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清单-约翰戈达德(2009-01-17 21:54:47) 转载远在44年之前的洛杉矶郊区,一个15岁没有见过任何世面的孩子,拟了一个表格,表上列出了他的梦想清单:1、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2、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3、驾驶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4、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路5、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6、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7、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8、谱一部乐谱9、写一本书10、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11、结婚生子12、参观月球他把每一项编了号,共有127个目标。当把梦想庄严地写在纸上之后,他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16岁那年,他和父亲到了乔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格莱兹去探险,这是他首次完成了表上的一个项目44年前,生活在洛杉矶的15岁少年约翰戈达德对自己在一生中计划所要做的事情开了一张清单。清单里有127个要实现的目标。他把他的那张清单称为“我的生命清单”。他写道:“探索尼罗河、亚马逊河以及刚果河”;另外,要“爬上珠穆朗马峰、乞力马扎罗山、马特合恩峰;骑大象、骆驼、鸵鸟、以及野马;追溯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大帝的足迹;在电影里饰演健壮灵活的男子;上下航空母舰;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写一部音乐作品;写一本书;访问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子;访问月球。”他给每个条目编上号码,总共有127条。这张清单并不仅仅是一个雨天下午的自白梦:他知道这是一个挑战。如今,瘦削、看上去很年轻的戈达德已经59岁了,他已经做了无数次的远行和探险,他是电影制片人,作家和演说家。他的家在南加利福尼亚州,和妻子一起住在一幢普通的牧场式的房子里。房子里面却非同寻常,到处是头部雕像,银剑、漂亮的编织物以及其它能引起他回首往事的充满异国情调的工艺品。当提到很久以前的那张清单时,戈达德对少年时代的雄心露出了温和的笑容。他说,“之所以要开出那张清单,是因为15岁时,我很明白自己的局限性。我只是一个拥有潜能的孩子(而这种禀性人人都具有),我确实想在自己的一生中做这些事情。我对什么都极感兴趣旅行、医学、音乐、文学、自然,所有这些事情我都真想做。我制定了欲达目标的一份蓝图,以使自己永远有所追求。我也很了解周围的一些人,他们因循守旧,从不冒险,从未对自己进行挑战,我决定不使自己落入这个俗套内。”把自己的梦想列在纸上以后,戈达德开始分秒必争地把它们变成现实。16岁时,他就和父亲一起探索了佐治亚州的澳克芬诺基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大沼泽。“这是清单上最先完成的事情之一。”他至今对此记忆犹新。“早期完成的事情还有学会潜水,拥有一匹马以及开汽车。”到20岁时,他已去加勒比海、爱琴海和红海潜过水。他还成了一名空军飞行员,到欧洲上空执行了33次作战任务。很快到了21岁,他已经在21个国家做过旅行。刚满22岁时,他在危地马拉的丛林深处发现了一座玛雅古墓。同年,他成为洛杉矶探险者俱乐部最年轻的成员,这时他开始计划最渴求的一次探险,即他早年制定的第1号目标:探索尼罗河。“我把尼罗河列在清单的最前面”,戈达德说,“因为在我看来,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貌。尼罗河是整个非洲的缩影。尼罗河流域几乎拥有整个非洲所有的鸟类、动物、爬虫和昆虫种类,它拥有最矮小和最高大的人类,喀土穆和开罗有受过高度教育的、阅历丰富的智者,苏丹有过着半游牧生活的土著。因此,追溯河流全程并研究两岸的人民是一种最高程度的挑战。”戈达德和两位探险伙伴弗雷切门安德雷大卫以及基恩拉庞蒂一起到达尼罗河源头的布隆迪山脉时刚刚26岁。这三个人看起来不是个理想的工作小组。戈达德只能讲基本的法语,大卫只会讲点“学生英语”,而庞蒂只会讲法语。同时,庞蒂还只是三人中唯一有过驾驶爱斯基摩式皮筏经验的人。“所有的政府官员都告诉我们,三个人坐在一只小小的仅有27公斤重的皮筏中,考察长达6400公里的尼罗河全程是不可能的。”戈达德回忆说,“但他们的反对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风险是不言而喻的。在这次旅程中,他们遭受了河马的攻击,与疟疾进行了较量,同狂暴沙漠风展开了搏斗,驶过了许多危险的湍流险滩,还遭受到了一个携带步枪的歹徒的追击,但是10个月之后,这三个“尼罗河人”(他们这样称呼自己)胜利地划出了尼罗河口,进入了碧波荡漾的地中海。戈达德说:“在这次旅途中我领略了许多东西,关于自身,关于成功的喜悦,关于紧张充实的生活,它给了我去追求另外目标的动力。如果事先想得到对我们的所有险程和问题的话,也许我们根本就不会走出帐篷了。但是经过了一天天的努力,我们终于达到了目标,我想那正是接近生活的方法把尽可能多的活动、知识、爱和友谊一点一滴地填进生活。”紧接着尼罗河探险,戈达德很快实现了其他一些目标:他于1954年漂流了科罗拉多河全程;1956年考察了全长为4320公里的刚果河全程,在南美,婆罗洲以及新几内亚的荒山野地里与以割取敌人的头作为战利品的人以及吃人部族一起生活;登上了亚拉拉特山和乞力马扎罗山;以两倍于音速的速度驾驶喷气式战斗机;写了一本书(尼罗河漂舟);结了婚,生了5个孩子。在成为一名专业人类学家以后,他还着手开创了作为电影制片人和演说家的事业,通过演说和拍电影为他的探险筹措资金。现在,59岁的戈达德的127个目标已经实现了106个,它作为一名探险家接受了许多荣誉,包括被接纳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成员以及纽约探险俱乐部的成员,许多人都打电话给他表示慰问和祝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戈达德本人有18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这些经历使我更深切的热爱生活,欣赏一切可能欣赏的东西的理由,”他说,“人们往往在不知道怎样表达巨大的勇气、力量和坚韧性之前就过完了生活。但我发现,当你认为自己必死无疑的那个时候,你突然发现一个尚未发掘的力量之源,当你把它释放出来之后,就好比升华了一次灵魂。”像所有的人一样,他有目标和梦想,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实现它们。他说:“我在少年时开列的生命清单,反映了一个少年人的兴趣。尽管有些事情我是永远也无法做到的例如登上珠穆朗玛峰和饰演健壮灵活的男子。然而,确定目标往往是这样的,有些事情可能超出了你的能力,但那并不意味着你得放弃整个梦想。”戈达德并不感到必须完成清单上的每一项计划。他说:“它只不过是个指南。它不控制我的生活。”它至今仍努力在每一年中完成一项目标,还不断增加自己的目标和挑战。戈达德未来的计划仍很多,包括参观中国的万里长城(第49号目标)和登上马金利山(第23号目标)。他对所有的目标都不放松。“那样,当机会摆到面前时,我就可以立即出发”。在他的心灵深处,他坚定地相信总有一天他甚至可以实现第125号目标:访问月球某 刊物16岁那年,约翰戈达德和父亲到了乔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格莱兹去探险,这是他首次完成了表上的一个项目。20岁时,约翰戈达德已去加勒比海、爱琴海和红海潜过水。他还成了一名空军飞行员,到欧洲上空执行了33次作战任务。很快到了21岁,他已经在21个国家做过旅行。刚满22岁时,他在危地马拉的丛林深处发现了一座玛雅古墓。同年,他成为洛杉矶探险者俱乐部最年轻的成员,这时他开始计划最渴求的一次探险,也是他早年制定的第1号目标:探索尼罗河。“我把尼罗河列在清单最前面,因为在我看来,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貌。尼罗河是整个非洲的缩影。尼罗河流域几乎拥有整个非洲所有鸟类、动物、爬虫和昆虫种类,拥有最矮小和最高大的人类,喀土穆和开罗有受过高度教育的、阅历丰富的智者,苏丹有过着半游牧生活的土著。因此,追溯河流全程并研究两岸的人民是一种最高级别的挑战。”戈达德说。风险不言而喻。在考察尼罗河全程的旅程中,约翰戈达德和伙伴遭受了河马的攻击,遭遇疟疾,同狂暴沙漠展开搏斗,驶过了许多危险的湍流险滩,还遇到一个携枪歹徒的追击。但是10个月之后,这3个“尼罗河人”(戈达德们自称)胜利地划出了尼罗河口,进入了碧波荡漾的地中海。戈达德说:“在这次旅途中,我领略了许多东西,关于自身,关于成功的喜悦,关于紧张充实的生活,它给了我去追求另外目标的动力。如果能事先预料所有危险,也许我们根本就不会走出帐篷。但是经过了一天天的努力,我们终于达到了目标,我想那正是接近生活的方法把尽可能多的活动、知识、爱和友谊一点一滴地填进生活。”约翰戈达德按计划逐个地实现自己的目标,59岁时,他完成了127个目标中的106个。约翰戈达德一生中获得了一个探险家所能享有的荣誉,其中包括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成员。约翰戈达德是我所知最伟大的人之一,一生追逐自己的梦想,真正地拥有了这个世界。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戈达德本人有18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这些经历使我更深切的热爱生活,欣赏一切可能欣赏的东西,”他说,“人们往往在不知道怎样表达巨大的勇气、力量和坚韧性之前就结束了生活。但我发现,当你清醒知道自己必死无疑的那个时刻,你突然发现一个尚未发掘的力量之源,当你把它释放出来,就好比升华了一次灵魂。”当有人惊讶地追问约翰戈达德是凭借怎样的力量,把那许多注定的“不可能”都变成了现实,他微笑着回答:“我只是让心灵先到那个地方,随后浑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罢了,很简单。”这个“生命清单”,其实就是人生计划,它由一个个具体的必须付诸努力的目标组合而成。它可以围绕一个主题精心布局,亦可以涉及不同的领域和命题,最大程度地丰富生命。远在44年之前的洛杉矶郊区,一个15岁没有见过任何世面的孩子,拟了一个表格,表上列出了他的梦想清单: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驶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谱;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子;参观月球这篇文章叫MY LIFE TABLE。荣誉,其中包括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成员。如此,让我们记住一位并不著名的诗人的著名诗句”目光无法抵达的远方,我们拥有心灵。”一个人不应该背叛他少年时的梦想。”德国诗人席勒说。曾几何时,我们说过多少要去游览这个世界,拥有自己的真正的生活。一次次被现实和生活打击回来,等到八十岁的时候,躺在床上,满口没牙,啜着干瘪的嘴唇,摸着孙子的头说:”去巴黎这个重任就在你们年轻人这一代了。”多么熟悉的一句话。我爷爷的爸爸对我爷爷说:”咱家的希望就看你了。”我爷爷对我爸爸说:”咱家的希望就看你了。”我爸爸十年前对我说:”咱家的希望就看你了。”十年后,要是我有儿子的话,八成我也会说:”咱家的希望就看你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因此,还是那个英国人说的好:”用铁门把很久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隔断,用百倍的信心做今天想做的事情。”目标的力量有个年轻人去采访朱利斯?法兰克博士。法兰克博士是市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虽然已经70高龄了,却保有相当年轻的体态。“我在好多好多年前遇到过一个中国老人”法兰克博士解释道:“那是二次大战期间,我在远东地区的俘虏集中营里。那里的情况很糟,简直无法忍受,食物短缺,没有干净的水,放眼所及全是患痢疾、疟疾等疾病的人。有些战俘在烈日下无法忍受身体和心理上的折磨,对他们来说,死已经变成最好的解脱。我自己也想过一死了之,但是有一天,一个人的出现扭转了我的求生意念一个中国老人。”年轻人非常专注地听着法兰克博士诉说那天的遭遇。“那天我坐在囚犯放风的广场上,身心俱疲。我心里正想着,要爬上通了电的围篱自杀是多么容易的事。一会儿之后,我发现身旁坐了个中国老人,我因为太虚弱了,还恍惚地以为是自己的幻觉。毕竟,在日本的战俘营区里,怎么可能突然出现一个中国人?“他转过头来问了我一个问题,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却救了我的命。”年轻人马上提出自己的疑惑:“是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救人一命呢?”“他问的问题是”法兰克博士继续说,“你从这里出去之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这是我从来没想过的问题,我从来不敢想。但是我心里却有答案:我要再看看我的太太和孩子们。突然间,我认为自己必须活下去,那件事情值得我活着回去做。那个问题救了我一命,因为它给我某个我已经失去的东西活下去的理由!从那时起,活下去变得不再那么困难了,因为我知道,我每多活一天,就离战争结束近一点,也离我的梦想近一点。中国老人的问题不只救了我的命,它还教了我从来没学过,却是最重要的一课。”“是什么?”年轻人问。“目标的力量。”“目标?”“是的,目标,企图,值得奋斗的事。目标给了我们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当然,我们也可以没有目标地活着,但是要真正地活着,快乐地活着,我们就必须有生存的目标。伟大的艾德米勒?拜尔德说:没有目标,日子便会结束,像碎片般地消失。”“目标创造出目的和意义。有了目标,我们才知道要往哪里去,去追求些什么。没有目标,生活就会失去方向,而人也成了行尸走肉。人们生活的动机往往来自于两样东西:不是要远离痛苦,就是追求欢愉。目标可以让我们把心思紧系在追求欢愉上,而缺乏目标则会让我们专注于避免痛苦。同时,目标甚至可以让我们更能够忍受痛苦。”“我有点不太懂”年轻人犹豫地说:“目标怎么能让人忍受痛苦呢?”“嗯,我想想该怎么说好!想像你肚子痛,每几分钟就会来一次剧烈的疼痛,疼到你会忍不住叫出来,这时你有什么感觉?”“太可怕了,我可以想像。”“如果疼痛越来越严重,而且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你有什么感觉?你会紧张还是兴奋?”“这是什么问题,痛得要死怎么可能兴奋得起来,除非你是被虐待狂。”“不,这是个怀孕的女人!这女人忍受着痛苦,她知道最后她会生下一个孩子来。在这种情况下,这女人甚至可能还期待痛苦越来越频繁,因为她知道阵痛越频繁,表示她就快要生了。这种疼痛的背后含有具体意义的目标,因此使得疼痛可以被忍受。”“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已经有个目标在那儿,你就更能忍受达到目标之前的那段痛苦期。毫无疑问,当时我因为有了活下去的目标,所以使我更有韧性,否则我可能早就撑不下去了。我看见一个非常消沉的战俘,于是我问他同一个问题:当你活着走出这里时,你第一件想做的事是什么?他听了我的问题之后,渐渐地,脸上的表情变了,他因为想到自己的目标而两眼闪闪发亮。他要为未来奋斗,当他努力地活过每一天的时候,他知道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了。”“我再告诉你另一件事。看着一个人的改变这么大,而你知道你说的话对他有很大的帮助,那种感觉真是太棒!所以我又把这当成自己的目标,我要每天都尽可能地帮助更多的人。“战争结束之后,我在哈佛大学从事一项很有趣的研究。我问1953年那届的毕业学生,他们的生活是否有任何企图或目标?你猜有多少学生有特定的目标?”“50%。”年轻人猜道。“错了!事实上是低于3%!”法兰克博士说,“你相信吗,100个人里面只有不到3个人对他们的生活有一点想法。我们持续追踪这些学生达25年之久,结果发现,那有目标的3%的毕业生比其他97%的人,拥有更稳定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良好,同时,财务情况也比较正常。当然,毫无疑问,我发现他们比其他人拥有更快乐的生活。”“你为什么认为有目标会让人们比较快乐?”年轻人问。“因为我们不只从食物中得到精力,尤其重要的是从心里的一股热诚来获得精力,而这股热诚则是来自于目标,对事物有所企求,有所期待。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快乐,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没有意义,没有目标。早晨没有起床的动力,没有目标的激励,也没有梦想。他们因此在生命旅途上迷失了方向和自我。”“如果我们有目标要去追求的话,生活的压力和张力就会消失,我们就会像障碍赛跑一样,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惜冲过一道道关卡和障碍。”“目标提供我们快乐的基础。人们总以为舒适和豪华富裕是快乐的基本要求,然而事实上,真正会让我们感觉快乐的却是某些能激起我们热情的东西。这就是快乐的最大秘密缺乏意义和目标的生活是无法创造出持久的快乐的。而这就是我所说的目标的力量。”按是否有目标、目标的长短、明确程度,可分出四种人:3%有明确且长期的目标10%有明确的近期目标60%有较模糊的目标27%完全没有目标数年后,统计出这些受测试者在社会上的地位:有明确且长期的目标的人主要成为了有产阶层有明确的近期目标的人主要成为了经理人有较模糊的目标的人主要成为了打工阶层完全没有目标的人只能靠领救济度日其实这些人的起点几乎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在于,有一些人知道自己要什么,有一个既定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我们在制定一个目标的时候,方向固然是不能选错,但还要注意寻找核心的目标:台湾著名成功学专家杜云生的故事杜云生说,在我20岁以前,我实现目标的机率几乎是零。在杜云生17岁的时候,听到一位非常成功的人告诉他说:“成功就是要将来能够买到车子、买到房子,拥有事业、拥有存款。”后来他开始设立了很多帮自己赚钱的方法与计划。做了一阵子之后,他又去听了一个演讲,听到另外一位演讲者说:“成功就是要看你帮助了多少人成功。”他听了这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又开始积极地去帮助别人。后来他又听人家说:“成功就是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情。”这时候,他开始怀疑,为什么每一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一样呢?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呢?这些人都告诉我:每一个人设定目标一定要多方面,要有金钱方面、事业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家庭生活方面,每一个大大小小的目标一定要设定出来,我当时非常相信这些书里面所讲的方法,然后我去使用它。我记得有一年年初的时候,我设立了20几个目标,决定要在下个月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件 第八章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 应急和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黑龙江省安达市中考物理通关考试题库【黄金题型】附答案详解
- 蒙脱石散治疗秋季腹泻作用机制与使用规范
- 数字系统设计与VHDL(第3版)教案全套 1-12 -第1章 EDA技术概述 - 第12章 VHDL设计实例
- 2024自考专业(电子商务)常考点试卷含答案详解(巩固)
- 机构入学合同(标准版)
- 做微商如何与客户有效沟通(35篇)
- 信息系统的应急预案
- 2025年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与管理中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实施效果评估报告
- 摩擦力影响因素实验报告范本
- 教育系统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基坑防护课件
- 2025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5版
- 2025年医护人员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一)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复习考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度餐饮店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伙人合同
- 《大掺量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
- 2025河南水投资源开发管理集团招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生词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