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doc_第1页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doc_第2页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doc_第3页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doc_第4页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四个问题1.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2.国际贸易的结构3.国际贸易利益的来源 4.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分工专业化生产+规模效应。分工是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通过国际分工,各国生产和出口自己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进口外国比本国便宜的产品,双方都能够得益。第一节 绝对优势(成本)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一、人物介绍: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出生于苏格兰东岸的克卡尔迪 ,14岁考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数学和哲学,17岁时转入牛津大学。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国际分工及传统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提出“经济人”、“看不见的手”、“大市场”,“小政府”等重要思想。著作有国富论和道德感情的理论。二、国富论介绍斯密的代表作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经济学的圣经,早以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全球发行。而他本人也因此被奉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和经济学界的“牛顿”。国富论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特殊的发动机,思想的发动机,所追求的自由贸易以及提出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不但促进英国成为世界霸权主义国家,也促进了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三、背景在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有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以后,圈地运动大大加快,仅17601790年间,被圈占的土地就高达298万英亩。大约在18世纪中叶,英国的小农基本被消灭,农业生产普遍采取了资本主义方式,资本的原始积累正在逐渐完成其历史使命而让位于资本主义的积累,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进一步发展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手工工场,已经难以适应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到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次产业革命以一系列的发明为标志,如1733年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飞梭,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车,1769年瓦特发明蒸汽机等。 随着产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经济实力超过了其他西欧国家。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从海外市场获得更多的廉价原料并销售其产品,迫切要求扩大对外贸易,而重商主义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却严重束缚了对外贸易,阻碍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这种要求,必然要反映到经济思想上来。这就是重商主义衰落和古典学派兴起的大背景。古典学派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触及了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并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因此,古典学派的学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古典学派提出了“自由放任”的口号,在理论上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铺平道路,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服务。主张自由放任的贸易政策,即政府对贸易不加限制,完全自由贸易。四、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绝对优势含义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另一个国家的少;在劳动生产率上比另一个国家高;在生产成本上比另一个国家低. 图 例(二)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学说每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交换本国必需的但自己生产又处于绝对不利地位的产品,从而使本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 各国取最优,各国均得利。例:加拿大种植小麦,厄瓜多尔种植香蕉。(三)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2*2*1模型。充分就业。劳动力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之间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规模报酬不变。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实行自由贸易。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为零。企业的生产决策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消费者的决策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不考虑货币在国家间的流动。(四)研究方法根据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但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那么,怎样确定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呢?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1、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即通过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产品j的劳动生产率可用(Qj / L)来表示,其中Qj是产量,L是劳动投入。如果一个国家使用单位或相同数量的资源能够比另一国生产出更多的某种产品,那么该国在此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即该国在此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2、生产成本衡量,1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量来表示即用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单位产品j的生产成本(劳动使用量)可用Lj = L / Qj来表示。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如果一国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量低于另一国,那么该国在此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五)例子为了进一步理解“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我们假设有两个国家“英国”和“美国”,两国都生产两种产品“小麦”和“布”,但生产技术不同,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在国际分工发生前,英、美两国各自生产小麦和布两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力数量如下:表2.1国际分工前小 麦布劳动力(人)产量(吨)劳动力(人)产量(匹)美国英国1001505050100502020合计25010015040按照判断绝对优势的方法,我们判断两国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美国生产小麦的劳动生产率,即每人生产小麦的数量是0.5吨,英国生产小麦的劳动生产率,即每人生产小麦的数量是0.33吨,美国生产小麦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英国,所以法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美国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是0.2匹,英国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是0.4匹,英国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美国,所以英国在布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见表2.2)。表2.2 两国的劳动生产率(/) 小麦(人均产量) 布(人均产量)美国 0.5 0.2英国 0.33 0.4从生产成本的角度来说,美国生产小麦的成本,即生产1吨小麦的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数量是2人,英国生产小麦的成本,即生产1吨小麦的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数量是3人,美国生产1单位小麦的生产成本低于英国,所以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美国生产布的成本,即生产1匹布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数量是5人,英国生产布的成本,即生产1匹布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数量是2.5人,英国生产1单位布的生产成本低于美国,所以英国在布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见表2.3)。表2.3 两国的生产成本() 小麦 布美国 2 5英国 3 2.5通过两种方法确定两国各自具有的绝对优势的产品是一致的,所以按照绝对优势的贸易理论,美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小麦,英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布。进行国际分工后,两国各自生产的商品数量如表2.4:表2.4 国际分工后小 麦布劳动力(人)产量(吨)劳动力(人)产量(匹)美国英国20010020080合计20010020080(1)两种产品的总产量增加,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分工前,两国共生产100吨布和40匹布,而两国进行专业化分工后,美国专门生产小麦,英国专门生产布,美国将其所有的劳动力资源200人用于生产小麦,可生产100吨小麦;英国将其所有的劳动力资源200人用于生产布,可生产80匹布。所以,在同样的劳动投入情况下,小麦的生产总量并没有变化,但布的生产总量由原来的40匹增加到80匹。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技术条件等并没有变化,而仅仅是由于开展了国际分工,两国都专业化生产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使世界范围内的总产量增加了。(2)两国的消费水平提高了。英国和美国小麦和布的消费量为100吨和80匹,布比分工前增加消费40匹。(3)专业化分工有利于规模生产,节约生产成本。因为各国要集中生产要素生产一种产品,必然使产品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优势,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国际贸易形成的条件范围国际比价在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5:23:4(见下图)现假定国际市场上按照1吨小麦换1匹布的交换比例开展国际贸易,则交换后两国各自可供消费的两种商品的数量如表2.5: 表2.5 开展国际贸易后小 麦(吨)布(匹)美国英国50505030合计10080绝对优势理论是如何回答四个理论问题的?1. 国际贸易的动因追求价格差带来的贸易利益2. 国际贸易的结构出口优势产品进口劣势产品3. 国际贸易利益的来源分工产生的利益交换产生的利益4. 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价格差别越大利益越多例2 中国和美国的生产可能性(1)假设200日,100日生产大米,100日生产小麦,交易仍然按照1:1来进行.大米小麦中国100吨50吨美国80吨100吨根据“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中国应该专门生产大米(100吨),然后用其中的一部分去和美国交换小麦。美国则专门生产小麦(100吨),然后用一部分小麦去交换中国的大米。3、贸易利益所得封闭经济:中国的大米产量是100 吨,小麦是50 吨,美国则生产80 吨大米和100 吨小麦。在封闭经济中,各国的生产量也是各国的消费量。自由贸易和专业化分工:中国生产200 吨大米而美国生产200 吨小麦,中国与美国用100 吨大米换100 吨小麦。贸易的结果是,中国现在有100 吨大米(自己生产的)和100 吨小麦(进口的),比自给自足时多了50 吨小麦。而美国也有100 吨小麦和100 吨大米,比自给自足时多了20 吨大米,两国都比贸易前增加了消费,都得到了在自给自足时不可能达到的消费水平。这就是贸易所得。4. 理论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小麦和大米的劳动生产率都比中国高,在大米和小麦上都有绝对优势。根据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美国应该出口小麦,也出口大米,而中国没有任何产品可以出口,不但应该进口小麦,还应该进口大米。可是,如果中国不能出口的话就没有能力来支付进口产品,也就无法进口,国际贸易也就没有可能。因此,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在解释国际贸易的实际现象时有很多局限性。(六) 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亚当斯密还论述了自由贸易所带来的好处,概括说来,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互通有无,交换多余的使用价值。就是说,把本国多余的商品输出国外,换回本国无法生产或生产不足的商品,满足了双方需要;第二,增加社会价值,获取更大利益。由于各国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参差不齐,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自然不尽相同,这样,通过对外贸易得到的某些商品的数量会超过本国所可能生产的,从而节省了本国的劳动力或增加了使用价值;第三,互惠互利,共同富裕。一国从对外贸易中得到的主要利益在于输出了本国消费不了的剩余货物,因此,即使两国贸易平衡,由于都为对方的剩余货物提供了市场,双方还是都有利益。所以对外贸易具有共同利益,而不是一方得到,一方受损。不难看出,亚当斯密关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利益的分析基本上是正确的。他对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因首先作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