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接地、接零.doc_第1页
保护接地、接零.doc_第2页
保护接地、接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护接地、接零.txt点的是烟抽的却是寂寞不是你不笑,一笑粉就掉!人又不聪明,还学别人秃顶。绑不住我的心就不要说我花心!再牛b的肖邦,也弹不出老子的悲伤!活着的时候开心点,因为我们要死很久。请你以后不要在我面前说英文了,OK? 本文由huangjj0129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什么叫做保护接地?其作用是什么? 所谓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出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如外 壳等)用导线与大地做电气连接。 如果电气设备没有保护接地,当其某一部分的绝缘损坏时,外壳将带电,同时由于线路 与大地间存在电容,人体触及此绝缘损坏的电气设备的外壳,将遭受触电危险。对电气 设备实行保护接地后,接地短路电流将同时沿接地体和人体两条通路通过。接地电阻一 般为 4 欧以下,而人体电阻约为 1000 欧,因此通过接地体的分流作用,流经人体的电 流几乎等于零,这样就避免了在短路故障电流下人体触电的危险。 什么叫做保护接零?其作用是什么? 保护接零简称为接零,就是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外壳),用导 线与低压配电网的零线(中性线)直接连接,以保护人身安全,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保护接零一般与熔断器、脱扣器等配合,作为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和 380220 伏 三相四线制系统(在 IEC 标准中称之为 TNC 系统)的防触电措施。 有了保护接零,当发生碰壳短路时,短路电流就由相线流经外壳到零线,再回到变压器 的中性点。由于故障回路的电阻、电抗都很小,所以故障电流很大,它足以使线路上的 保护装置(熔断器或自动开关)迅速动作,从而将漏电的设备断开电源,消除危险,起 到保护作用。 虽然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都可以保证人身安全,但保护接零较保护接地更具有优越性, 因为零线的阻抗小、短路电流大,从而克服了保护接地要求其电阻值很小的局限性。 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与外壳相连的金属构架用接地装置与大地可靠地连接起来,以保证人身安全的保 护方式,叫保护接地,简称接地。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与外壳相连的金属构架与中性点接地的电力系 统的零线连接起来,以保护人身安全的保护方式,叫保护接零(也叫保护接中线),简称接零。 保护接地一般用在 1000 伏以下的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与 1000 伏以上的电网中。 保护接零一般用在 1000 伏以下的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电网中, 目前供照明用的 380220 伏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电网中广 泛采用保护接零措施。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假设电动机的 A 相绕组因绝缘损坏而碰金属外壳,外壳 带电(参看图 55),在没有保护接地的情况下,当人体接触外壳时,电流经过人体和另外两根火线的对 地绝缘电阻 Re、RC(如果导线很长,还要考虑导线与大地间的电容)而形成回路。如果另外两根火线对地 绝缘不好,流过人体的电流会超过安全限度而发生危险。在有保护接地的情况下,当人体接触带电的外壳 时,电流在 A 相碰壳处分为两路,一路经接地装置的电阻 Rd,一路经人体电阻 Rr,这两路汇合后再经另 外两根火线的对地绝缘电阻 Re 和 RC 构成回路。由于 ReRr,所以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这就避免了触 电危险。 根据电气安装规程规定, 1000 伏以下中性点接地系统中, 在 用电设备不允许采用保护接地 (图 56) 。 这是因为当某一相绝缘破损与金属外壳接触时,电流 Id 便会经过大地回到变压器的中性点,而这时流过保 险丝的电流很可能小于保险丝的熔断电流,保险丝不断,金属外壳仍与电源相连。金属外壳对地的电压 Ud 等于 Id 在 Rd 上的电压降,而 IdU 相(R0Rd),UdU 相 Rd(R0Rd)。在一般三相四线制系 统中,U 相是 220 伏,R0 约 4 欧,Rd 通常都超过 4 欧,即使 Rd 与 R0 一样,也按 4 欧计,金属外壳的对 地电压也为 110 伏,超过安全电压。 在 1000 伏以下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应该采取图 57 所示的保护接零,一旦某一根绝缘破损与金属外 壳接触,就会形成单相短路,电流很大,于是保险丝熔断(或自动开关自动切断电路),电动机脱离电源, 从而避免了触电危险。 许多单相家用电器的电源线接到三脚插头上,三脚插头的粗脚连着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这种插头要 插到单相三孔插座上,插座的粗孔应该用导线与电源的中线相连。绝不允许在插座内将粗孔与接工作中线 的孔相连。因为一旦用电器的工作中线断线(参看图 58),发生外壳带电时,保险丝不熔断,而会引起 触电事故。 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的 380220 伏照明供电系统中,由于普遍采用保护接零。若保护接零的中线 切断,可能造成触电事故,所以一般只在相线上装熔断器,不允许在中线上装熔断器。但是单相双线照明 供电线路,由于接触的大多数是不熟悉电气的人,有时由于修理或延长线路而将查线和中线接错,所以中 线和相线上都接保险丝(熔断器)。本文由huangjj0129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什么叫做保护接地?其作用是什么? 所谓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出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如外 壳等)用导线与大地做电气连接。 如果电气设备没有保护接地,当其某一部分的绝缘损坏时,外壳将带电,同时由于线路 与大地间存在电容,人体触及此绝缘损坏的电气设备的外壳,将遭受触电危险。对电气 设备实行保护接地后,接地短路电流将同时沿接地体和人体两条通路通过。接地电阻一 般为 4 欧以下,而人体电阻约为 1000 欧,因此通过接地体的分流作用,流经人体的电 流几乎等于零,这样就避免了在短路故障电流下人体触电的危险。 什么叫做保护接零?其作用是什么? 保护接零简称为接零,就是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外壳),用导 线与低压配电网的零线(中性线)直接连接,以保护人身安全,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保护接零一般与熔断器、脱扣器等配合,作为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和 380220 伏 三相四线制系统(在 IEC 标准中称之为 TNC 系统)的防触电措施。 有了保护接零,当发生碰壳短路时,短路电流就由相线流经外壳到零线,再回到变压器 的中性点。由于故障回路的电阻、电抗都很小,所以故障电流很大,它足以使线路上的 保护装置(熔断器或自动开关)迅速动作,从而将漏电的设备断开电源,消除危险,起 到保护作用。 虽然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都可以保证人身安全,但保护接零较保护接地更具有优越性, 因为零线的阻抗小、短路电流大,从而克服了保护接地要求其电阻值很小的局限性。 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与外壳相连的金属构架用接地装置与大地可靠地连接起来,以保证人身安全的保 护方式,叫保护接地,简称接地。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与外壳相连的金属构架与中性点接地的电力系 统的零线连接起来,以保护人身安全的保护方式,叫保护接零(也叫保护接中线),简称接零。 保护接地一般用在 1000 伏以下的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与 1000 伏以上的电网中。 保护接零一般用在 1000 伏以下的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电网中, 目前供照明用的 380220 伏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电网中广 泛采用保护接零措施。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假设电动机的 A 相绕组因绝缘损坏而碰金属外壳,外壳 带电(参看图 55),在没有保护接地的情况下,当人体接触外壳时,电流经过人体和另外两根火线的对 地绝缘电阻 Re、RC(如果导线很长,还要考虑导线与大地间的电容)而形成回路。如果另外两根火线对地 绝缘不好,流过人体的电流会超过安全限度而发生危险。在有保护接地的情况下,当人体接触带电的外壳 时,电流在 A 相碰壳处分为两路,一路经接地装置的电阻 Rd,一路经人体电阻 Rr,这两路汇合后再经另 外两根火线的对地绝缘电阻 Re 和 RC 构成回路。由于 ReRr,所以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这就避免了触 电危险。 根据电气安装规程规定, 1000 伏以下中性点接地系统中, 在 用电设备不允许采用保护接地 (图 56) 。 这是因为当某一相绝缘破损与金属外壳接触时,电流 Id 便会经过大地回到变压器的中性点,而这时流过保 险丝的电流很可能小于保险丝的熔断电流,保险丝不断,金属外壳仍与电源相连。金属外壳对地的电压 Ud 等于 Id 在 Rd 上的电压降,而 IdU 相(R0Rd),UdU 相 Rd(R0Rd)。在一般三相四线制系 统中,U 相是 220 伏,R0 约 4 欧,Rd 通常都超过 4 欧,即使 Rd 与 R0 一样,也按 4 欧计,金属外壳的对 地电压也为 110 伏,超过安全电压。 在 1000 伏以下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应该采取图 57 所示的保护接零,一旦某一根绝缘破损与金属外 壳接触,就会形成单相短路,电流很大,于是保险丝熔断(或自动开关自动切断电路),电动机脱离电源, 从而避免了触电危险。 许多单相家用电器的电源线接到三脚插头上,三脚插头的粗脚连着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这种插头要 插到单相三孔插座上,插座的粗孔应该用导线与电源的中线相连。绝不允许在插座内将粗孔与接工作中线 的孔相连。因为一旦用电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