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八则教学实录徐杰执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论语八则,预习的时候,同学们都到阅览室查阅了一些孔子的故事,我想请同学们讲讲与孔子有关的一些小故事。生:有一次,颜回在路上看见有人买布。卖布的人讲:“三八二十四,你为什么只给我二十三?”买布的人讲:“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问我要二十四?”颜回跟买布讲:“三八就是二十四,你应该把钱给他。”买布人讲,他只相信孔夫子的话,如果孔子讲三八二十四的话,他就把自己的头给颜回。于是,他们找孔子评理,孔子说:“三八是二十三。”事后,颜回问孔子:“你为什么说三八是二十三呢?”孔子说:“因为生命比钱更重要。”师:孔子是一个非常宽厚仁爱的人。生:春秋时代,孔子有一个学生在国外,赎回了很多在外当奴隶的人,没有去国库报账。别人知道这个事情后,都说这个学生品德高尚。孔子知道这件事后,却责怪学生。他说:“你如今这么做,以后别人去外国,就不会赎人回来了。因为赎人回来后再去国库报账,别人就会在他们背后议论纷纷。你这样做是好的,但是也影响了更多人被赎回来,所以这样做是错的。”师:把仁爱的雨露撒到更广阔的地方。生:有一个人掉到水里了,孔子的学生去救人,人家答谢他,给了他一头牛作为回报,他接受了。别人知道这件事后,在背后议论,说:“只是救一个人,为什么还要这么多回报啊?”孔子知道这件事后赞扬这个学生说:“你救人得到了这么多回报,这是你应得的。这样可以使更多人愿意去救人,使更多人可以被救。”师:推己及人,是一种境界。同学们,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宽厚、仁爱的孔子,课文里又是怎样来介绍孔子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屏幕显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师:请把课本打开,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他读,并且就这三个方面进行点评。(屏幕显示: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对语气)(学生个体读课文)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shu)乎”语气没有读出来。师:其他同学纠正你了,“不亦说(yu)乎”为什么读yu?生:同“悦”。师:请你把这个字音先做一个记号。然后继续说说,应该读什么样的语气?生:反问的语气。师:你范读一下。生: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wn,不亦君子乎?生(杂然):愠(yn)。师:又有一个地方读错了,赶紧做记号,以后预习工作要更细心。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读出反问的语气。(学生齐读)生:我觉得他没有读出重读、轻读和快慢的节奏。而且他的音调都是一种调子,没有其他的感觉。师:请你就某一句话为例具体说一说。生:我就举“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为例。本意是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可是他没有读出那种感觉还是那种旧的知识,没有给人感觉他获得了新的知识。师:你的意思是说:“温故而知新”,读到“知新”的时候要有一种怡然自得的味道,这个时候语气就应该舒缓一点。是吗?生:是的。师: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遍,读出自得的味道。(学生齐读)师:在朗读这个环节,同学们都意识到了要注意重音和语气,这样,我们的朗读就有了文言的味道。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言文中的字词。(屏幕显示:说愠罔)第一个就是刚才有同学读错的字,这个字我们把它读成yn,同学们都已经纠正过了;这个“愠”的意思是什么?生:恼恨、怨恨。师:有一个词叫“愠怒”(板书:愠怒),它就是指因怨恨而生气、发怒。第三个生字读wng,这个“罔”字,我们祖先在造这个字的时候是这样写的,大家看一看(板书:甲骨文“罔”)像什么?生:网师:把一个人吊到网里,这个人就没有着落了,所以后来这个字就变化为这个“罔”,因此,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上面不能空,它的外形还保留着“网”的外形,这个“罔”的意思是迷惑而无所得。师:刚才我们把这个“说”读作“悦”,这种现象在文言当中称为什么?生:通假字。师:在这八则论语中,通假字还不止这一个呢,还有哪些通假字?生:第四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知”通“智”。师:“知”通“智”,解释为“智慧”。生:第四则“由,诲女知之乎!”中的“汝”。师:课文注解有,请圈点。老师再补充一个通假字,同学们看一下第六则,“默而识之”。这个字读“zhi”,它通这个字(板书:誌)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记录”,下面我们尝试着解释几个词语。(屏幕显示:解几个词可以厌反)看这几个词分别出现在哪个句子中,结合句子语言环境来理解词义,第一个词“可以”。生:第二则。师:“可以为师矣”,看看课下注解上,“可以”是什么意思?生:可以凭这一点。师:“以”,这里是“凭借”的意思。这个词我们现在还在用,表示能够、可能,如:你问题答完可以坐下去了;你可以走了大家再看这个“厌”。生:满足。师:“学而不厌”中“厌”是满足的意思,其实这个“厌”做“满足”解的话有一个成语,现在还在用。生:学而不厌。师:另外一个成语叫“贪得无厌”,“无厌”就是没有满足。看第三个词“反”。生:类推。师:现在的“反”是什么意思?生:反复。师:相反,与“正”相对,这三个词在古文中有它的意义,在现代文中有另外的意义,这种特殊文言现象称之为?生:古今异义。师:在解词的时候老师还发现一个特殊的词不耻下问。刘佳慧,这个“耻”是什么意思?生:羞耻。师:张悦,她的回答对不对?生:对的。师:有没有谁觉得这个词不太妥当的?请看课文注解。生: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师:“耻”在这里是“以为羞耻”(板书:以为耻)。不能直接解释为“羞耻”,而应当这样来解释:“把当作是羞耻的事情”;“以为羞耻”。这是一种特殊的文言用法,这种用法我们称为“意动用法”(板书:意动用法),意动用法的词语,在翻译的时候要翻译成“以为”。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八则论语中一个很特殊的文言现象:就是“而”出现的频率很高。(屏幕显示:一个特殊文言现象)“而”在文言文中是虚词,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主要有这样四种(屏幕显示:表并列;表转折;表修饰;表承接)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找一找“而”,说说这些“而”是怎样的意义和作用。(学生读书,圈点)生:“学而时习之”的“而”表承接;“人不知而不愠”的“而”表转折;“温故而知新”的“而”表并列。师:慢慢说,让同学们有一个思考判断的过程,请注意:“温故而知新”的“而”是并列吗?生:不是。师:是什么用法呢?赵成?生:是承接。师:为什么?生:因为只有温习了旧的知识才能得到新的体会。师:它们之间是有先后关系,是承接。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的“而”表转折。师:对。生:“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表承接。师:是吗?生:不对,应该是转折。师:人家不了解我,但是我却不生气,“而”表转折。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而”表并列。师:看课文注解上是怎么翻译的?生:聪明而又努力学习。师:聪明与努力学习是并列的关系,刚才我们找的这些“而”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我们在阅读文言的时候要引起注意。生:老师,还有一个“而”没有发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的“而”表承接。师:你是一个细心的同学,但是这个“而”是不是承接呢?“而从之”,跟从学习,怎样跟着学习呢?“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这是对学习方式的修饰,所以,这里的“而”表修饰。(停顿,示意学生记录)师:下面咱们来读课文,看着八则论语原文,说出它的翻译。在翻译的时候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打上问号。(学生译读课文)师:现在我们来解决同学们在译读课文时遇到的疑问。生:第五则: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还有“是以谓之“文”也,我翻译的时候总是不能很好地把这几个句子连在一起。师:“何以谓之”课文注解中是怎么说的?生:凭什么赐给他。师:凭什么赐给他“文”这个谥号,“文”在这里翻译成“文这个谥号”。因为在古代,贵族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一个称号叫“谥”或者“谥号”。所以翻译成:为什么送给他“文”这个谥号呢?那么下一句“是以谓之文也”能翻译了吧?生:以是他的谥号是文师:“以是”是什么意思?生:因此。师:因此赐给他“文”这个谥号。还有问题吗?生:第七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这里的“择其善者而从之”我的理解是: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不善者”怎么理解呢?师: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同学,“其不善者而改之”中的“不善者”是谁的不善者呢?生:他们的,“我师”的。师:“而改之”是谁改呢?生:我改。师:他们的缺点怎么是我改呢?所以在这里翻译的时候要加上一个括号,表示语意补充。这种补充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现在说话的习惯。比如这句话的翻译,可以这样说:他们身上的缺点,(如果我也有)我就改正它。这样就通顺了吧!(学生做笔记)师:这是一种向别人学习的好方法,也就是取别人的长处来学习,我们现在的成语叫“取长补短”;还有一个成语是“前车之鉴”,别人身上的缺点、错误,我们也可以对照、反省自己。还有问题吗?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会翻译。师:这句话的翻译可以用组词法来解决。“诲”,教诲、教导;“倦”,疲倦。连起来说就是:教导别人而不觉得疲倦。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识也”中“是识也”不会翻译。(学生举手)师:请这位同学帮助你。生:这是聪明的做法。师:“是”在这里是一个指示代词,翻译成“这”,这里省略了一个判断动词“是”,老师补充两点,第一个,“学而时习之”,在这里把“学”和“习”分开来了,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学习”略有区别。这里的“习”是什么意思?生:温习。师:(板书繁体“习”)上面是“羽”,下面是“白”,这个“白”是刚刚长出的羽毛。刚长出羽毛的小鸟在练习飞翔,因此“习”是温习、练习。同学们上课学了新知识,课后还要注意练习,这样得来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停顿,示意学生记录)师:“学而不思则罔”,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在以色列有一个谚语:一个人只学习而不思考就像背着书箱的驴子。没有思考的读书,这个书就不是他的书。“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如果只是坐在这里想学习而不去付诸行动,那就是空想。古代有一个著名哲学家叫王阳明,搬来一张椅子,坐在竹子前面,准备思考竹子。结果思考了三天,头疼欲裂,什么都没有得到,他只有“思”的行为,而没有“学”的行动,最终肯定一无所得。所以,通过学习论语,对我们自己的学习,对我们的做人,都是很有帮助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论语的意义。(学生沉思、点头)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第五则论语,先是“子贡问曰”,然后是“子曰”。这是孔子跟他的学生在对话,但是其他的几则都是“子曰”,假如你就是孔子的学生,你现在能设想出向老师提的问题吗?(屏幕显示:请同学们读课文,想像当时的情景,设计提问。)师:比如,第二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设想自己是孔子的学生,我会这样问:先生,你是凭什么做老师的呀?请大家按照这样的情境来设计提问。(学生读书、思考)生:我设计的是第四则,问道:先生,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师:很好,老师就会告诉你,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生:我设计的是第八则。问道:老师,你是如何教你的学生的?师:如何教?问得太大了,老师不好回答了啊,这个句子重心在“启”和“发”。怎么设问?生:老师,你是如何启发你的学生的?师:很好,这时老师就会回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生:我设计的是第一则。问道:先生,何以为君子也?师:老师,怎么做君子呀?老师回答你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生:我设计第七则,问道:老师,你平时是怎么向别人学习的呢?师:那么老师怎么回答?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师:咱们这样一问一答,仿佛我们也在聆听孔子的教诲。今天学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B. 电荷的相互作用 电场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上海高二第一学期试用版-沪科版上海2004
- 16.角的分类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浙教版
- 2025-2030仿生结构智能玻璃自清洁性能优化实验分析
- 2025-2030二手车交易平台商业模式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高端服务式公寓消费行为与盈利模式探讨
- 2025-2030中国青年租赁住房市场需求特征与消费行为调查
- 2025-2030中国青年公寓行业竞争壁垒与进入策略评估报告
- 2025-2030中国青年公寓行业政策红利与合规经营报告
- 2025-2030中国青年公寓租赁分期付款模式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青年公寓市场存量改造与增量开发对比研究
- 皮纹分析师培训
- 起重机械操作规程(4篇)
- 初级关务水平测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医疗设备应急管理与替代程序
- DB62-T 4913.1-2024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第1部分:污水处理厂
- 手印鉴定书模板
- DB11T 065-2022 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第一单元
- 基本不等式课件-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 DL∕T 2568-2022 电力行业数字化审计平台功能构件与技术要求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精美课件(第1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