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源搭桥为习作引路.doc_第1页
活源搭桥为习作引路.doc_第2页
活源搭桥为习作引路.doc_第3页
活源搭桥为习作引路.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活”源搭桥 为习作引路 圭峰小学 林丽蓉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叶圣陶也曾说过:“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沦没在虚空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倾注出真正的活水来。”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习作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那么,究竟如何让学生的习作 “贴近学生实际,表达真情实感”呢?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要想让学生轻松自如地驾驭作文,兴趣的培养是至为关键的一步。兴趣是一种原动力,只要有了兴趣,再难的事也敢做,也愿意做,并且可以做好。怎样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 1、让作文回归生活,使学生懂得作文写什么。 让学生的作文回归生活,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写身边的人或事物。因为自己的事,身边的人(事)或物都是小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手所做的,他们感受深刻,体会真切,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学生感到有话要写,有话想说,容易写出象样的习作来。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涉及到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那么搞好习作训练首先就要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从而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如果一个人看过蚂蚱,抓过蛐蛐,挖过蚯蚓,玩过鱼,那他对人类和自然的感觉会完全不一样。”为了丰富学生创作的题材,本学期来,我也适时组织了多种活动,从学生“拔河比赛”、“元宵猜灯谜活动”到生活实践活动“学炒菜”、“今天我当家”、“我给妈妈洗脚”,甚至要求学生参加植树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尽情地体验着“快乐作文”的快乐,作文兴趣浓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每次作文,学生再也不会为没有什么可写而发愁了,一篇篇活泼有趣的习作应运而生。3、多赞赏、鼓励学生,让其体验成功的自豪感。 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使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进步,享受到写文章的乐趣,树立自信心。另外,教师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位为学生营造氛围,提供表现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心里就会充满成功的喜悦。例如,鼓励学生将写得好的作文投向学校广播室,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比赛等。一经采用,不但能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形成创作动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二、激活学生的生命灵性 一切教育教学的宗旨是要培养耳聪目明、心灵手巧的人,习作也不例外。如何把学生培养成聪慧、灵敏的人呢?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练就一双敏锐的“慧眼”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教师要帮助学生时时处处有生活的观念,并着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双慧眼,在看似单调、平淡的生活中常常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获得习作的灵感和激情。为经常提醒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不要放弃任何一个观察体验、思考生活的机会,我设计了几种观察记录卡:这些卡片引导学生象猎人那样时刻关注生活,增强了对生活的敏感性,并练就了一双“慧眼”,使学生善于从自己身边那些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淡的东西。 2、鼓励求异想象,培养学生练就一个敢于创新的“灵脑”。新的世纪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求异思维水平与想象能力是一个人创新能力的主要特征。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时时有学生求异想象的活动,无疑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自然能为提高学生未来生命体验活动的质量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1)同一活动,多种拟题;(2)同一题目,多种立意;(3)同一中心,多种表达。运用童话习作、想象习作、续写作文、扩写作文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三、重视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 “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其实就是说作文和写作文,只不过是表达的方式不同,但 “口头语言的发展能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书面语言的发展又促进口头语言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应通过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完善,促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1、及时捕捉写作时机,鼓励学生即兴作文。 自然界的千变万化是有很多值得我们用心去观察的,而生活又是给我们灵感的写作源泉。要引导学生及时摄下身边动人的镜头,捕捉写作的时机,进行即兴作文。即兴作文,是在教师出题以后,学生用短时间进行准备,在没有经过充分的熟思过程进行的现场口述。它还包含了多种训练的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在口头表达时声音、节奏、语气、感情诸多方面得到锻炼,而且它使学生从确定中心到选择取舍材料;从结构安排,遣词造句都在快速反应中能得到训练,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就能够开阔学生思路的,对学生思维的条理和周密化起到良好的作用。 如:当我们班上的个别学生由于迷恋网络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时,我就适时地开展了一次“正确对待上网”的主题班会。同学们分为正反两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列举了资源共享,开阔眼界,广交朋友,及时了解世界风云等好处;反方则指出,过于迷恋网络游戏,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上课精力不集中,有些甚至逃学等。最后大家一致达成共识:要合理使用资源,以求得更好地发展。这时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同学们满腔激情,一发而不可收,很快就完成了习作。连平时作文能力并不强的同学也说:“老师,作文原来这么容易呀!”是的,只要有素材,还怕同学们写不出情文并茂的文章吗? 2、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好话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学生有很强的语感,笔下表达就会更加通顺、流畅。学生头脑中的素材积累需要不断激活,才能使他们不断发现,产生新的感受和认识。学生在和别人谈论、交流时,你的感受我的认识他的想法,在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中,产生良好的磁场效应,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口头语言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展开联想,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同时口头语言又能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言为心声,平时说话就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写作时,怎么说就怎么写,写作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四、加强积累,丰富底蕴 学生语言积累,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也就是通常说的“内功”。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积累。努力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一些课内的重点句、段,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背诵,逐步培养积累意识。课外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做好摘录笔记,印象深的文章写好读后感,并把偶尔产生的灵感和对学习、生活的感受随手记下,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