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 庐山云雾一 背景庐山是我国也是世界级名山之一,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小学时我们就学过一首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相信同学们一定还能熟练地背诵出来。庐山不仅有喷雪如雷的银泉飞瀑,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还有俊奇巧妙的园林建筑,而它最吸引人的还是那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庐山的云雾像苍茫的海,像薄薄的纱,把庐山装点得虚无缥缈,如人间仙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不但可以带你领略庐山云雾的奇妙美丽,而且向你揭示了庐山云雾形成的原因。相信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二 初读课文,了解庐山云雾的奇妙美丽,品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找出描绘庐山及庐山云雾的语段:庐山:平地拔起、雄伟壮丽、高耸入云、重峦叠嶂、雄奇挺秀;庐山云雾:红绿相间、绚丽夺目、隐没于一片云海之中,云雾飘荡、飘然而过、一股云流、一泻千米,倾注到深谷中 找出使用的比喻句,体会其作用:也有像波涛起伏的连屏;山峰如翡翠,屋顶似珊瑚;浓云如烟雾;淡云似的薄纱;好像一条瀑布使用比喻的修辞,使对庐山及庐山云雾的描述更形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朗读苏轼赞美庐山的诗,思考:为何“不识庐山真面目?”原因有二:一是庐山山势险峻,层出不穷; 二是由于庐山在一年当中的大部分日子里都被云雾掩蔽。再读课文,梳理有关庐山云雾的科学知识: 一般云雾的成因:是由低层大气里的水汽凝结而成的。 雾的种类:暖雾、冷雾、冰雾。 一般山区云雾多的原因:山下气温比山上高,往山坡上升的空气湿度很快饱和,多余的水汽就凝结在灰尘上形成了雾。 一般云雾的危害:阻碍废气的排散,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交通安全。 除雾的方法:撒播干冰,喷洒液态丙烷,使用喷气引擎,播撒氯化钙。 三读课文,找出文中使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列数字:每年平均雾天是一百九十五天,尤其以5月份雾天最多,平均有二十一天。用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庐山雾多的特点。 下定义:气温高于零摄氏度的叫做暖雾,气温低于零摄氏度的叫做冰雾。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揭示了暖雾和冷雾的本质特征。 分类别:把雾分成暖雾、冷雾两种,条理清晰。 举例子:比如城市的工厂区也往往多雾,在没有风的天气里,城市里的雾常常经久地弥漫在空中,市工厂排出的废气由于雾的阻碍,散布在低层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具体地说明了雾的危害。 四读课文,看文章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衔接过渡的:找出文中设问的句子,思考其作用: 庐山为什么多雾?庐山的云雾又为什么那样变化莫测、景色迷离呢? 一般山区雾都比较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云雾既然能给游览胜地增添优美的景色,为什么还要进行驱散云雾的研究呢?这些设问句都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三 总结归纳:课文主要介绍了庐山云雾的神姿仙态和它的成因,简单介绍了一般云雾的种类、危害、除雾的方法,把描写景物和说明事理有机结合,语言形象而准确。大自然真是一本值得认真品读的大书,既有如画的风景给我们美的享受,又有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22 黄陵柏一 作者资料: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等。(二)黄帝和黄陵: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被称为中国第一陵,在黄陵县城北l公里的桥山之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朝圣旅游的胜地。千百年来,每逢清明,来此拜谒祭陵的人络绎不绝。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黄帝姓公孙,因长于姬水,又姓姬。曾居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县轩辕丘),取名轩辕。祖籍有熊氏,乃号有熊。又因崇尚土德,而土又呈黄色,故称黄帝。黄帝生于山东寿丘,逝于河南荆山,葬于陕西桥山。黄帝以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人史册。二 (一)结合注释默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感受作者情感。(二)分组讨论,看看本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13自然段:介绍柏树的整体形象。419自然段:介绍“柏谱”。20自然段:自我反思。(三)朗读课文,然后讨论,这些柏树都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提示:山下柏:象征着身负重荷力争向上的精神,他们暂时未能征服命运,但精神之火却代代相传,永不熄灭。坡坎柏:象征着身处险恶之中却仍能以昂扬的姿态向上,充满勃勃生机的精神。“十分努力”写出了坎坡柏努力生长的积极状态。平地柏:写出了一种身处安逸环境,不思进取,只求雍容浮华的生存状态。屈柏:象征着一种苟且偷生、卑躬屈膝的生存状态。这种精神为人不齿。“俯”“作拜求状”形象地写出了屈柏的状貌及姿态。夹石柏:象征着在灾难压力之下仍然顽强生存,直到冲破压力反败为胜的精神。(四)你觉得这一课在写作方面对你有何启示?提示:1用拟人化手法写物。本文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柏当作人来观照,生动形象,立体地刻画了各种柏的生存状态,令人读来觉得趣味横生。2以物喻人,蕴含哲思。在本文中作者借柏喻人,将对各种人生状态的思考巧妙地寄喻在柏树上,既形象又含蓄地传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五)思考讨论:1文末说:“我站在这里,也是一棵柏吗?面对着我民族的始祖,我会是一棵什么样的柏呢?”你认为作者会是文章柏谱里介绍的15种柏树中的哪一种呢?2作为黄帝的后代,面对着中华民族的始祖,你想做一棵什么样的柏呢?课外思考:1“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古柏行中咏柏的名句。古诗中咏柏的句子还有很多,你能写几句吗?(至少1句)2古人常把柏树和松树并称“松柏”,用它们的坚贞劲直来比喻人的高尚节操。你能说说有关松柏的成语吗?(至少2个)24雨的四季一 作者介绍 刘湛秋,当代诗人。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二 、整体感知,鉴赏文章 (一)朗读课文 配乐,教师范读25段,要求同学在听的同时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并注意四季雨不同的特点,感受作者对雨的思想情感。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体现四季雨不同性格的词语。 (二)分小组讨论,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雨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不必强求一致): 春雨:美丽、娇媚 夏雨:热烈而又粗犷 秋雨:端庄而又沉思 冬雨:自然、平静 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三)宋代苏轼曾经称赞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样,刘湛秋先生也用他自然美妙的笔调,饱含深情的笔墨,深刻独到的观察,为我们描述了四季雨的不同画面。现在,请大家继续以小组为单位,从文中找出一幅幅画面,交流、讨论,发散思维,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你所体味到的四季的雨。 (注:此处可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春雨,但也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操作,不给定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几个基本要素是课文原句、修辞方法、画面描述、艺术技巧等。学生可读、可写、可朗诵自己心目中的雨景,不拘一格。) (四)师生在充分欣赏了四季雨不同的美景后,再来想象,作为一个能这样细腻地体会身边雨的性格的人,作者该有怎样的一种胸怀?你觉得象你所知的哪一位作家? (注:此处答案灵活多变,强调发散性思维,学生可回答如李乐薇、席慕容等人,只要讲出共同点,言之成理即可。)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重点训练了通过发散性思维,展开联想与想象,自己鉴赏散文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明确,课本是为我们自己以后能够独立地鉴赏文章服务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必局限于固定的题目、答案,要学会自己去寻找美文,鉴赏美文。 四、思考并完成根据本文所学习的细节描绘的方法,展开联想与想象,描写一幅你所想象的夏雨过后的情景,不少于300字。 24 大自然的语言一 文体介绍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本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其作用何在,以及所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这是学习的难点。 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通过学习,掌握说明文的特征,以便能学以致用。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字词采用窗口显示,指名学生读,读一个显示一个读音。) 衰草连天鬓毛衰 连翘翘尾巴 差异差遣差劲参差 观测道观 播种耕种 落叶丢三落四落枕 每个词齐读两遍,读准字音。 三、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三 文章结构 (一)第一自然段 思考: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明确: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提问: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答:开笔用“沉睡”“苏醒”等词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概说三种:“冰雪融化,草木前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写秋风落叶,用“簇簇”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很自然了。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学生默读这两段,然后总结段意。 第二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三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提问:本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 草木荣枯杏花传语耕地桃花暗示种谷子 候鸟去来布谷鸟唱歌割麦插禾 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提问: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 回答: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仔细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许多”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密。 “植物生长荣枯树“桃花开”,“动物的养有往来”对“燕子来”,两两相对,十分严谨,体现了作者对语句的精心组织。 (三)第四、五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观测手段:“活的仪器”活生生的生物数据意义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四)第六到十自然段。 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 首先是纬度(7) 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8) 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9) 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l0) 主要 次要 空间上时间 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换顺序说?为什么? 明确答案: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很有条理。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 2举例子是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 学生在第六至十自然段中对所举的例子作些评点,注意举例时的语言。 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晚着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纬度因素) 如: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经度差异) 例如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高下差异) 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 抽青和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古今差异) 这些例子的运用能使读者更具体地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成因,有说服力。 (五)第十一、十二段。 思考: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四、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 你们知道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作用吗? 采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也含蓄地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标题形象、生动,颇具文学性。 六、小结。 本文介绍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说明的基础,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概括,总之,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另外,一个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或以时间为序,或由主要到次要,由一般到特殊。 说明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 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 25 三峡一 知识要点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4、积累文言词汇二 作者及文学常识认识作者郦道元,是在中国石拱桥,它提到了水经注,回忆书的内容,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最具代表性,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师生共同吟诵有关长江的诗句)2、长江确实壮美,尤以三峡为甚,让我们目睹一下三峡的美景。(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美景)三峡指上游自重庆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都说瞿塘雄、巫峡绚、西陵险,下面的几句诗各是写哪个峡的?是否验证古人的说法?有关三峡的诗句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 生字词1 本文的生字、读音quxingynzh阙处襄陵绝巘嘱引sshxtun沿溯飞漱曦月急湍xiozhng长啸重岩叠嶂2、师生带着寻美的眼光找寻三峡最美的所在,在山水3、山是雄奇、险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面对美景,你总不能说好美好美,古人可没照相机,他如何传达目睹的美景,一是认真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二是运用恰当的语言。联系你所见过的山,运用你脑中描写山的词库,你能说出哪些?总结描写山的词库险峻磅礴嶙峋峻峭突兀巍峨峥嵘连绵逶迤千山万壑峰回路转峰峦叠嶂悬崖峭壁深山幽谷冰峰雪岭5文中如何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明确:我觉得是郦道元描绘的山美,他是针对山的高这个特点进行描绘,而你们还谈不上描绘,只是词语的堆砌,因为你们脑中并无一副完整的图画。现在,试想着有一副水的图画(瀑布、泉水、小溪),你能说出哪些词语来描绘?6 这次是你描绘的水美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先看一下郦道元的水,万物因水而有灵性,水因季节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郦道元在描绘水时是分季节来写的。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夏之景:沿溯阻绝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秋之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各类水的词库:潺潺淙淙涓涓汩汩奔腾咆哮澄清(澈)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波澜壮阔惊涛骇浪万丈狂澜烟波浩渺碧波荡漾飞瀑溅玉总结:我觉得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水不可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单独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细沙、鹅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绿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与悬崖、岩石同时出现,作者没有只看到单纯的水,而是把水与周边的景物紧密相连,这样,有个性的水,三峡的水便活生生地出现在面前,而且,他多用四字对偶句,句势略有变化,这样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语言显得精炼,充满生气。7 找出与之相符的诗句,体会文中简练的语言。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峦翠微。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8、小结:点评学生习作,道出本节课重点,学习短小优美的文章,讲究手、脑、口、眼并用,让我们再次用自己美妙的嗓音诠释一下美。译文: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产权归属及保密标准协议(适用于文化创意产业)
- 无子女离婚经济补偿及子女教育基金协议范本
- 2025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简答题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机关遴选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2030动力总成系统轻量化材料选择与碰撞安全性评估报告
- 2025-2030动力总成电动化转型对传统零部件企业影响研究报告
- 2025-2030功能性食品原料市场需求变化及供应链优化报告
- 2025-2030功能性面料研发突破与品牌溢价能力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功能性辣椒饮品在运动营养市场的定位与推广策略报告
- 2025-2030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增长潜力与渠道变革专项调研报告
- 种业公司质量管理制度
- 2025年湖北省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胰腺癌诊疗指南
- 硬膜下血肿护理病历讨论讲课件
- 安哥拉工人管理制度
- 2025年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考试复习卷及答案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八单元 优化 田忌赛马 课件
- 端子拉力测试标准
- 公司标准化室管理制度
- 2025年安徽省网络和数据安全职业技能大赛(数据安全管理员)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