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文本多元化解读的视角 摘要本文根据现代阅读论的特点,认为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既还原了阅读的真正本质,又注重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并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本为范例,从教学实际出发,就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提出几种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文本阅读多元化解读 现代读解理论认为:文本在解读之前,意义处于未决状态,是潜在的、模糊的或不确定的;文本意义的理解受读解者所处历史时代的制约,解读的意义是不定的;所有理解都应是实谓的、当谓的。认为文本根本就不存在作者的原意,任何读解都只是读者的一种自我的理解,不可能有完整公正的、客观的解读。这种理论在于强调了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与理解。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应引导学生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解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引导学生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呢? 1、文本解读意义的重构 文本是人们艺术接受的对象。人们在解读过程中,对文本的意义愿意以自己的视野出发加以重构,这样就使文本原有的意义发生了转换。审美的转换是一种合乎情理的转换,即使解读者所重构的文本意义,人们知其是误读的,但由于其真正具有能指的依托性、逻辑的同构性、接受的适情性,人们也愿意认同这种解读。 如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述过:古今之成大事、大学问者,必须经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上述的三种境界,第一境的高楼远望,用的是晏殊的词蝶恋花的情境,那远望者是一个相思心切的女子,所望的是一个失落在远方的情侣,是写离情。第二境的苦恋消形者,用的是柳永的凤栖梧词的情境,所咏的人也是一个为爱而受苦的人,是写痴情。第三境的难寻而偶得的情境,是来自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也是描写爱情追求的,并不是写事业的成功与学问的发现。但王国维却把描写情侣们的苦望、苦思、苦求的形象,从原作中分离出来,偏转到事业与学问的追求过程上来,这是被世人公认以意义重构进行创造性解读的成功范例。 2、文本微指意义的张扬 读者因对文本审美的追求向作品投注新意的理解,所投注的东西是文本“微有”的,但既不明显也不突出,可是解读者却能淋漓尽致地加以张扬,变成明显突出的意义所指,这是因势利导的创造,这种方法在古今中外文艺接受中极为常见。 以课文项链为例,许多年来,对其中女主人公的看法,也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她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腐蚀而导致丧失青春的悲剧形象。好像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认识是绝对的众口一声,毫无二致。但是当我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变化,更加看重文本本身的价值而不是某些权威或泰斗的盖棺论定,更加重视接受美学在阅读中的作用时,我们忽然发现,原来项链给我们提供的远远不止我们已经知道的。于是,对这部经典小说重读并产生新的看法,便成为了可能。 我们从来在阅读中忽略的,是玛蒂尔德性格中坚韧、忍耐和吃苦的内涵。丢失项链客观上导致了她生活贫穷和巨额债务,但主观上却成了她命运的转机和性格发生裂变的契机,她开始了由追求虚幻中的虚荣到勇敢面对打击而脚踏实地生活的变化过程。小说中写道:“玛蒂尔德尝到了穷人的那种可怕生活。好在她早已一下子英勇地拿定了主意。这笔骇人听闻的债务是必须清偿的。因此,她一定要把它还清。”“她变成了穷苦家庭里的敢做敢当的妇人,又坚强,又粗暴。”丢项链成为她生活的清醒剂、新起点。所以她10年后重又见到女友时,完全没有了当初的自卑自怨、自惭形秽和低声下气,有的是自在和从容:“去跟她说话吗?当然要去,既然债务已经还清了,可以把一切都告诉她,为什么不可以呢?她于是走了过去。”她已经抛弃了娇气和任性,远离了虚幻的遐想,而成了为明确生活目标而一步步攀登的奋斗女性。10年艰辛挖掘出了玛蒂尔德性格的本真本色,磨炼了她全新的人生态度,这时的玛蒂尔德是一个由外在形象美到内在精神美的女性,一个由错位到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美好而可爱的女性。 再如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文本的表层是写北京的“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北京人易于满足”“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北京胡同的特点也就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北京人的性格,也就是中国人普遍的性格,我们从北京文化的微指,完全可以张扬为中国文化的内涵。 文本意义的微指张扬,可以更深层地解读文本的思想情感的意蕴,呈现文本多层次的丰富意义。 3、文本期待意义的选取 清代学者王夫之说:“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自得。”这“自得”的“情”就是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获取的。人们在文本的解读中,以意义的发现为审美的追求,也就是以读解的方式向作品投入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投入与读者本人的“期待视野”是直接相关的。所谓“期待视野”是指在阅读文本之先及阅读过程中,接受主体基于自己的审美理想、阅读经验期待视野。如一个男孩拿起一本武打小说,是因为想看他理想的英雄;一位少女拿起一本言情小说,不排除想在书中发现自己的“白马王子”的潜在欲望。于是,在文本中寻找知音同调,在文本中寻找自己的期待,根据期待视野分取文本的意义。如中学课本中选编的宽容序言,如果每个读者从不同视角出发,会出现多种主题:先驱者的悲惨与荣耀,守旧者的猖狂与灭亡;提倡理性,宽容异见;封闭导致落后,开放重获新生。这第一种阅读是从文本到文本客观地理出文面的意义,第二种阅读是以全书映照出文本的意义,第三种阅读是以社会时代为背景主观地阐释出文本的意义。应该说这三种理解各有其理,都能在读者群中找到认同者。 4、文本意义的互文解读 文本之间存有一种互相指涉的关系,也称“文本互指性”,简称“互文”,它是朱丽亚克里斯蒂娃提出的概念。这一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的,文本以及文本的语言符号之间,相互发生内容上、文字上的联系,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文本系统。因此我们在解读一个文本时,把它嵌到其他文本,就可以互相辉映,揭示出新的、更深刻的意义。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前的教参认为:“全文反映作者对当时蒋介石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可是在他1928年2月写的那里走一文中,我们却可以读出不同理解。文中写到:“到京后的一个晚上(1927年1月),栗君突然来访。那是一个很好的月夜,我们沿着水塘边一条幽僻的小路,往复地走了不知几趟。我们缓缓地走着,快快地谈着。他是劝我入党来的。他说像我这样的人,应该加入他们一伙儿工作。当时我告诉他我的踌躇,我的性格与时代的矛盾:我说要和几个熟朋友商量商量。”朱自清先生在一九二七年最大的苦闷是不知走哪一条路。他对国民党抱有幻想,对共产党缺乏认识,这决定了他在这两者中左右为难。他在那里走一文中解剖自己说:“我在PettyBourgeoisie(小资产阶级)里活了三十年,我的情调,嗜好,思想,伦理与行为的方式,在在都是PettyBourgeoisie的。我也知道有些年岁比我大的人,本来也在PettyBourgeoisie里的,竟一变到Proletariat(无产阶级)去了。但我想这许是天才,而我不是的;这许是投机,而我也不能的。在歧路之前,我只有彷徨罢了。”朱自清面临十字路口,走哪条路呢?他因此而彷徨、痛苦。他也知道消除这种痛苦的方法。他说:“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那里走一文是研究朱自清当时思想的重要资料,详尽而真实地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从以上的材料和分析我们可以说,荷塘月色的主题是:表现了二十年代末,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朱自清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而产生的彷徨、苦闷的思想感情。 文本的互指性理论,把文本视为“世间物”,让文本纳入历史,进入社会系统,使文本与文本之间交互引发,由此产生无限丰富的意义,从而解读出文本的新意、深意。 5、文本意义的批判性解读 批判性的阅读具有解构的性质,读者对文本可以横挑鼻子竖挑眼,要找出作者和文本中的隙漏或不足,从而出现新的创造性的读解意义。新教材选编的钱钟书读伊索寓言中,作者说他在读卢梭爱弥儿时,针对卢梭“反对小孩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把纯朴的小孩教复杂了,失去了天真”进行了批判,钱钟书说:“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子教的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这种对寓言的意义进行的批判式的读解,无疑创造了新意。 新教材节选的史铁生我与地坛,作者回忆母亲,深深感悟到母亲的苦难和伟大。“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母亲担心儿子寻短见,担心儿子没有出路。儿子摇了轮椅到地坛,她总是失神地呆呆地在门口站老半天。儿子在园子里呆久了,母亲不放心,就到园子里去找,作者痛感自己的母亲是“活得最苦的母亲”是坚忍的、伟大的。作者对母亲的赞颂的确感人至深,这是教育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母爱的好教材。但是有些学生阅读后却提出了这样的看法:作者在多岁下过乡,经历了几年社会的风雨,思想也应该成熟了,虽成了残废,可也不至于走投无路;但作者却表现的那么脆弱、自私,对母亲的感情不闻不问,耍小孩子脾气,给母亲心里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似乎与他的年龄和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