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采区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 说 明 书 辅导老师: 设 计 人: 班 级: 学 号: 时 间:2011年12月27日目 录 目 录.前 言.第1章 采区概况.1.1 地质条件.1.2 开采条件.第2章 采区通风系统. 2.1 采区通风系统要求2.2 采区进风上山与回风上山的选择.2.3 回采工作面的通风方式选择.第3章 采区风量的计算3.1 工作面的供风及工作面风量计算原则及要求.3.2 回采工作面风量的计算3.3 掘进工作面风量的计算.3.4 硐室风量的计算.3.5采区风量分配第4章 采区总阻力的计算. 4.1 摩擦风阻与局部风阻的计算. 4.2 摩擦阻力的计算 4.3 局部阻力的计算.4.4 采区巷道总阻力的计算.第5章 掘进通风设计. 5.1 掘进通风设计的原则. 5.2 掘进通风方式的确定 5.3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的计算.5.4 风筒的选择5.5 局部风机工作风量的计算 5.6 局部风机工作风压的计算 5.7 局部风机的选择. 5.8 掘进工作面风量的验算.5.9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和通风系统第6章 采区安全专题设计. 6.1 煤矿火灾分类和危害.6.2 防灾综合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煤矿安全规程、矿井通风教科书 第一章 采区概况第1节 地质条件采区内地质构造简单。采区内无断层和褶曲,也无火成岩侵入等特殊地质构造。无大的含水层和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本采区内部有三层煤,厚度及顶板岩性见下图。煤岩埋藏稳定,构造简单。编号煤岩性质柱状厚度M岩土描述1砂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细沙,冲击成因,成分为长石及石英颗粒2砂页岩. . . . . . . . . . . . . 2互层状分布,散体结构,层状构造32#煤层 4为可采煤层,是采区主煤层4砂页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互层状分布,散体结构,层状构造53#煤层3.5为可采煤层6粗砂岩. . . . . . . . . . . . . . . . . . . . . 20粗砂,成分主要为长石颗粒7中砂岩. . . . . . . . 10中粗砂,冲击成因,成分为长石及石英颗粒第2节 开采条件 采区西部为一采区是开采区,东部为三采区是未开采区,上部标高-50m,下部标高-200m。走向长度为2500m,倾斜长度为1260m,倾角7。采煤工艺选取先进的综采,掘进工作面采用沿空掘巷。采区相对瓦斯涌出量5m3/吨日,属于低瓦斯矿井。 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标高分别为-50m和-200m。 第2章 采区通风系统 第一节 采区通风系统要求采区通风系统应满足一下基本要求:1)采区必须有单独的回风风道,实行分区通风,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都需要才用独立通风。除有沼气(或二氧化碳)喷出和煤与沼气(或二氧化碳)突出的矿井之外,对于其它矿井的回采工作之间,掘进工作之间,以及回采与掘进工作面之间,独立通风有困难时可以采出串联通风,但必须保证串联风流中的氧、沼气、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的浓度以及浮尘浓度、气温、风速等都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必须有经过审批的安全措施。此外,要尽量避免采用角联或复杂联通网路;无法避免时,要有保证风流稳定的措施。2)对于必须设置通风设施(风门、风桥、挡风墙和风筒等)和通风设备(局扇、辅扇等)要选择适当位置,严守规格质量,严格管理制度,保证安全运转。最好还要建立一套反映风门开关,局扇转停和风流参数变化的遥测和遥讯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3)要保证通风阻力小,通过能力大,风流畅通,风量按需分配。为此,特别是回风巷道要有足够的断面,使支架整齐,加强维护,及时处理局部冒顶和堵塞。4)要设置防尘管路,避灾路线,避难硐室和灾变时的风流控制设施,必要时还要建立抽放瓦斯,防火灌浆和降温设施。 第二节 采区进风上山和回风上山的选择1、单一煤层布置通常,一个采区布置两条上山。一条是运煤上山,另一条是轨道上山。当采区生产能力大,产量集中、瓦斯涌出量大时,可增设专用的通风上山。布置两条上山时,可用轨道上山进风、输送机上山回风;也可用输送机上山进风、轨道上山回风。这些做法各有利弊,现分析如下:采用轨道上山进风、输送机上山回风的通风系统,虽然避免上述的缺点,但输送机设备处于回风流中,轨道上山的上部和中部甩车场都要安装风门,风门数目较多。这种通风的好处是新鲜风流不受煤炭释放的瓦斯、煤尘污染及放热的影响,工作面卫生条件好;轨道上山的绞车房易于通风;下部车场不设风门。但轨道上山的上部和中部车场凡与回风巷相连处,均要设风门与回风隔开,为此车场巷道要有适当的长度,以保证两道风门之间有一定的间距,以解决通风与运输的矛盾。采用输送机上山进风,轨道上山回风的通风系统,由于风流方向与运煤方向相反,容易引起煤尘飞扬,使进风的煤尘浓度增大;煤炭在运输过程中所用处的瓦斯,可是尽风流的瓦斯浓度增高,影响工作面的安全卫生条件;输送机设备所散发的热量,使进风流温度升高。此外,需在轨道上山下部车场内安设风门,此处运输矿车来往频繁,需要加强管理,防治风流短路。三条上(下)山,为单一煤层三条上山的采区通风系统。上山均布置在煤层中,其中一条为胶带输送机上山,一条为轨道上山,一条为专用回风上山。这种采区通风系统,是采用胶带输送机上山与轨道上山作采区主要进风巷,回风上山作采区专用回风巷。这样使专用回风上山中没有机械和电器设备,而且绞车运输与胶带运输又互不干扰,比较安全,采区通风系统简单,通风管理容易。2、多煤层开采时的布置为联合开采两个近距离煤层的三条上山采区通风系统。在下煤层的底板岩石中,布置集中输送机上山和集中轨道上山,在上煤层中布置集中专用回风上山。上、下煤层中的区段平巷与集中输送机上山、集中轨道上山之间,用区段石门及溜煤眼连接,区段回风平巷与集中专用回风上山直接连接。这种多煤层联合布置的采区通风系统,采用集中输送机上山与集中轨道上山作采区主要进风巷,风流经区段石门进入各煤层采掘工作面;集中回风上山作采区专用回风巷,各煤层流出的污风,经集中回风上山流入回风大巷。这种布置的优点是:巷道布置集中,通风系统简单,通风管理容易,采区主要进风巷布置在岩石中,漏风少,专用回风上山中无任何设备,比较安全。 综合以上各种上山选择的优缺点,以及本采区的地质与开采条件,选择轨道上山进风,输送机上山回风的通风系统较为适合。 第三节 回采工作面的通风方式选择工作面通风方式及优缺点的比较通风方式适应条件及优缺点U型通风方式后退式一进一回,在我国使用比较普遍,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巷道维修量小,工作面漏风小,风流稳定,易于管理,但上隅角瓦斯容易超限,工作面进、回风巷要提前掘进。此种通风方是对了解煤层赋存状况,掌握甲烷、火的发生、发展规律,较为有利。由于巷道均维护在煤体重,因而巷道的漏风率减少,适用于低瓦斯矿井前进式一进一回,可缓和采,掘紧张关系,采空区瓦斯不涌向工作面,而涌向回风顺曹。其缺点是:采空区漏风不易管理,且需沿空护巷。这种通风系统适用于推进距离,低瓦斯,自燃倾向性弱的煤层Y型通风方式两进一回,在回采工作面的上、下端各设一条进风巷道,另外在采空区一侧设回风道。优点为:可以很好的解决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回收率。E型通风方式两进一回,下两天为进风巷,上面为回风巷。优点:使下回风平巷和下部工作面回风速度降低,抑制煤尘飞扬,降低采空区温度。但是容易引起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W型通风方式两进一回,或一进两回。优点:相邻工作面公用一个进或回风巷,减少了巷道的开掘和维护,漏风少,利于防火,在近水平煤层的综采工作面中应用较广。Z型通风方式一进一回,前期掘进巷道工程量小,风流比较稳定,采空区漏风介于U型后退和U型前进式之间,但需要沿空护巷和控制经过踩空区的漏风,其难度较大 综合以上工作面通风方式及优缺点的比较,以及本采区的地质与开采条件,回采工作面选择U型前进式通风方式较为适合。第3章 采区风量的计算第1节 工作面的供风及工作面风量的计算原则及要求1、矿井需风量计算原则矿井需风量应按照“由里往外”的计算原则,由采、掘工作面、硐室和其他用风地点的实际最大需风量总和,再考虑一定的备用风量系数后,计算出矿井总风量。1)按该用风地点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 m3。2)按该用风地点风流中的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风速以及温度等都符合规程的有关规定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2、矿井需风量计算 无论矿井或采区的供风量,均按该地区各个实际用风地点,按照风量计算依据,分别计算出各个用风地点的实际最大需风量,从而求出该地区的风量总和,再考虑一定的备用风量系数后,作为该地区的供风量,即由采、掘工作面、硐室和其它用风地点计算到各个采区和全矿井总风量。 第二节 回采工作面风量的计算1、 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 采煤工作面的风量应按下列因素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1) 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100(6887.05246051.5%)1.6=573.96 式中:-第i个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 -第i个采煤工作面瓦斯平均绝对涌出量,。可根据该采煤工作面煤层埋藏条件、地质条件、开采方法、顶板管理、瓦斯含量、瓦斯来源等因素进行计算。抽放矿井的瓦斯涌出量,应相对瓦斯抽放量进行计算。生产矿井可按条件相似的工作面推算; -第i个采煤工作面因瓦斯用处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他好似该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的最大值与平均值之比。生产矿井可根据各个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时,在整个工作面开采期间,均匀间隔的选取不少于5个昼夜,进行观测,得出5个比值,取其最大值。通常根据采煤方法各个采煤工作面瓦斯用处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选取。各种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采煤方法机采工作面 1.2-1.6 炮采工作面 1.4-2.0 水采工作面 2.0-3.0 当采煤工作面有其他有害气体涌出时,也可按有害气体涌出量和不均匀系数,使其稀释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计算。(2) 按工作面进风流温度计算 采煤工作面应有良好的气候条件。进风流温度可根据风流温度预测方法进行计算。其气候与风速应符合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与风速对应表的规定。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与风速对应表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气温/采煤工作面风速/(m/s)1515-1818-2020-2323-260.3-0.50.5-0.80.8-1.01.0-1.51.5-1.8采煤工作面的需要风量计算 =601.59.61.4=1209.6式中:-第i个采煤工作面的风速,按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温度从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与风速对应表中选取,; -第i个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有效断面,按最大和最小控顶距有效断面的平均值计算,m3; -第i个采煤工作面的长度系数。可按采煤工作面长度风量系数表选取。 采煤工作面长度风量系数表采煤工作面长度/m工作面长度风量系数5050-8080-120120-150150-1801800.80.91.01.11.21.30-1.40(4) 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按每人每分钟应供给4m3新鲜风量计算:=452=208式中:-第i个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5) 按风速进行验算: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最低风速,验算最小风量: =600.259.6=144综采和综放工作面的最小风量验算: =600.59.6=288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最高风速,验算最大风量: =6049.6=2304式中:-第i个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有效断面积,m2。 第三节 掘进工作面风量的计算 煤巷、半煤岩巷和岩巷掘进工作面的需风量,应按下列因素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1000.4652.0=93式中:-第i个掘进工作面的需风量,; -第i个掘进工作面的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按该工作面煤层的地质条件、瓦斯含量和掘进方法等因素进行计算,抽放矿井的瓦斯涌出量,应扣除瓦斯抽放量。生产矿井可按条件相似的掘进工作面来推算之。 -第i个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其含义和观察计算方法与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相似。通常,机掘工作面取=1.5-2.0.炮掘工作面取=1.8-2.5.当有其他有害气体时,应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允许浓度按上式计算的原则计算所需风量。(2) 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426=104式中:-第i个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面的最多人数,人。(3) 按局部通风机吸风量计算: (一般长度在1000m以内的单巷掘进,可选直径为500mm以下的风筒;长度在1000m以上的单巷掘进,宜选用600mm以上的大直径风筒。) =2851.3=370.5式中:-第i个掘进工作面同时运转的局部通风额定风量的和,; -为防止局部通风机吸循环风的风量备用系数,一般取1.21.3,进风巷中无瓦斯涌出时取1.2,有瓦斯涌出时取1.3.(4) 按风速进行计算: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最低风速,验算最小风量:有瓦斯涌出的岩巷: =600.258.6=129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最高风速,验算最大风速: =6048.6=2064式中:-第i个掘进工作面巷道的净断面积。m2。(6) 按上述条件计算的最大值,再按配置独立送风(非串联)局部通风机太熟和型号的额定吸风量总和的计算: =2851.25=356.25式中:-同时运转的局部通风机额定风量的综合,; -防止局部通风机洗循环风的风量备用系数,进风巷中无瓦斯时取1.15,有瓦斯时取1.25. 第四节 硐室风量的计算各个独立通风硐室的供风量,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硐室分别进行计算:(1) 机电硐室:采区小型机电硐室,按经验值确定需风量或取60-80。(2) 绞车房:采区硐室,按经验值确定需风量或取60-80。(3) 采区需风量计算: =(1209.6+370.5+80+87.005)1.1=1921.8155 第五节 采区风量的分配1、 分配原则矿井风量确定后,分配奥各用风地点的风量,用不得低于其计算的需风量;所有巷道度偶应分配一定的风量;分配后的风量,应保证井下各处瓦斯及有害气体浓度、风速等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各项要求。2、总风量校核验算:先将以上计算得出的矿井总风量中减去独立回风的掘进风量和硐室风量,按以下原则对剩余的风量进行大致的分配,额、各个回采工作面的风量,按照与产量成正比的原则进行分配;各个备用工作面的风量,按照它在生产时所需的一半进行分配配。即: =1740.1-(370.5+80)=1289.6式中:-矿井总风量中减去独立回风的掘进风量和硐室风量后的剩余风量,; -矿井总风量,; -各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之和,; -各硐室所需风量之和,;剩余风量分配方法是:先用下式计算回采工作面日产一顿煤所需配合的风量,即:=1289.6/6887.05=0.187()/()式中:-回采工作面日产一吨煤所需配给的风量,()/() -各个回采工作面的日产量之和,; -各个备用工作面的计划日产量之和,。分配给各个回采工作面的风量为: =1209.6分配给各个备用工作面的风量为: =604.8第4章 采区总阻力的计算一、矿井通风总阻力的计算原则: 1、如果矿井服务年限不长(10-20),选择达到设计产量后通风容易和困难两个时期分别计算其通风阻力;若矿井服务年限较长(30-50), 只计算头15-25年左右通风阻力容易和困难两个力时期的通风阻。为此必须先绘出这两个时期的通风网络图。 2、通风容易和通风困难两个时期总阻力的计算,应沿着这两个时期的最大通风阻力风路,分别计算各段井巷的通风阻力,然后累加起来,作为这两个时期矿井的通风阻力。最大通风阻力风路可根据风量和巷道参数(断面积、长度等)直接判断确定,不能直接确定时,应选几条可能最大的路线进行计算比较。 3、矿井通风总阻力不应超过2940Pa。 4、矿井井巷的局部阻力,新建矿井(包括扩建矿井独立通风的扩建区)宜按井巷摩擦阻力的10%计算;扩建矿井宜按井巷摩擦阻力15%计算。二、矿井通风总阻力的计算方法沿矿井通风容易和困难两个时期通风阻力的最大风路(入风井口到风硐之前),分别用下式计算各段井巷的摩擦阻力: 值可以从附录一中查的,或选用相似矿井的实测数据。将各段井巷的摩擦阻力累加后并乘以考虑局部阻力的系数即为两个时期的井巷通风总阻力。即: 两个时期的摩擦阻力可按下表进行计算。用下式计算两个时期的矿井总风阻和总等积孔。 三、各巷道风组和局部风阻见表4-1第5章 掘进通风设计 第一节 掘进通风设计的原则根据开拓、开采巷道布置、掘进区域煤岩层的自然条件以及掘进工艺,确定合理的局部通风方法及其布置方式,选择风筒类型和直径,计算风筒出入口风量,计算风筒通风阻力,选择局部通风机。局部通风是矿井通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新风取自矿井主风流,其污风又排入矿井主风流。其设计原则可归纳如下:(1)矿井和采区通风系统设计应为局部通风创造条件;(2)局部通风系统要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技术先进;(3)尽量采用技术先进的低噪、高效型局部通风机;(4)压人式通风宜用柔性风筒,抽出式通风宜用带刚性骨架的可伸缩风筒或完全刚性的风筒。风筒材质应选择阻燃、抗静电型。(5)当一台风机不能满足通风要求时可考虑选用两台或多台风机联合运行。 第二节 掘进通风方式的确定掘进通风方法分为利用矿井内总风压通风和利用局部动力设备通风的方法,局部通风机通风是矿井广泛采用的掘进通风方法,它是由局部通风机和风筒(或风障)组成一体进行通风.通风方法一般根据煤层瓦斯含量高低,煤层埋藏深度和赋存状态,冲击层厚度,煤层自然发火性,小窑塌陷漏风情况、地形条件,以及开拓方式等综合考虑确定。通风方式分为压入式、抽出式、抽压混合式3类,其使用条件和优缺点分析见下表。 根据采区的实际地质与开采条件,该采区适合应用抽出式通风方式。 第三节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的计算局部通风机工作风量取决于掘进工作面所需的风量和风筒的漏风量。因此,必须先确定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和风通漏风量。从现场实践看,掘进工作面所需的风量一般为40- 180,即可满足要求。 第四节 风筒的选择我国煤矿的局部通风机,目前一般都采用柔性风筒。风筒直径应根据通风距离和通过的风量来考虑。风筒内的风速一般以10m/s-20m/s为宜,为了减小阻力,应尽可能采用较大直径的风筒。一般长度在1000m以内的单巷掘进,可选直径为500mm以下的风筒;长度在1000m以上的单巷掘进,宜选用600mm以上的大直径风筒。 第五节 局部风机工作风量的计算当确定好风筒直径和接头方式后,可参照相关规定或相似条件下地经验数据,确定风筒的漏风率或有效风率,然后按下式计算局部通风机的工作风量: =445.313式中:-局部通风机工作风量, -掘进工作面的需风量, -风筒的有效风量,% -风筒的漏风率,% 第六节 局部风机工作风压的计算由于风筒漏风,计算风筒阻力时,应取平均值。一般认为风筒漏风为连续性漏风,故采用几何平均值法求平均风量,即 =6式中:-平均风量, -风筒出口的风量,压入式通风时为局部通风机风量与风筒风量之差,。根据风筒的风阻、工作面风量和局部通风机工作风量,即可求出压入式与抽出式局部通风机应产生的风压。压入式局部通风机的全压,按下式近似计算: 抽出式局部通风机的静压,按下式近似计算: 式中:-风筒出口局部风阻,; -风筒入口局部风阻,。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第七节 局部风机的选择 有上述方法求出和后,可按局部通风机特性曲线或参数表选择合适的局部通风机。 对FD2系列也可按相关的经验数据选择使用,可查阅相关局部通风机生产厂家产品目录,选择适合的设备应用。第六章 采取安全专题设计第一节 煤矿火灾分类和危害煤矿火灾属矿井五大灾害之一。矿井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发展的速度快,控制比较复杂,影响的范围也比较广,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甚至引起煤尘、瓦斯爆炸或者煤尘与瓦斯爆炸,酿成更大的灾害。为了防治矿井火灾,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对矿井火灾进行必要的分析和了解十分重要。煤矿火灾的分类 目前,在我国对于火灾的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分类比较多,据以下几种分类方式如下:按照起火源的不同,通常将煤矿火灾分为大类,即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按火灾发生的地点不同分类,可分为井筒火灾、巷道(进、回风)火灾、采面火灾、煤柱火灾、采空区火灾及硐室火灾。按照可燃物的不同分类,可分为机电设备火灾、火药燃烧火灾、油料火灾、坑木火灾、瓦斯燃烧火灾、煤尘燃烧火灾及煤层自燃引起的火灾。按煤矿通风风流的影响可分为进风风流火灾、回风风流火灾。煤矿火灾的危害 井下火灾对煤矿安全行产工作和矿工的安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危害:井下空间狭小,活动受限,矿井的通风与巷道的联通关系复杂,所供给的风量有限,当井下发生火灾的时候,人员避灾和撤离都会受到复杂环境的限制。煤矿井下存在着大量的可燃物,火灾极易产生并且发展蔓延的速度快,当高温火焰在巷道中流动,混入新鲜风流时,将会在掺风点产生二次燃烧的新火源,导致火灾面积的扩大。燃烧时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为CO2和CO)并伴有高温火焰,造成人员的伤亡。这些气体流入井下作业点后,使人员中毒和窒息。井下产生火灾极易引起瓦斯、煤尘或者煤尘与瓦斯燃烧和爆炸。井下发生火灾不仅给瓦斯、煤尘提供了爆炸的火源,还因为高温火源的干馏作用,使可燃物释放出H2和多种碳氢化合物等具有爆炸性的气体。因此,火灾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进一步扩大灾情及人员伤亡。火灾能烧毁设备和引起煤层自燃,当井下发生火灾,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那么就会失去了灭火的良机,使火势扩大,这样就会烧毁大量的设备,更甚者引起煤层燃烧,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矿井发生火灾后,使井下风流反向,导致灾情的扩大,高温烟雾流经的巷道,空气质量发生变化,温度升高;另一方面使矿井通风网路的风流发生改变,使矿井通风系统紊乱,进一步扩大灾区范围,同时给井下人员的撤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危害,增大了事故损失和灭火工作的难度。第2节 防灾综合技术措施 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因火灾的特点:火灾发生比较突然,发展速度快,火势凶猛,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控制,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据相关资料统计:国内有记载的重大火灾事故,90以上属于内因火灾,而矿井火灾中外因火灾所占比例虽小(仅占10),可是也不容忽视,做好煤矿井下的外因火灾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具体措施如下:1.煤的自燃倾向性分为容易自燃、自然、不易自然三类。新建的矿井的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由地质勘探部门提供煤样和资料,送国家授权单位作出鉴定,鉴定结果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煤炭行业管理的部门备案。生产矿井延伸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2对开采容易自然和自然的单一厚煤层或煤层群的矿井,集中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应布置在岩层内或不易自燃的煤层内;如果布置在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层内,必须砌碹和锚喷,碹后的空隙和冒落处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密实,或用无腐蚀性,无毒性的材料进行处理。3.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然的煤层时,采煤工作面必须采用后退式开采,并根据采取防火措施后的煤层自然发火期确定采区开采期限。在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带,残留煤柱等区域开采时,应根据矿山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在作业规程中另行确定采区开采方式和开采期限。回采过程中不得任意设设计外煤柱和顶煤。回采工作面采到停采线时,必须采取措施使顶板冒落充实。4.开采自燃和自燃的急切斜煤层用垮落法控制顶板时,在主石门和采区运输石门上方,必须留有煤柱。禁止采掘留在主石门上方的煤柱。留在采区运输石门上方的煤柱,在采区结束后可收回,但必须采取防止自然发火措施。5.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对采空区,突出和冒落孔洞等空隙采取防御性浇灌或全部充填,喷洒阻化剂,注阻化泥浆,注凝剂,注惰性气体,均压等措施,编制相应的防灭火设计,防止自然发火。 在自然发火期内能采完,并能及时予以封闭的工作面和采区,可不采取上述防止自然发火的措施。6.采用浇灌灭火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 采区设计必须明确规定巷道布置方式,隔离煤柱尺寸,浇灌系统,疏浇灌地点,时间,进度水系统,预筑防火墙的位置以及采掘顺序。(2) 安排生产计划时,必须同时安排防火浇灌计划,落实,进度,浇灌浓度和浇灌量。(3) 对采区开采线,停采线,上下煤柱线内的采空区,应加强防火浇灌。(4) 应有浇灌前疏水和浇灌后防止溃浆、透水的措施。7在灌浆区下部进行采掘前,必须查明浇灌区内的浆水积存情况。发现积存浆水,必须在采掘之前放出;在未放出前,严禁在灌浆区下部进行采掘工作。8.采用阻化剂防灭火时,应遵下列规定: (1) 选用的阻化剂材料不得污染井下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 (2) 必须在设计中队阻化剂的种类和数量,阻化效果等主要参数作出明确规定。 (3) 应采取防止阻化剂腐蚀机械设备,支架等金属构件的措施。9.采用凝胶放火时,应遵守下列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