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局年终工作总结5篇【篇一】201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按照“稳粮、保桑、强果”的思路,不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推动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一、2019年农业经济完成情况2019年以来,全县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不断向好,据统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1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00元,增速9.3%。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0.21万亩(其中早稻播种面积为20.87万亩,晚稻播种面积为19.29万亩),2019年,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7.98万吨,同比上年17.75万吨,增长1.3%;全年鲜茧产量3.60万吨,同比上年3.79万吨,增长-5.14%;全年蔬菜总产量达18.29万吨,同比上年17.83万吨,增长2.6%;全年水果总产量32.53万吨,同比上年20.18万吨,增长61.2%。二、主要工作亮点(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019年以来,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0.21万亩(其中早稻播种面积为20.87万亩,晚稻播种面积为19.29万亩);桑蚕面积保持在22.4万亩以上;新增水果面积8.2万亩,水果总面积达33.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13.6万亩。(二)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创新推进以农村产权改革为突破口,致力构建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和集体经营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取得重大突破,完成76829户农户的确权登记任务,完成确权登记任务农户数占总农户数比例为99.9%,完成测量耕地面积94.32万亩、99.83万块,其中进承包合同耕地面积72.86万亩、86.65万块,经营权证书发放74721本,证书发放率达到97.2%。象州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已获农业部初步审核通过。自治区土地确权验收组已完成对我县确权验收工作。基本完成工作任务;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全县年内新成立农民合作社60家、家庭农场17家,新获评广西示范社1家,来宾市示范社7家、来宾市到期监测合格示范场4家。全县合作社总数达511家、家庭农场总数达139家。其中,33个贫困村实现每个村都成立有农民合作社目标,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现代农业建设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引领力量。三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我县10月份全面铺开清产核资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各项工作正加紧、有序推进,有效拓展了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财产性收益增长空间。(三)粮食功能区划定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共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任务25.02万亩;功能区地块共5482块,功能区共划定1145片块。最大块位于中平镇2198.55亩,最小块位于百丈乡58.05亩;已完成内业划定、外业核查、公告公示、数据库整理和保护责任状签订、标志牌树立等工作,共打印公示图143张,签订责任状532份,完成12块标志牌的建立等工作。初步形成了各乡镇一张图、全县一张图目标。(四)产业扶贫不断促进贫困户增收我局作为产业开发专责小组牵头单位,2019年来,共召开8次产业开发专责小组联席会议研究制定相关产业扶贫政策方案,部署产业脱贫工作。一是抓产业覆盖面。组织产业组成员单位,多次征求各乡(镇)意见,指导各乡(镇)确定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全县“5+2”产业覆盖率95.21%,2019年已投入产业扶持资金2672.5万余元,受益贫困户7756户。二是创新产业扶贫模式,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共2427户。全县33个贫困村均成立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成立农民合作社115个、家庭农场25家,覆盖率100%。突出示范基地带动,建立26个产业基地。三是抓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印发发象州县“5+2”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实施方案的通知(象政办发201958号),成功举办第三届“象州县沙糖桔节”,组织在县内种植的沙糖桔、象州名优土特产、电商企业、第一书记扶贫产业产品、农资、农机、金融等进行展销,组织果农或销售商参加沙糖桔展销,开展沙糖桔果品评比、“十佳”果园评比、“十佳”种植能手评比、农民技工大赛、“送培创”技术讲座、农资农机展销等活动。四是抓好全局联系点帮扶工作。积极为单位派驻的3名工作队员提供住村生活保障,生活达到“七有标准”;2月,我局为定点结对帮扶村的贫困户进行春节慰问,发放慰问金24800元;8月,我局出资15400元联合市局给结对帮扶村的贫困户送鸡苗3360只;组织我局水果专业技术人员下定点帮扶村培训指导8人次,开展水果技术培训班7期,果园现场培训指导7场次,不断提高贫困户的果园管理技术。(五)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量不断突破象州县被纳入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以来,积极推进、主动作为,牢牢把握住试点县域契机,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在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2019年,象州县累计为农户及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71笔,涉及农户4200户,面积10345.97亩,抵押贷款金额7442万元。(六)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2019年象州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重点是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今年以来,我县共创建区、县、乡、村级四级示范区(园、点)70个。其中,罗秀镇纳禄休闲农业示范区荣获自治区三星级示范区认定、象州县寺村生态水果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获得自治区级示范区公示;中平中柳生态水果现代农业示范区获得县级示范区认定,象州县马坪镇融星生态养殖、象州县田园诗画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等6个获得县级示范区公示;寺村龙乡养殖示范园等13个乡级示范园获得乡级示范园称号;石龙镇马列村汇鑫种养现代农业等49个村级示范点获得村级示范点称号。象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七)农业品牌创建工作如火如荼一是加强“三品一标”申报及管理。2019年新增8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二是加快富硒产业发展。积极组织引导农业企业参与富硒生产,协助做好证申报工作。三是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县抽检蔬菜、水果样品11334批次,合格率为99.98%。其中县监测站抽检2600批次,合格率100%;11个乡镇监测站完成乡镇风险监测8734批次,合格率99.97%。没有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四是抓好种子、农药执法。共出动执法车辆66台次,人员322人次,共整顿市场66个次,检查企业或经营户269个次,责令整改5起,处理群众果苗投诉案5起,水稻种投诉案2起。共立案查处10起,涉案农资数量486公斤,货值3.6889万元,已结案9起,上缴国库罚没款17.0711万元,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7.8万元。加强质量监管,强化对高毒农药的监管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共抽样送检12个,结果全部合格。五是积极组织开展农产品展销。组织企业参加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柳州农博会等展会,加强对外宣传,提高农产品影响力。六是积极组织开展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象州县沙糖桔、妙皇古琶茶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象州县沙糖桔目前网上公示已结束,并通过自治区专家组鉴定。七是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目前,全县建成1个县级运营中心和村级益农信息社站点348个,行政村覆盖率100%;项目工程已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八)大力抓好粮食产业工作1.抓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工作。按照上级部署及时开展各项工作,及时安排部署,广泛宣传种粮补贴政策,大力鼓励种粮积极性,年内获得耕地地力补贴资金3000万元,共发放耕地地力补贴资金2966.37万元,有效地促进了粮食产业的发展。2.抓好2019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项目。2019年,尽管自治区11月份才下发稻谷目标价格补贴项目实施方案,时间紧,任务重。我局结合之前产业结构调整奖补工作,提前做好谋划和摸底工作,使得该项工作快速高效地完成,一个月内完成了本县方案的制定、补贴申请、公示、实地核验等工作,如期在2019年12月底前把补贴资金发放到了各申请对象手中,2019年共得到补贴资金870万元,实际发放补贴资金869.5万元。3.抓好2019年水稻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及时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项目金额400万元,共覆盖了全县10个乡镇62个村,创建面积10.4万亩。分别在马坪镇、石龙镇等地建立了有机稻、富硒稻、稻田综合种养等核心示范区,在各乡镇均建立了各1000亩以上的油菜花和1000亩以上的绿肥示范基地,项目推广水稻优良品种展示示范、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稻田综合种养示范、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等技术;通过示范区带动作用,努力实现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技术模式全覆盖。4.做好2019年产业结构调整奖补工作。草拟了象州县2019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奖补政策实施方案,明确水稻种植、稻田养殖、甘蔗生产、桑蚕种植、水果种植方面的产业奖补范围和标准。完成了全年奖补发放工作,其中桑蚕产业发放肥料84.114吨,价值31.543万元;水稻产业种植大户发放肥料103.8吨,价值38.925万元;千亩连片稻田发放肥料1141.65吨,价值433.827万元。完成柑橘木虱统防统治6000亩次,金额30万元。5.认真实施水稻重金属检测项目工作。2019年争取得自治区级水稻重金属检测项目,在全县各乡镇对水稻重金属含量进行布点检测监控,促进水稻质量安全。(九)抓好产业富民专项工作全县共有111个行政村制定了经济发展计划(20172019年),共有5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00元以上,共建立了111个连片面积达100亩以上的现代农产生产示范基地,建立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个,建有欢村购、邮乐购和福相依等5个电商平台,全县11个乡镇均建有电商服务站,建立村屯代购网点132个,搭建起覆盖全县的乡村互联网物流平台。我局作为产业富民牵头单位,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考核指标,使得专项顺利有序开展。(十)抓好农技推广工作一是组织沙糖桔、水稻新品种、食用菌等种植业技术推广。下乡培训指导780多人次,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班236期,现场培训指导68场次,培训农民1.26万人次,其中,培训专业合作社2150人次,家庭农场主550人次,种植大户86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及贫困户4760人次;开展农村党员培训2680人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305人。二是积极组织人员各种科技推广活动,如参加了运江文化艺术节、县城文化广场的科普活动等技术推广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3.6万份。三是组织种植大户“走出去”学习先进技术经验。如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年内共组织307人到桂林农校开展实地脱产沙糖桔技术学习,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型农村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十一)抓好其他工作按照各项工作要求,抓好成员单位各项工作,如扫黑除恶、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信访维稳、创双拥模范县、创文明城等工作,较好地履行了成员单位职责。二、存在困难(一)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巨大压力一方面粮食种植面积要保持稳定,另一方面群众要求调整种植经济作物愿望强烈。水果种植发展迅猛,对粮食、桑蚕种植面积冲击较大。(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缓慢大部分乡镇的领导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这项工作不够理解,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各乡镇发展极不平衡。三、2020年工作思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2020年经济预期目标2020年全县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增长4%。支撑条件:粮食种植面积维持在46万亩,总产量16万吨。围绕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十大主推技术”,推广增产增效实用技术,通过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建设,大力推进富硒产业发展,重点抓好象州千亩富硒农产品基地建设,稳步提高粮食单产与品质,实现粮食生产稳定,确保粮食安全。桑蚕产量2.5万吨;水果新发展种植面积5万亩,总面积达38.7万亩,产量预计51万吨;蔬菜产量18万吨。(二)重点工作措施1.调优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6万亩以上,总产量17万吨以上。层层压实责任,把粮食生产落实到具体乡镇,确保完成粮食安全责任制各项任务目标。;二是做强桑蚕产业。全年有桑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年产鲜茧稳定在2.5万吨左右;三是壮大水果产业。大力发展沙糖桔、三红蜜柚、葡萄等水果种植,今冬明春大力引导群众退桉还果及向岭地、坡地发展种植水果。2.促进转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一是通过示范区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把现代特色农业培育成为推动加快发展的新引擎。加强政策扶持,加快产业提升,加大投入,加快推进产业园创建工作。二是进一步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作用。巩固提升粮食、桑蚕、水果等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推进乡级及以上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创建工作,紧紧围绕增点扩面提质升级、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升级版的要求,持续加大示范区创建力度,切实完成建设任务。2020年力争再创建1个区级示范区、2个县级示范区,10个乡级示范园、45个村级示范点。3.加快进度,完成粮食功能区划定。按要求建立集图形数据、属性数据、文档数据、影像数据为一体的粮食功能区数据库;在11个乡镇将统一树立规范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志牌和界桩;采取内业审核和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成果进行初查验收;同时做好迎接来宾市、自治区组织的抽查验收准备工作。4.增强基础,提升扶贫产业开发能力。以精准产业开发,实现精准脱贫目标。结合产业脱贫工作,推进宜居乡村的“产业富民”工作,促进全县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产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撑作用逐年增强。加强产业扶贫的科技支撑,发挥好全县科技特派员、基层农技人员队伍的作用,加大贫困群众的产业技术培训力度。配合脱贫攻坚指挥部制定出台产业扶贫政策;整合项目资金,将项目建设重点放到贫困村、贫困户中实施;抓好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5.深化改革,狠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应用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成果,强化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全面铺开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积极稳妥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激发农村资源资产要素活力,释放农民增收新动能。6.保障环境,多措并举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全面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节水节地技术,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明显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模式推广应用,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机械节能减排降耗,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篇二】2019年,县农业局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系列文件、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总目标和“大花园”建设总定位,按照年初制定的实事计划,以粮食生产安全、重点项目推进、特色产业振兴、农业绿色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工作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稳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成功创建24家美丽牧场,超额完成年度黄茶扩面任务,实现18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通过省级土地确权综合验收,成功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成功争取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项目县创建,成功入围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省厅终评名单,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县,总体上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一、2019年工作总结(一)夯实基础,粮食生产安全稳定。围绕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服务保障。截至目前,1.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已全面完工;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项目已超前完成,并着手编制2020年项目实施方案。同时,全县落实水稻高产创建千亩示范片23个(省级7个、部级16个)、百亩示范方33个(省级1个);推广水稻新品种10个、新技术6项,推广面积8万余亩;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相对平稳,较好地完成了今年的粮食生产任务。(二)围绕重点,花海项目顺利推进。xx花海为农旅一体化衢州市重大项目,总投资5亿元,分二期实施。一期龙园a区基本完成建设,b区已于6月16日顺利开园并成功举办首届范思音乐节;二期凤园土地复垦已全面完工并通过市级验收。同时,以花海建设为依托,整合花海周边山后、浦山等村庄资源优势,扎实推进花海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和花海特色小镇建设。目前,花海省级田园综合体被列入县“百日攻坚”重点项目,白姑线绿化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山后、浦山两村美丽乡村提升工程已完成所有农房外立面改造,景观节点正常施工中,完成总进度的60%,预计可以按时完成目标任务。(三)突出特色,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一是贯彻落实黄茶三年行动计划。着重抓好黄茶扩面种植工作,特别是抓好连片种植和规模种植,截止目前已超额完成3100亩的年度扩面任务;研究制定黄茶生产标准化规程和xx黄茶扶持政策相关实施方案及补助验收办法;培育黄茶产业龙头企业xx茗皇黄茶开发有限公司,由其牵头成立黄茶产业协会,统领xx黄茶产业整体发展;启动茗皇茶园综合体建设,已完成项目设计方案、土地流转和种植前期整理。二是扎实推进柑桔产业提质增效。积极落实精品桔园创建工作,目前已建成市级精品园创建1家(xx宜靓家庭农场),县级柑桔精品园3家(xx吉有家庭农场、xx玲美家庭农场、xx龚正一果蔬专业合作社),推广柑桔新品种755.5亩,整治荒芜桔园面积4245亩,完成率超100%,落实一个柑桔盆栽试验主体,已育苗1万多盆柑桔盆栽,并积极培育“金秋红”公共品牌。三是深入开发天然富硒产业。富硒产业集聚区实施省农业重大项目,目前13个子项目中有11个子项目已完工验收,富硒产品产地准出及可追溯系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按计划推进中,塔石镇负责项目正在验收、审计。此外,编制衢州市xx县横山富硒产业特色强镇建设规划(2019-2020年),以横山镇当地富硒资源为产业优势,积极申报特色农业强镇。(四)绿色先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一是成功争取列入xx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项目县创建。全面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xx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已启动4个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创建(xx县詹家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xx县富硒莲子产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xx县黄茶产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xx县塔石镇粮食生产功能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落实20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主体培育。二是深化畜牧业绿色转型发展。巩固生猪整规提升成果,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合格评价机制,通过现场核定的保留养殖场共437家;已完成256家养殖场(年出栏500头猪以上)的全封闭式集粪棚改造,完成率高达100%;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后续监管,出台xx县畜禽废弃物高水平资源化利用方案;投资近500万元创建美丽牧场24家,同时积极推进现代养殖示范园区建设,谋划和开展生猪多层立体养殖试点建设,扎实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三是深入推进美丽田园行动。制定出台美丽田园建设实施方案,对失管田园和田园垃圾进行集中整治。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重点失管桔园整治4160亩,弃耕农田整治7800亩,全面实现失管田园基本消除和田园垃圾基本清除“两个基本”,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达91.8%,秸秆等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3.3%。美丽田园建设工作已列入乡镇考核,开展定期督查达70人次。此外,重点抓好美丽田园“三个一”工程,现已建成2条美丽农业经济带、5个美丽新田园,培育50名美丽新农人。四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今年不合理施用化肥减量165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面积52.5万亩,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2.1万吨,推广应用配方肥0.718万吨,农药实际减量105吨,建立氮磷生态拦截沟渠2个,全面完成上级任务指标。此外,创建塔石镇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乡镇1个,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14.2万亩次,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16.35万亩,从源头上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五)深化改革,农村改革初显成效。一是土地确权通过省级综合验收。严格按照农业部和省有关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及相关要求开展工作,总体进度在全市前列。全县开展土地确权的行政村共240个,涉及农户88758户,现已签订合同87247份,签订率达98.3%,并已发放权证61382本,已提交21000户数据据印制权证。今年8月7日通过省级土地确权数据库汇交,9月5日通过省级土地确权综合验收。近期,全面开展档案整理工作,截止目前,合同回收完成90%,资料检查完成80%,完成扫描装订档案5000卷。二是全力助推集体经济薄弱村“摘帽”。扎实开展“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实现集体经济薄弱村村企结对全覆盖。截止目前,全县共有86个村与省级、杭州、绍兴、本地企业结对,谋划结对帮扶项目99个,现已启动项目55个。此外,整合部门项目资源,全面推进县富民产业园、县级公共屋顶“光伏强村”、村级集体公共屋顶“光伏贷”工程等重大项目,强化项目支撑,发展集体经济。目前,县级公共屋顶“光伏强村”项目和县富民产业园项目收入已达228万元,村级集体公共屋顶“光伏贷”工程已完工,全县186个省定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100%,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率达11%以上。今年还谋划实施山海协作消薄“飞地”项目xx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孵化园,项目建成后预期年租赁新增收入220万元,部分用于帮扶薄弱村。三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今年6月,我县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现已出台xx县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监管,指导乡镇(街道)在原有基础上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实,摸清底数,做好各村股权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分批次开展“三资”管理季度督查,组织实施“三年一轮审”,强化审计整改和结果公开,截止目前共完成63个村的财务审计工作。(六)科技支撑,智慧农业稳步发展。一是推进省级农业“机器换人”试点工作。今年成功新建龙洲街道和塔石镇2个农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5个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基地、2个农业“机器换人”农机专业示范合作社。同时,通过建设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水稻“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和生产技术。全年新增先进适用农业机械1012台套,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1%,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二是加强物联网农业点示范建设。投资100万,不断建设和完善农作物病虫疫情远程数字化监测预警体系。投资120万,成功建设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点(xx县詹家镇王正伟家庭农场),目前项目已通过验收。投资250万,完成农业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安装完工7个监控场点,实现对果蔬、茶叶等重要基地的远程监控,并和省厅联网。三是全面推动“互联网+农业”。积极培育以xx飞鸡为代表的农业平台型创新型企业5家(xx德辉食品有限公司、xx龙和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xx江宜果业有限公司、xx浙香食品有限公司、xx宗泰农产品有限公司)。充分做好“互联网+”文章,助力xx宗泰农产品有限公司建立“xx飞鸡”网络共享销售平台,打造“互联网+企业+农户”模式。(七)严格执法,打造安全放心农业。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追溯体系建设。2019年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平稳向好,1-12月份我县完成省级各类抽检170批次,合格率100;县级定量抽检463批次,合格率99.57;各乡镇(街道)和农业主体快速检测合格率96.05。此外,全县740家符合条件的规模生产主体,已全部纳入xx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农业生产主体信息库,今年6月,我县成功被省农业农村厅列入第五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名单。二是加强农业行政执法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全年共计出动执法人员792人次,以绿剑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和农产品安全生产监管,检查各类农资生产、经营企业344家次;开展生猪定点屠宰场隐患排查,1-11月份开展产地检疫生猪69.69万头,产地检疫家禽1877.37万羽,屠宰检疫生猪13.8万头,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33.95万头,抽检“瘦肉精”类违禁药物4.38万份;自接到非洲猪瘟疫情通报以来,共计排查主要场所1754家次,排查生猪144.37万头次,排查跨省调入屠宰生猪130余批次,未发生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加强植物检疫,柑桔黄龙病等重大植物疫情;推进平安农机建设,建立健全规范的农机安全生产秩序,截至目前未发生农机安全事故。二、存在困难和问题(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虽然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农业“两区”建设,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为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周期长、维护费用高,往往面临资金不足等困难,仍需加大资金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为粮食生产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二)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时间紧。因合同未全面签订回收到位,纠错任务量大,档案材料收集不到位等原因,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后期工作压力任然较大。(三)农业机械化水平仍需提高。我县粮油各生产环节机械化程度差距大,机耕率与机收率已达97%以上,机烘率75%左右,但水稻机插率仅30%,秸杆机械化收集利用尚属空白。此外,果蔬种植收获环节的机械得不到有效推广。(四)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依然不够。涉农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整体规模小、产业链条短、比较收益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不够,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还处在较低层次,缺少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五)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一方面农产品生产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等造成的产地环境污染问题未根本解决,另一方面乡镇监管机构运行不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篇三】一、2019年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市农业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13451”工作思路、“四个城市”建设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聚力打造乡村振兴“青州样板”,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一)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1.坚持统筹规划。聘请专业团队对我市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规划设计,形成青州市乡村振兴规划(草稿)。对筛选出的267个乡村振兴专业村产业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完成专业村经济收入、主导产业收入数据采集工作,掌握了我市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情况。2.坚持人才引领。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到首要位置,加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省、市各项专业人才申报,完成绿色证书培训3000人、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25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500人、农药经营人员培训1200人、青年农场主培训50人,2人入选全省最美农技员,5人入选第二批潍坊乡村之星,3人通过潍坊鸢都产业领军人才初审。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引入高端育种人才3名,指导企业与2名院士签订协议,筹备成立院士工作站。做好乡土人才评选工作,4人进入青州市产业领军人才公示名单。3.坚持工商资本带动。依据青州市支持工商资本下乡参与乡村振兴的意见,规范工商资本下乡秩序,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我市由工商资本领建的3家田园综合体全部入选潍坊田园综合体专项扶持项目库,其中九龙峪田园综合体入选潍坊前三强,胡林谷田园综合体入选潍坊前二十强,花卉田园综合体列为后备项目。对各镇、街提报的44个农业项目,安排专人逐一实地调研,每个镇街确定一到两处,给予重点支持。推进花千谷田园综合体及东部生态综合体、青州市北部(高柳)现代农业示范推广园等16个市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打造一批布局合理、要素集聚、效益显著的示范典型。编制了我市农业招商项目库,制作了青州市现代农业宣传片、ppt等宣传资料,筛选出农业招商项目60个,送各招商小分队,积极对接各外地青州商会、有关部门,吸引优质工商资本投资青州农业。(二)现代农业实现新突破1.完善项目支撑路径。新争取并实施粮食高产示范方创建、耕地质量提升(耕地地力保护)和化肥减量增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建设等国家、省、市项目13个,项目无偿资金7643.64万元,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其中新争取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获批省级财政资金5000万元,刷新我市农业类单个项目财政资金记录。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98平方公里,计划2年投资1.1亿元,以山楂、桃等果品为主导产业,突出抓好万亩山楂、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建设21个子项目。目前已编制完成产业园创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资金使用方案,预计到2020年建成达效。新建成绿然农业、丰本农业2处千亩省级高标准桃现代集约栽培示范园,完成青州金色田园、鲁威有机果蔬2处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建设。完善蔚然农业、晨曦蓝莓等生态休闲农业园区4处,美丽休闲乡村和齐鲁美丽田园各1处。初步建成200亩尊悦银瓜示范园。2.放大品牌创建效应。深入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制定青州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意见和青州市银瓜发展规划,着力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完成整体区域品牌“青州花果田园”设计包装工作。依托青州市弥河银瓜产业协会积极申报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成立青州市大关营弥河银瓜研究所,完善青州银瓜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品种提纯复壮;联合潍坊市农科院实施xx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青州蜜桃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选育青州蜜桃新品系“青丰蜜(暂定名)”通过现场测产和专家品评。推动青州蜜桃、青州柿饼入选齐鲁御贡名录,协助央视农业频道生态中国栏目,对我市敞口山楂种植业和加工业进行大力宣传。今年以来,青州银瓜获首批潍坊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九州农庄”牌蔬菜、“王坟镇清风峪”牌果品等6个企业品牌获首批潍坊市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在2019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青州蜜桃品牌价值为10.8亿元、青州山楂为1.94亿元、青州柿干为0.79亿元。新认证“三品一标”41个,全市有效期内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达到213个,“三品”基地认证面积累计6.2万亩。3.创新种业发展机制。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依托企业引进高端育种人才,建立商业化育种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高标准种子质量检测体系。新建青州天成农业种子研发中心项目,与中国工程院院士xx农业科学院邹学校院长签约成立院士工作站。新建2000平方米高标准种子仓库、1000平米种子加工车间、8000平方米高标准育种温室大棚、育种棚,引进科研育种仪器设备5台。4.理顺质量兴农思路。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实现全市农产品村级监管人员全覆盖,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完成监控大屏安装、追溯点物资发放和绿色防控设备调试工作。开展韭菜、白菜、西瓜、银瓜等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抽查,省、市、县三级抽检蔬菜水果样品1466个,总合格率达99.4%,检出的不合格样品,已全部移交综合执法局并向样品属地发送通报,进行追溯处理。实施农药减量行动,新争取我市列入xx省“2019年韭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县”,建立600亩核心示范区面积,带动1万亩外围辐射区,绿色防控覆盖率到40%以上,农药使用量降低40%以上;建立番茄绿色防控技术中心示范区400亩,推广面积1万亩;小麦统防面积达到10万亩。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建设粮食万亩示范区1处,露天胡萝卜万亩示范区1处,推广缓控释肥面积2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1.6万亩。(三)灾后重建取得新进展1.发挥救灾主力军作用。灾情发生后,迅速成立灾后恢复生产领导小组、制定灾后恢复农业生产指导意见,组织成立三个技术指导小组,加强对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指导。先后配合省、市农业专家组调研、指导灾后恢复农业生产20余次。争取上级农业救灾资金1290万元。组织农业企业向受灾的镇街捐助价值50余万元的种子(苗)、肥料、农药等农资。协调xx省青州商会为王府街道南闫村、凤凰台村捐助人民币2万元,海信牌电视机20台;加快做好灾后蔬菜大棚重建,重新定植4.28万个,整修加固2.67万个,开工重建4421个。2.抓好高标准示范园区建设。在谭坊、高柳、何官、经济开发区、弥河、黄楼等镇街,重新规划灾后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要求,各分管领导分线负责、班子成员会调度推进,在充分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初步完成6个镇街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工作。二、2020年工作打算(一)工作思路及目标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农业科技提升农业,用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农业,用产业化、园区化、智慧化模式经营农业,加快建设以优势农业产业为支撑,公共配套设施、产业基础设施完善的示范园区。2020年,抓好6处高标准示范园建设,争取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各1处,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1处,新增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争创省级以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省级企业产品品牌1个,潍坊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潍坊市级企业产品品牌5个,新增“三品一标”数量10个以上。(二)工作重点和举措1.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布局。根据我市山区、丘陵、平原不同的地域特点,构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现对粮食生产地块精细化管理,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创建特色鲜明、优势集聚、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区内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突出抓好高柳茄子、东夏大姜、何官胡萝卜、谭坊西瓜等瓜菜产业,加快老旧棚、拱棚改造进度,提高设施农业规模档次。结合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加快打造王坟山楂、邵庄冬雪蜜桃、王府青州蜜桃、弥河镇黄桃、大樱桃等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2.围绕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园区建设。(1)依托桃、山楂主导等产业,加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升青州桃、银瓜产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2年建设周期内,投资3600万元,建设凯欣果蔬精深加工研发中心、果蔬供应链物流中心、“互联网+果蔬”电子商务平台,建设2000亩桃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带动辐射8000亩桃标准化生产区。在弥河镇建设300亩高标准银瓜示范基地,引进新型钢架结构日光温室,对银瓜品种进行提纯复壮,推广使用新技术,提升银瓜品质。加强弥河沿岸青州银瓜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青州银瓜”标准化生产,带动周边银瓜实行标准化种植。做优做强山楂产业。一是加强山楂标准化基地建设。建设1000亩高标准山楂基地,辐射带动1.9万亩山楂标准化生产区,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全面推进标准化、生态化种植。二是在王坟镇采用ppp模式建设以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山楂产业工业园,争取100家企业、合作社入驻,以青州市金潮来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山楂加工企业上档升级,引导果品生产、加工、流通走向集中化、规范化、现代化。(2)将乡村振兴与灾后重建相结合,启动6个高标准示范园建设。在黄楼街道规划400亩温室花卉园区,建设高标准温室花卉大棚,养殖培育蝴蝶兰、凤梨、仙客来等高档花卉;在开发区投资8000万元建设占地260亩的全程机械化装备示范培训应用中心,打造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引领和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在弥河镇投资1500万元,建设800亩青州弥河银瓜种植示范基地,把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结合,利用大数据做大做强银瓜产业;在何官镇投资8793万元,建设占地300亩的物联网智能化设施蔬菜种植、观光采摘产业集群;在高柳镇建设集蔬菜产业示范带动和特色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配套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农资博览交易中心等设施,依托九州农庄新流转土地500亩,投资1600万元建设防风防雨雪玻璃温室大棚,引进以色列新一代种苗和无土栽培技术;在谭坊镇投资2000万元,建设150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要承担种苗培育与销售、新品种引进与实验种植等职能。以上园区内均实现沟、路、渠、灌、排一体,棚体采用钢架结构,集新设备、新技术、新品种于一体,推广智能化管理,物联网技术,引领带动周边设施农业更新换代。3.围绕发展提速增效,拓宽产业内涵。(1)加强农业品牌培育。推进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擦亮老品牌,塑强新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创建一批省内外知名的农业品牌,打造“花都桃乡”。强化品牌农产品基地建设。以“三品一标”、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企业产品品牌为重点和突破口,修改、完善、提升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等地方标准。年内完成青州银瓜团体标准制定。建设一批种植标准化示范园区,实现全市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基地面积逐年稳步增长。推动企业创新技术、改良生产工艺、优化包装设计,提高产品档次,塑造品牌核心价值,打造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品牌农产品基地。打造青州农产品整体区域公用品牌。培育“青州花果田园”公用品牌,以“青州银瓜”“青州蜜桃”等特色农产品为主,整体规划品牌名称、logo设计、发展定位,积极申报潍坊市级、省级、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构建以农产品整体品牌为引领,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特色农产品品牌、企业产品品牌3-5个。加大品牌农产品宣传和营销力度。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在大中城市建立专卖店、直营店、专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直销配送、农超对接等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生产、经营、消费无缝链接。利用各类农产品展会、产品推介会、节庆活动等平台,重点推介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及全国及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农产品品牌。筛选12家品牌专卖店、直营店和大型连锁超市专柜,试点统一规划、统一形象、统一推介的“三统一”模式。(2)加快“新六产”融合发展。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打造“新六产”融合发展平台。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1+2+3,提升价值链实现效益123,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多种业态,促进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培育壮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围绕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规模较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向前延伸发展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向后延伸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休闲观光、物流销售等二三产业,形成三次产业互促并进、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打造一批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对接引进和壮大一批产业基础好、发展前景足、引领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规范生产经营,提升乡土经济、乡村产业内生活力和竞争力。延伸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清理、保鲜、包装等初加工处理,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导特色农产品加工协调发展,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发掘新功能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农耕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推进生态循环休闲农业和田园综合体建设。争取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各1处。4.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基础保障。(1)强化人才支撑。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引领,打造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创新培训组织形式,探索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培训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课目,发掘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深入推进科技入户,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科普人才。年内完成培训绿色证书3000人、xx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25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500人、全省青年农场主培训50人。加快高精尖缺人才引进,争取引进省级以上产业领军人才1名。申报齐鲁乡村之星1名、农业类鸢都产业领军人才1-2名,入选潍坊乡村之星5名、青州市产业领军人才4名。(2)强化科技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水平,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重点提升现代种业发展水平。扶持优势种业企业强化科研机构和研发队伍建设,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育繁推一体化水平。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先进育种技术、育种材料和关键设备,开展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进行品种创新研究,推进品种改良、品质改进,筛选一批优质、抗病、适应性强、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提纯复壮青州蜜桃、银瓜等传统特色当家品种,提升良种繁育能力。(3)强化生态支撑。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强化绿色生态导向,推广应用绿色高效生产方式,加快标准化建设,实现投入品减量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水果、蔬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为重点,推进生产设施、示范技术、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全程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广泛应用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生物防治等措施,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果沼畜、菜沼畜等生产模式。加快建设一批种植标准化示范园区,实现全市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基地面积逐年稳步增长。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建设,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项目申请、农产品品牌推荐、“三品一标”认证等挂钩,率先将“三品一标”企业和龙头企业以及各类示范基地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着力提高基层监管能力,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对失信市场主体开展联合惩戒。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持续推进“2020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加快推进化肥施用减量增效。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测土配方全市覆盖路达到98%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1%以上。严格投入品质量安全管理,争取新组建农药监管机构,充实监管人员,落实监管经费,确保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落实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履行农业投入品监管职责。(4)强化资本保障。满足工商资本进军现代农业和农民资金投入乏力的双向需求,鼓励引导各类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与农民结成利益综合体,实现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各方资源要素的优化整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多要素发力、多模式推进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鼓励利用外资开展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生态修复等建设。【篇四】2019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吉林省公司招聘87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上半年甘肃陇南文县教师资证认定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年5月四川雅安市公益性岗位安置计划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广东湛江市霞山区司法局招聘司法协理员拟聘用人员(第一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山东省科创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储备人才校园招聘20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河南工程学院招聘高层次人才16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内蒙古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引进专任教师1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北京大学医学部总务处房地产管理中心宿舍管理员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富海镇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9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
- 数据安全国家标准体系(2025 版)
- DB61-T 5125-2025 绿色生态小区建设评价标准
- 人教版(PEP) 六年级上册 Units 1–2综合检测卷月考一 (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不良债权管理办法
- 浙江省质量科学研究院招聘(2025年第二批)笔试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研学旅行设计学习情境三研之有方研学设计06课件
- 面向高效节能的空调换热器微通道结构优化设计与实验验证
- 羊水过少的诊断与处理
- 幕墙清洗安全培训
-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