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导学案》第三课时.doc_第1页
《六国论导学案》第三课时.doc_第2页
《六国论导学案》第三课时.doc_第3页
《六国论导学案》第三课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二教学案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使用时间: 教研组长: 年级主任: 行政领导:六国论第三课时学习案设计者:周丽华 曹君 王育平 审核人:沈军 领导签字: 学习目标: 1、归纳“非、或、得、相、势、兵、事”等多义词的义项,掌握“速”等部分文言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会背诵、翻译课文。2、学习本文运用例证、引证,特别是对比论证逐层证明中心论点的写法。3、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抗击强暴的思想。学习重点:掌握“速”等部分文言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会背诵、翻译课文。学习难点:学习本文运用例证、引证,特别是对比论证逐层证明中心论点的写法。学习课时:3课时学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准备好工具书;教师编写、印发学案。导学过程: 第一板块:一、检查巩固(由语文组长课前抄在黑板上,学生准备积累本.师任意抽查5-8名点评. 5分钟)1、检查第三段的背诵。2、检查第三段的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二、学习目标(学科班长课前写在黑板左上角)掌握重点文言知识,学习例证法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三、自主学习第三阶段(课外)研习课文第三段齐人未尝赂秦,终继 五国迁灭, 何哉?与 嬴而 不助五国也。五国既 丧 ,齐亦不免 矣。燕赵之君,始 有远略,能守其土,义 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 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以 荆卿为 计,始速 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 三胜。后秦击赵者再, 李牧连 却 之。洎 牧以 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 也。且燕赵处秦( )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 孤危,战败而亡,诚 不得已。向使 三国各爱其 地,齐人勿附 于秦,( )刺客不行, ( ) 良将犹 在,则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 量。 附:秦灭韩:公元前230年 灭魏:前225年 灭楚:前223年 灭燕:前222年 灭赵:前222年 灭齐:前221年(四)文言知识归类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它的意义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2、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它的意义和用法A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 不赂秦B是故燕虽小国而后 亡,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 之。D惜其用武而不终 也。3、找出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它的意义和用法。A后秦击赵者再. B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 4、辨别以下文言句子是什么特殊句式?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B且燕赵处秦( )革灭殆尽之际C洎牧以谗诛 D( )刺客不行, ( ) 良将犹在(二)问题探讨本段承上文中心论点的第二分论点展开论述。作者运用例证法,分析了“不赂者”齐、燕、赵亡国的原因,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读本段课文,应注意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本段的“不赂者”指哪三国?由此可知,上段的“赂者”指的是哪些诸侯国? 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确:共同点 不同点 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明确:“ ”问:本段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几层意思,怎样论证的?明确:本段紧承 _来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分三层,从 _方面展开论述,全面深入的论证。(1) 齐国: _ 反面(2) 燕国: _ 正面 赵国: _(3) _ 反面假设四、合作探究,难点突破(要求学生互相配合,热情主动。10分钟)五、小组之间展示交流,然后派代表发言,学生点评,教师总结。(要求积极,有序,有理.20分钟)(一)交流展示(二)归纳本课所学内容。六、当堂检测(组员交组长,组长交科代表.检查订正后组长统计完成情况.不合格由组长督促.10分钟)完成课堂指定习题。第二板块:一、检查巩固(由语文组长课前抄在黑板上,学生准备积累本.师任意抽查5-8名点评. 5分钟)1、检查第四、五段的背诵。2、检查第四、五段的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二、展示目标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理解本文的写作意图。三、研习课文第四、五段呜呼!以 赂秦之地封 天下之谋臣,以事 秦之心,礼 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 秦人积威 之所劫,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 无 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而犹有可 以 不赂而胜之 之 势;苟以 天下之大,而从 六国破亡之故事,是 又在六国下矣。(四)文言知识归类2、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它的意义和用法A以事 秦之心,礼 天下之奇才,并力西 向B日削月 割,以趋于亡3、找出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它的意义和用法。A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B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辨别以下文言句子是什么特殊句式?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其势弱于秦 介 三、合作探究提问:作者在第四段段连用了两个叹词,有什么作用?明确:呜呼 悲夫 作用: 提问:第四段最后一句语带双关,请说明其含义,第五段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 四、合作探究,难点突破(要求学生互相配合,热情主动。10分钟)五、小组之间展示交流,然后派代表发言,学生点评,教师总结。(要求积极,有序,有理.20分钟)(一)交流展示(二)归纳本课所学内容。六、课堂检测 1为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选择义项“暴”的常用义:a凶暴,暴虐 b损害,糟蹋 c(p))显露,暴露 d(p))晒A暴霜露,斩荆棘( )B暴秦之欲无厌( )C暴殄天物( )D虽有校暴,不复挺者( )“或”的常用义:a或者 b有的,有的人也许,或许 d若,倘若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C或此或彼,必居其一( )D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下列加粗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B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C孔子登泰山而小鲁D项伯杀人,臣活之3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不赂者以赂者丧4下列各句中的加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B与战胜而得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