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小开裂问题追踪调查.doc_第1页
产品小开裂问题追踪调查.doc_第2页
产品小开裂问题追踪调查.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品小开裂问题追踪调查第八窑出窑后,出现了瓷件上伞面小开裂。为了解决这种缺陷我们制定了许多措施、同时也做了许多实验,并进行了追踪、分析。具体情况如下:第八窑情况:瓷件不合格主要原因:瓷件上伞面小开裂。主要特征:小开裂出现在个别伞上,位置在上伞面靠近伞与主体的交汇处,多数小开裂面积较大呈环状且突起,严重者出现开口。上釉瓷件小开裂多数呈突起状,未上釉瓷件小开裂多数开口。如将突起物参去,坯体表面呈凹陷状,开裂出现在坯体而非釉层。另一明显特征是小开裂开口方向一致,其方向与修坯刀的切削方向相反,且呈鱼鳞状。其中100万未上釉瓷棒表面中间一段出现小开裂,出现小开裂表面与未出现小开裂的表面的分界线明显、整齐。小开裂瓷件占所装窑产品的比例及在修坯工序修批人员的分布情况:第八窑共装产品169只,小开裂瓷件25只,占14.79%。修坯人员的分布情况:修坯人代号ABC小开裂数(只)7 5 13占小开裂总数百分比(%)28%20%52%分析:通过对上述小开裂特征的分析,得出小开裂是在修坯过程中坯体表面产生缺陷造成的。对此我们制定了一下解决措施:1. 严格控制修坯刀的刀形,对刀形不符合图纸要求的刀具,不允许使用。2. 根据修坯刀的平均使用寿命,规定修坯刀的最大修坯数量,不超过5只。3. 修坯过程中,如果修坯刀磨损严重或振动较大者,不准再使用。4. 加强抿坯,抿坯完毕后坯体表面不允许存在麻点或竖纹。5. 修坯完毕及上釉之前必须将坯体吹扫干净。第九窑情况:第九窑瓷件出窑后,仍有伞面小开裂现象。具体数量为:共装瓷件145只,小开裂瓷件21只,占14.48%。在修坯人员的分布情况:修坯人代号ABC小开裂数(只)6 10 5占小开裂总数百分比(%)28.57%47.62%23.81%分析:第九窑瓷件坯体与第八窑的坯体为同一批,均为未加强抿坯时所修制的坯体。瓷件小开裂的又一次出现证明了此现象不是偶然现象。因此,要求修坯人员加强抿坯是正确的。同时,针对小开裂我们对原料的配料、新旧浆搭配、压型前粉料水分进行了追溯调查,但均未发现规律性的东西。第十窑情况:第十窑共装产品75只,出现小开裂瓷件7只,占9.33%。在修坯人员的分布情况:修坯人代号ABC小开裂数(只)0 3 4占小开裂总数百分比(%)0%42.86%57.14%其中未加强抿坯瓷件出现小开裂3只,加强抿坯后出现小开裂4只。虽然加强抿坯后出现小开裂的瓷件数量大于未加强抿坯时的瓷件出现小开裂的数量,但这一窑出现小开裂的整体数量比上一窑减少,其占总装窑数的比例也降低。为此,我们再次强调规定修坯刀的修坯数量,规定每把刀最多只能修5根坯。并且更换了百洁布,改用3M百洁布。此次我们也试着调整了压型前粉料的水分标准,由原来的0.3-0.9改为0.6-1.0,观察通过调节压型前粉料水分,能否减轻或消除瓷件小开裂。同时通过对小开裂的位置、特征分析,我们调整了修坯程序,将修上伞面时的退刀速度调慢。具体是:坯体编号为258-281的坯体,退刀速率由F500改为F350, 坯体编号281以后的坯体,退刀速率由F500改为F400,且修中主体与上伞面过渡的R弧时的退刀速率由F120改为F80。第十一窑情况:第十一窑共装20万新坯128只,其中P2131,15只,瓷件小开裂18只,占装窑总数的14.06%。其在修坯工序人员的分布情况为:修坯人代号ABC修坯数373754小开裂数(只)4 3 11小开裂率(%)10.81%8.11%20.37%分析:128只产品中包括15只P2131产品,15只P2131产品均未出现小开裂,修P2131上伞面及中主体与上伞面过渡的R弧时的退刀速率比修20万时的退刀速度低,但由于P2131所装产品数量少,修改程序后的编号为258以后的坯件没有装窑且P2131伞径小,伞间距大,抿坯较容易,所以不能确定这是降低退刀速率结果。上一窑决定将压型前粉料水分调整,水分调整后坯体强度增加,修坯变得困难坯件在修制过程中断裂严重,修出的坯件表面麻点较多,很难抿去。经上釉后烧成,本窑出窑后此种瓷件有的出现小开裂,有的没有。因此,通过调整水份来解决小开裂是不可能的。从十一窑出窑后的瓷件情况分析,单纯通过加强抿坯,更换百洁布很难来弥补瓷件小开裂缺陷,为此我们再次查对了出现小开裂瓷件的压型前水分、配料配方以及出现小开裂的坯体在修坯刀的修坯顺序位置,均未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经研究后我们决定做一个釉层喷薄喷厚试验,目的是想知道釉层厚度对瓷件小开裂有何影响。与此同时,告知修坯人员在未找到引起此间小开裂的真正原因之前,加强抿坯是减轻、消除瓷件小开裂的非常重要的手段,要求修坯人员加强抿坯,并进一步作修改程序的试验。第十二要情况:第十二窑装11万瓷芯棒103只,未出现小开裂,装20万新坯30只,小开裂瓷件4只,占装窑总数的13.3%。其在修坯工序人员的分布情况为:修坯人代号ABC修坯数61212小开裂数(只)3 1 0小开裂率(%)50%8.33%0%分析:小开裂产品编号均在258-281之间,为退刀速率由F500改为F350的程序所修制的,而修上伞面退刀速率由F500改为F400,修中主体与上伞面过渡的R弧时的退刀速率由F120改为F80的程序所修制的坯体未出现小开裂现象,但由于此窑该种产品装窑数量较少,所以并不能确定是在修中主体与上伞面过渡的R弧时造成坯体表面产生缺陷,导致瓷件产生小开裂,但是决定在下一窑将该类产品的数量加大。而针对釉层喷薄、喷厚的实验,釉层薄,釉层厚各喷了一只,两只产品均合格未出现小开裂,由于数量少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为此让施釉组在下一窑加大釉层喷厚的釉坯数量。第十三窑情况:第十三窑共装新坯136只,瓷件小开裂8只,占装窑总数的5.9%。其在修坯工序人员的分布情况为:修坯人代号ABC修坯数316144小开裂数(只)1 7 0小开裂率(%)3.22%11.4%0%分析:此窑中瓷件编号为251-260的瓷件为成型组在修制时做刀形试验的坯件,所用刀形为刀头倾斜较大,修上伞面的切削刀面弧度较大的刀,共10只产品其中6只产品出现小开裂,但修坯后坯件表面光滑无异常。成型组在此窑还做了抿坯对瓷件小开裂的影响试验。具体情况如下:坯体号 抿坯程度结果1未抿坯小开裂2轻抿轻微小开裂3抿两遍无小开裂4抿三遍无小开裂可见未抿坯体很容易出现小开裂,抿坯可以减轻或消除小开裂。经统计20万产品坯体编号为281以后,即修坯时修上伞面退刀速率由F500改为F400,修中主体与上伞面过渡的R弧时的退刀速率由F120改为F80的程序所修制的坯体瓷件共49只,没有出现小开裂的现象。通过这一窑以及前几窑的情况,我们得出修中主体与上伞面过渡的R弧时的退刀速率过快是引起瓷件小开裂的主要原因。不符合刀具刀形图纸的刀具也能造成坯体表面缺陷,而只要刀具刀形与刀具图纸基本符合,所修出坯件表面缺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