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语言学史教案绪 论教学目的:语言学类别;语言学的形成过程教学重点与难点:语言学的形成过程一、语言学类别(分类)语言学是语言研究各个学科的总称,内部还有很多分支学科,内容十分丰富。人们研究语言的目的、角度、方法多样形成语言学的各个类别和派别(一)功能角度: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功能标准为首要标准) 理论语言学:语言学的主体,理论基础,包括具体、个别的研究和综合各种语言研究 应用语言学:广义: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创立的新语言学科,综合多种学科的研究手段。 狭义:语言教学,指语言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语言习得心理)(二)具体研究对象:普通(一般)语言学/个别(专语、具体)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人类所有的语言,探讨其性质、结构、功能、发展,揭示其普遍规律(普通语音学、普通词汇学、普通语法学、普通语义学)语言学研究的基础理论,(我们的课程就属于普通语言学)指导个别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一种或几种语言,为前者提供材料并接受其指导(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现汉/古汉;它也可以以几种有亲属关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其发展规律特点,如我国的壮语、布衣语、傣语、土语等是来源于侗傣语支的亲属语言,以这几种语言为研究对象,叫侗傣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是在专语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发展水平取决于对具体语言进行研究的成果。对具体语言的研究越多,材料越丰富,那么就越有利于普通语言学理论的发展。目前对具体语言的研究,还主要局限在世界上一些大的语种,还有很多语言,比如一些边远、落后民族的语言,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甚至可能还有不为人知的语言。所以目前普通语言学的理论只综合反应了一部分语言的研究成果,随着语言学家对各种语言研究的范围不断深入,不断扩大,语言学理论还将进一步得到发展。(三)研究时段: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它横向结构的一面,相对稳定的一面,又有它纵向发展的一面,历史的一面。研究分析语言,既需要看它在当代的状态,认识它的现状,也要看发展的特点,找出演变的规律。共时语言学:以语言发展中某个阶段为横断面,研究相对静止的状态横向研究(现汉、古汉)又可分为描写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两类。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在不同阶段的演变情况纵向研究(历史语音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涉及到一种语言的,叫做历史语言学,如历史语音学、历史词汇学、历史语法学等;涉及到多种语言和方言的,叫做历史比较语言学。(四)研究方法:描写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描写语言学:断代似的研究,反映语言在某个时代的客观细致的面貌(现汉语音、词汇、语法)其中描写语言学是我们最熟悉的,它对语言进行的是断代似的研究,对语言在某一个时代状况作客观的深入细致的描写分析,以期反映出这种语言的基本面貌。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英语语法等都属于描写语言学。又可分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等。对比语言学:在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包括共时历时研究:古今汉语、英汉语法类型比较)(五)研究对象的状态:静态语言学和动态语言学 静态语言学:静态的语言符号为对象,构成要素的分析描写 动态语言学:动态的言语交际为对象;研究其发展运动规律(六)研究角度和范围: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 微观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各个部门围绕语言结构本身进行研究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研究 宏观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各个类别综合各门学科展开研究(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研究) 分类角度不同,一门学科可以划分在不同类别中,如现汉(功能理论语言学、对象专语语言学、时段共时语言学、方法描写语言学)二、应用语言学类别:(广义、狭义之分)(一)社会语言学:结合社会学和语言学,把语言结构和运用各方面与社会环境结合 1952年首次出现名称,1964年学科诞生,吸收运用心理学、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 主要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关注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 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差异(地域方言、社会方言、社会接触和混合等)(二)心理语言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结合形成,语言是个人心理的反映。重点观察语言与个人的关系,通过语言了解人的心理认知活动;研究人类大脑的语言机制,人类怎样运用语言;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得接受和发生过程、语法的心理实现。比如有的语言学家提出“核心句”问题就是具有简单句、肯定句、主动句和陈述句性质的句子,心理语言学对此进行过实验,结果发现,陈述句转换为否定句比否定句转换为肯定的被动句(被动语态)的时间短,说明核心句是符合心理现实的。(三)神经语言学:最近20年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通过神经控制系统研究言语的产生;中心问题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人脑重量大约为1450克,黑猩猩头部重量与人类差不多,但大脑只有500克左右。人的大脑皮层具有语言中枢,黑猩猩没有语言中枢。人类语言活动主要与大脑左半球的某些部位相联系,控制语言活动的大脑左半球主管理性的抽象思维,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通过对大脑的解剖可以看到,大脑左半球控制语言的有关部位比右半球相应部位体积要大,结构更加复杂,连婴儿也不例外。有些十岁以下的儿童,因为患脑瘤而需要切除大脑左半球皮层,但并不影响他们的语言能力,这表明儿童的大脑心理过程可以从左半球转移到右半球。但是对于成年人,若将大脑左半球切除,则将完全丧失语言能力。实验表明,人在大脑中的语言机制是特有的,其它动物不具备这样的机制。人的语言机制主要是在大脑,大脑和人类的语言的内在联系现在认识研究还很不够。语言的起源问题,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至今难有突破,关键就在于我们对人脑的机制研究不足以回答上述问题。如果真正把语言与人脑的关系研究透彻,破解其间的秘密,可以想见,语言及语言学史都将写下崭新的一页。(四)统计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计算语言学;语言病理学统计语言学:作品、作家用词频率统计探索语言风格,为词典编纂提供依据。确定语言中借词的比重,常用汉字,计算机存储汉字等。由应用语言学的成果可以看出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性。三、语言学的建立(形成过程)(一)源头:1、语言学产生原因适应社会需要,逐步扩大范围,改进方法而产生。 2、从语文学到语言学 语言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与人类关系密切引起人们注意语言研究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源于中、印、希腊文明古国语文学的三个源头)(1)我国:文言文的延续(注重文字,方言分歧大)古籍阅读的需要文字、音韵、训诂(小学) (2)印度:解读经文梵语语言的研究前4世纪,对梵语语音的研究,形成“声明学”;对梵语语法的研究,巴尼尼经(梵语语法专著)。西游记去西天取经。 (3)希腊:哲学的巨大影响(语言研究与哲学研究相随)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塔尔库斯对罗马史诗进行了编辑与整理,他的学生迪奥尼修斯特拉克斯写出了第一本被称为“语法最伟大的权威”希腊语法拉丁语分布广,使用时间长(一千多年)拉丁文语法哲学家用逻辑研究语言奠定了语法研究的基础(现在语言哲学的重要性)(二)语文学的局限性:(1)研究对象狭窄,不重口语经典古文语法的规定性,与现实脱节。古代的语言学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的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研究,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2)研究目的单纯,读懂古籍不重语言结构本身,缺乏科学认识。 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此探讨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3)研究地位低下,附属地位不能形成独立的科学,所以称之为语文学而非语言学。虽然语文学存在局限,但却为语言学的建立准备了材料。 社会进步使用语言的状况发展,交往频繁交际范围超越了国界,对语言表达的要求提高要求语言本身方面的探索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真正独立的语言科学诞生。英国人威廉琼斯提出“印欧语假设”,成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德国学者施列格尔第一个提出“比较语法”。他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草创者。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博普和格林,俄国的沃斯托可夫。他们运用“历史比较法”,即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研究,揭示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他们共同研究使语言纳入了历史的科学的轨道,把它当作研究的独立对象。19世纪中叶,普通语言学也建立起来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又提出了人机交流的语言问题,要求人造的计算机语言逐步接近自然语言。人类使用语言的状况复杂多样提出从一种语言转到另一种语言的各式各样的”转码”要求沟通口语和书面语、方言和共同语、今语和古语、本族语和外族语、自然语言和机器语言。总之,社会需要指引语言研究范围扩大推进研究加深人们的认识。中国语言学史第一章 总 论教学目的:掌握中国语言研究的分期;掌握古代语言研究中心;掌握语言学各历史时期的共同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语言学史的分期。一、中国语言学史特点(一)中国语言学史有它自身的特点。在西方普通语言学传入我国以前,我国语言学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由于汉字的特点和汉字与汉语的密切关系,我国古代的语言研究多少是围绕着汉字的研究进行的。每个汉字表示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形体,还有自己的读音。我国古代语言学就是根据汉字的这三个方面先后形成了训诂学、文字学和音韵学三个不同的学科,统称为“小学”。因此有人把小学作为我国传统语言学的名称。小学最早的意思是教育童蒙的学校。汉书食货志说:“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记之事。”因为小学中识字占重要的地位,后来就把研究文字的学问称为小学。汉书艺文志的小学家共十家,著录的都是童蒙识字课本,尔雅和小尔雅属干孝经类,不在小学类。往后,研究的范围扩大,出现的著作加多。隋书经籍志做出新的概括:魏世又有八分书,其字义训读,有史籀篇、苍颉篇、三苍、埠苍、广苍等诸篇章,训诂、说文、字林、音义、声韵、体势等书。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少著作是汉代所没有的。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尔雅没有列入小学类,而是列在论语类,并解释说:“尔雅诸书,解古今之意,并五经总义,附于此篇。”这个观念的改变,从五代开始,刘晌等人撰旧唐书经籍志,才把尔雅归入小学类,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使这种三分法趋于成熟。他说:“文字之学凡有三:其一体制,谓点画有衡纵曲直之殊;其二训诂,谓称谓有古今雅俗之异;其三音韵,谓呼吸有清浊高下之不同。论体制之书,说文之类是也;论训估之书,尔雅、方言之类是也;论音韵之书,沈约四声谱及西域反切之学是也。三者虽各一家,其实皆小学之类。”后世把传统的语言学分为文字学、训估学、音韵学,正是从这里来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这三个方面和西方语言学内部分为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的三分法不尽相同。文字学在西方这个三分法中没有地位,因为他们只用为数不多的字母来记录自己的语言,用不着像中国语言学那样建立一个专门的部门。音韵学大体上相当于语音学,训诂学有一部分内容和词汇学相当,但是侧重点不同。唯独西方的语法学,我国传统的语言学里没有和它相应的部门,这并不是说我国古代不研究语法,词在句子中的次序和虚词是汉语表示语法关系的两个重要方面,我国古代研究语法正是抓住这个特点,在虚词和句读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它不像西方的语法学对语言的规则作全面的描写,而是着重干难解的虚词和特殊的句法结构的分析。就这个意义看,它属于训诂学的范围。研究中国语言学史必需明了这一点。(二)中国语言学史是世界语言学史的一部分。国外谈语言学史的著作,认为世界语言学有三个历史传统,那就是古代的印度、古代的希腊罗马和中世纪阿拉伯。而与古代印度、希腊、罗马同时并且有相当发展的中国语言学却在他们的视野之外。我国的语言学史有不同于西方语言学共同发展趋势的地方,有自己发展的历史特点。不吸收中国语言学史的成果,就不能写出真正全面完整的语言学史。我国学者根据自己语言文字的特点,建立起汉语研究的体系,某些方面在世界语言学史上还居干领先地位。比方中世纪阿拉伯词典学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他们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缺乏语言学上的时空观念,在收集贝都印部落词汇的时候,把各个部落方言里有不同意义的词都归入到同一个词条,而不管他们的方言来源”。这个问题,早在公元工世纪,扬雄在方言里面就已经成功地解决了。又如虚词的诠释,很早就受到注意,古书注释和辞书里面都可以发现这类材料。对虚词从理论上进行说明时代也很早,刘勰文心雕龙章句篇把助辞分为发端、句中、句末三类就是一例。汇总虚词,编纂虚词词典,就现有的资料看,也不晚于14世纪。世界上许多普通语言学著作采用了这个概念,究其来源也和我国有关。一般认为,在理论方面我国古代语言学比较薄弱,这也不尽然。荀子对名称本质约定俗成性的认识,周秦诸子对共同语和方言的理解,前人文集、笔记里面对语言问题的一些精辟论述,所有这些在世界语言学史上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国外语言学史的著作在介绍我国语言学的成就方面显得非常不够。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文字的障碍,中国古典文学尚且那样难懂,何况与外国语言研究体系完全不同的中国语言学文献呢?加之长期封建社会的闭关自守,鸦片战争以后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种族偏见的泛滥,汉语被认为是不进步的落后的语言而受到歧视,更谈不上总结研究它的经验了。而我们自己在介绍我国语言研究的成果方面,也很不够。1990年在二十三届国际汉藏语言和语言学会议上,我国有位学者在论文中提到,我国学者发现轻唇音来自重唇音的规律和我国学者自觉地利用方言材料构拟古音,比欧洲学者分别早了半个世纪到数个世纪,受到与会各国语言学家的重视。因此,研究中国语言学史,总结它的历史成就,并且把它放在世界语言学总的历史背景上去考察,对于认识中国语言学的特点,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语言学史,无疑将会有重要的意义。二、中国语言学史分期研究历史,分期非常重要,分期的目的在于使历史的线索更加明确。根据语言研究的待点,联系社会历史状况,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考察,王力先生关于中国语言学史分期的意见基本上是正确的。参照王力先生的意见,可以把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分为六个时期。(一)第一期:先秦时期从春秋到战国,秦帝国建立到灭亡的几百年时间里,我国主要处于诸侯纷争的局面,学术思想活跃,百家争鸣,诸于哲学著作中有不少关于语言问题的论述,训诂学的产生,分类词汇的编纂,这个时期可以看作中国语言学的萌芽时期。(二)第二期:两汉时期从刘邦即皇帝位(前206年)到汉献帝延康元年(220),这四百多年的时间里,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由于遭到秦始皇禁书和毁书,又经过了长期战乱,书籍大量散失。汉朝建立政权,开始收集遗书,设立群经博士。汉武帝表彰六经,独尊儒术,使经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成为长期封建社会的思想支柱。经学的发展,影响了这一时期的语言研究。古书注释的大量出现奠定了我国分析语言方法的基础,各种辞书的问世证明人们已经有了综合处理语言词汇的能力。这个时期是中国语言学确立的时期。(三)第三期: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后周恭帝七年(960年),这七百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由分裂到统一,封建经济有了发展。音韵学上的成就在这个时期是令人瞩目的,其实这个时期语言研究的其它方面也很有进展,训沽学的成就更不能低估。这一时期是中国语言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四)第四期:宋元明三朝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到明崇帧十七年(1644)年,以前认为这六百八十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时期,社会停滞,带来了学术的衰微,语言研究没有什么可谈的。清代的学者看不起宋明的学术,常常有不切实际的批评。其实,这个时期语言研究的范围拓宽了,不论文字学、音韵学还是训诂学都有了新的研究领域,应该用另外一副眼光去看待。可以把这一时期看作中国语言学研究范围扩大的时期。(五)第五期:清代到“五四”运动以前清朝初年,我国又强盛起来,社会的发展推动了语言研究,出现了古代语言学的全面发展时期,它开创于清初,鼎盛于乾隆、嘉庆时代,古音学的成就推动了训诂学的发展,古代重要语言学文献都得到整理,马氏文通的出版,开创了语法研究的新纪元;甲骨文的发现,促进了古文字研究;章炳麟、黄侃继承了传统语言学,把语言研究引向一个新的境界。(六)第六期:“五四”运动到今天,“五四”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有重要的意义,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语言学有了新的发展。国外普通语言学的理论大量介绍到我国来,并且以它作为指导来研究汉语,解释传统语言学的成果,调查研究汉语的方言和国内的少数民族语言。语言学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新中国建立以后,语言研究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这一时期还在发展,并没有终结。它是中国语言学史的新时期。应该说明,用历史上朝代交替作为语言学史上分期的界限,只是一种习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是就大体上的趋势讲的,并不是说到了某两个朝代递嬗的那一年,语言研究就马上发生重大的变化。第二章 中国先秦时期教学目的:了解诸子的语言观及训诂学的萌芽;了解尔雅的内容、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诸子的语言观。一、诸子的语言观(一)传统语言学的萌芽(二)孔子的语言观:“正名说”。(三)老子的语言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四)墨子的语言观:“达、类、私”。(五)荀子的语言观:“约定俗成”。二、 训诂学的萌芽(一)训诂学的萌芽:萌芽于春秋战国。(二)训诂的方式:声训、形训、同训、转训。(三)训诂学的范围三、综合词典的编写(一)词典的产生(二)尔雅的内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等19篇。(三)尔雅的影响首创的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对后代词书、类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人模仿尔雅,写作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词书,如小尔雅、广雅、埤雅、骈雅、通雅、别雅等等,而研究雅书又成为一门学问,被称为“雅学”。第三章 两汉时期教学目的:了解该时期方言词汇的收集、汉字的研究、声训及反切注音情况,了解杨雄的方言和刘熙的释名,掌握许慎说文解字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说文解字的主要内容。一、传注里的语言分析(一)汉代语言学发展的原因(二)经学研究(三)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四)词类的研究(五)句读的辨析二、方言词汇的收集和方言(一)扬雄和方言扬雄(公元前58年公元18年),字子云,四川成都人(古谓之蜀郡人)。他是西汉有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前汉书扬雄传载:“(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可见扬雄是一位知识渊博、才学出众的大学者。汉成帝时他担任过给事黄门郎。他精于古文字学,尤其擅长于古文奇字。他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仿史籀篇和仓颉篇作训纂篇。他的语言学的代表作方言,也正是模仿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写成的。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方言词典,它比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还要早一百多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的全名叫做輶(犹)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所谓“輶轩”就是古代使臣所乘坐的轻便的车子,在汉末应劭的风俗通义序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采异代方言。”这即是说:周秦时代,每年八月在五谷入仓之时,就由最高统治者派遣一些使者坐乘轻便的车子,到各地采集诗歌、童谣和异语方言等,并以这些材料考查风俗民情,供执政者作参考。到了西汉的扬雄,就把这些采集来的材料加以分类编纂,成为一集,这就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后因这个书名太繁,所以人们都简称之为方言。(二)方言的内容和体例方言所记载的方言殊语所属的区域极为广阔:北起燕赵(今辽宁、河北一带),南至沅湘九嶷(今湖南一带);西起秦陇凉州(今陕西、甘肃一带),东至东齐海岱(今山东、河北一带)。甚至连朝鲜北部的方言也均有所搜集。“它是开始以人民口里的活语言作对象而不以有文字记载的语言作对象的”,真可谓“中国语言史上一部悬日月不刊的奇书。”方言的释词体例大致与尔雅相似,它虽然没有象尔雅那样明确地标明门类,但也基本上采用分类编次法。比如第八卷是诠释与动物有关的词:虎、獾、鸡、猪等等。第九卷是诠释与器物有关的词:戟、矛、箭、剑、盾等等。第十一卷也基本上诠释与虫豸有关的词:蜻蛉、蝗螂、蚍蜉、蟒等等。其方式是:先举出一个词语来,然后说明“某地谓之某”,或“某地某地之间谓之某”。(三)方言与尔雅的关系尔雅和方言相比,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尔雅除了诠释“古今异言”之外,还搜集了大量的“方俗殊语”;而方言也同样是诠释“别国方言”和“绝代语释”。不过,这两部书编辑体例虽然各异,但它们都是按照词义不同来归类的。其不同点:尔雅的内容主要是“古今异言/以今言释古言;而方言的内容则主要是以通语释方言。这两部书若能互相配合使用,那就可以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对于我们阅读和研究古代典籍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四)扬雄的成就(五)郭璞的方言注三、汉字的研究和许慎的说文(一)许慎和说文解字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现河南郾城县)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赞赏。他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他于公元100年(东汉和帝永元十一年)著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字典。许慎曾担任太尉府祭酒,师从经学大师贾逵。他历经21年著成的说文解字,归纳出了汉字540个部首。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它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比较系统地提出分析文字的理论,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辩识声读的字典,也是1800年来唯一研究汉字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今天研究古文学和古汉语的必不可少的材料。如果没有这部书的流传,我们将不能认识秦、汉以来的篆书,更不要说到商代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与战国时的古文了。因此,它不但过去对汉字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对现在和将来的汉字研究仍有巨大的意义。(二)创作原因(1)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2)由于汉代经学昌盛,今古经文之争的缘故(3)许慎从语言、文字的实际出发,具有较正确的语言学观点,因此,他才能编写出说文解字这部杰出的著作。(三)内容和体例说文解字的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万象,它的价值不仅限于解说汉字,研究汉字本身,关于东汉以前的百科全书,贡献很大。可以说说文解字是东汉末以前的百科全书。正如许慎的儿子在上说文解字表里面所说:“慎博问通人,考之于逵(贾逵),作说文解字,六艺群身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说文解字吸取前辈的研究成果,成为一部研究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系统的专著,不但对于后人研究语言文字学、文献学是唯一的经典著作,就是整理文化遗产也都是不可缺乏的阶段。说文解字不仅在体例上和过去的启蒙识字的字书不同,即在所收字数上,也比这些字书都多,如汉初把仓颉、爱历、博学三书合编为仓颉篇,共3300字。西汉末,杨雄的训纂篇共5340字,东汉贾鲂的谤喜篇共7380字。说文解字里面共收9353字,重文1163字,共10506字,比谤喜篇还多了1973字。(四)释字体例形训:利用分析汉字的结构来了解字义。(五)说文研究南唐 徐锴说文系传“小徐本”第一本注释说文的著作宋太宗(公元986年)徐铉 校订本“大徐本”现在通行的本子。清代研究说文高潮 300多种最为人们推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义疏) 王筠说文解字释例(六)说文解字的贡献和影响(1)对当时丰富复杂的汉字作了深入的字形结构分析,首创了分部的工作(2)在字义解释上许慎也有创见,他抓住字的本义来解释字义,这是从根本上解决训诂问题,另外他解释字义,不满足于单词释义,而是加以具体形象的描写叙述。(3)提供了语言文字的研究方法,即阐明了形体、意义、声音三者相互关系(4)对当时语言文字起了统一规范作用。四、声训和刘熙释名(一)释名的作者及时代作者刘熙,字成国,北海(今山东省寿光、高密一带)人,生活年代当在桓帝、灵帝之世,曾师从著名经学家郑玄,献帝建安中曾避乱至交州,后汉书无传,事迹不详。(二)内容和体例释名共27卷。卷首自序云:自古以来,器物事类“名号雅俗,各方名殊,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说明刘熙撰此书的目的是使百姓知晓日常事物得名的原由或含义。其27篇依次是: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释道,释州国,释形体,释姿容,释长幼,释亲属,释言语,释饮食,释采帛,释首饰,释衣服,释宫室,释床帐,释书契,释典艺,释用器,释乐器,释兵,释车,释船,释疾病,释丧制。所释名物典礼共计1502条。虽不够完备,但已可窥见当时名物典礼之大概。(三)释义方式刘熙解释名源,采用的是声训的方式。所谓声训,就是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义。声训在先秦典籍中已有采用。汉代尔雅、方言、说文解字等著作中,声训用得也很多。但全书的名物语词都用声训来解释,则释名为第一书,是刘熙的独创。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词源学)(etymology)性质的专著。释名中的声训,从训释词和被训释词的关系来看,大致有几种情况,即:或同音,如”“勇,踊也,遇敌踊跃欲击之也。”勇与踊同音;或音近,如“骂,迫也,以恶言被迫人也。”骂,鱼部明纽上声字;迫,铎部帮纽入声字;或双声,如“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河、下皆匣纽;或叠韵,如“月,阙也,满则阙也。”月、阙皆在月部。(四)贡献和影响1.释名以声训解释名物,为因声求义开辟了道路,促使了古代韵书的产生。 释名又集汉代音训之大成,为考见汉末语音,研究上古音提供了可靠的材料。特别可贵的是,释名中记录了当时一些语词的方言读法,如释天:“天,豫、司、兖、冀以舌腹言之。天,显也,在上高显也,清、徐以舌头言之。”“风,兖、豫、司、冀横口合唇言之。风,氾也,其气博氾而动物也。清、徐言风踧口开唇推气言之。”这些记录说明了汉代一些方言语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是扬雄方言所没有的,因而十分宝贵。 2释名记录了很多汉代通用的语词,可与尔雅、说文以及古代经典或传注相参证。如说文禾部:“秦,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从禾,舂省。”释名释州国:“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润也。”此说正是秦“地宜禾”之证。尤其是释名中有许多与尔雅、说文及经传不同或不尽相同的训释,是很有价值的训诂材料。如诗邶风泉水:“我思肥泉。”毛传:“所出同,所归异曰肥泉。”出自同一源头而流向异处的泉水为何称为“肥泉”?释名释水曰:“本同出时所浸润少,所归各枝散而多似肥者也。” 刘熙说明了原委,比毛传更进了一步。这类材料对我们探讨词义学和汉语史都很有价值。 3释名还保留了汉代的一些古语。释天:“虹,又曰美人。”这是古代俗称。传说古时有一对夫妻,荒年菜食:以食菜为主而死,俱化成青虹,故俗呼为美人虹。释丧制:“汉以来谓死为物故。”“狱死曰考竟。”这些古语,传达了上古时代语言的信息,可以作为考察古今语言发展轨迹的凭据。 4释名所训释的对象不侧重于文献语言,而重于日常名物事类,因此它涉及社会生活面广,从天文、地理到人事、习俗都有所反映,加上释名成书去古未远,所以可以因所释名物推求古代制度。如释书契:“汉制,约敕封侯曰册。册,赜也,敕使整赜不犯之也。”说明汉代册封侯王时立有整敕其不得犯法的文书。(五)局限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教学目的:了解该时期语言研究的概况,了解语言学家郭璞、陆德明、孔颖达,了解该时期字典的编写、韵书的产生及等韵学的情况。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语言学家郭璞、陆德明、孔颖达一、概 况魏晋南北朝是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关键时期。语义学、修辞学有新的发展,而且出现了一门新学科汉语音韵学。语义学方面:产生了一批辞书。魏国 张揖广雅、晋 吕忱字林、梁 顾野王玉篇陆德明经典释文修辞学方面 齐梁时代 刘勰文心雕龙就条件而言,当时佛教的盛行,韵文的发达,文学批评的繁荣,都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反切法、四声论跟佛教的传入有直接关系。唐宋的字母之学应是导源于六朝。反 切 的 产 生反切法、四声说为古代音韵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东,德红切。”反切产生的年代:三个争议之说。反切产生的内外因。与合音词不同。如:甭、要不。反切的价值:在注音字母出现之前,反切一直是汉字注音的主要工具。孙炎尔雅音义大概是第一次大量使用反切法注音的著作。1913年2月15日,由读音统一会制订的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拼音字母诞生了。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在国内公布。拼音字母由24个声母符号,16个韵母符号组成。它的特点是字母全部都以笔画简单的古汉字。音节的拼写采用声、介、韵3拼法,声调则另加标记。注音字母显然优于传统的反切法注音。 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注音字母是中国40多年中一直通行的汉字注音符号,它对于统一汉字读音、推广普通话、普及拼音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缺点是没有采用国际通行的拉丁字母形式,也没有采用音素拼写法,所以字母拼写与实际读音仍未切合。反切法的创造,意味着韵书的产生已为期不远了。反切法不仅有注音的作用,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它还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统一读音的作用。现在的作用:利用反切归纳音系,作历史研究,编撰字典、辞书,都要审音、订音,这些都要借助古反切。四 声 说南北朝之前,有声调之实,无声调之名。直到南齐的周颙、沈约才明确提出平上去入四声。 周颙四声切韵、沈约四声谱:(研究如何识别四声,全书只有一卷) 都失传已久。平上去入四个调类的调值如何?唐人文笔式“平声哀而远,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二、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韵书(一)韵书的产生反切产生之后,人们开始将汉字的反切编排起来,成为韵书。编写的目的:检索汉字的读音,供识字之用。为了文学创作的需要,供人们写作韵文时进行押韵、调节平仄之用。产生的原因:为了适应诗赋的需要而作。韵书:一种以记载和检索汉字读音为主的字书。(二)六朝韵书的发展中国最早出现的韵书:(三)陆法言切韵陆法言,隋音韵学家。名词,临漳(今属河北)人。官承奉郎。与刘臻、萧改、颜之推等讨论音韵,评议古今是非、南北通塞,编成切韵。自切韵出,六朝诸家韵书渐亡,唐、宋韵书多以其为蓝本。(四)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三、宋代的韵书(一)广韵广韵是中国最早的官修韵书,这本书的全称是大宋重修广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的法定韵书。全书共有五卷。其主要修订者为陈彭年。广韵一书,是陈彭年与丘雍等人奉诏修订切韵而成的。修訂本于真宗景德四年(西元1007年)完成,于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西元1008年)改名為大宋重修廣韻,簡稱廣韻,也是切韻最重要的增訂本。廣韻雖距切韻成書時間已有四百多年,但其語音系統與切韻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收字大為增加,計有26194字,比切韻的字數(11000餘字)多出一倍以上,注釋也較詳細,共用了191692字。此外,廣韻分韻為二六韻,比切韻多出13韻,這是分韻粗細寬嚴的問題,並非語音系統有什麼變化。此书对切韵原书作了大量增广工作,除增字加注外 ,部目也略有增订。共分二百零六韵,其中平声五十七韵,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六十韵,入声三十四韵。平声韵分为上下两卷,上、去、入声则各占一卷。共收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字,注文十九万一千六百九十二字。读音相同的字列为小韵,每一小韵的第一字下,都是先释字义,然后注音,标明同音字的数目;余下各字,分别释义,不再注音。广韵是汉语音韵学中一部极为重要的韵书,其价值在于保存了切韵的语音系统,并作了合理的调整。它既是研究汉语中古语音的必需资料和进行上古音与中古音分合比较的基础,也是研究近代音与中古音对应规律的重要资料。此外,还保存了不少唐宋时代已经散佚的古代文字训诂资料,对研究中古文字词汇的价值也很大。(二)集韵:丁度著(三)韵略(四)韵书的改革四、元明时代的北音韵书元代時,近代音的基礎已經形成。元代以後,近代音雖有所發展,但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中原音韻是以元代中原實際語音為依據的一部韻書,因此,它所包含的聲、韻、調大體上反映了近代音的面貌。(一)中原音韵:中原音韻是為指導元曲製作而編寫的一部韻書。成書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著者周德清,字挺齋,高安(今江西高安縣)人。此書改革了歷來韻書撰作的宗旨和體制,不受廣韻一系韻書的束縛,而以元代北方官話的實際語音為依據,直接為當時的詞曲製作服務,因此一向不受重視,被排斥在正統韻書之外。由於該書依據的是元代的實際語音,所以對於考察當時的語音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元代周德清(12771365)著。中原音韵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韵书的形式,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5866个字,按字的读音进行分类 ,编成一个曲韵韵谱。韵谱分为19 韵。第二部分称做正语作词起例,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关于元代北曲体制、音律、语言以及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二)北音系统的其他韵书韻略易通成書于明英宗正統七年(西元1442年),作者蘭茂,字挺秀,號止庵、和光道人,雲南楊林人。蘭茂著書的目的是為了便於初學寫詩的人用韻,故書中不收繁難異僻字,只收常用便俗字。所依據的方言是當時通行于雲南一帶的官話。雲南官話和當時的北方話為近親關係,故韻略易通對於研究中原音韻有重要的參證作用。這個聲母系統和中古聲母相比,消失了全濁聲母及疑母。和北京話相比,已非常接近,只是比北京話多了微v這一聲母,少了tt三個聲母。五、宋元时代的等韵学(一)概述(二)韵书六、文字学和训诂学十三经简介“十三经”包括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内容博大,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期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观念中。注疏 : 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人将十三经及宋以前之注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 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这就是现在通行的.“十三经”各注释版本中,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最为完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周易正义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 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 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榖梁传注疏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注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注疏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论语注疏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第五章 清代到“五四”以前教学目的:了解该时期语言研究的特点、古音学的发展、官话的推广、汉字的研究情况,了解章炳麟和黄侃的语言学思想,掌握马氏文通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马氏文通的主要内容。一、清代语言学空前发展的原因(1)由于社会的发展,思想认识的提高(2)由于清儒具有民主讨论的优良学风(3)清儒的研究方法是比较科学的,他们往往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二、顾炎武的古音学研究(一)顾炎武简介顾炎武(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他研究经学、音韵、历史、地理等,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著有日知录、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二)古音学研究唐韻由唐人孫愐著,時間約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之後,是切韻的一個增修本,但原書已佚失。據清代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所錄唐元和年間唐韻寫本的序文和各卷韻數的記載,全書5卷,共195韻,與稍早的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同,其上、去二聲都比陸法言切韻多一韻。顾炎武把古韵分为10部,其中有4部成为定论,即歌部、阳部、耕部、蒸部。其余几部也都粗具规模,后来各家古韵分部,都是在顾氏分部的基础上加细加详。 顾炎武在音韵学上的最大贡献是用离析唐韵 (实际是广韵)的方法研究古韵。宋人也曾研究古韵,但把唐韵的每一个韵部看成一个整体,没有想到把它们拆开,因此,尽管把韵部定得很宽,仍然不免出韵。另一个极端是遇字逐个解决,没有注意到语音的系统性。顾炎武则把某些韵分成几个部分,然后重新与其他的韵部合并。这样有分有合,既照顾了语音的系统性,又照顾了语音的历史发展。他首先废弃平水韵,回到唐韵。比如把尤韵一部分字如“丘”、“谋”归入“之咍”部,这就是“离析唐韵”,回到古韵。再比如把支、麻、庚三韵各分为二,屋韵分为三,令它们归入不同的古韵部,充分体现了古今语音系统的差别。他的这种离析工作,直到今天大家还公认是很有价值的。其次,他最先提出用入声配阴声。诗经常常有入声字跟阴声字押韵,以及一个字有去入两读的现象,顾炎武从这些现象中认识到,除了收唇音的入声缉、合等韵没有相应的阴声韵以外,入声都应该配阴声。在古音学的分部问题上,有阴阳入三分法,有阴阳两分法,按两分法说,他的作法是对的。 顾炎武在古音学的研究中,一方面有理论的建树,另一方面有对大量材料的分析,所以后来被学者誉为古音学的奠基者。他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音学五书中。(三)治学精神和方法(四)不足三、古音学研究的全盛时期(一)概述(二)江永的古音学研究(三)戴震的古音学研究(四)段玉裁的古音学研究(五)孔广森的古音学研究(六)王念孙的古音学研究(七)江有诰的古音学研究(八)钱大昕的古音学研究成绩:(1)提出古无轻唇音(2)提出古无舌上音(3)提出古人多舌音(4)提出上古影喻晓匣双声。四、古代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一)方言的研究(二)尔雅的研究(三)说文解字的研究(四)王念孙、王引之的语言研究五、语法研究的兴起(一)概述(二)马建忠马氏文通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语法的书,它揭示了古汉语的许多语法规律,其例句丰富,结构宏大,纲目清楚。第六章 “五四”以后的中国现代语言学教学目的:了解中国现代语言学的产生、研究方法的改进、研究范围的扩大情况,掌握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研究的主要成果。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中国现代语言学的产生、研究方法的改进、研究范围的扩大情况。一、语言理论的引进和发展(一)西方语言学理论的传入现代语言学与古代语言学有一个明显不同的地方,就是现代语言学是在西方普通语言学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上半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家,大多是在国外留学期间学习西方语言理论的。(二)胡以鲁语言学家。字仰曾,浙江省宁波人。曾留学日本,初于日本大学习法政,获法学士学位,后又就学日本帝国大学博言科,学语言学,获文学士。回国后曾任教于北京大学。著有国语学草创(商务印书馆,1923年)一书。该书是作者的唯一的一部语言学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普通语言学著作。全书分10编,前边有章炳麟的序言,后附论译文(庸言1914年第2卷第1、2期合刊)。书中论述了语言的起源、发展,方言、共同语以及汉语在语言学上的地位等问题。对当时语言学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铜陵一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和发展趋势
- 挑战自我长沙职场新潮流奇葩面试题目的解读
- 知识题库-水泥行业安全知识考试题目(附答案)
- 全职业面试试题精 编:行业特点与题目设计精粹
- 省级示范幼儿园迎检汇报
- 学前教育评估指南解读
- 用电作业类隐患风险识别与排查
- 甘肃省武威市六中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农村集体资源汇报
- 2022水环式机械真空泵选型计算手册
- 2024-2030全球商业电子垃圾回收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会议活动风险管理研究-全面剖析
- 机械传动知识课件2
- 2025年度运输业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 酒店前台礼貌礼节培训
- 幸福心理学-(彭凯平)
- 2025年中邮保险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管理专家共识》 (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