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文化中樱花的美学意义摘 要:樱花是日本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美学符号之一。结合日本民族的“ 物哀观 ” 的审美精神 ,着重分析了樱花在各个时代所体现的美学意义及其演变过程 ,以此来拓展我们对日本人美学理念和文化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关键词:樱花;美学意义;物哀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樱花是日本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樱花传达着日本民族的审美精神,研究樱花是透视日本民族的重要窗口;樱花作为日本的国花,为日本民众所喜爱,每年的樱花节赏花之人络绎不绝;樱花本身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本论 樱花是自平安时代以来几乎所有的日本人所钟爱的。提起樱花 ,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把它视为“ 日本的花” ,而且这种看法是在江户时代就已很普遍了。 1 不同民族的人们赋予花卉不同的涵义 ,故而产生了不同的民族审美观。今天的日本人将樱花视为“ 国花 ” 且每逢春天樱花盛开之际 ,日本人都要结伴赏花 ,充分体现了日本人对樱花的爱恋之情。樱花被认为蕴涵有日本民族之于大自然的“物哀美 ” 意识 ,因此日本人对它们情有独钟 ,在它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日本民族一种特殊的审美观念。同时 ,在日本人数千年的认识发展长河中 ,樱花作为一种审美对象 ,其所蕴含美学意义发生了多次变化 ,从而成为日本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樱花是日本民族“ 物哀 ” 审美观的重要载体 “ 物哀”是日本古已有之的美学思潮 ,不仅深深浸透于日本文学 ,而且支配着日本人精神生活的诸多层面。 真正将单纯感叹的“ 哀 ” 发展到具体充实的“ 物哀 ” 的是源氏物语 的著者紫氏部。“ 物 ” 是客观存在 ,“哀 ” 是主观情感 ,两者“ 物心合一 ” ,其中“ 物 ”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自然风物 ,更可以为社会世象、 人情百态 ,总之是以现实之物触内心之“ 哀 ” ,大大丰富了“ 哀 ” 的情感范围。这种“ 物哀 ” 之情包含着赞赏、 亲爱、 喜爱、 可怜、 共鸣、 同情、 悲伤、 怜悯、 壮美、 感动、 失望等诸多情绪。这样“ 物哀 ” 写尽人生世象 ,人间世情。随着日本历史的发展 ,特别是佛教的普及 ,“物哀 ” 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逐渐成为日本民族共同的审美观念 ,对平安王朝及以后的审美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审美意识的形成与一国的自然环境、 历史传统、社会生活等因素密切相关。物哀意识诞生于日本 ,与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日本列岛自古以来经常为雾霭所笼罩 ,自然风光留给人们的是朦朦胧胧、 变幻莫测的印象。日本在狭窄的国土上集中了如此之多的千姿百态、 俊秀幽雅的自然美景 ,但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的频频袭击 ,使日本人常常目睹美好景致在顷刻间毁于一旦 ,化为乌有。这使得日本人从上古时代开始就相信 ,美好的事物是短暂的、稍纵即逝的。这促使日本人形成了最初的朴素的“ 哀 ” 的观念。6世纪中叶佛教传入日本。于是 ,佛教的出世主义便很快地渗透进日本的审美意识中 ,佛教的万物流转和生灭无常观、 视现实世界为应予厌离的苦界等净土教的秽土观在日本得到了广泛普及。佛教所揭示的人生的虚幻感以及万物流转的“ 无常观 ” , 2使日本人原本因为自然环境因素所形成朴素的“ 哀 ” 的观念得到了新的发展。“物哀 ” 的审美意识逐渐成为日本的主流审美观点。在“物哀 ” 的审美观念产生之后 ,又相继出现了以幽玄为中心的“空寂 ” 和以风雅为中心的“闲寂 ” 美 3 ,它们构成了日本审美意识的主体 ,并大大拓展了日本固有的审美意识及其表现出来的艺术深度。樱花是日本人自上古时代就开始种植的花卉之一。樱花花期甚短 (约七日 ) ,盛开时团团锦簇 ,热烈灿烂 ,极为壮美 ,但一阵风吹来 ,满树樱花如雪般静静飘落。樱花在美到极致时凋落 ,在视觉上给人以极大的冲击。落花中潜藏着一种令人怜惜的哀愁情绪 ,这种瞬间的飘落之美与佛教的“短暂、 无常、生死轮回 ” 的思想相吻合 ,并在与日本人朴素的“ 哀 ” 的思想相结合中得到深层次的表现。比起盛开的樱花 ,凋落的樱花更让日本人动情 ,它被认为是无常之美的一种体现 ,充满“物哀 ” 的哀伤情调。人们悲叹生命短暂易逝 ,自然变化无常 ,从而愈加深刻的体会到“物哀 ” 之感。樱花的美学形象也并非一成不变的 ,在日本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它经历了几个阶段 ,但总体而言 ,樱花的美学形象与“物哀观 ” 紧密相连 ,是日本民族“ 物哀 ” 审美观的重要载体。二、 樱花的美学形象在日本文化中具有的内涵 樱花文化意义的起源与日本早期的宗教崇拜有关。日本最古老的书面文学作品4上记载着“ 木花佐久夜姬 ” 的传说讲述了天皇的祖先、 天照大御神的孙子迩迩芸命降临人间时与木花佐久夜姬一夜成婚 ,从此繁衍后代 ,成为大和民族的始祖。至此之后 ,木花佐久夜姬的化身 樱花就有了“ 魔咒 ” 、 “ 神力 ” 。于是 ,人们便顶礼膜拜樱花神祈求她的庇佑。但这很难说就是樱花美学意义的起源。樱花的美学意义的真正起源应该来自于农耕文化。在生产力极低的远古时代 ,人们祈求樱花神的庇护是为了让神灵保佑农作物的丰收 ,实际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崇拜。这种朴素崇拜的起源可能是因为樱花盛开之时正合农时令节 ,平均气温适中 (摄氏 12度左右 ) ,稻田水温较高 ,不必担心冷空气的袭击 ,此时种植能保丰收 ,樱花开放意味着稻谷种植的开始。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 ,樱花的美学意义逐渐产生了。在春色烂漫的日子 ,面对锦簇盛开、 漫山遍野的樱花 ,人们大都会联想到美好与丰收。因此 ,人们将樱花和繁荣、 美丽联系在一起 ,也是自然而然的。当樱花盛开 ,日本人都会围着樱花树载歌载舞。在他们眼中 ,樱花繁花似锦的美实际上是农耕女神驾临人间 ,赐人丰收的外在形式。这一将自然物与人类的审美直观直接联系的现象在早期的人类社会是十分普遍的。因此 ,在日本 ,人们最初是欣赏樱花的“盛开之美 ” 。而这一审美观点也影响了稍后出现的贵族赏花的审美活动 ,即“ 花宴 ” 。日本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初期 ,中国梅花和赏梅习俗传入日本。在中国文化强烈影响下 ,日本皇宫将梅花栽种于庭院之中 ,太宰府的官员们常常遵循唐风举行“梅花宴 ” ,诗文中也出现了咏梅的内容随着日本文化逐渐从“ 汉风文化 ” 向民族化的“ 国风文化 ” 转变 ,赏花的热情也开始由“ 梅 ” 转向了“ 樱 ” 。在古今和歌集 134首春歌中 ,樱歌就占了一百多首 ,而梅花只有 20首 ,这与早期崇尚梅花的万叶集 形成了鲜明对照。平安时代 ,贵族的官邸和庭院到处种植了樱树 ,每年春天樱花盛开时 ,贵族们便举行豪华的樱花宴 ,即所谓“花宴 ” 。上流社会的这种樱花宴政治色彩极为浓厚 ,它不仅是王权的象征 ,也是贵族们显示财富的社交场所。直到大约平安时代中期以前 ,樱花在日本人的心目中都是美好明艳的象征。当时人们对于樱花是欣赏它的盛开之美。樱花是作为生机勃勃、 繁华美丽的形象而存在的。此时期 ,即使吟唱落花的和歌 ,大都是积极向上的 ,落花也被认为是生命再生的预兆。平安时代中期 (911世纪 )以后 ,随着平安王朝的结束和贵族文化的衰败 ,人们对樱花的审美体验逐渐由开放时为其美丽感到欢喜愉快转变为樱花凋落时感到怜惜和哀伤。在自然的变幻无常以及佛教的影响下 ,人们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中形成了生命无常的思想 ,而这种无常观不断得到提高和洗练 ,最终成为日本人追求的“ 物哀 ” 的美学理念。正如兼好法师所言“万事始与终 ,方最显情趣 ”【5】 ,日本人开始认为凋零的樱花比盛开时更令人动情和感伤 ,是体现“ 物哀 ” 这一无常之美的最好的载体。在此时日本人由于受到“ 物哀 ” 审美观的影响 ,对樱花的欣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由欣赏樱花的盛开之美 ,赞叹其生机勃勃 ,繁华美好而转变成感叹樱花凋落时的惋惜和哀伤 ,所表达的情感也多是伤感和哀怨之情。随着这一“ 物哀 ” 审美观的发展和演变 ,樱花的美学意义也逐渐发生了转变。10世纪时 ,由于地方豪强地主的壮大和发展 ,出现了为扩大势力、 保护庄园经济的武士阶层。对武士而言 能为主君尽忠 ,即使生命短暂 ,但也像樱花般绚烂多彩过。而凋零时的洁净美好 ,随风而逝 ,更是符合武士心中对于美的追求。被风吹落的片片花瓣弥漫整个青空,象波浪一般起伏摇曳、 飘荡 ,充满了华丽与豪放感。武士在厮杀前的赏樱也是对生命生与死 ,“ 无常 ” 与“ 流逝 ” 的内心感应 ,以及为主君效命时无所顾惜的真实写照。樱花的易逝、 洁净之美恰如其分地反映出武士的内心追求和精神 ,成为武士道精神的象征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因此 ,到江户时代 ,武士道精神和道德观念已经成为日本整个民族的普遍追求的道德标准。樱花的美学意义进一步的深化了 ,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 花中樱花,人中武士 ” 【6】这一谚语的流行。这一谚语本是 一句台词 ,意思是“百花之中樱花最为美丽 ,各类人中武士最值称道 ” 。新渡户稻造在武士道 一书中开篇也提到:“ 武士道 ,如同它的象征樱花一样 ,是日本土地上固有的花朵。它并不是保存在我国历史的植物标本集里面的已干枯了古代美德的标本 ,它现在仍然是我们中间的力量与美的活生生的对象。 ”【7】从日本人将樱花凋零之美与死亡相联系这一点来看 ,在之后樱花的美学形象与军国主义思想相结合 ,成为“ 死亡之花 ” 是有历史缘由的 ,甚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换句话说 ,樱花的美学形象在江户时代开始就与死亡相互联系 ,只是在军国主义的背景下被刻意强化了。虽然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浪漫的樱花和残暴的军国主义联系在一起 ,但探究日本人的文化与历史 ,这又是顺理成章的发展过程。明治维新至二战结束 ,军国主义分子大肆宣传所谓“ 为了大和民族 ,勇敢的武士们 ,让我们像樱花一样为国奉献吧 ” 等煽动口号 ,樱花在军国主义者眼中已不再是美好情感的象征 ,它代表大和民族的灵魂 ,是“ 英勇 ” 的标志。此时 ,樱花图案也广为军队所利用 ,军队的徽章上越来越多地出现樱花的图案 , 1870年的陆军军服中 ,少尉以上的军服袖口纽扣使用了樱花图案; 1906年颁发的射击优等徽章、1912年颁发的下士勤劳徽章以及步兵军服襟章上都出现了万朵樱花盛开的图案;到了 1938年 ,陆军军刀以及士兵肩章上都大量使用了樱花图案。在军歌中 ,“ 落樱 ” 的内容大量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 ,日军组织了近 4 000余人的“ 神风敢死队 ” ,编号为“ 山樱队 ” 、 “ 若樱队 ” 等 ,而在那些即将死亡的士兵遗言中 ,大量出现诸如“教儿应如此 ,似山樱凋散 ” 、 “ 樱花为凋散而开 ,只因散花成英雄 ” 这样的诗句。樱花就此成为了军国主义的象征之一。“ 物哀 ” 审美观在日本人赏樱这一行为上的具体反映即是人们欣赏花落之美而非盛开之艳 ,这直接影响了武士道精神中追求“牺牲之美 ” 的思想。他们认为生命不在于长久而在于是否闪光:要像樱花那样经历短暂绚烂之后随即凋谢的“壮烈 ” 。武士选择以“切腹自杀 ” 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就是受到这一观念的影响。因此受到武士自杀美学的影响 ,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实际上 ,从日本人崇尚消亡的审美理念来看 ,其自杀行为又是一种顺其自然的行为 ,诚如丹纳所说:“艺术家从出生至死 ,心中都刻着苦难和死亡的印象 ” 9 。因此 ,在日本 ,文化人自杀几乎成了一种时髦 ,他们希望像风吹落樱一样痛快地死去。近代日本作家芥川龙之界、 北村透古、 太宰治、 有岛五郎、 三岛由纪夫等 ,其原因虽各有不同 ,但如樱花届时自然凋落式的人生观可谓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10在获奖后不久就以自杀结束了人生 ,令人深感惋惜 ,但从日本人崇尚樱花凋落式的无常审美理念来看 ,似乎又是顺其自然的。从古至今 ,不论是武士的“切腹 ” ,还是百姓的“ 心中 ” ,或是战士的“ 一亿玉碎 ” ,都普遍带有这种色彩。二战结束后 ,日本民族对樱花的审美价值的认识逐渐摆脱被扭曲历史的影响 ,战前占支配地位的“ 死亡之花” 、 “军国之花 ” 的观念逐渐消失 ,现在的日本人大多将樱花视为春天的象征、 美好生命的化身 ,人们更多的会想到聚会、 恋爱等 ,日本民族对樱花的审美价值已经摆脱被扭曲的命运 ,开始走上了正常的道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现代日本人对樱花之美的欣赏更多的是单纯的将樱花看作一种美丽的花卉来欣赏 ,因此樱花的美学意义不再具有特定的内容 ,而樱花之美也回到了它原本的植物之美。三、 结 语总体而言 ,樱花的美学意义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的大部分时间中贯穿着日本的“ 物哀 ” 审美观 ,是“ 物哀 ” 审美观的载体之一。其发展的线索在于樱花的美逐步由“盛开之美 ” 发展到“凋落之美 ” 。并在武士阶级兴起后与武士道精神相结合 ,使得樱花成为武士道精神的象征 ,并在之后进一步成为军国主义的代表。在二战之后恢复了它原本的植物之美。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同它的地理环境、 政治、 经济有关 ,也同宗教形态的构成有关 ,而樱花美学意义和价值的形成是日本历史和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透过樱花的美学涵义 ,我们可以探究日本民族所 通过日本历史文化课的学习,引起我对日本文化的极大兴趣。日本文化有许多和中国文化相似的地方,又有很多具有自己独特特征的地方。我看了几本有关日本茶文化,了解到日本樱花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走过的精神和文化历程 ,对于今后更进一步的研究深有裨益。结束语其特点,了解到樱花在日本国民性中所占的比重。日本樱花文化博大精深,我所了解的只是其皮毛,我下决心今后多读这方面的书,通过樱花文化来了解日本人的国民性。参考文献: 1 白晓光.樱 J .日语知识 , 1999 (4) : 482 49 .2 紫式部(日语原文 紫式部 假名 罗马字 Murasaki Shikibu,973?10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4193.1-2025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第1部分:工业气瓶
- 应急安全培训装置课件
- 无人机资格证试卷(突破训练)附答案详解
- 新生儿真菌感染高危因素与抗真菌治疗原则
- 公司汽油购销合同(标准版)
- 2024年自考专业(金融)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防水补漏工程合同(标准版)
- 计算机三级考前冲刺练习试题【名校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审批流程中的临床研究报告数据完整性报告
- 2025年数字化技术在零售门店智能货架商品识别与分析中的应用报告
- 监测数据智能分析
- 医院中层干部素质与能力
- 临床基于ERAS理念下医护患一体化疼痛管理实践探索
- 心内科工作汇报
- 2025年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单招考试文化素质数学试题预测试卷带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学堂在线 战场侦察监视技术与装备 章节测试答案
- 企业人员分级管理办法
- 2025年一级(高级技师)中式面点师理论考核试卷真题合集(后附答案和解析)
- 山东2025年中小学国防教育知识竞赛
- 政府单位消防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腊味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