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对健康及危害.doc_第1页
大气污染对健康及危害.doc_第2页
大气污染对健康及危害.doc_第3页
大气污染对健康及危害.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一)直接危害1急性中毒 如大气污染物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增高,使当地人群吸入大量污染物可引起急性中毒。世界上曾经发生过多起大气污染的急性中毒事件,按其生成原因可分为以下两类:(1)烟雾事件 煤烟型烟雾事件 这类烟雾事件是由于煤烟和工业废气大量排放到大气且得不到扩散而引起的。如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出现逆温,10多个工厂的废气被封闭在近地面上空。SO2和氟化物严重污染了大气,病人声音嘶哑,呼吸急促,咳嗽、吐痰由泡沫状转为脓样痰块,呕吐、恶心,几千人发病,60人死亡,其中多数人死于心力衰竭。)(美国多诺拉事件:1948年10月26至31日,美国多诺拉市(Donora)发生大雾,气温低,有逆温。大量SO2和金属粉尘从工厂排出并笼罩在该市上空,该市位于河谷岸旁,波雾五天不散,空气充满硫磺味,有20人死亡。)(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9日,浓雾持续5天,伦敦住户采暖壁炉排出大量的烟与浓雾混合,停滞在城市上空,整个城市被浓烟吞没,超死亡人数近4000人。)参考资料: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 污染物来自煤炭的燃烧产物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 气象条件为气温低、气压高、风速很小、湿度大、有雾、有逆温产生; 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河谷盆地易发生; 受害者以呼吸道刺激症状最早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并有头疼、呕吐、发绀。死亡原因多为气管炎、支气管炎、心脏病等。年龄在45岁以上的居民死亡人数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婴儿死亡数比平时也增加了1倍,在死亡病例中80以上患有心脏或呼吸系统疾患。 光化学烟雾事件 这类事件是由于汽车尾气排入大气后在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下,经过转化,生成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光化学烟雾。洛杉矶、东京、大阪、川崎、悉尼、热那亚和孟买等汽车众多城市都发生过,尤以洛杉矶最突出。(洛杉矶:1943、1946、1954、1955年,美国洛杉矶市发生过一系列的严重急性中毒事件,在1955年事件期间,气温高达37.8,持续一周多时间,致使哮喘和支气管炎流行。65岁以上的人群死亡率升高,平均每天死亡70317人)图2-14 光化学烟雾参考资料:光化学烟雾事件的特点。 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经日光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生成强氧化型烟雾; 气象条件为气温高、天气晴朗,紫外线强烈。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的白天。 多发生在南北纬度60以下的地区; 大城市内机动车辆拥挤、高楼林立,街道通风不畅,容易发生此类事件; 受害者症状主要是眼睛红肿、流泪、咽喉痛、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头痛,胸闷、皮肤潮红、心脏功能障碍、肺功能衰竭,尤其是患有心脏病和肺部疾患的人,受害最重。(2)生产事故生产事故造成急性中毒的事件虽不经常发生,但一旦发生,其危害往往非常严重。如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联合农药厂的一个储料罐进水,罐中的化学原料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储料罐爆炸,45吨异氰酸甲酯泄漏,毒气随风自东北向西南扩散,白色的烟雾顺着风向很快笼罩了约40km2地区,居民从熟睡中被剧烈的刺激性气体呛醒,不顾一切地逃命,全城陷入一片混乱和恐怖。在这次惨剧中,52万人受到严重伤害,3000多人死亡,十多万人终生残废。该厂设在人口稠密地区,不符合有毒工厂选址原则,又缺乏完好的设备和良好的科学管理,造成惨重悲剧,给人民健康和社会政治经济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1986年4月25日凌晨1时许,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造成自1945年日本广岛、长崎遭原子弹袭击以来世界上最为严重的核污染。反应堆释放出的核裂变产物主要是131I、103Ru、137Cs和少量60Co。周围环境中的放射剂量达200R小时,为人体允许量剂量的2万倍。这些放射性污染物随着当时的东南风飘向北欧上空,污染北欧各国大气,继而扩散范围更广。此次核事故造成13万居民急性暴露,31人死亡,233人受伤,经济损失达35亿美元。3年后发现,距核电站80km的地区,皮肤癌、舌癌、口腔癌及其它癌症患者增多,儿童甲状腺病患病人数剧增,畸形家畜也增多。尤其在事故发生的下风向,受害人群更多、更严重。除以上惨重事故外,规模较小的事故在国内外发生过很多起。)2慢性危害及远期影响(1)长期刺激产生炎症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三种疾病。(2)心血管疾病 大气污染造成了肺部疾患,使肺功能下降,肺动脉压升高,可以继发肺心病。(3)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在大气严重污染的地区,居民体内的唾液溶菌酶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均可明显下降,血清中的抗体水平也可下降。(4)慢性中毒 大气中许多污染物能引起慢性中毒。参考资料:慢性中毒。据调查,城市大气中镉、锌、铅、铬的浓度分布趋势与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慢性肾炎、呼吸系统症状的分布趋势很一致。铝厂、磷肥厂、冶炼厂周围氟的污染往往很严重,居民出现慢性氟中毒。含有四乙基铅的汽油燃烧后,汽车尾气中排出大量铅化合物,会引起慢性铅中毒,尤其使儿童体内血铅含量过高,沉着于长骨骨骺端,影响骨骼生长。(5)变态反应 大气中的某些污染物如SO2、甲醛、某些石油制品的分解产物均能使机体产生变态反应,如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即是以变态反应为主要症状的公害病。这类哮喘病很少有感冒、咳嗽等前期症状,说明并非因呼吸道疾病而继发,是由变应原直接引起的。多数病人迁出该地区即可缓解症状,回来后又复发。)(6)致癌作用参考资料:致癌作用。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大气污染程度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肺癌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为城市高于郊区,郊区高于农村。我国上海、沈阳、天津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居民肺癌死亡率与大气中Bap浓度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这些都说明大气污染可致肺癌。(二)间接危害1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地球外围大气层中的CO2,能够透射太阳短波辐射,使热能容易到达地球表面;而对太阳的长波辐射又有极强的吸收能力医学教育网整理,又能将地球发射的长波辐射吸收或截留在CO2层内,不致于逸入宇宙空间,同时通过逆反射又将热能返回地面,以致地表和低层大气温度升高。大气中高浓度的CO2尤如冬季的玻璃暖房,故称“温室效应”。除CO2外,还有一些污染物如CH3(甲烷)、N2O(氧化二氮)、O3(臭氧)、CFC(氯氟烃)、CO等也有温室效应,这些气体通称温室气体。图2-15 不同国家排放CO2量大量燃料的燃烧,产生出大量CO2排入大气,笼罩在近地面上空。又因大面积森林砍伐而缺乏足够的植物来吸收它们,使大气中CO2含量上升。大气中CO2上升,使地表气温升高,其后果不仅能使南北极冰山溶化、海平面上升,而且由于气温的增高有利于病原体加速繁殖,例如致病菌、病毒、蠕虫、致病昆虫等大量繁殖生长,造成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生物性地方病、食物中毒等的发病率明显上生。2臭氧层破坏 平流层中氯含量主要来源于人为产生的CFC11、CFC12、四氯化碳(CCl4)、三氯乙烷等化合物。此外向大气释放溴也会明显引起平流层中O3浓度降低,大气中的溴代氟烃(哈龙,Halons)主要用作灭火剂。(臭氧层破坏:臭氧层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使用含氯氟烃(CFCs)各类化学物质所造成。CFCs亦称氟利昂(freon)医学教育网整理,主要是指一氟三氯甲烷(CFC11)和二氟二氯甲烷(CFC12)。CFCs在自然界中不会产生,自1929年美国开始生产后,已广泛用作制冷剂、气溶胶推进剂、发泡剂、溶剂和氟树酯原料。CFCs排放至大气后,在对流层,由于缺乏短波紫外线辐射,其降解十分缓慢(半衰期1050年)。如到达平流层时,CFCs受到短波紫外线作用而发生光解,释放出游离氯,后者与O3作用生成氧,从而破坏了大气的臭氧层。)图2-16汽车使用无氟制冷剂臭氧层受到破坏形成空洞的后果是,减弱了臭氧层遮挡吸收短波紫外线的功能,人群接触过多的短波紫外线会引起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3酸雨 酸雨能影响很多水生生物和土壤中生物的生存,能腐蚀建筑物和工程结构,破坏植被和农田的正常化学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