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t 地质地貌、土.doc_第1页
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t 地质地貌、土.doc_第2页
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t 地质地貌、土.doc_第3页
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t 地质地貌、土.doc_第4页
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t 地质地貌、土.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土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土壤、植物 2010年10月17日08级地理科学 0807070029 康童茜 2010年9月4日 指导老师:蒋梅鑫、廖富强、贾玉莲、胡启武、吕建星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一)、杭州概况 (二)、实习目的 (三)、实习内容 (四)、实习工具 (五)、实习时段及路程安排 第二章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 (一)杭州的地层 (二)杭州地区主要岩石类型 (三)罗盘的使用 (四)地质构造第三章 土壤野外实习 (一)杭州土壤概况 (二)土壤剖面观察 第四章 植物野外实习 (一)杭州植物概况 (二)群落调查 (三)观察、鉴别植物 (四)认识植物 第五章 实习感受 第六章 实习小结 第一章 绪言 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 (一)杭州概况 杭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位于丘陵和平原之交接地带,东部和北部与宽坦的杭嘉湖平原相接,西部倚山峦,南临钱塘江。杭州市为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江水为1500 。一年中,随着冬、夏季风逆向转换,天气系统、控制气团和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杭州市由于地貌类型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光、热、水的地域分配不均,局部地区小气候资源丰富。但因季风在进退时间上和持续强度上的不稳定性,常出现冷热干湿异常,导致灾害性天气。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假岩溶地貌、流水地貌和重力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别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之叠加。上述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杭州市域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上述各据内涵因素(包括岩石、构造、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人类文化等)及其彼此间的共同作用,铸就了杭州地狱综合体系统(包括杭州自然地理综合体系统),它复杂而特色鲜明,对它的认识研究,前人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果丰富,可观察性较好,教学切入点多,杭州市不失为较好的自然地理教学实习基地之一。因此,我们将杭州地区作为专业教学实习的基地。 (二)实习目的 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地理野外考察动手能力,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地理专业学生成为具有较强能力的合格人才。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三)实习内容 1)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 2) 土壤野外实习 3) 植物野外实习 (四)实习工具 罗盘、放大镜、地质锤、铁铲、植物剪、植物标本夹、地质地图、盐酸、镁试剂、样方测绳、GPS (五)实习时段及路程安排 时间:2010年8月19日-2010年8月27日 8.19 上午开动员大会,下午进行专业实习前强化培训 8.20 下午集合出发 8.21 上午到达南玉山庄旅馆,下午(开始野外实习操作) 浙大三分校六和塔路边无名点 1.主要学习地质罗盘的使用和岩层产状的测量 8.22 植物园银鼓洞紫阳洞初阳台宝石山 1.学习认知植物;2.了解了火山凝灰岩的岩性;3.讨论了岩性厚薄的原因;4.了解了碧玉的知识 8.23 南玉山庄吴山云居山 九华山将台山玉皇山 紫云洞 1.第一号土壤剖面的制作与记录;2.断层、向斜知识的认识;3.灰岩的辨识 8.24 青龙山-石屋洞-水乐洞-烟霞洞-无门洞-南高峰-唐樟-盖叫天墓地 1.向斜的辨识;2.溶洞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作用;3.泥石流发生条件分析;页岩的辨识;4.地质剖面图的画法 8.25 龙井村-棋盘山-小西天 1.下降泉的识别;2.植物群落调查及部分植物识别;3.小西天红壤剖面 8.26 飞来峰-北高峰 1.飞来峰地质构造的形成;2.第三号土壤剖面的观察 3.完成杭州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的具体操作(结束) 8.27 下午集合返校 第二章 地质地貌 (一)杭州地层 杭州市域地质发展经历了前履冰纪 (前震旦纪,距今大约8亿年)陆壳增生并成熟、古生代(距 今大约 62.5亿年)被动大陆边缘、中新生代(距今大约2.5亿元迄今)大陆边缘活动三个构造演化阶段。地层序列如下: 奥陶系 上统 文昌组 命名地点淳安文昌,岩性为青灰色长石石英细砂岩夹泥岩。厚度米。 志留系 上统 唐家坞组 命名地点富阳唐家坞,岩性为灰绿色、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在建德、富阳一带下部夹层凝灰岩。产卡布迪指形棱藻、伸长赛马藻。厚度米。 中统 康山组 岩性为青灰色长石石英砂岩夹黄绿色、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产似慧星虫、单褶型始石燕等。厚度米。 下统 安吉组 岩性为灰绿色页岩、砂岩。该组以临安马金断裂为界分东、西两区,西区为笔石相,产雕刻雕笔石、适度双笔石等,东区为介壳相,产微小始石燕、粗糙雷氏贝相似种等。厚度米。 大白地组 岩性为青灰色的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产半坞似慧星虫、中国始石燕等。厚度米。 泥盆系 上统 杭州地区仅发育上统 西湖组 命名地点杭州市区西湖附近,岩性为白色石英砂砾岩、粗砂岩夹砂质泥岩。产斜方薄皮木、奇异亚磷木。厚度米。 珠藏坞组 岩性为白色石英砂砾岩,夹有大量红色粉砂岩和黑色炭质页岩。产无锡始鳞木、亚鳞木等。厚度米。 石炭系 上统 黄龙组 岩性为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白云岩,产纺锤、莫斯科小纺锤 ,犬齿珊瑚等。厚度米。 船山组 岩性 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藻灰结核灰岩。产中华麦、假希瓦格 等。厚度米。 下统 叶家塘组 岩性为灰色石英砂岩、砂砾岩、泥岩夹煤层。产须羊齿、星芦木等。厚度米。 杭州组 命名地点杭州市区龙井,岩性为灰色白云岩、泥质或砂质白云岩。产葛罗勃交织长身贝相似种、小嘴贝、帅儿文贝等。厚度.米。 二叠系 下统 栖霞组 岩性为灰黑色含燧石结核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灰黑色泥岩、硅质岩。产南京、希瓦格、小伯克、多壁珊瑚等。厚度米。 丁家山组 命名地点杭州市区丁家山,岩性为黑色硅质、炭质页岩夹细砂岩、泥灰岩,在桐庐冷坞,顶部为浅灰色生物礁灰岩。产冷坞桐庐菊石,速壁珊瑚,新米斯等。厚度米。 侏罗系 上统第一段为紫色、紫红色火山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含碧玉,具有假流纹构造。分布在宝石山、葛岭等地。 白垩系 下统朝川组 沿钱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等地。岩性为紫红色凝灰质砂岩、粉砂岩、泥岩,局部地段为凝灰质砾岩。厚度34m。与上覆、下伏地层均呈下整合接触关系。 第四系 全新统 滨海组为海湾、河口、湖沼相,黄褐色、灰黑色淤泥质粉砂、粘土、亚粘土夹泥炭。 中更新统 之江组、全塘组、嘉善组,为陆相和海陆交互相棕红、灰黄、灰色亚粘土夹粘土、砂砾石。之江组命名地点六和塔附近。 上更新统 汤溪组、之江组、莲花组,为残坡积、冲洪积相,棕红色含砂砾亚粘土、网纹红土、黄棕色砾石、亚粘土等。 (二)杭州地区主要岩石类型 1.火山凝灰岩 简称凝灰岩,是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碎屑物质小于50%,分选很差,填隙物是更细的火山微尘。质软多孔隙。按火山碎屑物的物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玻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岩屑凝灰岩及混合型凝灰岩。 2.火山角砾岩 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粒径为264毫米的火山角砾组成,也含有其他岩石的角砾及少量的石英、长石等矿物晶屑。多数具明显的棱角,分选差,大小不等。填隙物是火山灰,火山尘。常与火山集块岩伴生,位于火山口外侧 火山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主要分布在西湖西北和北部,紫云洞、金鼓洞、银鼓洞、葛林一直到宝石山皆有分布,形成于侏罗系上统。 3.砂岩 石英、长石等碎屑成分占50%以上的沉积碎屑岩。砂岩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砂岩按其沉积环境可划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三大类。 杭州地区分布最广泛的岩石,广泛分布于杭州西南的山地丘陵中。实习点浙大三分校的岩石即为紫色石英质砂岩。 4.石灰岩(Limestone)简称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主要分布在杭州东南的山地丘陵中。实习过程中8月23号全天的路线都是灰岩,从吴山、云居山、万松岭到将台山和玉皇山,呈弧形状分布。 5.页岩 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根据其混入物的成分,可分为: 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硅质页岩、炭质页岩、黑色页岩、油母页岩 在杭州地区,主要分布在丁家山、三台山东北麓,将台山也有零星分布。实习点盖叫天墓地有页岩分布,其颜色为灰黑色,有机质含量高。 6.燧石 燧石俗称“火石”,是比较常见的硅质岩石,致密、坚硬,多为灰、黑色,敲碎后具有贝壳状断口,根据其存在状态,分为两种类型: 层状燧石:多与含磷和含锰的黏土层共生,分层存在,单层厚度不大,但总厚度可达几百米,有块状和鲕状的区别。 结核状燧石:多产于石灰岩中,有球状、卵状、棒状、盘状、葫芦状、不规则状等结核体,一般只有5-15厘米,大的可达1-2米。 在杭州的灰岩中,燧石很常见。如在实习点吴山,十二生肖石上就含有燧石。 7.碧玉 为一种含杂质较多的玉髓,其中氧化铁和粘土矿物等杂质含量可达20以上,不透明,颜色多呈暗红色、绿色或杂色。按颜色命名可称红碧玉、绿碧玉等。有时也可按特殊花纹和色斑进行命名,如风景碧玉和血滴石 在杭州宝石山所见之“宝石”即指碧玉,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为酸性火山喷发的产物,并被岩浆岩中的氧化铁染成红色。 (三)罗盘的使用 1.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砧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的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2.岩层倾角的测定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的活动扳手,是倾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的倾角。 图为:地质罗盘测定岩层产状 以下为此次杭州实习中所测岩石的产状: 时间 地点 纬度 经度 高程 倾向 倾角 岩性 8.21 浙大三分校 10 56.5 紫色粉砂岩,含石英等矿物,粉砂状结构 8.21 六和塔 14 48 红褐色粉砂岩,含石英等矿物 8.21 马路边 20 47 紫色砂质砂岩,含石英、长石等矿物 8.22 银鼓洞 301545.5N 120750.7E 77m 100 40 白色火山凝灰岩,含黑、白云母、长石和石英 8.22 紫云洞 301345.6N 120751E 105m 152 51 8.22 初阳台 301535.3N 120745.3E 99m 125 34 紫色火山凝灰岩,含白云母 8.22 牛背脊 301546.5N 120856.3E 109m 104 25 8.22 蛤蟆峰 301544N 120828.3E 107m 熔结凝灰岩,含碧玉 8.22 十二生肖 301415N 120936.9E 59m 观察生物碎屑、碎石结构、结晶,岩脉切割情况,判断有四期侵染及先后顺序。 8.22 碑林 30141.9N 120931.5E 82m 含生物碎屑(动植物的化石),燧石等 8.22 万松书院入口 301338.2N 120918.8E 113m 断层,灰岩向砂岩过渡。白色石英砂岩 8.22 凤凰山 301324.4N 120913.9E 162m 断层,砂岩向灰岩过渡。颜色较深,可能含有锰、磷 8.23 排衙石刻碑 30159.5N 12093.7E 191m 131 73 灰岩,颜色偏黑,摩擦有焦味,可能含磷 8.23 老玉皇宫 30159.5N 120852.6E 118m 113 73 逆断层,两盘岩性一致,上盘形成明显阶步 8.24 烟霞洞 301317.6N 120653.9E 173m 85 40 水平发育的溶洞,存有拉张断层,两盘错动有限。位于背斜枢纽处受张力大,且岩层较薄,因而形成了断层和溶洞。结晶灰岩 8.24 无门洞 301328N 12072.7E 249m 13 20 8.24 南高峰顶 301326.9N 12092.6E 262m 结晶灰岩,辉石结核,硅质岩 8.24 唐樟 301344.3N 120727.4E 47m 22 26 条带状灰岩,灰黑色 8.24 盖叫天墓地 301319N 120732E 40m 304 32 黑色页岩,滨海相浅海侵蚀风化而成。二叠纪 8.25 小西天 301412.4N 120551.5E 88m 356 4 灰岩 8.25 乐善亭 301414N 120554.5E 82m 26 28 粒质深砂岩 8.25 三生石 301419.2N 120558.3E 72m 310 16.5 石英砂岩,含云母,含较多长石 8.26 飞来峰 301432N 120559E 41m 105 11 8.26 多宝天王 301432.6N 120554.8E 43m 150 38 8.26 四臂观音 301430.2N 120551E 46m 92 38 8.26 法云古村村口 301429.4N 120544E 50m 110 48 8.26 韬光寺入山口 301430.3N 120542.7E 110m 210 57 逆断层 8.26 韬光寺门口 301444.9N 120529.9E 154m 315 80 石英砂岩 8.26 韬光寺上山腰 301444N 120533.4E 166m 325 83 8.26 灵隐景区入口 301444.7N 120538.3E 230m 343 77 深砂岩 补充: 玉皇山盘山公路:沿盘山公路一圈,选6个观察点分别测岩层产状及方位,示意图如下: 顺着始点到终点的方向,岩层的倾角越来越大,060的方位上的一段岩层产状数据缺失。说明玉皇山整体的构造是一个下部岩层倾角相对于上部岩层倾角更大,且在060的方位上的一段岩层倾伏于地下的倾伏向斜。总体看来,这条线路的地层经历了由新变老,再由老变新的一个过程,是一个大的背斜构造。 (一) 青龙山: 左翼 产状 右翼 产状 2251 13443 349 10332 1157 12247 050 10957 441 12849 注:-和-方向都为两翼向轴部靠拢。 由上述的表格中的数据和草图,很明显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背斜构造,还可以看出,轴面几乎垂直于地面或水平面,是典型的直立褶曲。又据其他资料的了解,青龙山背斜轴线为向北东倾45度左右。 (四)地质构造杭州市位于扬子准地台东部钱塘台褶带,包括安吉长兴陷褶带,中洲 (淳安)昌化拱 褶带、华埠 (开化)新登(富阳)陷褶带、常山诸暨拱褶带、余杭嘉兴台陷等五个 三级构造单元以及武康 (德清)湖州隆断褶束等七个四级构造单元。 杭州市褶皱构造大多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区域褶皱构造自西向东有学川 (临安)复 背斜、昌化复向斜、马金 (开化)复背斜、淳安复向斜、印渚埠复背斜、毕浦(桐庐)复向斜、 杭州复向斜、萧山复背斜等。这些褶皱大都形成于印支期的南象运动。在总体上又以杭州开化复向斜为核心组合成的巨型复式向斜钱塘江大复向斜。 在杭州市区,有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区。 杭州市在印支运动以前基底固结程度较低,地壳变形以褶皱形式为主,断裂并不发育,主要是一些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或基底断裂,但它们都控制着构造单元的边界和古生代地层的发育,如临安马金断裂、萧山球川断裂、昌化余姚断裂、印渚埠开化断裂、毕浦双溪口断裂等。燕山期产生大量平行于褶皱轴向的断裂及断陷盆地,断裂方向在燕山早期基本呈北东东向,部分呈东西向、北西向。燕山晚期偏转为北北东向,同时产生北北西向、北东东向、南北向断裂。印支期以后产生的断裂一般较小,只有过境的孝丰三门断裂属大型断裂。 杭州市区断裂较多,相互错切。有北东向、北北东向、东西向、北西向以及南北向若干组。 其中北东向和北北东向两组断层大多为冲断层,西湖复向斜单体褶曲之间,通常以这两种冲断层形式交接。北西向断层常常切割北东向断层,尤其是老东岳留下余杭闲林埠一带最为明显,并被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杭州棋盘格式构造”。南北向断层为冲断层,主要分布西南部的大清里、梅家坞、天竺山一带。 第三章 土壤 (一)杭州土壤概况: 杭州市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红色石灰土、潮土和水稻土。杭州西南丘陵区多为红壤,根据地形、母质和成土过程的不同,本区红壤土类分为红壤、黄红壤和红壤性土三个亚类。该区红壤母质有石灰岩母质、砂岩母质和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 (二)土壤剖面观察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一 江西师大地理系土壤调查记载表 日期 2010年8月23日 天气 晴 观察地点 南玉山庄附近 调查人 康童茜 地形 山地 土壤名称 红壤 土壤母质 砂岩 土层厚度 60cm 层次 O A B C 深度 0-3cm 3-22cm 22-60cm 60cm 颜色 灰 红 棕红 深红 质地 粘土 粘土 粘土 粘土 湿度 微湿 微湿 微湿 微湿 结构 粒状 粒状 团块状 团块状 松紧度 松 松 紧 很紧 孔隙 大 小 很小 微小 植物根 很多 很多 多 少 动物穴 较多 较多 无 无 新生体 无 无 无 无 侵入体 少 少 破碎风化石 少 付殖质 多 少 无 无 PH值 6.0-7.0 6.0-7.0 6.0-7.0 石灰质 无 无 无 无 盐碱 酸 酸 酸 酸 过渡特点 过渡明显 过度明显 过度明显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二 江西师大地理系土壤调查记载表 日期 2010年8月25日 天气 晴 观察地点 小西天 调查人 康童茜 地形 山地 土壤名称 红壤 土壤母质 第四季红色粘土 土层厚度 2.5m 层次 O A B C 深度 0-4cm 4-35cm 35-50cm 50cm 颜色 灰褐色 黄褐色 红色 红色 质地 砂土 壤土 粘土 湿度 湿 干 润 结构 粒状 粒状 团粒状 松紧度 松 松 松 紧 孔隙 大 小 很小 微小 植物根 多 多 少 少 动物穴 有 有 少 无 新生体 无 无 无 无 侵入体 无 较少 多碎石 - 付殖质 多 多 很少 - PH值 6.0-7.0 6.0-7.0 6.0-7.0 - 石灰质 无石灰反映 无反映 无反应 - 盐碱 酸 酸 酸 酸 过渡特点 过渡色明显 过渡明显 不明显 -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三 江西师大地理系土壤调查记载表 日期 2010年8月26日 天气 晴 观察地点 北高峰山脚 调查人 康童茜 地形 山地 土壤名称 红棕壤 土壤母质 砂岩 土层厚度 2.5m 层次 O A B C 深度 0-10cm 10-25cm 25-50cm 50cm 颜色 灰黑色 灰色 红棕色 红色 质地 砂土 砂土 粘土 粘土 湿度 润 微干 干 - 结构 粒状 粉粒状 团块状 团块状 松紧度 松 松 松 紧 孔隙 大 小 微小 无 植物根 多 多 少 很少 动物穴 多 多 少 无 新生体 无 无 无 无 侵入体 无 少 小石块 - 付殖质 多 多 少 无 PH值 6.0-7.0 6.0-7.0 6.0-7.0 6.0-7.0 石灰质 无石灰反映 无反应 无反应 无反应 盐碱 酸 酸 酸 酸 过渡特点 过渡明显 明显 明显 过渡不明显 第四章 植被 (一)杭州植物概况: 杭州地处亚热带北缘,气候温暖,干湿季明显,根据多年气象记录,年平均均气温为16.3年C,无霜期超过24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且雨热同期。在该水热条件下,本区的自然植被属杂有落叶树种的常绿阔叶林,另有人工培育的竹林和松林。主要植被类型有:以马尾松林为主的亚热带针叶林,多分布于天竺山、北高峰、万松岭、虎跑山等地;以木荷林、青冈林、米槠林、杜英林为主成片分布的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别分布于棋盘山、黄龙洞、五云山、玉皇山等地;以青栲、紫楠、大叶锥栗和青冈、苦槠、白枥等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于灵隐、烟霞洞、法相寺等景点保护区;以化香、黄连木、麻栎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多分布于玉皇山、南高峰、龙井寺、飞来峰的灰岩山坡;以马尾松、山木为主,伴有石枥、朴树、化香、梧桐构成的落叶阔叶树种的针阔混交林则多分布于凤凰山、宝石山等地;竹林分布普遍,以云栖、韬光、黄龙洞、法相寺、大青岭最为茂密。栽培植物群落,双季稻、蔬菜、桑园、苗木多分布城郊,而花卉广泛栽植于各景点。 (二)群落调查 实验器材:样方测绳,皮尺,卷尺,测高仪,GPS,计算器等。 样方调查指标:(1)灌木层中的物种数,目测每个灌木种类的盖度、平均高度以及多度。 (2)统计每个植物物种的盖度、平均高度以及多度等数据 (3)判断样方优势种 地点:杭州市棋盘山顶部 时间:2010年8月25日中午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乔木及灌木 地理方位:301337.2N,12064.5E 海拔:215m 植被:乔木 样方面积:10 m*10 m 样方乔木层调查表 乔灌层: 样方面积:100 总郁闭度:68% 物种数:25 优势种:2 (三)观察、鉴别植物 识别植物方法:在野外植物实习过程中,常常用看、摸、嗅、尝的传统经验方法,对植物进行综合的判断。 实习地点:杭州市植物园 时间:2010年8月22日 从叶子形态看植物: (1)叶序 :是叶在茎上排列的方式,每个节上长一叶的为互生,长二叶的为对生,长三叶以上为轮生,茎极短而节密集,其上着生二片以上叶子的为簇生。 (2)脉序 是叶脉的排列方式。侧脉由叶基或主脉发出,彼此平行的为平行脉,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叶具平行脉。侧脉从主脉发出并多次分枝,细脉互相联结成网状的为网状脉,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叶具网状脉。 (3)单叶和复叶 一个叶柄上只生一片叶的为单叶。一个叶柄上生许多小叶的为复叶,这个叶柄称总叶柄,每个小叶的柄称小叶柄。小叶排列在总叶柄(或其分枝)两侧的称为羽状复叶;小叶集中着生在总叶柄(或其分枝)顶端的称为掌状复叶。只有三个小叶的称为三出叶,柑桔类的复叶两侧小叶退化成翅或边,总叶柄与顶生小叶连接处有关节,称单身复叶。 (四)认识植物 1)红果榆 榆科,榆属 落叶乔木,树皮不规则纵裂;小枝幼时具毛,后变无毛或有疏毛,萌发枝被较密的柔毛,有时具周围膨大而不规则纵裂的木栓层。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江西及四川中部。生于平原、低山丘陵及溪涧之阔叶林中。 2)凤尾柏 柏科,扁柏属 灌木,小枝外形颇似凤尾蕨,单叶轮生,叶针形。 3)檵木 金缕梅科 单叶互生,网状叶脉,卵形,顶端锐尖,叶缘为锯齿状,下面密生星状柔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4)海桐 海桐科 别名海桐花、山矾,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达3米。叶互生,网状叶脉,倒卵形或狭倒卵形,全缘,先端圆或钝,基部楔形。产于苏、浙、闽、粤等地。 5)樱桃 蔷薇科 单叶轮生,网状叶脉,叶卵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边缘具大小不等的重锯齿,锯齿上有腺体,上面无毛或微具毛。产地:冀、陕、甘、鲁。 6)杨梅 杨梅科 常绿乔木;适应地区: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叶椭圆,单叶,钝尖。 7)含笑 木兰科 单叶互生,叶椭圆形,绿色,光亮,网状叶脉,全缘。产地:长江以南地区。 8)柳楠 樟科 单叶互生,网状叶脉,叶呈柳叶状,有樟香。产地:华南、西南、中南半岛。 9)黄连木 漆树科 叶椭圆,对生,渐尖。适应区:华东、华中、西南、华北、西北。 10)柳叶腊梅 梅科 蜡梅属 单叶对生,网状叶脉,叶呈柳叶状,叶缘微齿。产地:苏。 11)青钱柳 胡桃科 落叶乔木,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 12)马尾松 松科 复叶轮生,叶针形,红褐色,呈不规则裂片。产地:淮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13)赤松 松科 复叶轮生,叶针形,叶绿,针长。产地:东北。 14)红豆杉 红豆杉科 冠倒卵形或阔卵形,树皮红褐色或灰红色,薄质,片状剥裂。枝条密生,小枝带红褐色,一年生枝深绿色,秋后呈淡红褐色。叶生于主枝上者为螺旋装排列,在侧枝上叶柄基部扭转向左右排成不规则两列。叶线形,半直或稍弯曲。产地:为濒危物种。中国云南,东北地区都由分布。 15)木荷 山茶科 单叶互生,叶片单千周,卵状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网状叶脉,边缘具钝锯齿。产地:亚热带树种,产于福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等省。 16)杜仲 杜仲科 叶椭圆,单叶,渐尖,锯齿。适应区:黄河以南,南岭以北。 17)黄檀 蝶形花科 黄檀乔木,高1017米;树皮灰色。羽状复叶,长圆形或宽椭圆形,顶端钝,微缺,基部圆形;叶轴与小叶柄有白色疏柔毛;托叶早落。产地:世界热带地区,主要从东南亚的缅甸进口,量少。各地普遍野生,生长在山林、灌木丛中或多石山坡、山沟溪旁;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 18)柘 桑科 落叶小乔木,叶卵形,钝尖。适应地区:华中、华东、西南、华南、华北、陕西。 19)玉兰 木兰科 椭圆叶,单叶互生,网状叶脉。适应地区:华南,长江以南地区。 20)香蒲 香蒲科 多年生落叶、宿根性挺水型的单子叶植物,穗状花序呈蜡烛状。 21)蒲葵 棕榈科 掌状复叶,深裂,复叶簇生。原产我国南部。 第五章 实习感受 为期一周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结束了,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刚到杭州时,心中兴奋不已,坐在车里往外看感觉杭州美极了,不愧为人间天堂。一种旅游者的笑意挂在了脸上。可是实习一开始,马上就将我拉回现实了。每天的步行爬山考察,让我失去了旅游观光的兴致,一心只在实习中了,因为没有余力玩了。我还开玩笑的说,在天堂里都快把脚走瘸了。因为时间紧凑,所以每天的任务都不轻,每天爬好几座山,虽然西湖周边的山都不高,但大夏天的连爬几座山也是很累的。回到旅馆大家都是又能吃又能睡的主了。经过这次实习,让我对我们的老师们更增了一份敬意。原来搞野外是这样辛苦,老师们都好厉害,身体素质好好,我们一个个都累的走不动了,老师们的精神都还很棒。特别是郑院长和蒋书记,他们要比我们父辈还要年长一些,还一直和我们一块天天走路爬山,我的心中对他们是充满的崇敬啊。班上的同学也都很能走啊,有好几次我都没力气再往上走了,幸好班上的男生伸出援手。同学间相互帮助,女生走不动了,拖着男生的背包,男生没水喝了,女生这里给点。这种亲密如家人的感觉,这种共患难的友情,是多么值得珍惜。虽然不是轻松的旅游,一路都很辛苦,但我们有增长知识,我们很快乐。我心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知的最好途径,还有,我的老师同学们,你们真可爱啊! 第六章 实习小结 此次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顺利完成,其中有苦有乐,有付出有收获,有完美有不足。总之是不虚此行! 一路上虽然又热又渴又累,但是此次实习满足了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