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热传导热管空气预热器的技术与经济分析.doc_第1页
无机热传导热管空气预热器的技术与经济分析.doc_第2页
无机热传导热管空气预热器的技术与经济分析.doc_第3页
无机热传导热管空气预热器的技术与经济分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机热传导热管空气预热器的技术与经济分析石油管道分公司一、技术应用情况概况 4650 kw热媒炉是输油管道上普遍采用的原油加热设备,目前全公司共有58台在管线上服役,根据多年的运行管理及设备测试发现,该炉型在生产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炉子的运行达不到额定负荷:其原因是炉膛出口温度和热媒出炉温度过高,导致烟道气温度超标,使其自动化控制系统温度超标报警或停炉。2、吹灰效果差:由于列管式空气预热器烟管较长(达5m),且为高密翅片式换热管,而所配吹灰设备结构不太合理,造成换热器内堵灰严重不易清除,换热效率低、烟气压降增大,排烟温度过高(如2000年1月22日管道节能监测中心对熊岳输油站2# 热媒炉在最大负荷运行工况下进行热工测定,负荷率为71.3%,热效率为78.16%,排烟温度为250。超过合理排烟温度100左右。),余热得不到充分利用。3、低温露点腐蚀严重:由于烟管较长,而空气预热器尾部壁温低,燃油中含硫较高,容易造成低温露点腐蚀。不仅大大降低了空气预热器的使用寿命,且不便于维护和保养。针对4650kw热媒炉所存在的以上问题,为解决该炉型空气预热器积灰、排烟温度过高和低温腐蚀等问题,管道公司运销处、管道科技中心节能监测室与美国熵立得(SUNNET)大连公司(以下简称熵立得公司)联合,利用熵立得公司无机热传导元件的技术特点共同研制开发了无机热传导空气预热器,并于2000年7月1日在我公司大连输油管理处熊岳输油站2#炉上安装,投入运行。二、 无机热传导热管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六十年代,在密闭真空体腔内以液体为工质进行热传导的“热管”元件的发明,使热能进行远距离传导并实现高效率转换成为可能。八十年代末我国物理学家渠玉芝教授研究发明了以无机元素作为导热工质来实现热传导的新型传热元件无机热传导元件,它克服了常规热管元件存在的高温爆管及载体材料与其内部工质材料不相容产生不凝气体的弊病,使元件的传热速度与热交换能力在原基础上具有明显提高,同时实现了传热元件几何形状的多样化及微型化,使传热元件的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无机热传导技术是以无机元素为介质,将其注入到金属管内,经密封后成型。无机热传导元件将热量由元件的一端向另一端快速传递,在整个传热过程中,元件的表面呈现出热阻趋于零的特性。无机热传导元件,通过其传热媒介无机导热介质受热后利用分子的震荡、摩擦将热能成波状进行快速激发并传递。无机热传导元件启动迅速,导热速度快,自元件一端加热数秒钟就可将热量传递到另一端;均温性好,沿传热元件轴向温差趋于零;热阻小,当量导热系数为3.210W/m,是白银的7000余倍;传热能力大,轴向热流密度8.6106W/m2,径向热流密度45103W/m2;适应温度范围广,在-601000之间;相容性好;操作压力低等。三、 无机热传导热管空气预热器的技术原理及特点无机热传导热管空气预热器与原列管式空气预热器相比有以下特点: 1、流动阻力小。无机热传导热管空气预热器的空气和烟气均走管外,无需多程往返,且流程短降低了流动阻力。 2、不易积灰,不易堵塞。设计时介质流速调整到自清灰流速以上,并将原来的高密翅换热管调整为翅片间距12-16mm的低密翅热管,且将热管与地面成10倾斜角放置,利用重力和调整传热管的翅片面与烟气流向一致来达到自清灰的目的。 3、不易腐蚀。由于露点腐蚀都是发生在烟气侧温度低于露点温度处,热管式空气预热器不易发生露点腐蚀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烟气集中在热端,冷端无烟气;另一方面由于热管内的介质温度高,两方面决定了热端壁温高于空气预热器壁温,从而不易发生低温酸露点腐蚀。 4、维修方便。导热元件之间彼此独立工作,而该换热器设计为侧面可开式,侧面打开后可将导热元件抽出。5、传热系数高。当量传热系数K比列管式换热器提高510倍。四、无机热传导热管空气预热器的结构及技术分析无机热传导热管空气预热器的设计结构见下图:注:1.底座、2.左管箱、3.快开门、4.管板、5.烟气侧框架、6天圆地方、7.短管、8.阀兰、 9.管板、 10.空气侧框架、11.空气侧槽体框架、12. 天圆地方、 13短管、14.阀兰、15.管板、16.右管箱、17.螺栓、18.螺母、19.压板、20. 压板、21.定距管、22. 定距管、23. 压板、24.无机热传导元件、25. 无机热传导元件、26.无机热传导元件、27.无机热传导元件。1、空气预热器热管采用无机热传导换热管,无机热传导热管带有高频焊接的翅片扩展换热面,其壳体轴线与水平面成5度夹角布置,空气预热器中烟气侧与空气侧用管板隔开,空气和烟气为逆向流动,烟气流向为从上到下,空气流向为从下到上。以便于良好的换热和换热面自清灰。2、空气换热器纵向布置28排共计224根无机传热导管,换热管基管尺寸为323基管材料采用20#(GB8613)钢管,翅片材料采用08AL钢带。 管子翅片方向与烟气流向一致,有利于换热面自清灰。3、为了提高换热器后段换热面的管壁温度,沿烟气流向的28排换热管分两段选用不同规格的无机热传导换热管。4、根据换热面的温度工况,沿烟气流向的28排换热管分两段设计,各段采用不同翅片参数,加大了烟气侧翅片间距减少积灰,以避免低温段翅片管表面产生低温露点腐蚀。各段翅片管参数见表1。 表1 排换热管各段翅片管参数表项目单位数值前段后段管排数排1810翅片高度烟气侧mm1616空气侧mm1616翅片厚度烟气侧mm1.21.2空气侧mm1.21.2翅片节距烟气侧mm1616空气侧mm5125、空气预热器沿烟气流向布置三段压缩空气吹灰装置,该装置利用九根管板拉杆及定距管,在其烟气端等距离开12孔,孔径为8。共分三组,每段设一组三根定距管,用于设备运行时吹灰。6、在其壳体两侧上、中、下部共设六个快开门,底部设一个清灰门用于停炉时方便清灰。五、无机热传导热管空气预热器的经济分析无机热传导热管空气预热器的热工测试结果对比情况见表2:表2 无机热传导热管空气预热器的热工测试结果对比表测试内容测试时间热负荷率%排烟温度空气系数热效率%改造前2000年1月22日71.3250.01.6778.16改造后2001年3月19日99.0215.21.5082.5 从测试结果对比可以看出,该炉空气预热器采用无机热传导热管改造运行近一年后,经测试热负荷率由改造前的71.3%提高到改造后的99.0%,并且在空气系数由改造前的1.67降低到改造后的1.50的情况下,排烟温度由250.0降低到215.2。热效率由改造前的78.16%提高到改造后的82.5%,热效率提高了4.34%。 热媒炉日平均耗油量为 11 吨,按年运行时间280天,燃料油价格每吨为1600元计算,考虑到操作及其他因素影响,热效率提高值按4.0%计算,则经济效益为:11吨燃料油/日280日 4.0 %(热媒炉热效率提高值)1600元/吨燃料油 =19.7万元年 一台总投资为23.4万元的无机热管空气预热器的回收期为:投资回收期=工程投资年节能效益12个月/年 =23.4万元19.7万元/年12个月/年 =14.3个月 由此看出,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六、结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