次读到我鼻子一酸时,你有了什么样的感受?”生:“老师,我的鼻子也是一酸。” 师:“为什么呢?”生:“老师,我觉得那一元五角钱来得太不容易啦!”师:“还有谁和这位同学的感受一样的?”(教室里小手林立,畅所欲言。)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一致,那谁来说说,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的?”我走到其中一名男生的面前:“那,请你先来给大家说说吧?”生:“母亲的工作环境很艰苦。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母亲和我说话都得很大声。”这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语言文字、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感悟。如让学生理解“慈母情深”,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明白“深”字就藏在“震耳欲聋”的声音里。(出示句子: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先让学生说说“震耳欲聋”的意思,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出来。然后联系学生亲身经历,设想自己身处这样的环境会有什么反应,再联系母亲在这种环境中的工作的不易,从而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最后通过引读,进一步体会情感。师:“昨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再想想,明天的母亲的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生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师:“夏日炎炎时,母亲只能在”生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师:“寒风凛冽时,母亲只能在”生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师:“整整二十年,母亲都是在”师:“是啊,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 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师:“ 这样的环境你能呆多久?”生:“一刻也不想呆。”师:“母亲呢?”生:“她要待很长的时间。”师:“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我走到另一位男生的面前。生:“我从妈后面的破折号体会出来,我喊的时候要很大声,并且要喊很多声妈妈才听到了。”师:“是啊,今天,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明天,母亲还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一元五角钱是什么?”生1:“是妈妈的汗水。”生2:“是妈妈的血汗钱。”生3:“是妈妈的健康换来的。”听到这里,我为之一震,急忙追问:“为什么这样说?”生:“老师,我从这句话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周围的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妈妈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师:“母亲就是这样挣钱的,你第一次发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挣钱,你会是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母亲工作的环境。”我不停地用诗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从读准句子到理解词义,让学生在螺旋式上升的诵读中,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意象在心底扎根,把慈母的深情表现的一览无余。老师手中仿佛有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抓住对母亲的特写,让学生反复回忆、比较记忆中母亲的样子与此时所见的母亲的极大反差,让学生深刻体会母亲的深情。(出示句子:“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句话中三次出现我的母亲,先由老师深情地引读,再来感受句子的特别之处,把“我的母亲”放到了句子的后面,然后让学生把它改成平常的说法,读一读,看看是一种什么感觉。学生感受出把“我的母亲”放在后面,有一种惊叹、疑惑的味道,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的母亲。接着继续进一步引读: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背?”生:“僵硬的!瘦弱的!弯曲的背!”师:“在你的记忆中,母亲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背?”生:“挺直的,坚实的背!”师:“母亲转过身,你看到了一张怎样的脸?”生:“布满皱纹!蜡黄的脸!疲惫的,眼睛深凹的脸!”师:“在你的记忆中,母亲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脸?”生:“白净!有光泽!溢满青春的脸!”师:“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生:“布满血丝!疲惫不堪!”师:“在你的记忆中,母亲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眼睛?”生:“炯炯有神!清澈的,会说话的眼睛!”师:“是啊,作为儿子的我,不禁要问:母亲,我的母亲,你那紧挺的背到哪儿去了?你那红润的脸到哪儿去了?你那清澈明亮的眼睛到哪儿去了?我的母亲是这样瘦弱,这样辛劳。当我的手攥着一元五角钱的时候,我鼻子一酸,这一酸真是百般滋味在心头啊。”(此时,我情绪激动)停顿片刻,我接着问:“你们还从文中读出了一位什么样的母亲?”生1:“辛劳的母亲。”生2:“关心我的母亲。”生3:“宁愿自己受苦,也要让我读书的母亲。”此刻,每一位学生就是一位作者,他与作者一起同悲同喜。“深深慈母情,拳拳慈母爱,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课文题目。”(学生深情地读课文题目。)我深情地朗诵:“她是我们的守望人,冬天在窗边,夏天在门旁,她会为我们的晚归而焦虑不安。她从不会忘记,在我们身上倾注全部的爱,因此。我确信,无论我们在哪里,身上都系着她的牵挂。她就是母亲,她就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母亲的爱,纯洁若水,绵绵如溪,沉沉似海。”停顿数秒后,“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平凡但伟大的母亲,其实我们的母亲何尝不是如此呢?谁来谈一谈自己的母亲。”一位学生哽咽着说:“老师,当我读到我的鼻子一酸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我的妈妈是卖烧饼的,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和面、生炉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是寒冷的冬季,还是炎热的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一位男生泪眼汪汪地说:“老师,我妈妈是卖水果的,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没吃早饭就去批发水果啦,无论天冷天热,天天如此,自己饿了也舍不得吃一个水果,我要啥她给我买啥,可我却不好好学习,太对不起她了。”此时,每一位学生已经完全沉浸在对自己母亲的感激之中,由文本中的母亲认识自己的母亲,重塑母亲的形象,感受到了自己从未注意到的细节,使母亲的形象更加鲜活。此时此刻,我想到了武凤霞老师说过的话:“语文是浸润人生命的花园。”我想语文不是无情物,作者的情感就藏匿于语言文字深处,语文的“根”就是情感,是情感让语文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点燃和召唤学生的语文意识,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对语文表达形式的关注,让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只有反复读、慢慢嚼、细细品、深深悟,情理交融,才能让理性的语言伴随感性的形象深深扎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学生发自内心的领悟和感动,情动而辞发,受到感染并与作者梁晓声产生共鸣,对自己母亲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以情带读,读中悟情”,这是“唤醒感觉”过程,是“激活诗意”的过程。课堂上,处处涌动激情,处处饱含深情。始终有一种感动在空气中汩汩流淌。文本所蕴涵的情感被唤醒了,文字所饱含的感动不断营造情感高潮,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跳动着相同的节奏,文字引领着学生在感动的清泉中让灵魂得到洗濯,情操得到陶冶,收到了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并育的效果。当课将要结束之际,我在心里头哭了,那一幅幅母爱的画面,让我久久不能平息。课虽然结束了,但孩子们在经历了这样一次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后,在那颗被点燃升腾的心灵的深处,一定已经烙上了深深的“慈母之印”。感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