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农村生活用能状况与沼气建设调查.doc_第1页
于都县农村生活用能状况与沼气建设调查.doc_第2页
于都县农村生活用能状况与沼气建设调查.doc_第3页
于都县农村生活用能状况与沼气建设调查.doc_第4页
于都县农村生活用能状况与沼气建设调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于都县农村生活用能状况与沼气建设调查作者:谢筱勐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卫生条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搞好农村沼气建设显得非常重要。为搞清楚我县的农村用沼气情况,最近,我们与于都县能源办抽选10个乡镇中20个村400户农户(人口为2136人)进行抽样调查。 一、发展农村沼气的现实意义 沼气作为绿色能源,对农村生产生活是一项重大变革。沼气建设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途径。 第一,从目前能源利用情况看,清洁能源使用率不高。 现阶段,非清洁能源,薪柴、秸秆、煤炭还是做为农民生活用能的主要来源,但是,它对生态的破坏较为严重,而且也很不清洁。从调查结果看(表1),我们把农村老百姓生活各种耗能折成标煤来计算,于都农村老百姓生活用能还是以煤炭和薪柴为主,煤炭和薪柴所占生活用能的比例分别为29.3%和27.3%,沼气占生活用能的14%,排在第三位,电能和液化气排在第四和第五位。无论是煤炭、液化气还是电能(我国以火力发电为主)都对资源消耗非常严重,总有一天资源会枯竭。现阶段,薪柴还是作为农民生活用能的主要来源,但是,它对生态的破坏较为严重,而且也很不清洁。作为清洁能源的太阳能,老百姓主要还是用来烧水洗澡,用途有限,并且消耗电能,而沼气作为生活用能,用途广泛,可以烧水、做饭、照明等,使用也非常方便。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农村发展沼气建设显得非常重要,也是发展农村清洁能源的最主要途径,既节省了资源又可以持续发展,所以,目前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就是发展沼气工程建设。 表1 2011年于都县农村生活用能计算表 品种计算单位生活用能参考折标系数折算成标煤(吨)所占比例(%) 能源合计 313,53100 清洁能源小计 124.4239.7 太阳能吨/管 13180.01418.455.9 沼气千立方米 61.620.7144414 液化气吨 13.051.714322.377.2 电能万千瓦时 32.221.22939.612.6 非清洁能源 小计188.9360.3 煤炭 吨128.630.714391.8829.3秸秆 吨88.090.1311.453.7薪柴 吨658.470.1385.627.3 第二,节约能源,减轻经济压力。据了解,一户四口之家建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如果管理得当,原料充足,所产沼气可解决常年的做饭、烧水和照明用能。 第三,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沼气池对人畜粪便密闭发酵,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阻断了疾病传染源,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带动了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的进步。 第四,保护生态,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农村沼气,减少了秸杆焚烧和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沼液沼渣作为良好的有机肥料,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减少了化肥、农药对土壤的破坏,能够促进“种植业养殖业沼气池种植业”生态产业链的形成,建立农业循环发展的经济模式,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 二、于都县农村发展沼气的有利条件 1.农业大县,气候较好。于都县总人口103万余人,总户数20 余万户,其中农业人口为83.7万人,农业户17余万户,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境内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1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5万亩,开发果园13.8万亩。我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20.3,极端最低温度-5,极端最高温度41,年平均降雨量1507mm,有效积温6320,无霜期长达305天,非常适合发展农村沼气建设。 2.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我县的农作物秸杆资源十分丰富,每年 的秸杆产量为20万吨,但50%左右被直接焚烧或废弃掉,总利用效率低。目前,以秸秆作为发酵原料的沼气生产技术已取得突破,产气量与粪便相当,因此,农作物秸杆将是沼气发酵的重要原料。 3.沼气发酵原料充足。全县年性畜饲养量32万头,其中生猪出栏26万头,耕牛、奶牛饲养量约6万头,可生产畜粪便总量8万吨,具有充足的沼气发酵原料。 三、于都县沼气建设的现状 1.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于都县非常重视以沼气池建设为核心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2003年以来,于都县连续6年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把沼气建设作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民生工程之一,县能源办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在技术和项目上的支持,推动于都县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积极培养沼气示范户,组织农民学习和观摩,激发了广大农户建池积极性;强化施工队伍建设,培训沼气生产工175名,组建了12支沼气池专业施工队,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级沼气物业服务体系,建立沼气物业服务站36个。 2.项目施工标准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县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按申报要求对项目区建池农户逐一核对筛选,同时要求项目区负责干部对施工过程中的放线、备料、开挖、施工调度到每一天、每一户,确保项目建设有条不紊,科学有序。县能源办对各项目区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考核,合格者颁发沼气技工证,施工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同时签订施工合同,严格奖惩。在施工过程中,各地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原则,严禁偷工减料,杜绝劣质材料,按国家要求规范化、统一化、标准化施工,切实做到建设一口,成功一口,使用一口。 3.沼气基础建设进程较快。目前全县共建8立米沼气用户41260户,大型沼气工程3处,总容积达8660立方米,畜禽养殖场小型沼气工程194处,涉及全县23个乡镇、357个行政村。已建立村级沼气服务网点56个,并配备了进出料设备、检测设备和维修服务设备,完善了网点章程,明确了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制定了工作制度和服务规程,为41260户农户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通过多年来的建设和使用,我们已掌握了沼气建设、快速产气及综合利用技术,形成了“一池三改”、“四位一体”、猪-沼-果等多种能源生态模式。 4.资金投入增加。2003-2011年以来,中央总投资3338.16万元,地方配套资金投资77.2万元,自筹资金总投资4983.55万元。其中: 户用沼气中央投资2262万元,地方配套资金77.2万元,自筹资金4064.72万元;乡村沼气服务网点中央投资260万元,自筹资金160.7万元;小型沼气工程中央投资337.16万元,自筹资金309.13万元;大型沼气工程中央投资479万元,自筹资金449万元。 四、制约于都县沼气建设的因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沼气建设的意义了解不深,缺乏建池积极性。在乡村调研时,有些乡村干部对农村沼气的认识不深,甚至产生偏差,葛坳乡三溪村支书,对相关的惠民政策和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了解后,立即要求列入项目村,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可见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二是有些农户有等、靠、要的思想。国家给扶持就建,不给就不愿建,给少了也不愿建,没有认识到沼气建设关系到自己的卫生环境、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提高。三是部分农户对沼气的认识仅限于解决点灯做饭,而对沼液、沼渣的使用可以增加土壤肥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的综合效益缺乏认识。 2建设经费不充足。推广农村沼气发展,资金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一是经济困难农户建池相对较难。农村沼气建设采取国家补助与农户自筹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按照“一池三改”建设标准,户均投资需4000余元,其中国家补助1500元,农民需自筹2500多元,困难农户建池难。部分农户即使建好沼气池,但三改(改栏、改厕、改橱)不到位,不能充分发挥沼气建设效益。二是能源主管部门方面。国家补贴的项目资金直接补助到农户,因缺乏配套资金,县乡能源部门办公经费紧张,在沼气建设的宣传、推动和后续服务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沼气建设的实施,完全依赖中央投资,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投资主体过于单一,往往是项目终结,建设推广也告结束。 3客观因素影响。一是农村许多家庭不再搞家庭养殖,沼气原料不足;二是由于绝大多数农村男劳力进城务工,留守的老、幼、妇文化水平偏低,没有足够的体力、精力和智力管理沼气。根据我们随机抽取40户沼气用户的调查,正常使用的只有34户农户,有6户弃用,弃用率为15%,其主要原因劳动力外出务工,没有时间管理沼气池。 4建设模式较单一。于都县的沼气池建设主要集中在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项目上,而学校、宾馆、医院、商店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尤其是各种大中型养殖基地沼气建设滞后,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较慢。目前我县的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共发展规模饲养场440个,其中存栏60头以上的猪场132个,500只以上的鸡场212个,奶牛场(户)96个,这些养殖场多数集中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污水粪便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农田、水源,破坏了周边环境。许多养殖场周围的土壤出现了富肥现象,严重影响了土壤的再生能力。 5沼气利用技术有待提高。农民获取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途径有限,除了技工边施工边培训和发放宣传资料外,没有其他途径。有文化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在家的都是老年人,对沼气认识和了解不够透彻,部分农民认为使用沼气不如用电、烧柴方便,特别是除渣进料麻烦,沼气出现了故障,不会维修,不懂得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技术。 五、对策及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认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发放资料、组织学习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使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朋友对新型能源有充分认识,激发他们建设沼气的积极性。在村民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要多建沼气池,起到示范作用。 2完善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国家要加大对沼气这种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力度,提高补助标准;二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民增加对沼气建设的投入;三是把农村改厕、沼气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资金集中起来,统筹安排;四是县财政应设立相应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保证能源主管部门正常工作的运转和鼓励农户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五是以国务院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契机,积极向上级争资争项,减少老百姓的投入,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调动群众建设沼气的积极性。 3坚持统筹规划,加快整体推进。建议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一是以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为主,着力提高沼气及其综合利用水平。二是适时推动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凡规模化养殖场和达到一定加工废水排放量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必须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实行达标排放。在一些住宅密集区、山区和农户小规模分散养殖而无力建池的地方,也可由乡镇或村级组织协调,将养殖户的污水、禽畜粪便通过管道装置集中起来,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以减少污染。 4提高沼气的综合效益。只有显著的效益才是保证沼气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建议要把沼气建设与无公害食品的种植结合起来,培 育于都县名优无公害食品。积极推广沼液浸种、喂猪、叶面喷施、沼渣种植食用菌、养鱼等综合利用技术,扩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