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自主赏析 篇目二 李凭箜篌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自主赏析 篇目二 李凭箜篌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自主赏析 篇目二 李凭箜篌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自主赏析 篇目二 李凭箜篌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自主赏析 篇目二 李凭箜篌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主学习 初体验 第三单元 自主赏析 识记基础知识 理解文本大意 名师课堂 一点通 知能提升 巧应用 篇目二李凭箜篌引 探究课文精要 直击高考考点 1 2 3 4 5 k n h utu y w ji ol 6 即国中 国都长安之中 形容乐音清脆 形容乐声清丽 演奏 弹奏的时间 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 引 7 三 佳句诵读1 吴丝蜀桐张高秋 2 芙蓉泣露香兰笑 3 女娲炼石补天处 4 梦入神山教神妪 5 露脚斜飞湿寒兔 空山凝云颓不流 昆山玉碎凤凰叫 石破天惊逗秋雨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8 说作者 一 简介 李贺 790 816 字长吉 福昌 今河南宜阳西 人 为唐宗室之后 家居昌谷 自幼家贫 却才华横溢 终身抑郁不得志 27岁去世 一生精力用在诗歌创作上 曾在长安做了三年奉礼郎的小官 二 作品 著有 昌谷集 名篇 老夫采玉歌 雁门太守行 等 三 评价 唐浪漫主义诗人 从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诗人 其诗风奇崛幽峭 浓丽凄清 被后人称为 长吉体 9 寻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 811 至元和八年 当时 李贺在京城长安 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 因善弹箜篌 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 王侯将相立马迎 身价之高 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 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 设色瑰丽 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 琵琶行 韩愈的 听颖师弹琴 相提并论 推许为 摹写声音之至文 10 链常识1 长吉体 指唐元和年间诗人李贺的诗作所独有的风格意境 李贺字长吉 故名长吉体 长吉体 诗在构思 意象 遣辞 设色等方面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 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 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 华美的语汇 创造出异想天开 从未有过的意象 在遣辞与设色方面 多用 泣 腥 冷 血 死 之类的字眼以及 冷艳怪丽 的风格 使诗歌带有伤感冷艳的风格 表现苦闷情怀 11 2 引 引与行 歌 吟 都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汉魏以来的乐府诗 属于古体诗 在句数 字数和平仄 押韵方面都比较自由 有的诗中间还可以换韵 其形式采用五言 七言 杂言的古体 富于变化 12 览译文 教师用书独具 13 14 15 16 17 1 本诗重点表现李凭精湛的弹琴技艺 但开头一句却写箜篌的构造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 吴丝蜀桐 写箜篌构造精良 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写物亦即写人 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2 哪两句诗文是直接描写乐声 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提示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运用通感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以声写声 以形写声 昆山 句是以声写声 而 芙蓉 句则是以形写声 18 3 第五联中哪一个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 第六联中诗人用 老 和 瘦 两个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 有何妙处 提示 1 逗 一个 逗 字 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而且 石破天惊 秋雨霶霈的景象 也是音乐形象的示现 19 2 诗人运用反衬的手法 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诗人用 老 和 瘦 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 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 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 行动艰难 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 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 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20 4 后八句是从哪个角度描写乐声的 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提示 这长长的一段都是从侧面写出了李凭弹奏乐曲时所产生的动人心弦的效果 以音响效果 侧面烘托弹奏者的技艺高超 同时想象丰富 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21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 描述 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这其中描写 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正侧结合 点面结合 细节描写等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等 高考这类题型常用以下提问方式 从情与景的角度 对某句进行赏析 本诗对某物 人 采用了哪种描写方式 请简要分析 22 例1 2011 安徽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题目 琅琊溪 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 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 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 今安徽省境内 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槎 ch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23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 四两句进行解析 答 解析 命题人已经将解题角度明确告知考生 考生只需将虚实部分找到即可 结尾两句从溪水飘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 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 源头当在山中无疑 以眼前所见 实写 推写未见之源头 虚写 虚实结合 有暗示美景更在山中幽深处之意 24 答案 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 虚写山中的春景 以及溪源之远 溪流的曲折 虚实结合 激发了读者的想象 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25 例2 2009 福建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回答问题 江行 宋 严羽暝色蒹葭外 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 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 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 厌听棹歌 声 注 棹歌 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26 请从 景 与 情 的角度 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D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答 1 情景交融有多种表现形式 有的情融于景 有的景融于情 有的是以乐景写哀情 有的是以哀景写哀情 这些都要分析清楚 就本题来说 雪 残 雁 断 月 新 潮 生 从总体来说是哀景写的哀情 作者是情寓于景中了 2 点明 景 与 情 的关系 3 分析怎样的景寓了怎样的情 4 联系全诗的感情作结 27 答案 融情于景 步骤一 诗中描写了雪 残 雁 断 月 新 潮 生 的凄迷景致 步骤二 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 思乡之感 步骤三 28 一 掌握常考的表达方式 描写与抒情描写 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1 正面描写就是对诗歌中的人 事 物从不同的角度 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直接描写 可以从以下方面把握 29 1 动静描写对事物 景物作动态 静态的描写 又可分为 以动 声 衬静 如王籍 入若耶溪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动静结合 戴叔伦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弯 月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以静写动 李白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庐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化静为动 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30 2 虚实描写 虚写 不是写眼前的实景 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 虚 包括三方面 第一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如 梦游天姥吟留别 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31 第二 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 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如李煜 虞美人 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句中 故国 的 雕栏玉砌 存在 但此时并不在眼前 是虚象 32 第三 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 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 将倍增其愁 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如柳永 雨霖铃 中云 今霄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 一舟离岸 词人酒醒梦回 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 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虚写 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 引起读者的想象 33 实写 是指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 实事 实境 例如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上阕的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雨霖铃 中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 如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等 在诗歌欣赏中 虚与实是相对的 如书上所言 有者为实 无者为虚 有据为实 假托为虚 客观为实 主观为虚 具体为实 隐者为虚 有行为实 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 未来是虚 已知为实 未知为虚等等 在诗歌鉴赏中重点考查的是 34 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 事与想象的景 事互相映衬 交织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 虚实相生 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 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 以达到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的境界 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 开拓诗中的意境 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35 3 白描与细节描写 白描 指用最精练 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不事雕琢 不加渲染铺陈 抓住对象的特征 如实地勾勒出人物 事件 景物的情态面貌 要避免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 如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6 细节可以更加具体 生动 鲜明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的特征及其内在本质 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 强化作品的主题 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往往从人物形象的语言 动作 神态等方面进行描摹 如赵师秀的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37 4 视角与色彩视角 远近 高低 视觉 听觉 触觉等 因视角的变化 才形成了层次不同 由远及近 由上到下等 如苏轼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在古诗歌中 事物或景物往往会形成色彩对照 明暗对比 红绿搭配 冷暖色调等 38 2 侧面描写用对其他事物的描绘来烘托所要着力表现的对象 从而使这一对象的特点更加形象突出 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与联想能力 如 琵琶行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39 1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 是一种不要任何 附着物 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 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陈子昂的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 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 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40 2 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 某个问题等的叙述 描写或议论 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就是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 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 所以高考考查以间接抒情为主 又可分为两类 41 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 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 松 竹 梅 兰 山石 溪流 沙漠 古道 边关 落日 夜月 清风 细雨和微草等 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借 原上草 的顽强抗争 尽情抒发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 42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 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柳永的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场景描写之中 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43 一般情况下 是乐景写乐情 哀景抒哀情 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 红叶青山 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 反衬诗人的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 说 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 44 托物言志 托 寄托 借助 物 客观外物 言 表达 志 志向 志愿 托物言志 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 感情 而是采用象征 兴寄等手法 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 如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45 二 明确思维趋向1 根据题干要求 判断答题的方向 是描写角度还是描写方法 是描写方式还是抒情方式 2 找到相关诗句 具体体会 可以根据所掌握的描写方法和抒情方式一一代入相关诗句 具体体会 然后加以判断 46 三 规范答题步骤第一步 先准确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描写 抒情 手法 第二步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作者描写了什么内容 是如何进行描写的 或抒发了什么感情 是怎样抒发的 第三步 简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即有效塑造出了怎样的形象 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47 48 一 阅读鉴赏 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 注 水调子孤舟微月对枫林 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 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 流人 流落江湖的乐人 水调子 水调歌 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 今湖南黔阳 贬所途中 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 49 1 本诗有两个写景的句子 任选其一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答案 孤舟微月对枫林 的作用 通过写 孤舟 微月 枫林 交代了听筝的环境 为全诗定下清冷凄凉的基调 烘托了气氛 借此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岭色千重万重雨 的作用 此句既可理解为在写实景也可理解为通感手法的运用 以视觉写听觉 展现了 鸣筝 的艺术效果 无论是哪种境况 对迁客 或流人和作者 的孤寂悲愤或理解为复杂的思想情感都起到陪衬烘托的作用 50 2 这首诗中 断弦 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请就 断弦 这一细节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反映了筝曲的激越 前句 岭色千重万重雨 是筝曲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 想象瑰丽 表现乐音的繁促酣畅 断弦 表明激越的音乐达到了琴弦的极限 表现了弹筝人的激愤情感 揭示了 泪痕深 的原因 正因为筝曲激越 乐人倾情演奏 乃至 断弦 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