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学导练讲义.doc_第1页
《诗四首》学导练讲义.doc_第2页
《诗四首》学导练讲义.doc_第3页
《诗四首》学导练讲义.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语文诗四首(学导练)讲义 八 年级 语文 学科(学导练)讲义课型: 新 执笔: 惠琼琳 审核:一、教学内容:归园田居(其三)和登岳阳楼(其一)二、学习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和默写诗歌,掌握诗词涉及的文学常识。2、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三、学习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四、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五、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六、学具准备: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为著名诗人,陶渊明身处官场黑暗的东晋,自愿辞官归隐,寄情田园,陈与义却适逢靖康乱起的北宋,被迫避难南行、颠沛流离,他们的诗风会有不同吗?他们的感情能产生共鸣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首诗:归园田居(其三)和登岳阳楼(其一)。(二)自主合作 感觉新知1、走进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又名 ,字 ,浔阳柴桑人(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 著名诗人。归园田居共五首,作于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第二年(406年),当时诗人约 岁。陈与义(1090-1138), 代诗人,字 ,号 ,洛阳(现在属河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登岳阳楼共二首。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在长江南岸,濒临洞庭湖。始建于唐代,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2、积累字词 荒秽( ): 。 荷( )锄: 。 草木长( ): 。 帘旌( ): 。夕阳迟: 。迟, 。徙倚( ): 。凭危: 。凭, 。危, 。3、整体感知(1)指导朗读:通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畅;(齐读)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登岳阳楼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分组读)(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的画面。(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和经历、心情)(三)师生互动 理解新知归园田居(其三)朗读思考:1、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意思?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3、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细读品味:(四)尝试练习 掌握新知登岳阳楼(其一)分学习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1、“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描绘的是静景,对下面诗句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2、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诗中以“万里”对“三年”,表达出哪些信息?3、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五)课堂小结 梳理新知归园田居表现了陶渊明归隐之后的兴致和感受,展现了宁静的田园风光,风格自然清新。登岳阳楼是陈与义在靖康乱起时,避难南行,在辗转流离中写下的登楼触景的感怀之作。家破国亡,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悲痛和忧愁,风格悲壮沉郁。(六)深化练习 巩固新知学习小组同学开展朗读、背诵活动,看谁背得快、记得牢。(七)开放练习 拓展新知1、赏析归园田居另四首,写点儿读后感。2、比较陈与义登岳阳楼与杜甫登岳阳楼、登高诗的同与不同,写点儿读后感。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注释:岳阳楼:湖南岳西门城楼,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首联:仇兆鳌杜诗详注“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系我国第二淡水湖。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北纳长江松滋、太平、藉池、调弦四口。昔日称“八百里洞庭。”颔联:吴楚,为春秋二国名,大致上吴国在湖东,楚国在湖西,洞庭像是把两隔开。坼,裂开,隔开。乾坤,此处指日月。颈联:有孤舟,在孤舟。有,在。当时,杜甫年五十有七,耳聋肩麻,多病缠身,阖家又在水漂泊,故曰“老病有孤舟。”尾联:戎马关山北,是年吐番入侵。战事犹示已。赏析:本诗描绘洞庭湖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身世,反映了他对亲人的怀念,对国事的忧思。登高诗人:杜甫朝代: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渚:水中的小洲。回:回旋。潦倒:困顿,衰颓。新停:指当时杜甫因患病而停酒。落木:落叶。萧萧:风吹树叶飘落的声音。悲秋:因秋生悲意。百年:人的一生,此指年老。 【译文】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悲哀;白沙点缀着江洲,飞鸟在水上旋回。一望无边的树叶萧萧飘落,波涛不息的长江滚滚奔来。离家万里,悲叹自己长年漂泊他乡,秋来更添愁绪;年老多病,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艰苦备尝,双鬓早被繁霜覆盖;穷途潦倒,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 【赏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