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西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 0802430 毕业论文 ( 2012届本科)题 目: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学 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经 济 学 作者姓名: 赵 炜 指导教师: 王丁宏/石贵琴 职称: 教 授/讲师 完成日期: 2012 年 5 月 30 日 二一二年五月河西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赵 炜 二一 二 年 5 月 30 日目 录中文摘要3Abstract4引言5一、玉米制种市场的供需分析6二、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现状7三、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的优势和劣势分析8(一)优势分析8(二)劣势分析9四、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10(一)对玉米制种要进行规范化管理10(二)加强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实施规范制种11(三)加强玉米制种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保证种子质量12五、结 语12参考文献13致 谢14中文摘要本文以甘肃河西走廊生产基地为背景,通过对我国玉米种子供需分析、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河西地区玉米制种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得到本地区玉米制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制种户小农意识强烈,质量意识淡薄;制种土地肥力下降;种子质量控制能力下降,玉米标准化技术推广滞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现该地区玉米制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对玉米制种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实施规范化制种;加强玉米制种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保证种子质量。关键词:玉米制种 制种市场 可持续发展 河西走廊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roduction base in Hexi Corridor of Gansu Province as the background, through to our country corn seed supply and demand analysis of maize seed production in Hexi Corridor,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maize seed production in Hexi area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analysis, local area corn seed production the main problems: the market competition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make kind door smallholder consciousness is strong, quality consciousness; seed soil fertility decline; seed quality control ability drops, corn standard extension lag. In the light of these problems, put forward to realize the corn seed production in the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ize productio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strengthen corn seed production base construc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strengthen corn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assure seminal quality.Keywords: Maize seed Potential marke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exi corridor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引言随着“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出台,农业再次成为本次纲要关注的亮点。纲要中提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其内容主要如下: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玉米是我国仅次于稻谷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经济和饲料兼用作物,年总种植面积达到2 500万hm2,约占耕地面积的15。近年来我国每年大约需要9亿kg左右的杂交玉米种子。河西走廊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占全国玉米制种面积53,产量约占60。因此,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将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人将论文题目定为:“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一、玉米制种市场的供需分析本人根据中国知网2001年-2011年每年的数据,统计出我国2002年-2011年玉米供需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可知,除了2002-2003年需求和供应大体持平之外,其他年份每年供应远都大于需求。从表2可以清晰的看出,目前我国玉米种子需求量巨大,供应充足的情况。一方面,玉米作为国内粮食基础作物,玉米种植面积广大,在农业经济中地位重要。另一方面,国内玉米种子企业较多,玉米种子供给充足。由于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尤其加入WTO以来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家不断把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科技进步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从数据可知,除2002年-2003年玉米需求量呈现下降趋势之外,其他各年份都呈上升趋势,这和我国对农业不断的扶持有关。预计今后的年份我国玉米需求量还会保持上升趋势。从国际贸易情况来看,在过去的几年中,全球玉米出口贸易总量约保持在7500万吨左右,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玉米贸易量年增长率为2.14,高于世界玉米产量的增长率,2002/03年度,世界玉米贸易量占玉米总产量的13,是贸易量较大的一个农产品之一。8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最近几年玉米净进口量大体趋于上升。 从图2数据显示,2010/2011年度,我国玉米进口量近200万吨。表1 2001-2011我国玉米供需情况(单位 亿kg)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供应8.21515.412.516.21617.916.315.7需求7.878.29.2101110.71110.511.32002-2011我国玉米供需情况(单位 亿kg)0246810121416182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玉米供应玉米需求图2 我国玉米净进口量变化图(单位:吨)图2二、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现状河西走廊五市把大力发展种子产业作为加快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了河西走廊种子产业的快速发展。河西走廊具有天然隔离条件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病虫危害轻、灌溉条件良好的种子生产优势。种子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已经形成,一批种子龙头企业在发展壮大,培养了大批种子生产技术骨干和种子科技示范户。玉米制种是河西走廊的主导产业,作为农业发展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近几年,本地区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制种玉米已成为河西走廊主导产业之一,生产面积最大、涉及农户最多、影响范围最广,成为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在产业富民、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表2 甘肃河西走廊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表年度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合计面积(万亩)100100100120130产量(万公斤)4000040000400004800052000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后,河西走廊玉米种植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生产出的种子色泽鲜亮、脱水好、籽粒饱满,发芽率高、质量上乘容易储藏,深受国内外农民用户的喜欢。至2005年玉米制种面积已达到8.2万hm2,生产种子4亿kg以上,产种量达到全国年用种量的50%左右,随着河西地区制种业的发展,世界排名前 5 位的种子企业中有3 家也以不同方式“落户”甘肃河西地区,国内种业50 强中从事杂交玉米生产的企业,也均在甘肃河西地区建立了种子生产基地和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生产规模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7尤其种子法实施以后,通过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部门的引导和支持,种子企业加快了体制改革步伐,武威、酒泉、张掖等地一批有实力的种子企业进行了内部体制改革,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开发、股份合作等方式,组建了敦煌种业、金张掖种业、武禾种业、酒泉丰乐、飞天种业、临泽奥瑞金、绿源种业、正德种业等股份制集团公司,推动了种子科研、生产、经营集团化的发展。三、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一)优势分析甘肃省河西走廊总耕地面积1000万亩,辖酒泉、张掖、武威、金昌、嘉峪关五市,属灌溉农业区,灌溉面积达849万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机耕条件好,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隔离条件得天独厚,所生产的种子籽粒饱满,千粒重和发芽率高,色泽美观,商品性高,是多种作物种子专业化生产十分理想的区域。种子生产条件优越:水资源相对较丰富,农田渠系基本配套,具有优越的灌溉条件;境内农田多属灌漠土,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土地肥沃,是栽培各类农作物的理想土壤类型;境内10有效积温17553611,年均日照时数30333316小时,且昼夜温差大,极有利于作物干物质的积累;境内正常年份无霜期均在150天以上,无霜期长而且稳定,属两作不足一作有余,适宜于多种作物和不同生育期类型种子的生产;大气干燥,病虫危害轻,适于作物密植,单位面积产量相对较高,玉米制种亩产一般都保持在350500公斤,与国内其他制种基地相比,每亩增产种子100200公斤,因此可相对节约耕地3040%,有利于实行集约化生产经营。同时,因制种田生产整齐一致,大大缩短了去杂、去雄的时间,节约了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收获期间降雨较少,加之种子产量比较稳定,能够做到旱涝保收,按计划完成制种合同任务,确保国内外客户对种子的需求。种子贮藏条件优越:境内降水量较少,而蒸发量较高,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为4657%,极有利于种子贮藏,在正常条件下玉米种子贮藏4年,发芽率仍保持在90%以上,与东部和东北等地区相比,既降低了种子贮藏成本,又能延长种子贮藏时间,也是国内救灾备荒种子贮备的理想场所。种子质量好:境内光热资源丰富,所产农作物种子色泽鲜艳,籽粒饱满,发芽率高,水分含量低,商品性好,有利于推广机械播种和精量播种,节约种子用量。由于普遍开展了全程质量控制,且措施落实到位,连续多年抽检,玉米杂交种的纯度均达国标二级以上。近年来,同一品种的种子在国内市场上,较其它产地的种子每公斤售价高0.20元左右。交通、通讯便利:铁路、公路纵贯河西走廊,国道312线、227线、兰新铁路横穿全境,并有敦煌、嘉峪关、下河清、十号基地等四个客货吞吐能力较强的机场。通讯网络健全,有利于国内外客商往来和业务联系,种子运输较为方便。政策环境宽松:制种业是促进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各级政府已将制种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加大了政策的扶持支持力度,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商来河西走廊投资兴业。为了营造良好的制种环境,市、县(区)均成立了种子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种子生产、经营市场的管理和新品种的引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这些机构在多年的品种管理、质量监督和种子市场监管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二)劣势分析市场竞争机制发育不完善,种子生产经营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状态。由于种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生产经营能力弱,特别是当地企业多为代繁代制,没有经营主动权。也有部分企业自律不够,缺乏理性,盲目扩大面积,在落实制种面积中,无序竞争、强撬基地,乱许诺、乱表态,哄抬价格。种子套购问题严重,收购困难。由于种子企业与制种农户间尚未真正形成一个牢固的风险共担体系,企业与制种农户合作随意性大,相互缺乏诚信履约,且关于制种管理的部分法律机制不健全,种子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在种子成熟时,部分种子企业、种贩子、甚至一些非农业部门采用各种手段插入他人制种或涉足套购,哄抬价格,诱使制种农户不完全交购所产种子,既给种子生产企业造成了损失,又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在种子富余或市场疲软时,制种企业随意压级降价,加大水分、杂质折扣比例,甚至提出不合理质量标准和等级要求,肆意拖欠种款,拒收预约种子,甚至丢下烂摊子一走了之,严重影响了农户的利益和制种生产积极性。制种户小农生产意识强烈,质量意识淡薄。由于玉米制种历史较短,对长期适应大田耕作、粗放管理的农民来说是一件新事物,农民缺乏质量意识和科学制种意识,不能严格按照制种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管理。尤其是在播种、去杂、去劣、去雄、收获环节,制种企业对制种户的技术管理难度很大。部分制种农户在清杂时削头留穗、故意保留杂株;去雄时折大枝,留小枝,故意保留部分母本株散粉自交或放任三类苗散粉;收获时不遵循时间要求,拖延收种时机,对霜冻危害存在侥幸心理;更严重的是,个别农户在制种区域内种植“对抗”玉米,故意制造隔离矛盾,以此要挟制种企业高额补偿,以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以上问题的存在,给种子质量带来了极大隐患,也给该地区的种子行业的信誉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得基地的老百姓对玉米制种业产生了逆反心理,认为搞种子生产的单位都是骗人的,这样不但影响了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也造成了种子基地的混乱和不稳定。抗灾能力差,生产后劲不足,耕作体系不完善。由于玉米制种面积逐年增加,土地连作程度加重,地膜残留严重,导致土壤有害生物增加,污染严重,地力下降,单产滑坡,农田生态失衡,对制种构成严重威胁,生产后劲不足。据不完全统计,河西制种区玉米连作年限在23年,长的达4年以上。种子质量控制能力下降,生产区划品种布局不合理,玉米标准化技术推广滞后。目前,尽管玉米种子生产标准化技术的国际标准、国内标准、省级标准及地方标准相继出台,但由于推广力度不够,对不同亲本、不同组合缺乏分类研究,不同组合的配套技术不完善,关键性技术,如去雄、花期调控、父母本配置等技术研究滞后,没有新突破,使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矛盾日益突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不足。由于科研育种工作滞后,河西地区玉米制种缺乏自主产权品种和知名品牌,构成了企业的致命弱点,无法与国内外大公司竞争和抗衡,在市场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四、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一)对玉米制种要进行规范化管理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要对所有参与种子生产的个人、单位以及种子管理部门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审查是否持有种子生产许可证以及允许生产区域,有无足够的资金来保证支付基地农户的种子款等。对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决不允许在本地落实面积进行杂交种的生产。而且对具备生产条件的单位,要纳入本地区的统一管理,在种子管理部门统一划定的区域内落实基地。对于不按统一规定进行基地落实的单位和个人,种子管理部门应给予严肃处理。坚决查处种子基地落实中的不正当竞争。近几年,为了落实基地,从事玉米种子生产的单位或个人利用各种手段。对于这种不正当行为,管理部门应严肃查处。进一步规范合同,保证企业和制种农户“双赢”。当前,各制种单位的制种合同都不太一样,尤其是合同的重要条款(价格、产量等)没有统一的格式和标准,致使个别企业或个人钻空子,在合同条款上搞欺诈。例如,为了抢占基地,起初制种单位什么条件都答应,收购价格高出该地区同行业许多,看起来条件比较优惠,但年底不按约定的条件兑现,使农户空欢喜一场。为此,种子管理部门要对生产合同的格式及条款进行规范制作,统一标准,这样才有利于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引导基地制种农户正确认识和理解制种产业。目前,制种农户普遍认为玉米制种行业能赚大钱,因而在每年落实基地签订制种合同时都把条件抬得很高。河西地区种子商品性好,含水量低,发芽率高,但在价格上绝对没有优势。如果基地农户继续相互攀比,认为价格越高越好,这样种子生产单位没办法承受制种成本。因此,当地政府要对制种农户进行正面引导,把制种合同条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玉米制种产业体现企业、农户双丰收的原则。(二)加强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实施规范制种规范管理河西地区玉米制种基地的不规范建设已成为制约种子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管理部门要严格种子生产许可证发放标准,提高优势制种企业准入门槛,淘汰那些信誉差、技术落后、无自主产权品种的制种企业。加大种子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种子非法生产和经营,规范种子生产秩序,保证种子质量。可以通过入股、参股、并购等形式组建大型种子集团,通过优化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强势竞争优势,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向高科技种业集团方向发展。大型种子公司要和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校强强联合,使生产经营和市场开发、资本与人才、科技、信息、先进的研究设施等优势结合,成立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大型种业集团,加快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创新步伐,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强化种子的订单生产与销售,规范种子产销行为,加大种子产销合同的监管力度,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种子供销体系,抑制竞争的无序性和负面影响。政府要在基地建设、税收、财政倾斜等方面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强监管力度,发挥好保驾护航作用。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种子工程建设,营造平等有序的竞争环境。(三)加强玉米制种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保证种子质量加强玉米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加快新品种选育的步伐。要充分利用生物技术新成果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加大科研投入,强化科研队伍,加快新品种选育力度,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和知名品牌,增加企业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提高市场竞争力。改革耕作体系,优化种植结构。在稳定玉米制种面积的前提下,积极探讨粮莱生产、种子生产与饲草生产三位一体的复合生态模式。实现优势区域生产布局,合理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料,推广秸秆还田,实行生物配肥土壤技术,增强发展后劲。加强制种技术优化研究,建立种子生产标准化体系。一是搞好土壤状况调查,开展玉米制种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平衡施肥模式研究,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投资成本;二是加强隔离技术、高效去雄技术、花期调控技术、节水技术的综合配套研究和示范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保证种子质量。三是进一步优化种子的精、深加工技术,提高种子的商品性和市场占有率。建立玉米种子生产抗灾预警系统,提高预测控制能力,降低生产风险。一是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防治,切实严格植物检疫手段和执法力度,所有运输、传递渠道严把检疫关。加强对当前危害严重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杜绝其进一步蔓延。二是构建抗灾预警系统,加强低温冻害和高温干旱胁迫预防,进行河西走廊良繁品种的生态类型及合理布局研究,掌握引种规律和特征特性,做到适地制种。三是防止化学农药和白色污染,当务之急是制定必要的强制性条例,促使废膜回收,集中处理,通过试验推广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不吃饭的危害
- 电梯维保公司年终总结会
- 公司组织安全风险培训课件
- 青春社区运营工作总结
- 公司级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事故警示教育和安全培训课件
- 《蝶恋花答李淑一》课件
- 《蜘蛛开店》课件
- 事故安全培训建议课件
- 《艾滋病小斗士》课件
- 5《秋天的怀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成人体外膜氧合辅助期间感染防控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DLT 572-2021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 HYT 262-2018 海水中溶解甲烷的测定 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
- 建筑业市场营销与销售团队培训
- 宾馆卫生培训知识
- 从医院角度推行患者权益保护措施
- JGT486-2015 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
-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 新编利息理论-刘波-课后答案
- 脾功能亢进诊疗规范内科学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