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200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_第1页
南昌市200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_第2页
南昌市200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_第3页
南昌市200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_第4页
南昌市200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推进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以结构调整、节能降耗为着力点,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改善人民生活,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重要进展。一、综 合经济总量:全市经济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0.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增速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41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749.80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556.89亿元,增长15.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6.5:54.3:39.2调整为2007年的6.0:53.9:40.1。人均生产总值30464元,增长14.6%。财政收支: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90.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7.22亿元,比上年增长28.1%。从收入完成情况看,增值税8.81亿元,增长21.2%;营业税33.13亿元,增长34.8%;企业所得税9.06亿元,增长38.1%。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6.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9.44亿元,比上年增长31.4%;教育支出16.87亿元,增长47.1%;科学技术支出2.02亿元,增长56.0%;农林水事务支出9.58亿元,增长57.9%。物价水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3%(见表1),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5.1%;服务价格上涨2.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4%,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涨 5.3%。表1:2007年南昌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指 标增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4.311.31.5-3.63.63.3-2.6-1.14.4 二、主要产业(一)农业农牧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216.00万吨,比上年增长5.0%;油料总产量8.47万吨,增长4.1%;肉类总产量28.06万吨,增长13.0%;生猪出栏279.3万头,增长14.9%;家禽出笼3564万羽,增长4.8%;禽蛋产量12.99万吨,增长5.5%;蔬菜产量91.88万吨,增长1.9%;水果产量1.75万吨,增长13.0%。渔业:全年水产品产量31.31万吨,比上年增长4.8%。林业:全年造林3867公顷,零星植树556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6.1%。生产条件: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80.24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 15.0%。年内完成机耕面积22.4万公顷,机播面积0.78万公顷。(二)工业工业生产: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528.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8%,占GDP的比重为38.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87.68亿元,增长20.5%。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206.91亿元,增长22.4%;重工业增加值180.77亿元,增长18.4%。(见表2)表2: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指 标绝对数(亿元)比上年增长(%)工业增加值 轻工业重工业按注册登记类型分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股份合作私营387.68206.91180.77100.1762.125.65146.1010.0963.5520.522.418.418.712.920.218.332.338.0工业产品:主要工业产品保持增长。表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 位绝 对 量比上年增长(%)发电量亿千瓦时42.23-6.6卷 烟亿 支270.1912.4纱万 吨3.321.6布万 米96451.2服 装万 件4079229.3水 泥万 吨343.7313.3大中型拖拉机台255648.5小型拖拉机台1002835.4钢 材万 吨319.3010.7汽 车万 辆10.8712.5家用电冰箱万 台20.6796.4交流电动机万千瓦101.3241.2房间空调器万 台136.2731.0饮料酒万 升3375825.0化学纤维万 吨15.2533.2化学药品原料吨850446.3混配合饲料万 吨177.2337.5农用化肥万 吨7.781.2轮胎外胎万 条492.3021.0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大产品制造基地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汽车基地、空调基地、医药和医疗器械基地等十大重点发展产品制造基地共完成增加值308.81亿元,增长19.6%,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9.7%。其中,空调基地、纺织服装基地、光电和电子基地、医药和医疗器械基地、机电产品基地分别增长51.0%、30.2%、21.8%、20.5%和25.6%。工业经济效益: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2.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0%;实现利税116.02亿元,增长22.8%;实现利润45.08亿元,增长26.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4.28,比上年同期提高29.9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98.1%。(三)建筑业 2007年末,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412家,比上年末增加26家。完成施工产值372.1亿元,比上年增长29.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09.7万平方米,增长9.9%;房屋竣工面积1228.9万平方米,增长10.3%;以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150820元/人,增长24.9%。(四)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生产实现较快增长。2007年我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228.6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公路22.43亿吨公里,增长3.3%;铁路193.61亿吨公里,增长19.7%;水运12.37亿吨公里,增长47.6%;航空0.22亿吨公里,增长14.1%。实现旅客周转量92.5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7%。其中,公路24.66亿人公里,增长2.3%;铁路51.3亿人公里,增长4.5%;水运 0.01亿人公里,下降13.7%;航空16.54亿人公里,增长9.3%。邮电通信:邮电通信能力和服务功能继续增强。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3.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发送特快专递194万件,增长17.4%;发送包裹66万件,增长7.7%;函件3683万件,增长14.8%。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177万户,增长6.0%;无线市话(小灵通)用户50万户,增长2.8%;移动电话用户328万户,增长28.6%;国内互联网用户75万户,增长8.8%;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11万门,新增10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413万户,新增72万户。(五)金融业银行:200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037.34亿元,比年初增长12.8%。其中,企业存款804.50亿元,增长20.9%;居民储蓄存款744.57亿元,增长1.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23.91亿元,比年初增长20.0%。其中,短期贷款650.24亿元,增长25.2%;中长期贷款1080.45亿元,增长19.4%。从投放行业来看,增长较快的有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工业贷款、农业贷款和商业贷款,分别比年初增长53.6%、27.4%、24.5%和21.3%。2007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5799.25亿元,现金支出5638.16亿元,收支相抵后回笼现金161.09亿元。保险业:截止2007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19家,比上年增加5家;保险中介机构39家,增加9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4.97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产险公司保费收入7.66亿元,增长36.3%;寿险公司保费收入17.31亿元,增长21.7%。全年赔款及给付合计8.02亿元,增长72.9%。其中产险公司3.17亿元,增长22.4%;寿险公司4.85亿元,增长1.4倍。证券业:全市证券业法人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29家,证券机构股民累计开户数68.14万户,增长39.4%。年内客户交易额结算资金69.63亿元,增长1.2倍;A股交易额7243.79亿元,增长3.9倍;B股交易额36.48亿元,增长7.9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年末全市共有195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各项贷款62.54亿元,其中农业贷款3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六)房地产业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住宅投资107.88亿元,增长20.2%。商品房施工面积1525.59万平方米,增长13.8%;竣工面积371.01万平方米,下降13.2%。2007年全市经济适用住房投资6.69亿元,增长1.8倍;施工面积达134.98万平方米,增长1.3倍。其中,新开工面积90.83万平方米,增长2.0倍。2007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78.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60.34万平方米,增长27.9%;商品房销售额170.43亿元,比上年增长42.2%。其中,住宅销售额161.52亿元,增长47.0%。(见图1)图1 房地产开发施工、竣工及销售面积 单位: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总量:2007年,全市50万元以上项目共完成投资额809.92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73.69亿元,增长30.0%,房地产投资125.60亿元,增长13.4%。全年全市投资项目2239个,增长25.4%。其中,新开工项目1238个,增长23.7%;全年投产项目1577个,增长33.4%。投资结构: 2007年,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06.6亿元,增长44.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46.02亿元,增长21.8%。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0.1:35.6:64.3调整为0.2:39.6:60.2。(见图2)图2 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从投资主体看,2007年全市非国有经济投资498.4亿元,增长36.8%,增幅高于国有投资17.4个百分点,占全市城镇以上投资比重达64.4%,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个体、港澳台外商投资分别完成99.97亿元、117.74亿元,比上年增长34.0%、52.3%。城市建设:2007年,全市共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06.81亿元。完成了红谷滩秋水广场至八一大桥段景观工程,赣江市民公园二期工程渔舟湾湿地公园建设;阳明路下穿青山湖隧道、昌九城际铁路、向莆铁路开工建设;新建扩建及改造电网工程12项;新开通公交线路6条;城市道路总长度917公里;城市道路总面积1696万平方米;自来水供水管道长度达2207公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9%以上,水环境质量在全国城市中继续名列前茅。四、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6.6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分销售地域看,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44.46亿元,增长20.0%;农村实现零售额82.23亿元,增长15.4%。分销售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88.9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6.97亿元,增长15.0%。居民消费结构: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和商品供应不断丰富,我市城乡居民消费领域不断扩展,消费观念不断提升,加速了以汽车为主要热点的消费升级进程。全年汽车消费实现零售额5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3%;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3.64亿元,增长32.5%;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15.79亿元,增长50.2%;日用品和家俱实现零售额7.4亿元,增长31.2%。商品交易市场:城市商贸功能日益完善,已有20条特色街,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5个,全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32个,成交总额达376.14亿元。其中,洪城大市场年交易额15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南昌(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54.32亿元,增长26.7%。年末,我市最大的“八大商场和六大超市”共实现零售额57.58亿元,其中百货大楼销售额21.4亿元,增长13.2%,居全国第42位。五、外经外贸 旅游对外贸易:据海关统计,2007年,南昌地区内企业(含中央、省属公司)实现进出口总额31.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出口总额23.36亿美元,增长35.5%;进口总额8.59亿美元,增长12.2%。利用外资:2007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2.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二产业7.17亿美元,第三产业4.71亿美元,所占份额分别为58.2%和38.3%。全年利用外资新签合同155个;合同外资金额14.90亿美元,增长23.2%。截止2007年底,全市注册登记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到2557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占52.8%,外商独资企业43.4%。全年实际利用内资347.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省外内资323.39亿元,增长14.7%;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35.61亿元,增长17.6%。旅游: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936.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接待入境游客8.91万人次,增长1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78亿元,增长21.1%;旅游创汇0.26亿美元,增长10.3%。截止2007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47家;拥有旅行社53家,其中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15家;旅行社组团国内游47.55万人次,增长10.2%。六、社会事业教育: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7年,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518所,教职工9.3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8.38万人。2007年末,全年全市招收研究生3991人,在校研究生11878人,毕业研究生2861人。全市共有普通高校46所,招生12.84万人,在校生43.11万人,毕业生13.27万人。中等专业学校28所,招生3.67万人,在校生9.98万人,毕业生3.68万人。普通中学264所,全市普通高中招生2.06万人,在校生8.31万人,毕业生3.09万人。职业中学25所,招生0.61万人,在校生2.12万人,毕业生0.58万人。全市普通初中招生6.93万人,初中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99.3%,在校生8.46万人,毕业生3.61万人。小学校1111所,普通小学招生7.98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生44.65万人,毕业生6.79万人。特殊学校8所,特殊教育招生208人,在校生1658人。幼儿园445所,幼儿园在园幼儿8.04万人。 科学技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就。全年共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46项,共受理专利申请1201件,授权专利777件。技术市场更加活跃。全年认定技术合同1924项,成交金额7.8亿元,比上年增长7%。文化: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公共图书馆11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8个。全市继续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2007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8%;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59.83万户。全年全市地方出版报纸36种,出版量为49987万份;出版杂志136种,出版量为5630万册;出版图书3078种,出版量为15748万册。卫生: 2007年底,全市拥有卫生机构860个,床位1.6万张;卫生人员2.97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5万人,执业医师0.83万人,执业助理医师0.08万人。医学科研:2007年全市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列入省科技厅、省卫生厅和市科技局立项的课题共85项。其中:重大卫生技术攻关项目 1项;有56项通过省科技厅、省卫生厅和市科技局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39项通过省市级新技术引进项目验收,填补省内空白。全年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128篇,省部级学术论文316篇。 体育: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推向深入。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举办综合运动会2次,举办单项比赛7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7 次,其中1000人以上的活动2次,参加活动的人数总计240万人。全市完成全民健身路径工程57个,总投资达50万元。我市运动员参加比赛人数2000人次,共获得奖牌数443枚。其中,金牌232枚,银牌147枚,铜牌63枚。七、环境保护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 95.3%;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7.3%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4.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9.8%;区域环境噪声均值控制在56.1分贝以下;交通干线噪声均值控制在 69.9分贝以下;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7.6%以上;年征收市本级排污费3477万元。环境管理与防治:制定和印发了南昌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南昌市2007年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启动“绿色生态南昌建设”六大专项整治行动,实施了赣江、抚河南昌段干流污染防治暨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污水零排放专项行动,取缔了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所有排污口;落实南昌市2007年度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计划,实施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工程,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督促3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在全市开展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普查,继续开展违法排污企业查处工作。城市园林绿化:2007年城市园林绿地面积6840公顷,绿化覆盖面积7272公顷,公园面积736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08平方米。八、人口与就业人口:据公安户籍统计,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为491.31万人,比上年末净增7.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2.76万人,增长2.2%。据2007年全市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458.0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63,死亡率为5.79,自然增长率为7.84。从业人员:全市年末社会从业人员271.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2万人,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77.42万人,第二产业60.44万人,第三产业134.13万人。年末在岗职工59.04万人,增长5.3%。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为38.55万人,比上年年末增加1.84万人。城镇再就业:我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6万人;安置 “4050”等困难群体 1.3万人;城镇就业培训5.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9万人;跨省劳务输出24.5万人。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民生活: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