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思考练习题1、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 2、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于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从第二、三自然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4、在下列两个小题中任选一个小题作答。 (1) 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请谈谈理由。 (2) 文章为什么要以人们末能找到桃花烦扰结尾?谈谈你的理由。 5、从桃花源的景和人两个角度说说作者心目中的这个理想社会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摘录原句并加以概括。) 景: 人: 6、学习此文,我们积累了三个成语。分别是 、 、 。7、你认为在东晋时期,桃花源这个地方真的存在吗?请亮出观点并陈述理由。 8、附加题:本着“怀疑求真”的精神,你能否就本文提出一个你所发现的值得探究的问题?老师将根据你提问的质量判分。9、桃花源记中写桃源美景的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写桃源美好,和平,恬静的生活环境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黄发垂并怡然自乐。 描写桃源人自述“与世隔绝”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是: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写桃花源似有而无,似真而幻,暗示桃源是虚构的是:寻向所志,遂复不得路。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发现桃花源( )( )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悉如外人( ) 便要还家(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4分)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访问(进入)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2(1)咸(皆)(2)延 3(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二、阅读: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各句子中画线的多义词的含义(3分) 处处志之( ) 屋舍俨然( ) 寻向所志( ) 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 ) 乃不知有汉( )2、翻译下列句子(2分)(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3、分辨文中“交通”、“妻子”“绝境”等词语古今意义的不同(3分) 交通 (古: 今: ) 妻子 (古: 今: ) 绝境 (古: 今: )4、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他的这一理想?(3分)【1、标记/作标记;的样子/愉快;于是/竟然。2、略 3、交错相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和儿女/仅只妻子;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 4、作者在本文中为人们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平等,大家各尽所能参加劳动、幸福、愉快的理想社会。作者的这一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和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消极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三、理解填空: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本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老死不相往来;怡然自乐;鸡犬相闻;无人问津。 (11)各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四段的大意: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找桃花源 (12)文中作者理想的社会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1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根据提示默写。(共4题,任选3题作答)(6分) (1)诗人总是把自己真诚的愿望寄寓在诗词中。杜甫上“安得广厦千万间, ” ,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苏轼是“,千里共婢娟”,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良好愿望。 (2)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扬柳, ”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 ,西出阳关无故人”都抒发了边塞生活的寂寞孤独之感。 3人有德,花也有德。古诗文中赞颂花的品体的句子有: , (写出连续的两句)。 (4)乡村月色常常入诗入词。请写出描写乡村月色的诗(词)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陶渊明独爱菊 无独有偶 B、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C、陶后鲜有闻 屡见不鲜 D、宜乎众矣 因地制宜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水陆草木之花 (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 ) 可爱者甚蕃 ( ) 濯清涟而不妖 ( ) 3、翻译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理解填空。 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 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 5、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1)沾染;污染(2)我(3)听说 (4)等待;等 2莲,是花中的君子。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5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三、阅读下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 ( ) 亭亭净植( ) 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 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1多(0.5分)树立或立(0.5分)2D(2分)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4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5(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四、理解填空: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与科技的融合-基于共情的家庭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 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在教学评估中的应用
- 商业智能与教育技术的法律边界探讨
- 重庆市聚奎中学2025届物理高二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基础护士肿瘤科化疗护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物理高一下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混合现实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新动力
- 教育机器人的多元智能开发与教学实践
- 智能终端在教育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与价值
- 教育心理学前沿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的新思路
- 兴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评报告
- 琦君散文-专业文档
- 初中数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相似三角形4.3 相似三角形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 主令电器(课用)课件
- DLT 5066-2010 水电站水力机械辅助设备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 湘少版英语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测绘生产困难类别细则及工日定额
- 湖南省长郡中学“澄池”杯数学竞赛初赛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 消防系统施工总进度计划
- 2022年广东省中山市纪念中学三鑫双语学校小升初数学试卷
- JJG30-201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