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doc_第1页
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doc_第2页
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第一节 根一、 概念1、 原始细胞:不断更新始终保留在分生组织中具分生能力的细胞2、 不活动区:有丝分裂频率低于周围细胞,少有DNA合成的细胞群3、 原分生组织:由最先形成的原始细胞和最初衍生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4、 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组织细胞衍生而来的细胞群5、 初生生长:由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过程6、 初生组织:由初生生长过程所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7、 初生结构:由初生组织所构成的根的结构8、 外始式:由外方向内方逐渐发育成熟的分化方式9、 原生木质部:靠近中柱鞘较先成熟的木质部10、后生木质部:向内成熟较迟的木质部11、木质部脊:原生木质部构成的辐射状棱角12、内起源:发生于根的内部的起源方式(如侧根)13、木射线:呈条状分布在木质部区域的细胞14、韧皮射线:呈条状分布在韧皮部区域的细胞15、维管射线:木射线+韧皮射线16、三生生长:由根的韧皮部或木质部的薄壁细胞脱分化后恢复分裂能力,形成一环或多环的分生细胞,陈额外形成层或副形成层17、三生结构:由额外形成层产生的结构18、共生:植物和微生物双方有着互利的关系的现象19、根瘤:土壤中的根瘤菌侵入根内产生的共生体(皮层部分膨大突出产生的)20、外生菌根:真菌的菌丝包被在植物幼根外面或侵入根的皮层细胞间隙形成的菌根21、内生菌根:真菌的菌丝通过细胞壁侵入到表皮和皮层的细胞内形成的菌根22、内外生菌根:在根表面、细胞间隙和细胞内都有菌丝的菌根23、寄生根:寄生植物通过根发育形成的吸器伸入寄主植物的根或茎二、根的作用:吸收、输导、固着支持和、贮藏、繁殖、合成、分泌三、根的类型主根:由胚根生长发育形成的根侧根:由主根上产生的各级分支不定根:不发生于主根的根根可以分为定根(主根加侧根)和不定根也可以分为初生根(主根)和次生根(侧根+不定根)四、根系的类型直根系(深根系):主根粗壮,主要由定根组成(裸子植物和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须根系(浅根系):主根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根系主要由侧根和不定根组成,形态上可见根的粗细较均匀,呈丛生状态(小麦、水稻、甘蔗、玉米等禾本科植物)五、根尖的结构根冠:1保护分生区2含较多高尔基体,分泌物及根冠外层细胞的脱落和解体在根冠外形成一层粘液状物质,减少与土壤的摩擦3根冠前端细胞含淀粉体分生区:原分生组织:由最先形成的原始细胞和最初衍生的细胞组成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组织细胞衍生而来,分化成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初生分生组织再分化形成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伸长区:由分生区分延伸裂的细胞在伸长区部分逐渐分化,在体积上沿根的长轴显著成熟区(根毛区):细胞停止生长,并分化成各种出生成熟组织六、根的初生结构原表皮表皮:通常由一层细胞组成,壁薄,角质层薄,不具气孔,大部分细胞外壁向外凸起延伸成根毛基本分生组织皮层: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疏松,有显著胞间隙。其中外皮层细胞小,排列紧密,内皮层细胞紧密排列,无胞间隙。双子叶植物的内皮层上具凯氏带,单子叶植物内皮层马蹄形增厚原形成层维管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和薄壁细胞组成七、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多年生双子叶植物)1、根的侧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2、维管形成层(韧皮部内方的薄壁细胞及木质部脊处的中柱鞘细胞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次生维管组织(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3、木栓形成层(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木栓层(外)、栓内层(内)。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共同构成周皮4、生长三生:贮藏根如番薯、萝卜、甜菜等,除进行次生生长外还进行三生生长产生三生结构。由木质部或韧皮部的薄壁细胞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形成一环或多环的额外形成层,由额外形成层细胞产生的结构陈三生结构八、侧根的形成(内起源)起源于中柱鞘。分裂分化出侧根的根冠和生长点生长点细胞分裂生长伸入土壤九、种子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根瘤、菌根。寄生根第二节 茎一、概念1、叶原基:在茎尖生长点的基部形成的突起,将来发育成幼叶,分裂分化能力很强。2、芽:维管植物中尚未充分发育和伸长的花或枝条,即枝条或花的雏形、3、外起源: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层或第二、三层细胞的起源方式4、维管束: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5、无限维管束: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存在形成层,可以继续发育产生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维管束6、髓:在茎的初生结构中由薄壁组织构成的中心部分7、基本分生组织:8、环髓带:髓外方环绕着的小型、厚壁的细胞9、髓射线:维管束间的薄壁组织10、增殖分裂:形成层原始细胞的分裂11、木质茎:木质部发达,支持力强的茎12、草质茎:木质部不发达,支持力较弱的茎二、茎的作用:输导、支持、贮藏繁殖、光合作用三、茎尖的构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叶和芽的起源(外起源)1、叶的起源:由叶原基逐步发育形成2、芽的起源:顶芽发生在茎端,包括住址和侧枝上的顶端分生组织,腋芽起源于腋芽原基。不定芽可发生在插条或近伤口的遇上组织、形成层或维管柱的外围,甚至在表皮、根、茎、下胚轴和叶上。不定芽的起源按发生的位置可分为内生的和外生的五、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1双子叶植物 原表皮表皮:一般不具叶绿体,含花青素,外切向壁角质化增厚,有些植物的角质层外还具蜡层。表皮上分布气孔,有的还有分泌挥发油、黏液等的腺毛基本分生组织皮层:多数植物茎的皮层除薄壁组织还由机械组织(多是厚角组织),近表皮的皮层细胞内常含叶绿体。在多数植物茎中内皮层不存在或不甚显著 维管柱原形成层维管束(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内始式)(导管、管胞、木薄壁组织、木纤维)+初生韧皮部(外始式)(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组织、韧皮纤维)+维管形成层基本分生组织髓:由薄壁细胞组成的中心部分,有些植物的髓外方环绕着小型厚壁的细胞,称环髓带基本分生组织髓射线(维管束间的薄壁组织):起横向运输的作用,是茎内贮藏营养物质的组织2、裸子植物表皮皮层维管柱区别:木质部由管饱组成,韧皮部由筛胞组成。没有草质茎,只有木质茎。3、单子叶植物主要特征: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不具形成层。维管束一般有两种排列方式,一种是维管束不规则地分散在整个基本组织中,越向中心越稀疏,皮层和髓很难辨别。另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