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警示标识和告知卡式样(辐射类).doc_第1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警示标识和告知卡式样(辐射类).doc_第2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警示标识和告知卡式样(辐射类).doc_第3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警示标识和告知卡式样(辐射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和告知卡式样作业岗位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请注意防护,确保健康高频电磁场(electromagnetic field of high frequency)健康危害职业接触限值主要表现为轻重不一的类神经症。在强磁场附近工作的人员,主诉有全身无力、易疲劳、头晕、头痛、胸闷等,没有非常明确的客观体征。检查所发现的阳性体征多无特异性。8h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当频率(f,MHz)在0.1f3.0时,电场强度为50 V/m,磁场强度为5 A/m;3.0f30时,电场强度为25 V/m。当心电磁辐射应急处理对症处理,脱离接触有场源的工作岗位,给予一定的休息,绝大多数症状或体征均可减轻或消失。防护措施有效地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合理布局、合理的个体防护。我国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规定,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8小时/天接触的容许限值,连续波为0.05mW/cm2 (14V/m),脉冲波为0.025mW/cm2 (10V/m)。火警:119 急救:120 安全生产举报电话:12350作业岗位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请注意防护,确保健康微 波(microwave)健康危害职业接触限值微波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微波源的发射功率、设备泄露情况、辐射源的屏蔽状态以及在操作和维修时是否有合理的防护措施等。微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要比高频电磁场大。除表现为类神经症等功能性变化外,严重时还可有局部器官的不可逆性损伤。全身辐射连续微波日剂量400Wh/cm2,8h平均功率密度50W/cm2,非8h平均功率密度400/t W/cm2 (脉冲微波数值减半,肢体局部辐射数值乘10倍)。短时间接触功率密度5 mW/cm2 。(t为照射时间,单位为h) 当心微波 应急处理明确微波引起的白内障患者,应脱离微波接触。防护措施有效地屏蔽辐射源、加大辐射源与作业点的距离、合理的个人防护。火警:119 急救:120 安全生产举报电话:12350电离辐射(职业外照射)作业岗位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请注意防护,确保健康电离辐射外照射(ionizing radiation)健康危害职业接触限值外照射指放射源或辐射发生装置释出的辐射由体外作用于人体。当人体处于辐射场中时,才会引起电离辐射损伤,离开辐射场后,就不再受照射。外照射包括X和射线照射,射线照射,粒子照射,中子照射和浸没照射。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辐射可致机体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发生病理改变,但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可分为急性放射损伤和慢性放射性损伤。短时间内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机体的急性损伤,多见于核与辐射事故。而较长时间内多次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损伤,如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生育力受损等。电离辐射可致癌、致畸、致突变。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不超过下述限值:1.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2.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3.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4.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对于年龄为1618岁接受涉及辐射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和年龄为16岁18岁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放射源的学生,职业照射水平不超过下述限值:1.年有效剂量,6mSv;2.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50mSv;3.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150mSv。当心电离辐射应急处理脱离电离辐射工作场所,支持疗法,综合对症处理。防护措施时间防护:尽量缩短从事放射性工作时间,以达到减少受照剂量。距离防护:与放射源的距离越大,该处的剂量率越小。屏蔽防护:在人与放射源之间设置一道防护屏障。火警:119 急救:120 安全生产举报电话:12350电离辐射(职业内照射)作业岗位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请注意防护,确保健康电离辐射内照射(ionizing radiation)健康危害职业接触限值内照射指放射性核素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和伤口以及其他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放射性核素在体内呈均匀或选择性分布,致使蓄积放射性核素的组织或器官受到连续性照射,产生生物学效应与损伤,直至放射性核素完全衰变成稳定性核素或全部排出体外,对机体的照射才会停止。内照射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侵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的辐射类型、能量、半衰期;2.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的数量(摄入量,Bq);3.核素理化状态,毒性大小;4.核素在体内积聚部位和滞留时间等。工作场所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如下:1.工作台、设备、墙壁、地面:控制区(高污染子区除外)放射性物质为4 Bq/cm2(极毒性)、40 Bq/cm2(其他),放射性物质为40 Bq/cm2,监督区放射性物质为0.4 Bq/cm2(极毒性)、4 Bq/cm2(其他),放射性物质为4Bq/cm2;2.工作服、手套、工作鞋:控制区和监督区放射性物质为0.4Bq/cm2(极毒性)、0.4 Bq/cm2(其他),放射性物质为4 Bq/cm2;3.手、皮肤、内衣、工作袜:放射性物质为0.04 Bq/cm2(极毒性)、0.04 Bq/cm2(其他),放射性物质为0.4 Bq/cm2。当心电离辐射应急处理脱离电离辐射工作场所,放射性污染表面去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