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教学大纲.doc_第1页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doc_第2页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doc_第3页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doc_第4页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夷学院 电子工程系课程设计教学大纲“DSP课程设计”教学大纲Course Exercise on DSP课程编号:08092012学时/学分:2周/2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2006年版培养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适用。(二)课程设计性质专业课、必修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DSP原理及应用。2后续课程:无。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设计旨在进一步加深DSP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DSP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能力,要求学生在独立完成任务书中指定的工作后,达到下面预期教学效果。1了解并掌握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的硬件结构,存储器配置,寻址方式,指令系统,通信模式。2初步掌握DSP程序的编写,开发环境及仿真技术,DSP在傅立叶分析、数字语音处理中的应用。3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一)主要内容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即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的高速微处理器芯片,已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自动控制、雷达、图像与语音处理、医疗仪器及家用电器等许多领域。本课程设计以TI公司的DSP芯片为处理器设计一个DSP处理系统,从而完成不同的设计题目要求的应用,包括软件和硬件的设计等。要求学生在以下题目中选做一个,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独立完成其全部工作。1高阶FIR线性相位滤波器的设计。2IIR滤波器的设计。3DSP与计算机的异步串行通信。4DSP与模数转换器件的同步串行通信。5步进电机控制器的设计。6直流伺服电机的调速控制。7正弦波发生器的设计。8语音记录与回放的设计。9急救车与十字路口交通灯的设计。10数字时钟的设计。11点阵式LCD液晶显示的驱动及DSP实现。(二)工作进度安排1搜集设计课题的资料。(1d)2总体方案设计(包括选用器件、原理图的总体框架、程序的流程)。(2d)3电路原理图的设计。(3d)4编写DSP程序。(2d) 5在实验箱上调试程序,对设计方法及结果进行模拟。(3d)6编写设计说明书。(1d)7总结。(1d)8答辩。(1d)四、指导方式现场指导为主,个别指导为辅。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1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写出课程设计报告,设计出相关的DSP处理系统及原理图,并编写相应的DSP处理器应用程序,要求在软件仿真器中对程序进行仿真运行。2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 (1)出勤、认真态度,占20;(2)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占30;(3)设计说明书内容及规范程度,占30;(4)答辩,占20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邹彦DSP原理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2戴明桢,周建江TM320C54X DSP 结构、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3刘益成TM320C54X DSP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4刘和平TMS320LF240xDSP结构、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5张勇C/C+语言硬件程序设计基于TMS320C5000系列DSP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制人:贺科学教研室主任:樊绍胜主管院长:王英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Practice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编号:08102010学时/学分:2周/2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6年版培养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二)课程设计性质专业课、必修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数值分析,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MATLAB。2后续课程:DSP原理及应用,音频信号处理,视频信号处理等。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期间进行的一次专业性较强的信号处理能力训练,在实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信号处理中系统设计与实现问题的能力。2学习数字信号处理的一般方法,掌握数字信号处理过程的一般规律。3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频谱分析、滤波器设计与滤波过程的实现、查阅资料和手册, 进行计算机仿真设计和滤波的实现训练。(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综合运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独立完成一个课题设计并通过仿真实现。2通过查阅书籍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数字信号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4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一)主要内容1连续时间信号的数字处理及分析:奈奎斯特滤波器设计与实现。2数字滤波器设计、数字滤波器实现:传统设计方法与现代设计方法。每个学生应完成:总体设计报告1份、设计与计算说明。仿真软件说明,仿真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仿真数据和波形记录。设计题目仅给设计指标和实现的功能,由学生自订设计方案。(二)工作进度安排1设计与计算阶段(总体方案设计)。(2d)2参数设计与计算阶段(计算说明)。(1d)3仿真设计。(1d)4仿真调试阶段。(3d)3撰写总结报告。(2d)4答辩。(1d)四、指导方式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写出课程设计报告,设计出相关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并运用MATLAB编写相应的程序,要求对程序进行仿真运行。2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1)出勤、认真态度占10;(2)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占30;(3)设计说明书内容及规范程度占20;(4)仿真软件正确性占30%(5)答辩占10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Sanjit K. Mitra数字信号处理-基于计算机的方法孙洪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丁玉美,高西全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3Alan V.Oppenheim,Ronald W.Schafer. Discrete-Time Signal Processing. Prentice-Hall,Inc,1999中译本:刘树棠等译.离散时间信号处理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4程佩青数字信号处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5陈怀忠数字信号处理及MATLAB实现电子工业出版社(制订人:王创新教研室主任:樊昭胜主管院长:王英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Course Desig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 Practice课程编号:08092006 学时/学分:2周/2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6年版培养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二)课程设计性质专业课、必修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学。2后续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课程的教学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电子电路设计问题的能力。2学习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规律。3.进行电子电路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查阅资料、运用EWB(电子工作平台)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电子电路仿真。(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独立完成一个设计课题。2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器件与类型和特征,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4理解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概念,并能熟练运用EWB软件进行电路原理图设计和仿真测试,熟练虚拟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子电路常用的分析方法。5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6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一)主要内容课程设计题目以电子电路设计为主。每个学生应完成:总体电路图1张A4纸、单元电路设计与计算说明、元器件选择和电路参数计算说明。仿真软件说明,仿真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仿真数据和波形记录。设计题目仅给电路所需实现的功能和条件,由学生自订设计方案。(二)工作进度安排1设计与计算阶段(总体方按设计、单元电路设计计算、总体电路图)。(3d)2仿真调试阶段。(5d)3撰写总结报告。(1d)4答辩。(1d)四、指导方式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2成绩评定:采用100分制,设计过程表现10%;电路总体设计方案、单元电路选择和设计计算40%; EWB软件运用和仿真30%;答辩20%。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制订人:徐理英教研室主任:樊昭胜主管院长:王英健)“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Mono Chip Computers Course Design课程编号:08092003学时/学分:2周/2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自动化专业2006年版培养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自动化。(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课、专业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2后续课程:计算机控制技术,PLC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单片机课程设计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自动化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较全面的工程师能力训练,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比较系统地了解设计过程和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技术及相关理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习单片机技术开发应用的一般方法,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测量和控制设计的一般规律;3进行单片机应用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的训练、熟悉有关计算方法、并掌握电路制作、调试的基本手段;4进行设计报告撰写的规范性训练。(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能从所给任务的功能和控制对象的控制要求出发,制订或分析设计方案,合理地选择单片机型号、传感器及处理电路、执行器及处理电路;2设计、制作硬件电路,或在实验装置上组接硬件电路;3设计、调试系统控制软件,直到实现系统要求的各项功能;4按规范格式撰写设计报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个参加设计的学生应尽量完成从原理到实现的全过程训练。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一)设计内容1课题设计出题原则:(1)课程设计题目的工作量以中等学生通过努力2周内能够完成为度;(2)课题中应包含主机、存储器、开关量I/O,模拟量I/O,键盘/显示和简单控制对象等环节;(3)课题应相对比较完整,宜于学生综合掌握单片机的应用开发和使用;(4)设计工作应包含方案制定、器件选择、相关计算、电路制作或组接、软件编制、开发装置的使用、设计报告撰写等环节。2参考题目:(可以根据设计当时情况安排内容和工作量相当的其它课题)(1)单片机日历、时钟系统;(2)单片机数据采集及显示系统;(3)单片机直流电机转速测量、显示系统;(4)单片机交通灯控制系统;(5)单片机温度测量、显示系统;(6)单片机简易音乐播放系统;(7)单片机公交车报站器;(8)单片机串行通信系统;(9)单片机语音录放系统;(10)单片机步进电机控制系统。(二)工作进度安排1查找资料、系统方案设计、相关计算。(2d)2硬件设计、制作、组接并调试。(2d)3软件设计及调试。(3d)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2d)7答辩。(1d)(讲课、实验、上机穿插在设计各阶段进行,由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统一安排。)四、指导方式 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考查2成绩评定: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制。总分组成:设计过程表现占10%,系统硬件、软件及系统运行质量占50,设计报告质量占40。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3李鸿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湖南大学出版社4何立民单片机高级教程应用与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5何立民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 6凌阳科技凌阳16位单片机开发实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制订人:王英健教研室主任:李益华主管院长:王英健)“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Course Exercise of 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课程编号:08122012学时/学分:2周/2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自动化专业2006年版培养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自动化。(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课、专业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2后续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PLC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是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一次较全面的工程师能力训练,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比较系统地了解设计过程和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技术及相关理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习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测量和控制设计的一般规律;3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的训练、熟悉有关计算方法、并掌握电路制作、调试的基本手段;4进行设计报告撰写的规范性训练。(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能从所给任务的功能和控制对象的控制要求出发,制订或分析设计方案,合理选择计算机型号、设计前置处理电路和I/O通道;2设计、制作硬件电路,或在实验装置上组接硬件电路;3选择控制算法并编写、调试控制程序,直到实现系统要求的各项功能;4按规范格式撰写设计报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个参加设计的学生应尽量完成从原理到实现的全过程训练。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一)设计内容1课题设计出题原则:(1)课程设计题目的工作量以中等学生通过努力2周内能够完成为度;(2)课题中应包含主机、存储器、I/O通道、控制算法和简单控制对象等环节;(3)课题应相对比较完整,宜于学生综合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4)设计工作应包含方案制定、元器件选择、相关计算、电路制作或组接、算法及软件编制、设计报告撰写等环节。2参考题目:(可以根据设计当时情况安排内容和工作量相当的其它课题)(1)数据采集系统前置处理电路设计;(2)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的设计;(3)数字滤波器的设计;(4)线性化处理子程序的设计;(5)PID控制子程序的设计;(6)最少拍无纹波控制系统的设计;(7)大林算法控制系统的设计;(8)Smith预估补偿控制器的设计。(二)工作进度安排1查找资料、系统方案设计、相关计算。(2d)2硬件设计、制作、组接并调试。(2d)3软件设计及调试。(3d)4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2d)5答辩。(1d)(讲课、实验、上机穿插在设计各阶段进行,由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统一安排。)四、指导方式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考查。2成绩评定: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制。总分组成:设计过程表现占10%,系统硬件、软件及系统运行质量占50,设计报告质量占40。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于微波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2于海生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潘新民,王燕芳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4李元春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5曹承志英微型计算机控制新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6熊静琪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7王辉计算机控制技术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制订人:李茂军教研室主任:李益华主管院长:王英健)“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Course Exercise in Motion Control System Project课程编码:98982020 学时/学分:2周/2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自动化专业2006年版教学计划制订。(一)适应专业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二)课程性质必修,实践教学环节。(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公共基础课,自动化专业基础课,自动化专业课程。2后续课程:无。二、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表现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的重要过程。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基本要求课程设计是高等学校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整个课程的总结,对教学起着检查、巩固和提高的作用。与其他教学环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独立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对于学生来说,课程设计既可以全面检查学生基础理论掌握的情况、技能的熟练程度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包括如下教学内容:1课程设计选题要求。(1)选题的原则。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保证基本的工程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前提下,尽可能结合生产需要选题。选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当,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为宜。课程设计课题,应从严要求,总体设计每个人都要做,然后独立完成一部分设计任务。(2)选题的类型。从实际生产中提出的应用题目。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符合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应积极选作这类题目。科研性和开发性题目。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应积极作为课程设计题目。2向学生下达任务书。指导教师编写课程设计指导书,向学生宣布课程设计要求及有关管理规定后,下达任务书,阐述设计课题的目的、性质、内容和要求,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3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设计任务下达后,学生首先应了解课题的名称、课题来源、课题范围、提供的原始数据、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学生不仅要了解自己设计部分的内容,对课题的整体也要有充分的了解。学生必须围绕课题,收集有关资料,调查有关文献及技术参数,收集有关数据,并对有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归纳分析。4系统设计阶段。划分模块,绘出控制结构图,写出分析说明书。从开题报告或开题综述中所提供的资料和数据出发,把一个较大的系统分为若干个模块,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把控制结构图、整个系统及每个模块的功能都加以说明。5系统实施阶段。当课题初步设计完成后,应进行实验调试,在实验过程中逐步修改、完善系统功能,以期达到最佳效果。6撰写设计说明书。在完成了设计制图和实验研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长沙理工大学课程设计撰写规范标准撰写课程设计,并交指导教师审定。7课程设计答辩。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了设计(论文)后,将设计(论文)交指导教师审阅,对学生进行公开答辩。四、教学环节和时间分配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1周。2设计和实验研究阶段:1周。3撰写设计说明书阶段:1周。五、成绩评定课程设计必须经过:“审阅”、“评阅”、“答辩”三个环节,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分别写出评语并给出成绩,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审阅”、“评阅”、“答辩” 三个环节成绩占课程设计(论文)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40%、30%、30%。课程设计(论文)总成绩采取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制订人:唐欣教研室主任:李益华主管院长:王英健)“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大纲Relay Protection Course Design课程编号:08082017学时/学分:2周/2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6年版本的培养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二)课程设计性质专业课、必修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主系统。2后续课程:无。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一)设计目的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与继电保护原理课程相配套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该课程设计,加深学生对继电保护原理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继电保护原理知识得以综合应用,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计算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电站电气设备的保护配置原则、保护的整定计算方法及二次回路的设计过程等;要求学生掌握保护装置的内部功能设计、电路设计及电路元器件选择的过程;要求学生学会用计算机绘制电气工程图纸。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一)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可分两个方向进行:1有关电站电气设备的保护配置及整定计算设计。(1)典型电力网络的短路电流计算(利用短路电流计算程序计算)。(2)典型发电厂或变电站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配置方案。(3)输电线路或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4)二次回路设计以及二次设备选择。2有关电气元件成套保护装置的设计(1)典型电气设备的集成电路型成套保护装置(如线路距离保护)的功能设计。(2)集成电路型成套保护装置内部电路设计。(3)典型集成电路的仿真分析及参数确定。(二)工作进度安排1前一方向工作进度安排:(1)熟悉资料。(1d)(2)短路电流计算及结果打印。(2d)(3)保护配置方案设计。(1d)(4)保护整定计算。(2.5d)(5)二次回路设计、二次设备选择及二次回路图的绘制。(2d)(6)编写整理课程设计说明书。(1.5d)(7)答辩。(1d)2后一方向工作进度安排:(1)熟悉资料。(1d)(2)集成电路型成套保护装置功能设计及逻辑功能框图的绘制。(2d)(3)成套保护装置内部电路设计及具体电路图绘制。(2.5d)(4)典型集成电路仿真及电路参数确定。(2.5d)(5)编写整理课程设计说明书。(1d)(6)答辩。(1d)设计过程中安排6学时讲课,讲解各阶段要点。四、指导方式与重点和难点1指导方式:学生自行设计,教师辅导及集中指导和讲解。2重点和难点:电站中电气设备保护的整定计算;集成电路型距离保护电路的设计。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考核成绩以课程设计成果及答辩成绩为主,并参考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情况综合评定。考核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档。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 贺家李, 宋从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第三版中国电力出版社,19942 张志竟, 黄玉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运行分析上册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3 王广延, 吕继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运行分析下册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4 华中工学院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运行电力工业出版社,19815 崔家佩, 孟庆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整定计算电力工业出版社6 吕继绍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与实验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37 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用技术问答第二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8 西北电力设计院,东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设计手册1,2,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9 集成电路有关运算放大器应用方面的参考书(任选1,2本)(制订人:穆大庆教研室主任:刘建华主管院长:王英健)“电网课程设计”教学大纲Power Grid Course Design 课程编号:08082010学时/学分:2周/2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6年版本的培养计划制定(一)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二)课程设计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电力系统稳态分析。2后续课程: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发电厂电气主系统。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一)课程设计目的电力网规划设计是在学完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后进行的综合性大型训练,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应用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电力系统规划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建立必要的工程概念,培养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能力,树立从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问题的观点。(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首先理解任务书所规定的设计任务,设计过程中要求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应有深入的技术、经济分析,应有自己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所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应满足:分析正确、方案合理、内容详实、格式标准。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一)主要内容本次电力网规划课程设计是在假定已经得出负荷预测结果的情况下,根据附录所给出的资料,对地方电力网络规划设计,具体内容如下。1确定供电电压等级;2初步拟定若干待选的电力网接线方案;3发电厂、变电所主变压器选择;4潮流计算及电力网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5输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6调压计算。(二)工作进度安排1熟悉资料。(0.5d)2确定供电电压等级。(0.5d)3初步拟定若干待选的电力网接线方案。(1.5d)4发电厂、变电所主变压器选择。(1d)5潮流计算及电力网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2.5d)6输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1.5d)7调压计算。(1.5d)8答辩。(1d)设计过程中安排6学时讲课,讲解各阶段要点。四、指导方式与重点和难点1指导方式:以学生自行设计为主,教师集中讲解、指导为辅。2重点和难点:拟定电力网接线方案、潮流计算、电力网接线方案比较、导线截面选择、调压计算。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考核成绩以课程设计成果及答辩成绩为主,并考虑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表现综合评定。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5档。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资料1 于永源电力系统分析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 陈珩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二版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3 陆敏政电力系统习题集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4 王锡凡电力系统规划基础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5 王锡凡电力系统优化规划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 6 孙洪波电力网络规划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7 R.L.Sulivan著孙绍先译电力系统规划,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4 8 张纯电力经济与管理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9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程序及使用说明书(制订人:孙春顺教研室主任:刘建华主管院长:王英健) “发电厂课程设计”教学大纲Power Plants Course Exercise课程编号:08082015学时/学分:2周/2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6年版培养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二)课程设计性质专业课、必修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主系统。2后续课程:无。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设计是与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发电厂、变电所一次系统的设计,加深学生对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的理解,使学生对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知识得以综合利用,使学生掌握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计算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发电厂、变电站的电气主系统设计问题的能力。2学习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发电厂、变电站电气主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律。3进行电气主系统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的训练。(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能从发电厂、变电站的电气主系统的功能与电气流程要求出发,制订或分析设计方案,合理地选择主接线形式、电气设备。2能按发电厂、变电站电气主系统的正常工作状况分析和计算负荷与长期发热,合理选择电气设备额定容量,初选电气设备的主要额定电气参数及尺寸。3能按发电厂、变电站电气主系统的短路工作状况分析和计算短路电流与短时发热与电动力,对初选电气设备进行短路运行能力校验,确定电气设备的电气参数及尺寸。4图面符合制图标准,尺寸及符号标注正确,技术要求完整合理。5设计完毕每个学生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目录、原始资料、设计任务、电压等级确定、变压器容量、台数和类型的选择、电气主接线的选择、短路计算、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图纸,说明书应包括必要的分析计算过程。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要求初步掌握计算机进行负荷计算与短路电流和使用计算机绘制电气主系统安装图的能力。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一)主要内容课程设计题目常以发电厂、变电站的主接线设计为主。本设计内容通过分析所给发电厂、变电所和电力系统的原始资料,设计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并对所选择的电气主接线方案进行短路计算,在主接线方案和短路计算的基础上完成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具体任务如下:1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分析确定水电站的电压等级;2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台数和类型;3选择电气主接线;4短路计算(要求手算);5对电气主接线中的主要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抗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母线、架空线、电缆等)进行选择;6绘制电气主接线图(要求采用计算绘图)。(二)工作进度安排1电气主接线方案设计(含任务布置及熟悉资料、可靠性比较分析计算、经济比较分析计算、负荷计算、主变压器选择)。(2d)2短路计算。(1d)3电气设备初选(包括对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进行选择)。(2d)4电气设备确定(含电气设备短路校验、主接线短路电流限制措施选择、短路电流再计算计算)。(1d)5绘图。(1d)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2d)7总结与答辩。(1d)设计过程中安排6学时讲课,讲解各阶段要点。四、指导方式集体辅导和讲解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2成绩评定:五级制。成绩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成绩评定以课程设计成果及答辩成绩为主,并参考课程设计中的情况综合评定。总分组成:设计过程表现:20%;主接线图与设计说明书:60%;答辩:20%。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 熊信银. 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三版.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2 范锡普. 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二版. 中国电力出版社,19953 西北电力设计院.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上、下册). 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4 何永华. 发电厂及变电所的二次回路(第二版).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制订人:粟时平教研室主任:刘建华主管院长:王英健)“高电压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High Voltage Course Design课程编号:08082016学时/学分:2周/2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6年版本的培养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二)课程设计性质专业课、必修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主系统。2后续课程:无。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一)设计目的“高电压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与“高电压技术”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该课程设计,加深学生对高电压基本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使学生对高电压基本知识和原理内容得以综合应用,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防雷接地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计算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的防雷保护配置原则、整定计算方法等;要求学生掌握防雷保护装置的功能设计、电路设计的过程;要求学生学会用计算机绘制电气工程图纸。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一)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可分两个方向进行:1有关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的防雷保护配置及整定计算设计。(1)直击雷的防护设计。(2)线路来波的防护设计。(3)主设备的防护设计。(4)接地网的设计。2有关电网的防雷保护装置的设计。(1)避雷线的设计。(2)耦合地线的设计。(3)杆塔避雷针。(4)杆塔接地装置的设计。(二)工作进度安排1前一方向工作进度安排:(1)熟悉资料。(1d)(2)防雷保护的设计及参数计算。(2d)(3)防雷设备的选型及整定。(1.5d)(4)接地网设计及参数计算。(2d)(5)要求图纸的绘制。(2d)(6)编写整理课程设计说明书。(1.5d)(7)答辩。(1d)2后一方向工作进度安排:(1)熟悉资料。(1d)(2)线路防雷装置的设计,参数计算及设备选型。(2.5d)(3)杆塔防雷和接地装置的设计,参数计算及设备选型。(2.5d)(4)要求图纸的绘制。(2d)(5)编写整理课程设计说明书。(1d)(6)答辩。(1d)设计过程中安排6学时讲课,讲解各阶段要点。四、指导方式与重点和难点1指导方式:学生自行设计,教师辅导及集中指导和讲解2重点和难点:发电厂,变电站接地网的设计;电网的杆塔防雷和接地设计。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考核成绩以课程设计成果及答辩成绩为主,并参考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情况综合评定。考核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档。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 梁曦东. 高电压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 林福昌. 高电压工程.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 张仁豫. 高电压试验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19824 李景禄. 实用电力接地技术.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5 李景禄. 接地装置的运行与改造.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6 李景禄. 配电网技术.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7 A.N.多尔根诺夫. 电力设备的防雷保护. 水利电力出版社,19578 江日洪. 发、变电站防雷保护及应用实例.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9 沈培坤. 防雷与接地装置.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0 西北电力设计院, 东北电力设计院. 电力工程设计手册1,2,3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制订人:李景禄教研室主任:刘建华主管院长:王英健)“EDA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Course Design for Foundation of EDA Techndogy课程编号:08092001学时/学分:2周/2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本科2006年版培养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本科)。(二)课程设计性质专业课、必修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2后续课程:无。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EDA基础课程设计(注:EDA即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s Design Automation)是继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后,电气类、自控类和电子类等专业学生在电子技术实验技能方面综合性质的实验训练课程,是电子技术基础的一个部分,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掌握EDA的基本方法,熟悉一种EDA软件(MAXplus II),并能利用EDA软件设计一个电子技术综合问题,并在实验板上成功下载,为以后进行工程实际问题的研究打下设计基础。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EDA应用技术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电子专业问题的能力。2学习电子设计自动化的一般方法,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的一般规律。3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学习, 使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大规模逻辑电路CPLD和FPGA的原理和应用,并能利用VHDL语言开发较复杂的实用电路。(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一种EDA软件(MAXplus II)的使用方法,能熟练进行设计输入、编译、管脚分配、下载等过程。2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利用EDA软件(MAXplus II)进行至少一个电子技术综合问题的设计(内容可由老师指定或自由选择),设计输入可采用图形输入法或VHDL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法。3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寻找和排除电子电路中常见故障的能力。4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独立写出严谨的、有理论根据的、实事求是的、文理通顺的字迹端正的课程设计报告。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学生按给定的设计题目,根据所学过的课程,结合EDA实验箱和MAXplus II来设计电路,并在实验仪上显示出结果。在设计完成后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一)主要内容1设计一,数字式竞赛抢答器。(1)设计一个可容纳6组(或4组)参赛的数字式抢答器,每组设一个按钮,供抢答使用。(2)抢答器具有第一信号鉴别和锁存功能,使除第一抢答者外的按钮不起作用。(3)设置一个主持人“复位”按钮。(4)主持人复位后,开始抢答,第一信号鉴别锁存电路得到信号后,有指示灯显示抢答组别,蜂鸣器发出23秒的声响。(5)设置一个计分电路,每组开始预置100分,由主持人记分,答对一次加10分,答错一次减10分。教学提示:(1)此设计问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出第一抢答者并将其锁存,实现的方法可使用触发器或锁存器,在得到第一信号后将输入封锁,使其它组的抢答信号无效。(2)形成第一抢答信号后,用编码、译码及数码显示电路显示第一抢答者的组别,用第一抢答信号推 动蜂鸣器发出声响。(3)计分电路采用十进制加减计数器、数码管显示,由于每次都是加减10分,所以个位始终为零,只要十位、百位进行加减运算即可。2设计二,数字钟。(1)设计一个能显示时、分、秒的24小时数字钟。(2)具有调时功能,能通过按键设定时间的任意运行起始时刻。(3)具有闹铃功能,能通过按键设定任意时刻响闹铃。到达闹铃时刻,利用闹铃信号推动蜂鸣器发出持续一分钟的声响。 教学提示:(1)1秒的时间脉冲可以通过对基准时钟的分频得到。比如基准时钟为250KHz,则可对该时钟进行250000分频得到1秒的时钟。(2)设置五个功能键。Timer 从其它状态放回时钟状态。Alarm 切换到闹钟时间的设定。Set 时、分、秒的调整按键。按一下,跳到下一个设置区。Down 按一下,所设置区的数字减1。Up 按一下,所设置区的数字加1。(3)时钟显示使用六位数码管显示。(4)注意各部分的关系,由低位到高位逐级设计、调试。3设计三,数字频率计。(1)设计一个能测量方波信号的频率的频率计。(2)测量的频率范围是0999999Hz。(3)结果用十进制数显示。教学提示:(1)脉冲信号的频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其表达式为,f为被测信号的频率,N为计数器所累计的脉冲个数,T为产生N个脉冲所需的时间,则f=N/T。所以,在1秒时间内计数器所记录的结果,就是被测信号的频率。(2)被测频率信号取自实验箱晶体振荡器输出信号,加到主控门的输入端。(3)再取晶体振荡器的另一标准频率信号,经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