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拉酱生产工艺的研究.doc_第1页
沙拉酱生产工艺的研究.doc_第2页
沙拉酱生产工艺的研究.doc_第3页
沙拉酱生产工艺的研究.doc_第4页
沙拉酱生产工艺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沙拉酱生产工艺的研究王敏沙拉酱生产工艺的研究中圈分类号:r|s264.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8481(2006)05003703沙拉酱生产工艺的研究王敏(辽河化工厂,辽宁辽中110200)摘要:为提高沙拉酱品质,改进生产工艺.该文研究了乳脂型沙拉酱的生产工艺和配方,同时对成品酱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水的用量(包括白醋)最佳为24,3%;增稠剂的最佳配比为:变性淀粉:芥束:黄原胶:单甘酯=4:1.6:0.5:0.4;沙拉酱加工温度64;成品沙拉酱贮存温度为410%.关键词:沙拉酱;色拉油;乳化;增稠StudyontheproducingtechniqueofsaladG(LiaoheChemicalPlant,Liaozhong,Liaoning,110200)Abstract:In0rdertoimpwvesaladqualityandbetteritsproducingtechnique.thisarticlediscussestheproducingtechniqueofsaladwithmilkgreasestyleanditsingredients.Saladstabilityisalsostudiedinthisarticle.Thefinaltestscsnpointoutthefollowingresults:theoptimalamountofwater(whitevinegarisalsoincluded)is24.3%;theoptimalratioofdensifyingagentisdenaturalizedstarchtomustardtogluegenustoGlycerylmonostearateequals4:1.6:0.5:0.4;theprocessingtemperatureofsalad64:thestoringtemperatureofsaladis410C.KeyWords:salad;saladoil;emulsification;densify0前言文重点研究了乳脂型沙拉酱的工艺及配方.沙拉酱是西餐中常用的调味品,是调味沙司的一种.沙拉酱按所用原料的不同可分为轻沙拉酱与重沙拉酱.轻沙拉酱用白醋和橄榄油,花生油或豆油等植物油按3:1,3:5,2:5的比例调制而成,调制过程中可加入盐,胡椒和芥末等调味料,也可加入新鲜的香辛料,如洋葱,大蒜和蕃茄汁等.重沙拉酱以油,醋为基料,还须加鲜蛋黄.调制重沙拉酱也可与不同香辛料搭配,调制成不同风味的乳脂型沙拉酱.本收稿时间:20060217作者简介:王敏(1946一),女,辽宁辽中人,高级工程师.1材料与设备1.1材料油脂:由于油脂形成晶体时易改变酱体的结构而导致酱体破乳,因此选用色拉油.本试验所用油脂为大豆色拉油.鸡蛋:市售新鲜鸡蛋,先用清水洗净外壳,再用3%的双氧水消毒5min,最后用冷开水将鸡蛋冲洗干净.冷开水,3.白醋,白砂糖,食盐,香辛料,乳化?37?江苏调味副食品2006年第23卷第5期(总第10l期)剂和增稠剂等.1.2设备高速搅拌器:沈阳科学仪器厂;胶体磨:JMS一130型胶体磨,廊坊通用机械有限公司;NDJ一1A旋转粘度计:上海地质仪器厂.2实验方法2.1指标的确定2.1.1感官综合评分色泽评分:将沙拉酱倒入白瓷盘内,观察酱的颜色,光泽及其变化.理想的色泽为:奶白色略带微黄,具有光泽且稳定.满分为10分.体态评分:在20C左右取20g沙拉酱置于干燥的白瓷盘内,观察酱体在1min内的流散情况及酱体组织的粗细程度.理想的体态是:保型性好,流散缓慢,组织细腻,无纹裂及无油水分离现象.满分为10分.综合评分:5人先独立进行色泽与体态的单项评分,然后按下式计算评分结果.评分=色泽分值40%+体态分值60%以5人评分的平均值作为综合评分结果.2.1.2粘度色泽与体态均为感官指标,这两个指标有一定的主观性.粘度是衡量成品沙拉酱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试验测定采用NDJ一1A粘度计(4#转子,6r/min,25C测定lmin,读出粘度值).2.2最佳工艺的确定2.2.1基础配方国外曾研究过油脂,蛋黄,淀粉,槐豆胶,黄原胶和刺梧桐胶等对沙拉酱粘度的影响,根据研究的结果和经验,确定如下配方为基础配方:油200g,糖45g,冷开水80mL,白醋20mL,鲜蛋(去壳)50g,盐5g,变性淀粉12g,黄原胶0.8g.2.2.2工艺沙拉酱的生产工艺有交替法和连续法等.交替法即是先将乳化剂分散于一部分水相中,然后交替地加入少部分油相和剩余的部分水相,最后把得到的预乳化液进行均质;连续法是先把水相与乳化剂混合均匀,然后在剧烈搅拌下逐渐加油以实现乳化.在试验中,我们通过3种工艺的对?38?比来确定最佳工艺.工艺l黄原胶,糖,变性淀粉等_+混合一加水溶解一l蛋(去壳)ll油l高速搅拌高速搅拌一过胶体磨(3次)T艺2I蛋(盍壹!ll童丝重厦壁堡盒l糖,水一高速搅拌一高速搅拌高速搅拌一过胶体磨(3次)_J_岂3因l黄原胶,糖,变性淀粉一混合一溶解一搅匀_+.,.,J油(剩余部分缓慢加入)lI油(25%总量),鸡蛋l过胶体磨搅匀一过胶体磨(3次)2.3水的用量对酱体结构的影响沙拉酱的体态,稠度必须适当,其稠度随原料配方不同而不同.若水分过高,则酱体粘度过低,体态较差,若水分过低,则不易形成o/W型结构.为了确定适宜的水分,我们改变基础配方中水的用量,试验水分对酱体结构的影响,实验样品均在室温下放置2d后作感官判断.2.4正交试验增稠剂加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乳化体系的稳定性.因此,在最佳工艺确定之后,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试验,主要考虑变性淀粉,芥末(既有调香作用又有增稠功能),黄原胶和分子蒸馏单甘酯等添加剂对体态的影响,进行正交试验以便确定最佳添加剂的用量.2.5生产性试验按上述小试所取得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生产性试验(产品100kg),以便考查该工艺与配方用于工业化大生产的可行性.2.6酱的稳定性实验若加工温度过高,则体系难以乳化.另一方面,油脂在高温环境中易于氧化,这客观上要求在加工与贮藏过程中,酱体温度不能过高,但若酱体温度过低,油脂形成晶型,水形成晶体,将改变沙拉酱的乳化结构,有可能导致破乳.因此,我们对王敏沙拉酱生产工艺的研究其稳定性进行了试验.2.6.1耐低温实验在冰箱的冷冻格(一l0cIC)与冷藏格(4)分别放5瓶沙拉酱,每隔4h各取出l瓶解冻后观察酱体的变化.2.6.2耐高温实验取成品酱200g放人500mL烧杯中,进行水浴加热,同时边搅拌边观察酱体的变化情况,记录酱体结构发生变化的临界温度(酱温).3结果与分析3.1最佳工艺的确定3种生产工艺结果见表1.表1工艺对沙拉酱体态的影响方案粘度/mPa?s色泽及体态由上表可知,工艺3效果较理想.3.2水的用量对酱体结构的影响从表2可知,生产沙拉酱适宜的水用量为24.3%,此时沙拉酱稀稠适宜且不析油.表2水分对沙拉酱稀稠度及析油性的影响3.3正交实验的结果3.3.1因素水平根据4因素选取了3水平,见表3.表3因素水平表3.3.2数据分析正交试验数据见表4.表4数据分析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对沙诲起作用的4个因素大小:单甘酯>芥未>变性淀粉>黄原胶,确定最佳配方为:变性淀粉:芥术:黄原胶:单j酯=4:1.6:0.5:0.4.3.4生产性试验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小文所提I1的方案重现性好,操作性强,用于,L产足完伞町行的.3.5成品酱稳定性实验3.5.1耐低温实验结果表【J,冷冻格(一lO)存4h,酱体变化不明显,贮存8h有明的破乳现象;而在冷藏格(4cIC)贮存20h,酱体均匀无明显变化.3.5.2耐高温实验温度升高,粘度降低,当温度达到64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