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扇浅述扇子的历史沿革和制作工艺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麈(zh)尾斑非疋(p),蒲葵陋不同。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一首白羽扇将扇子的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抒发出了自己如扇子般素洁高雅的情怀。扇子为引风纳凉、遮日蔽尘之物,汉代曾名之为“障翳”。其历史悠久,根源可上溯至三皇五帝时期;文化底蕴丰富,古往今来以扇为题、传情达意的诗词书画作品举不胜举;分支品种繁多,光越扇就分纸折扇、草编团扇、绢扇、挂扇四大类;制作工艺复杂,集造型、雕刻、镶嵌、装裱、上漆、铲贴、手绘、刺绣等多种工艺于一体。扇子作为中华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添了绚烂多姿的一页,也在源远流长的人类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本片将简述以中国传统扇子为背景的历史故事,侧重介绍扇子的制作工艺和收藏方法。扇子简史据传说黄帝时代已有“五明扇”,如考古确凿,扇之历史约有5000年以上了。在公元300年前后,中国就有关于扇子的记载。目前所见最早实物扇为春秋战国的扇子,系1982年3月出土于湖北沙洋县十里铺镇马山砖厂一号战国墓之竹扇。其扇形如古代之单边门扇,有如今之菜刀形。该扇距今已逾2000年以上,制作之精良,工艺之完美,已令人叹服,可见所传黄帝时代既有扇制,并非捕风捉影。古代皇帝用长柄大扇显示他们尊贵的地位。 纨(wn)扇的扇面是用丝绸做的,它的出现晚于羽毛扇,流行于汉唐。 在唐代流传下来的图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手拿纨扇的古代美女。 羽扇和纨扇都不能折合,使用并不方便,故汉代名之为“障翳”。汉代之扇形多为门扇形,但亦有纸扇出现。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为位于绍兴城东北的蕺山脚下的老媪书六角扇。王羲之为我国古代书圣,他的字在当时就为人所重,字值千金,许多人以能得到王字为莫大荣耀,所以传出了很多翰墨如宝的趣闻韵事,其中一则即为“题扇赠老姥”。晋书.王羲之传本传载:“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竟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将笔抛进笔飞弄,人躲进躲婆弄。扇子有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的题词,不一会便销售一空。以后就把这座桥名之为“题扇桥”。这便是绍兴“题扇桥”与“躲婆弄”两处名胜之来历。可见,其时扇形已多。从汉代怨歌行中“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诗句来看,其时不仅有门扇形扇,且已出现团扇(纸扇)。团扇之兴,或在南北朝之际,而盛于隋唐时代。此可从大量古代壁画、绢画、出土文物及诗文记载上证之。大约在北宋( 960-1127 )时期有了折扇,但并不流行。到了明代( 1368-1644 )才开始大量使用。而今世多见之折扇,则系从宋初由日本和朝鲜(高丽)传入,而盛行于明代。于是,元、明、清折扇扇艺蔚成风气,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或书或画,集欣赏与实用于一体,渐成传统文化之奇珍异宝,为世人所重。扇画之盛,首推两宋。宋代尚文息武,故画学灿烂。今日可见之宋代扇画多为团扇,水墨丹青,雅韵欲流,山水、人物、花鸟俱臻佳境。至明清,扇画几至泛滥,名流庸手争相为之,目不暇接矣。逮至民国,以迄今日,人们于扇上书画仍热爱不减,或缘于其形制之玲珑而易收藏,或因乎其工艺精美而可把玩,至若名家书画之扇,则尤受宝爱珍藏。言之有趣,后世为文人雅士所喜爱之折扇,原称为撒扇,其流入之初,曾被认为是下贱之物。甚至在明代永乐年前,“惟妓女用撒扇”。是永乐皇帝朱棣垂青于折扇,赏赐众臣,始获推广的。看来,雅俗嬗变,个中有许多消息让人寒碜。自明代中晚期后,折叠扇已风靡一时,大有取代团扇之势矣。 折扇的扇骨多为竹制,也有用红木、檀香木或象牙等珍贵材料制作的。 折扇不仅实用而且是一种艺术品。扇骨上可以刻书画,供人欣赏。.若为名家制作,更为珍贵。 扇面上往往有画,我国的古代图画中,扇面画占有一定的地位。名扇面也常有书法家的笔墨,常常是一个画家作画,一个诗人作诗,书画并重。扇之形制概不外柄扇与折扇二类,其质地则竹、羽、纸、罗、绢、蒲、象牙等皆有。若以今日眼光视之,又不妨分为工艺扇与书画扇二类。工艺扇美在工艺,书画扇贵在书画,虽同为欣赏,但所欣赏之内容不同。若扇骨工艺与书画艺术双美并臻,堪称完璧。 自民国以来,名流显要,文人墨客,士农工商,任何阶层均有嗜扇艺者,扇艺几乎已成中国人实用与欣赏之日常物。 在艺术界,虽然仍大量沿用传统工艺所制之成扇作书作画,然而更多的是采用其形式而不再用成扇作书画,直接在裁成团扇或折扇形式之宣纸上作书画,日渐成为风气,可见,利用扇面形式创作和欣赏书画艺术,已是普遍之事实。如此,则艺术之欣赏功能已跃然而上,而其实用功能则日渐退居其次矣。扇面书画,历代佳构如林,从两宋团扇以至明清折扇,从马远以至齐白石,工笔写意、白描泼彩、丹青水墨、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莫不荟萃于盈尺之扇面上,予人以美的享受。其赏心悦目处,又岂限于形制之细小乎?扇面作品,主要是采用团扇和折扇这两种传统表现样式,手法多样,风格不一。在我国舞台上,扇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传统戏剧使用扇子的节目很多,起到增添艺术表现力的作用。现代舞蹈也有利用扇子的,如大家熟悉的扇子舞、花鼓舞等。还有用扇子作为强身健体的器械,如深受中老年喜爱的“太极功夫扇”等等。 扇子还是一种很好的礼物。在城市里一般都有专卖扇子的商店。在那里有价格非常便宜的纸扇,也有价钱昂贵的工艺扇。纸扇是夏天人们出门旅行的必需品。工艺扇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给朋友。所以不仅春夏季节进出扇店的人很多,就是到了秋冬季节也仍然有不少人在购买扇子,作为送礼的精品。 扇子的种类多,用途广。从古到今,既继承传统又不断开发。现在,苏州的檀香扇、杭州的绢扇、绍兴的黑纸扇,湖州的羽毛扇等更因其质优形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看来,古老的扇子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走出人们的生活。扇骨探源明代盛行金面扇,清代崇尚素色和夹纱的扇面。折扇平时是折叠起来的。一般人看扇子肯定先看扇骨,扇骨的优劣是第一影像。任何一把上佳的扇子,扇骨占了很大的分量。据一些文物行的老人们回忆,一些有身份的人,一扇在手,出怀入袖是身份的道具,而且这些人落座之后,常常要互相交换折扇欣赏品评。倘若扇骨出奇,扇面出自名人之手,便会得到恭维称道。所以,那时的一些文人墨客乃至官宦决不敢轻易使用劣扇,免得被人瞧不起。那时有专门的扇庄,经营各种扇子,并有多种服务。正因为扇骨是折扇的一个门面,是首先受到人们玩赏品评的对象,所以,扇骨的制作从明代就已经与时俱进逐步提高。从材质上来说,肯定是竹子为多,随着人们欣赏品味的提高,只竹木是满足不了的了,于是一些高级稀有的材料加入进扇骨的行列。其实在折扇未出现之前,团扇,柄扇的扇柄装饰已开始有了豪华型。如柄扇一般是竹木柄,这种材料俯拾即是。但发展到后来,那些王公贵族使用的扇子,其扇柄五花八门,像玉柄,犀角柄,象牙柄,玳瑁柄,鎏金柄等,这样的扇柄所使用的材质可以说已是登峰造极。然而,明清以后的折扇扇骨的豪华高雅程度不仅可与之并驾齐驱,甚至在工艺制作方面已大大超过以往。首先,折扇扇骨在用竹方面可以说是包容了天下所有竹子的品种,如斑竹、棕竹、湘妃竹、梅鹿竹、桃丝竹、芝麻竹、罗汉竹等。在木质上,最初使用松木、桧木、到后来,紫檀、檀香、红木、乌木 、黄杨、楠木、鸡翅木,任何上好的木料都被用在了扇骨上。此外像稀有的象牙、兽骨、牛角、玳瑁、贝玉、金银铜鉄、珍珠玛瑙也都用在了扇骨上。可以这么说,一个小小的扇骨,其实囊括了竹木牙角材质的大千世界。 这还不算,扇骨运用了雕刻工艺的全部手段,在中国书画,民俗吉祥图案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方法,使得这个长不盈尺、宽不及寸的扇骨,呈现出让人眼花缭乱的艺术色彩,并以独具的魅力辉映艺坛。 制作扇骨的材质大致可用“竹木牙角”四字概括。竹为扇骨的首选之材,竹子在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等地。品种繁多,约250余种。竹子具有硬度高,耐磨,柔韧性强,富有弹性,易于雕刻等特性,逐渐取代木制扇骨,成为制骨材质中的主流。 扇骨涉及的竹子种类较多,择其要介绍如下:玉 竹 扇骨最常见的竹材便是玉竹。所谓玉竹即是毛竹,毛竹是我国用途最广、利用价值最大的经济竹种,集材用、食用、观赏、药用等众多用途于一体,广泛应用于建材、建筑、造纸、绿色食品、医疗保健、家具农具、日用品、旅游工艺品、文体文艺器材以及城乡绿化等各个领域。誉享海内外的绍兴“毛全本”黑纸扇就是以玉竹为扇骨材料的。玉竹是带竹青的毛竹,而以陈竹为贵,因竹子经加工后洁净呈清白色,所以称之为玉竹,用太阳光晒成象牙白色的玉竹制作的扇骨雅称全玉扇骨。想找上好的竹材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要知道产地,一般取之绍兴南部会稽山,因其土沃而竹壮。伐竹之前要审视竹龄,嫩者质地未坚,疏松不堪用;太老的竹子纹理粗糙不耐精雕,故以六年龄的竹子为佳。采伐时还要注意季节入冬为宜,因为那时的竹子精华内收而少虫蛀。做扇骨的竹材很讲究外皮,所谓的“货卖一张皮”,在这一点上很适用竹材。譬如竹材自未干透之前,表皮清筠不能有丝毫损伤,有一点擦痕就如美人面上有疤,所以,扇骨艺人常自己亲入山中竹林精挑细选,选好后截成小段,用纸包好携运出山。玉竹之所以莹透如玉,除选材精心外,尚需要多次水磨打光,揩磨光熟。即使同一产地的竹子,不经过细细的水磨打光,也不会有灵透光熟之感。所以,我们常见的扇骨中,而有的则是蛀、笨、愚、鲁、粗糙不忍睹,这其中就有一个选材和加工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钱一分货。油 竹 毛竹经过水磨打光,揩磨擦蜡,然后光泽焕生,此即为玉竹。而毛竹经过油炸加工成为褐色如旧竹者,称为油竹。油竹扇骨色调沉重,给人以浑厚凝重之感。近年来仿古之风尢盛,油竹扇骨有热销之势。但就扇骨的品位而言,玉竹之冰清玉洁更为文人雅士青昧,油竹扇骨的颜色虽然似旧扇骨,但细观,怎比得上那年深日久、经过手抚掌磨的包浆来得自然典雅,故而,油竹扇骨从民国时期直到现在,依然在商店的“行货”之列,而难登大雅之堂。湘妃竹 用湘妃竹作扇骨注重的是他自身的斑点。湘妃竹又称“香妃竹”、“斑竹”等。湘妃竹的名称来自述异记“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久悉为之斑,亦名湘妃竹”。斑竹为湖南特产,在君山,它集中生长在斑竹山上。斑竹是一种极富人观赏价值的珍奇植物,有着优美的神话故事。传说尧禅位于舜之后,尧帝有二女,一位叫娥皇,一位叫女英,皆嫁给舜为妃。舜南巡,死葬于苍梧,娥皇、女英闻讯后站在湘江岸大哭,泪洒在竹上而成斑。斑竹,即越地称湘妃竹者。其斑如泪痕。就是竹子上有斑斑点点的、形似泪迹,其名称也由此借意而来。湘妃竹是做扇骨的上佳材质,湘妃竹自身的斑痕就是最自然的装饰。据说当年好多湘妃竹,计算其价值时,要在天平上称,与黄金的价值相等。湘妃竹竹竿高5米至15米,竹壁厚度中等,节间长三十厘米左右,正好做扇骨用。但湘妃竹上的竹斑大有讲究,上面的竹斑一种是天然而生,这种斑痕很自然;还有是在斑竹生长时,点上蜡模封之甚固,等斑纹成型后去掉蜡模,竹上的紫晕则驳可挚爱;还有以普通的竹子制成湘妃竹,仿制湘妃竹,其实并不复杂,只要在竹子上用毛笔沾上预先溶化了的蜡液,待其冷却后在竹子上涂上硫酸,然后放在煤球炉上烘烤,边烤边用抹布在竹子上抹,以抹掉溶化而淌下来的蜡。这时,竹子表面层受酸的作用,又经高温,加速了腐蚀,形成焦黄色。而点蜡的部份,酸蚀未致,仍呈青色,看起来,斑斑点点很是好看。以上三种以前者为佳。自然生成的斑点大小不一,分布极不规则,以斑点多、且斑点清晰分明者为上佳之品。不过也有奇而佳者。至于是否为烙烫的斑点,一般是一望即知。烙烫的斑点较规则,不自然。据老文物行人说的一个诀窍,就是闭上眼用手摸,手触摸被烙烫处,如果是瘪下去的,是烫花,如花斑凸出来的是真湘妃竹。另外,湘妃竹一般较细,直径较小,劈开做扇子大骨正合适,内侧露出竹芯呈浅凹状。如果是烙烫的竹子,一般无此凹状。在湘妃竹扇骨群落中,也偶尔能见到用湘妃竹作的小骨,这也自成一番风韵。梅鹿竹 它与湘妃竹最大的区别在于梅鹿竹的斑点与竹地交织在一起,其竹地有点偏青灰色,上有点点兽斑状的斑痕,所以称之为“梅鹿竹”。 梅鹿竹较湘妃竹稀少,好的梅竹骨更始稀见,整个竹骨犹如一层兽皮,上面灰青色的斑点大大小小,扁扁圆圆遍布上下,尤其难得的是,在最根部忽显竹子本色,愈发衬托得上面的“兽斑”活灵活现。梅鹿竹不同于湘妃竹,它们虽然属于近似的品种,但外表的斑痕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般来说,湘妃竹以竹斑的清晰和竹地的反差构成视觉美;而梅鹿竹却是在千变万化的竹面上突然浮出一个个兽斑,从而愈显得高雅奇崛。棕 竹 棕竹又叫观音棕竹、棕榈竹、筋头竹,常绿丛生灌木。体形略似棕榈,但质薄、尖细如竹叶。棕竹原产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日本等国也有分布。棕竹属丛生灌木,高13m,茎圆柱形,色绿如竹,不分枝,上部具有褐色粗纤维质叶鞘。棕竹秀丽青翠,四季常青叶形优美,株丛紧凑。适宜中庭、花坛、窗外植之,北方则可摆放在厅堂、居室内或宾馆餐厅门口,颇为雅致美观,其热带风韵给人以清凉愉快之感。若于浅盆中栽35株矮生细叶品种,使之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在旁边另配以秀石,将更有雅趣。以棕竹作扇骨是颇为常见的,例如绍兴特有的全棕本(青灰)黑纸扇的扇骨就是用棕竹为材料。棕竹的扇骨很少带刻工,这大概和他自身的颜色有关,本身就颜色暗淡,再刻上什么也不明显,其上面规则的羽毛条纹与刻工交混在一起反而显得乱。棕竹扇骨上只见过一些很简单的刻工。明末之时棕竹扇骨曾被视为怀袖雅物。那些紫檀、象牙、乌木扇骨反而被视为俗物。棕竹扇骨被制成九档、十一档、十六档大扇骨的不多见,最常见的是三十档以上的扇骨,如四十档、六十档的黑纸扇,几乎一律用棕竹作扇骨。这与棕竹自身的材质有关系。棕竹较细,一旦破开后作大骨,中间已露凹芯,所以找宽骨之材较难,但做小骨,其弹性韧性俱佳。棕竹常与象牙相配,如象牙大骨配棕竹小骨,也显得黑白分明,甚觉妍丽。罗汉竹 罗汉竹也叫佛肚竹。特点是竹节相距较近,中间圆凸,就像肥人腹,让人想起大肚弥勒佛的肚子,故称佛肚竹。罗汉竹竹竿较细,且造型奇特又十分稀少,故而扇骨价值比一般竹骨为昂。较细的罗汉竹竹竿,对剖后恰为两片对称的大骨材料。一般用做十六档扇骨。由于罗汉竹造型奇特,别具天趣,材料又很难得,故为竹骨家族中的名品。凤眼竹 凤眼竹与湘妃、梅鹿都是以自身的花斑显示高雅的,三者花斑各有各的特色。凤眼竹的花斑皆呈长圆形,像凤眼一样,所以得名。凤眼竹一说是竹子本身有病,才生出“怪斑”。也有说是专们产于南方某地。凤眼竹扇骨与湘妃竹扇骨属同类,但不如湘妃竹扇骨价值高。但好的凤眼竹十分漂亮,不规则的花斑铺满在略呈浅褐的竹面上,一圈套一圈的如树木年轮状,分外好看,不失为做扇骨的好材料。木制扇骨的使用虽不如竹骨普遍,但它的产生年代要远远早于竹骨。最早的木骨为松木和桧木。其后,木骨家族不断壮大,出现乌木、鸡翅木、花梨、紫檀等。 乌木乌木是川人对阴沉木的俗称,并非是非洲大陆地面上活的黑色木料。它是两千年至万年前,古四川地域天体发生自然变异,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一些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炭化过程而形成,故又称“炭化木”。乌木木质坚硬,乌黑,富有光泽,重硬细致,纹理几不可辨。市场上常见的乌木多呈褐黑色,黑红色,黄金色,黄褐色。其切面光滑,木纹细腻,打磨得法可达到镜面光亮,有的乌木木质已近似紫檀。其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虫,是制作艺术品、仿古家具的理想之材。乌木是木质扇骨中最常用的材料,自明代起用于扇骨制做,俗称“黑紫檀”。乌木骨有工有素,素者居多。但清代乌木骨大多有工。乌木骨常与其他材质配合使用,如乌木大骨,玉竹小骨。乌木很少用于坤扇扇骨,大多用于直式方头的十三档男扇。 鸡翅木鸡翅木源产于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区。全球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和南美也有分布,因为有类似“鸡翅”的纹理而得名。纹理交错、不清晰,颜色突兀,木材本无香气,生长年轮不明显。鸡翅木即“鸂鶒木”,又写作“杞梓木”,是木材心材的弦切面上有鸡翅(“V”字形)花纹的一类红木。鸡翅木以显著、独特的纹理著称,历来深受文人雅士和广大消费者喜爱。鸡翅木很容易与其他红木种类区分,但实际市场上鸡翅木却是优劣混杂、真伪难辨。古旧家具有老鸡翅木、新鸡翅木、相思木之称,红木家具又有缅甸鸡翅木、非洲鸡翅木之分。 老鸡翅木肌理致密,紫褐色深浅相间成纹,尤其是纵切而微斜的剖面,纤细浮动,予人一种羽毛璀璨闪耀的感觉。”新鸡翅木“木质粗糙,紫黑相间,纹理往往浑浊不清,僵直无旋转之势,而且木丝有时容易翘裂起茬。鸡翅木常用做十六档至二十档书画扇。与之搭配使用的多为竹骨。鸡翅木柔韧性差,易折断,在收藏保存时需特别注意。 黄杨木 黄杨分布于山东、陕西、甘肃、江苏、江西、湖北、云南、四川等地,现各省均有栽培作观赏用。黄杨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树皮灰色,栓皮成有规则的剥裂,茎枝均呈四棱,小枝和冬芽的外鳞有短毛。生长于山地和多石的地方,木材坚韧致密,可供雕刻和制木梳等。材质坚韧细密,富有光泽,无鬃眼。黄杨木扇骨十分少见,所见者皆有雕工,一般为阳文图案或透雕。 紫檀紫檀最早是在印度热带森林和岛屿上发现的。分布于亚洲热带,印度、印尼、泰国、缅甸、越南、菲律宾、非洲、南美洲等都生长紫檀。我国南部亦有栽培。紫檀质地坚硬,色泽从深黑到红工,变幻多样,纹理细密。紫檀奇重,比重几乎是水的两倍。紫檀有许多种类,金星紫檀、鸡血紫檀、牛毛紫檀、花梨紫檀、黑檀木、红檀木等等。黑檀木其木质呈黑色,且密度高,含油脂,生长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赤道两旁,斜坡峻硝石头上。生长速度缓慢,5年才一年轮,要800年以上才能成材,硬度为木材之首,系称“帝王之木”,非一般木材所能比,紫檀素有木中极品之称,木质坚硬,密度大,放入水中立刻下沉。紫檀颜色基本为棕紫色至黑紫色,上面布有细小的鬃眼。紫檀多用做九档、十三档、十八档男扇。因其木质名贵,极少施工。紫檀还常用做聚头处的装饰。 檀香木檀香主产于印度东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东南亚、澳大利亚、斐济等湿热地区。其中又以产自印度的老山檀为上乘之品。印度檀香木的特点是其色白偏黄,油质大,散发的香味恒久。而澳大利亚、印尼、缅甸等地所产檀香其质地、色泽、香度均有逊色。多数新砍伐的檀香近闻常带有刺鼻的香味和特殊的腥气,所以制香时往往要先搁置一段时间,待气息沉稳醇和之後再使用,有存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檀香,这时檀香木的香味已经非常温润、醇和可谓檀香极品之极品。又有称其名为 “老山檀”,而砍伐之後随即使用的称为 “柔佛巴鲁檀”。 檀香树是一种半寄生植物,生长极其缓慢,通常要数十年才能成材。是生长最慢的树种之一,成熟的檀树可高达十米。檀香树非常娇贵,在幼苗期还必须寄生在凤凰树、红豆树、相思树等植物上才能成活。因而檀香的产量很受限制,人们对它的需求又很大,所以从古至今,它一直都是既珍稀又昂贵的木材。制作扇骨用的檀香木专指印度老山香,也称白皮老山香或印度香。老山香质地松软,有一种强烈而持久的独特香味,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还能防虫防蛀。檀香木既可用于坤扇(女士扇,如三十档拉花檀香扇)也被用于十六档男扇,或工或素,有时也与其他材质配合使用。檀香木极其珍贵。品质好的檀香木现在的市价每500克已达千元以上。由于檀香的珍贵,市场上用檀香属其他木材或者其他有香味的木材来冒充檀香木。我国的一些厂家多以白色椴木、柏木、黄芸香、桦木、陆均松经过除色、染色,然后用人工香精浸泡、喷洒来冒充檀香木。楠木渐危树种,常绿阔叶,是一种极高档之木材,其色浅橙黄略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无收缩性,遇雨有阵阵幽香。楠木为我国特有,是驰名中外的珍贵用材树种。由于历代砍伐利用,致使这一丰富的森林资源近于枯竭。楠木南方诸省均产,唯四川产为最好。明代宫廷曾大量伐用。现北京故宫及京城上乘古建多为楠木构筑。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书楼,金漆宝座,室内装修等多为楠木制作。如文渊阁、乐寿堂、太和殿、长陵等重要建筑都有楠木装修及家具,并常与紫檀配合使用。可惜今人多不识之,常以拜物心理视之,觉得质不坚不重,色不深不亮,故而弃之。行内人视其质地有如下称呼:金丝楠、豆瓣楠、香楠、龙胆楠。楠木是制作高档男扇扇骨的上乘材料。 牙角类扇骨为中国扇子王国中的精品,其制作工艺复杂,磨、雕、镶、嵌等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表现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象牙象牙是指雄性象的獠牙,象牙色调柔和,质地细密,宜于施雕,是一种非常昂贵的工艺品原材料。象牙是扇骨材质中最为名贵的。它的实用意义往往被它自身材质的名贵所掩盖。象牙扇骨存世较多,以九寸以上的大扇为贵,犹以十六档、十八档牙骨最为收藏家看好。具有精美雕工的象牙骨更是价值连城。九档、十一档日式牙骨因大骨较窄,价格相对偏低。象牙也可做小骨,为了省料,常将穿入扇面部分易为竹子等其他材质。牙骨也常与乌木、紫檀相配使用,形成颜色反差,从而带给人视觉上的变化与美感。 兽骨一般是指牛骨和骆驼骨。经过漂白、磨光、上蜡等加工程序后制成的扇骨,粗看上去与象牙骨相仿,因而常被不识货者认作牙骨。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分辨二者的区别。象牙细腻光洁,可用肉眼观察到美丽的天然牙纹(“人”字纹或网状纹)。兽骨即便经过磨光处理,依然赶不上象牙光洁,且表面布满了微小的砂点和鬃眼,俗称“骨眼”,这是骨料的特征。此外,兽骨的比重小于象牙,掂在手中有轻、飘之感,而象牙在手中掂拭则有重压感。 玳瑁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玳瑁作饰品的原料取自海龟背部的鳞甲,系有机物。成年玳瑁的甲壳是鲜艳的黄褐色。玳瑁是一种大型海龟,产于我国黄海、东海、南海及热带、亚热带沿海。以其背甲制作的扇骨称为玳瑁骨,质似牛角,平滑光洁,有呈半透明状的褐色与淡黄色相间的花纹。玳瑁骨有一定韧度,常用做小骨,并与象牙大骨相配,雍容华贵,在清代十分盛行。此类饰品易蛀,清代晚期以前制作的玳瑁扇骨至今已很难见到。扇面寻古我国扇子的起源很早,商代就有扇的雏形。扇子本是实用之物,以其轻薄而面积大,可扇风取凉。扇面的种类非常多,但真正成熟和使用广泛的,只有折扇和团扇二种。中国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装饰的传统,于是扇柄扇骨上有雕工,扇面正反上加书画。较早的雕工书画多由普通匠人完成,慢慢地各种有才华富想象的艺术家也来参加,扇子也就此演变成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使人顿生爱羡之心、宝藏之意,成为今天集藏的一大门类。扇面本身也是鉴赏的对象。品相好的泥金洒金,绢本笺本,瓷青虎皮,贡发高丽,名家见之心喜,所作书画多精品。扇面的材质分为普通柿矾扇面,粉连纸扇面,高丽纸扇面、矾宣扇面、粉宫扇面和粗绢扇面等等,各有特点。中国著名的王星记扇庄,清光绪元年(1875)创建于绍兴周家桥。老板王星斋,系祖传制扇名手,其妻陈英,为纸扇舒贴洒金巧匠。光绪十九年后,王星记在杭州、上海、香港等地开设门市部,专事纸扇销售。其制作工场仍设在周家桥,由其嫡传高徒章金木坐镇生产。1956年,绍兴王星记扇庄与杭州王星记扇庄分设,单独成立绍兴王星记扇厂。而今,绍兴周家桥一带成了现今中国唯一能生产棕竹黑纸扇的地方,制扇艺人仅剩寥寥几人。黑纸扇以纯桑皮纸为扇面材料,采用高山柿漆为制作的粘料,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精到。王星记扇庄精制的高级黑纸扇曾被选为“贡扇”进入王宫,深受宫廷贵族和文人雅士所喜爱。黑纸扇曾在意大利米兰、巴拿马和西湖万国博览会上屡次得奖。当年,“王星记”就是以黑纸扇扬名四海,直到今天仍是久负盛名的手工艺精品。折扇扇面 折扇最常用的材料为纸,也有用绢和夹纱的。其中纸的扇面占绝大部分。纸扇面分有色扇面和白色素面。 除白面外,有色扇面中,以金面扇最讲究,也最复杂,最受人欢迎。此外,尚有有泥金,屑金、洒金等等也深受民众欢迎。其中泥金在我国很早就使用。在唐代开元、天宝时已用泥金帖子。泥金的制造,是从金箔做起的,把黄金打成金箔。如吴县志中记载,苏州金箔制作,又俗称红飞金,每张三寸三分见方。每两黄金能制2319张。并有大赤、佛赤和田赤三种深淡各异的色彩。大赤是黄金的本色;佛赤则拼入紫铜,颜色显得深赤;田赤则内含纹银二成,略呈淡黄色。制造金扇面用的金箔,三者皆有之,故金扇面亦有三种花色。折扇扇面大致可分为带有完整扇骨的成扇和扇面。成扇的价值要比扇面高得多,因为扇骨本身的材质、形制,尤其是雕工有很多讲究。扇面虽然尺幅不大,但由于其特殊的形制,再加上纸的质地非常厚实,是由多层薄宣粘合而成的,并且有折痕。有的材料,比如说色纸、金笺、发笺等,它们的落墨设色性都很难掌握,一般的书画家不敢随意渲染。明代书法家祝允明,曾经把在扇面上作画比做美女在瓦砾上跳舞。所以书画家扇面的润格往往不以尺幅的大小计算,而是单独计价。价格远高于同尺寸的册页。扇面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延伸感,特别是山水画,往往咫尺千里、小中见大。画家在构图布局时必须成竹在胸。所以是一种独具一格的书画形式。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在扇面上题诗作画的故事比比皆是,唐寅(1470-1523) 字伯虎,曾在扇庄画扇,他技艺超群,远近闻名。一天,有个人来请唐伯虎画扇,要求他在小小的扇上画100只骆驼,真够难为人的。可唐伯虎什么也没说,点点头就画了起来。只见他先画了一片沙漠,沙漠中间是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山下林茂路弯。那人一看,扇面快要满了还没见一只骆驼,得意地笑了。心想:看他咋画得下一百只!只见唐伯虎在山的左侧画了一只骆驼的后半身,前半身被山崖挡住了;在山的右侧,又画了一只骆驼的前半身。唐伯虎把笔一搁,那人急了,说:“不够一百只呀!”唐伯虎又拿起笔来,在画旁题了一首诗:“百只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只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那人一看,哑口无言,灰溜溜地走了。没过几天,又一个秀才模样的人让唐伯虎画扇。他自己命了一个题,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又是一个专难为人的人。唐伯虎点点头,就在扇面的右边画出几片绿叶来,一群蜜蜂,一只蝴蝶,正飞了过去。然后,唐伯虎在扇面上题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赞叹不已。历史上,大多数著名画家都有专门为自己加工扇面的扇庄,满足自己画扇的需要,才能使自己的画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游刃有余。以目前传世及出土的明代扇面,仍以泥金扇面为多。扇面重金,以显华丽富贵,深讨文人、士大夫们喜爱,更受收藏者之青睐。 除各种金扇面外,还有格景、柿青、上青、湖色、珊瑚等有色素面的扇面,颇受欢迎,可惜大多数品种至今已失传。白色素面一直是扇面中的主要产品,有纸、绢、发笺等。其中以纸质为主。产量大,品种多,出现早。扇面制作工艺复杂,有的是用多层宣纸裱成,有层、层、层不等;有的选定上等的宣纸作表层,中间衬纸多用皮棉和连史。而扇面的质量好坏不仅是选材,制作工艺相当关键。同样是白色素面扇,其高下迥然不同。在历史上,较有名的有镜面笺等。解放后的“老矾扇面”最为著名,专为高档折扇扇骨配套。其制作精妙,素洁大方,优于引笔、平正牢韧、久用不裂。特别其制法复杂,要经过开料、刮光、切形、上矾、整理、裱制、套刷、折叠、切通、沿边十道工序。另还有仿古、发笺、绢面等白色素面扇。特别要提到的三开扇面,专门为春宫画扇配制的,可以左右撒开。向左撒,即显春宫图,向右撒开,出现的是另一幅画面,用以隐蔽。犹如魔术一般,故俗称魔术扇面。团扇扇面 团扇,也叫“宫扇”、“纨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宋以前称扇子,都指团扇而言。王昌龄长信愁诗:“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杖扇新录载:近世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诸式,皆倩名人书画,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名为“团扇”。团扇系中国的发明,又名纨扇,而后传入日本。折扇系日本发明,而后传入中国。日中两国人民的共同智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在日中交流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件有趣的事。团扇亦称“宫扇”,因形似圆月,且宫中多用之,故称宫扇。团扇边框及柄以竹制,扇面用洁白的丝绢,上画山水楼台、花鸟虫草等。早期多为圆形,后乃有长圆、扁圆、梅花、葵花、海棠等样式。团扇精巧雅致具有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自汉代至北宋是团扇的盛行时期。四川及苏、杭的宫扇,制作最精、历史也最悠久。宫扇又叫纨扇、团扇、罗扇,它出现于羽扇之后、摺扇以前。西汉成帝的妃嫔班婕妤写过一首有名的团扇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借咏团扇表露受赵飞燕嫉妒排挤恐受君王冷落的复杂心理。此纨扇之始。古纱、绫、罗、绢皆可为团扇面料,今惟以罗以绢,近则罗亦废,而多用绢制。从历代散见的泳扇的诗赋散文来看,团扇盛行于西汉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间,宋代以后又与摺扇并驾齐驱,深受妃嫔仕女、文人雅士的喜爱。团扇在现代民间通用,扇面以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或瓷青湖色,亦有月圆、腰圆、六角之形,名人书画其上,名曰团扇。柄用梅烙、湘妃、棕竹居多,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就绢宫扇的造型而言,以圆似明月的居多,但其它形状的也不少,如六角形、八角形、瓜楞形、蕉叶形、梧桐叶形等等,其中海棠形、马蹄形、梅花形,是除圆形之外较常见的.大约在南宋时,出现了以竹子为材料的团扇。一九七五年,江苏金坛茅麓出土一把竹子团扇。木柄杆,竹丝骨,扇面裱纸施柿汁,黑漆边。竹丝骨子细如鬃毛,规整而紧密地穿插在扇杆上。扇杆黑漆。扇柄棕黄色漆地上呈棕红色云纹。柄上装有一月牙形扇托以护扇面。扇面长26厘米,宽20厘米,扇柄长16厘米、最粗径1.6厘米。制作精致,造型优美。这种团扇已经和现代市场上流行的竹骨团扇比较接近。现代竹骨团扇以竹丝为骨架,两面粘贴皮纸(一种类似高丽纸的以纯桑树皮为原料的手工纸),同时在扇面上绘画或书法或印刷图案,再通过沿边、压平,装上木质手柄,一柄团扇就大功告成了。此外,现代团扇还有以一支或园或扁的竹子经过劈开、编制、成型等工艺制作的团扇,也有以塑料为扇骨的团扇,还有的是以比较厚的白板纸或塑料硬片直接作为扇面,然后装上塑料手柄的广告团扇。扇子制作自本章开始我们来着重探讨扇子的生产工艺。在我国,扇子的生产和利用是源远流长,只要有历史,就有扇子的生产发展史。一把扇子孕育着的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凝聚着的是世代制扇艺人的智慧。可以说扇子文化是中华工艺美术之精华,是民族传统文花中的艺术瑰宝。自从扇子成为书画艺术的一个特殊载体以来,其形式不外乎纨扇和折扇两种。纨扇又称作宫扇、团扇、圆扇、蒲葵等等。纨扇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在这里就不再讲述。我们要探讨的是折扇。折扇古称折叠扇、聚头扇、撒扇。品种有纸折扇、象牙扇、贝壳扇、 檀香扇、 孔雀羽扇等。现今还有一种称作“旅行扇”的扇子,扇面无需扇骨,只有在两边大骨用铁皮喷漆或塑料注塑成型,又作铁皮扇。虽无扇骨,但严格讲它还是应该属于折扇范畴。其中以纸折扇为最普及。纸折扇是以细长的竹片制成众多的扇骨,然后将扇骨叠起,其下端扇头部位用扇钉固定,以扇钉为圆心,展开为半圆形,上裱糊以纸成扇面,并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扇骨材料以玉竹(毛竹)为多,也有采用棕竹、湘妃竹、紫檀、乌木等名贵材料的。每把扇子少则 7支,多达60支,一般多为13支至18支。30支以上扇骨的折扇,扇骨纤细,风格秀丽,古代专为妇女所执。象牙扇、贝壳扇、檀香扇则以象牙、贝壳、檀香木制成扇骨,直接以丝线将扇骨缀连为半圆形扇面,并在扇面上镂雕精巧、纤细的图案。檀香扇的扇面除镂空图案外,又饰以烙画,或裱糊薄绢,彩绘花鸟、仕女画面,风格艳丽,为妇女所喜爱。现今折扇以水磨竹扇骨最为普遍,其制作工艺简单,虽说粗糙一些,但由于制作工艺简单,实用方便、价廉物美,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传统的全手工工艺折扇,即以浸湿的木贼草和榆树叶等天然材料,反复在竹扇骨表面打磨,然后上蜡,滋润细腻如同白玉,故称玉竹扇。 折扇的形制很多,在本文中我们仅仅分黑、白两部分来介绍传统扇子的制作工艺。黑纸扇和白纸扇,虽说都是折扇,但它们的制作工艺截然不同。它们不是象人们想象中的黑纸扇是黑色的,白纸扇是白色的。制扇业内称作的黑纸扇和白纸扇,是指用不同的工艺生产出来的不同的扇子品种。下面我们先介绍传统白纸扇的制作工艺。制作一把上好的扇子,其工艺非常繁杂。本章侧重介绍白纸扇和黑纸扇两种扇子的制作工艺。白纸扇 我们先介绍白纸折叠扇的制作工艺。折扇一旦在中国出现,很快就“民族化”了。它的用材、样式、技法无不涉及中国传统工艺,无不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各地的制扇业又各具地方特色。白纸扇扇骨制作的工艺有许多种。这里介绍的是玉竹扇骨的制作工艺。扇骨制作分选竹、下料、劈竹、刮青、蒸煮、打篾、选篾、缠把、打孔、造型、耪面、拉稍、扒稍、刨砂、标记、磨砂、挫节、油炸、吊白、染色、抛光、合股、上钉、抛面、冲花、雕刻等等二十多道工序。选竹 选竹是一道很重要的工序,扇骨的质量如何很重要的是要有好的竹子。伐竹之前要审视竹子有否瑕疵,竹子嫩者质地未坚,疏松不堪用且容易变形,太老的竹子纹理粗糙不耐精雕,故以六年龄的竹子为佳。此外竹节的疏密间距以30厘米以上为佳。下料 劈竹 刮青 蒸煮 打篾 这五道工序都属于备料范畴。将选好的竹子砍伐下来以后,按需要将竹子去节按扇骨的长度略加余量裁切,然后看竹壁的厚度、弧度取决用于扇骨的大边或小骨。如果是用于大边,即按边骨需要的宽度劈开成若干支边骨料,然后将竹子劈成边骨所需要的厚度,刮去竹子表面的青绿色竹衣,再通过太阳晒成淡黄色备用。注意不要晒的太久,在一般的阳光下晒三天足够,以表面看不到青色即可,时间太长竹子会脱水过多而给下面造型带来不便;用于小骨的竹子长度可以略短于大边料23厘米,宽度大约在1.5厘米左右。将小骨料按竹壁的厚度劈成2片,按头青、二黄分开存放,再将分开后的篾片放在锅里用水蒸煮一小时左右取出,然后通过打篾机将竹片削成所需要的厚度。选篾 打孔 缠把 扇骨的小骨在造型以前首先要选篾,质量好的扇骨用头青篾片,次之可以采用二黄篾片。选篾时要注意竹子的老嫩、色泽和篾片纹路,要求将老嫩一致、色泽相同的篾片选在同一把扇子上,再看篾片的纹路,把光洁、整齐的篾片选到同一头上,在篾片光洁整齐的一头打孔,按扇骨所需的挡数将篾片正面朝同一方向收齐叠在一起,在篾片上稍用棉线缠扎成把。造型 造型在扇骨制作工艺上是举足轻重的关键工序,一把扇骨看起来是否美观大方和造型有直接关系。扇肩分有肩无肩,有肩亦有高有低。白纸扇扇骨品类和花色不下三四百种,根据使用对象、地区、气候、用途的不同进行设计。大骨,有花式和素式两大类。花式是曲折型或起梁、贴梁式,素式是平直型。两类都有宽窄、长短之分。小骨,多则密不通风,少则隙可走马。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扇骨款式。和尚头此款式也叫圆头或大圆头,早在明代就已流行。因扇骨聚头处以扇钉为轴心成一圆球状,看似和尚头而得名。这种式样多见于十六档以下的大扇。和尚头大多由一种材料聚成,也可在两侧加扇钉处镶两片异质材料,如竹骨镶紫檀、象牙、玳瑁等。和尚头扇骨一般较同等材质的扇骨价格高出一等。螳螂腿俗称中细式。此款扇骨因大骨上面较粗、下面较细,形状颇似螳螂腿而得名。竹质扇骨大多采用这种式样。木质扇骨柔韧性差,易在扇骨束腰处折断,故较少采纳。螳螂腿扇骨最大的特点是轻便适手。波折式俗称翻棱。大小扇骨均做成波折式,相邻两根扇骨的波峰、波谷相错,看似层层波浪,动感十足。此种款式在扇子收折时非常美观,但一旦打开扇子,由于扇骨翻棱的原因,看起来显得有点凌乱。日本式俗称筷子扇。筷子扇在日本比较普遍,质量上乘的筷子扇深受日本艺术界欢迎,身穿和服手握筷子扇为典型的日本风俗。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简化了的筷子扇在日本也被广泛的利用到广告等领域。筷子扇扇骨以九档、十一档为普遍。其特点是大骨窄,小骨与之相仿。扇面侧面露于扇骨之外。我们以八寸十八裥档螳螂腿为例介绍扇骨的造型工艺。该扇骨外形尺寸为长270毫米、肩部宽28毫米、边板高22毫米,上稍宽度20毫米、底部宽度25毫米。平放俯视中间宽两头小,类似橄榄形状。按60%的比例,上稍开肩为160毫米。 选用长度为280毫米。宽度为22毫米,厚度为4毫米的竹片为大骨的毛料,在离竹片底部23毫米处的正中部位打孔,孔眼直径3毫米。以8片为一组,注意必须将每两片的竹黄合在一起,用直径2.8毫米的不锈钢丝或竹签将竹片串在一起。将串好的竹片放到水磨造型机器上磨成螳螂腿扇骨大边的大致形状。磨好以后的扇骨大边形状类似绍兴乌篷船的手划桨,顶部宽20毫米,顺势向下收小到开肩处为10毫米,自开肩处两侧有45弧度内凹至5毫米宽,顺势向下逐步放大到底部处9毫米宽,底部呈180度圆头。分开大边以竹黄合在一起的两片为一对。选用长度为250毫米、宽度为15毫米、厚度为100丝、数量为16支、眼位和大边相仿的小骨把头,用扇刀将其削割成底部宽9.5毫米、稍部宽3毫米的梯形状。将磨好的的大边青面朝外分别叠在小骨把头的两边,用不锈钢丝或竹签串在一起。耪面 拉稍 这两道工序其实也属于造型范畴。左手握住扇骨毛坯,用耪(音Pang 一种在木头上面镶嵌数十片钢刀片以锉刮竹子表面使其平整光滑的专用工具)耪平毛糙的楞面,同时将扇头耪圆,注意尽量顺竹子的纹路耪,使其平整光洁直至满意为止。翻开竹子大边用台钳夹住小骨,用扇刀拉割小骨,使其棱面成直线状,翻过来以同样手法拉割。注意扇稍的宽度不要小于2.5毫米。用扇刀削尖扇稍。扒稍 为使扇面纸串到扇骨上面后确保整把扇子的美观性,小骨上部还需要进行扒稍处理。用扒稍机扒削,每支小骨自开肩处以上部分均需扒削50%以上,总厚度用游标卡测量,以开肩处8毫米、尖稍处5毫米为佳。开肩处的每支小骨的刻痕必须保持90一致,务使扇骨打开以后刀线成一条弧线,不然,由于弧线的高低不平会影响扇子的美观。标记 因扇骨竹片厚薄不同,为方便下道染色、吊白、漂洗等工序保持色泽一致,需要将扇骨的大边和小骨分开并用尼龙线以每50把为单位串联起来。同时为了确保各把扇子的大边和小骨不会错配,需要将每把扇骨的大边和小骨标上记号。具体方法为在每根尼龙线的一头系上一块竹片,每两块竹片标上相同的记号,分别用于串联大边和小骨。小骨以竹片为始共50把为一串;同时大边也以同样的顺序串联,但每支大边在竹片内侧上部应标上左右骨记号。磨砂 小骨通过造型后,每支竹片都有锋利的棱角容易伤手,需要倒棱处理。将串联好的小骨整齐平放在台面上,先向右面压成斜坡状,用木砂纸将竹片的棱角倒棱,再压向左面同样倒棱,翻过来以后以同样的工序倒棱,直至竹片拿在手上感觉很光滑、舒服为止。注意棱角不要倒的太大。挫节 油炸 白纸扇造型如果要表现油炸竹节形式,大骨还要进行挫节工艺,整把扇骨都要经过油炸处理。大骨在造型前要在外侧进行挫节。八寸扇骨的两支大骨在竹片外侧开肩以上,以一厘米的间距锯16条浅痕,再在两条锯痕中间用砂轮机顺竹片外圆弧度磨一条浅凹,以同样的工序将十五个竹节全部磨好。将磨好后的大骨依前所述在水磨造型机上造型。油竹扇骨还要进行油炸处理,需将大边和小骨分开油炸,以避免扇骨的颜色偏差。扇骨的油炸工艺类似于炸油条,用菜籽油加热到120左右,放入扇骨油炸,颜色全凭肉眼观察,颜色太浅不能突出油竹的效果,反之影响竹片的韧性。将油炸好的扇骨放在水中用洗衣粉漂洗,注意竹子表面要冲洗的充分干净,以免油脂污染扇面。油竹扇骨通过抛光后表面光洁、亮丽,让人产生一种古色古香、浑厚凝重的感觉。吊白 根据不同的需要,扇骨要进行吊白或染色处理,吊白扇骨看似全玉扇骨,但两种扇骨有着本质的区别。全玉扇骨是竹子经过阳光暴晒,表面为浅黄色,做成的扇骨无论风吹雨打或是强光照射均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突显竹子的全天然特性。而吊白扇骨则是通过化工材料蒸煮在短时间以内以破坏竹子表面而产生增白效果,做成的扇骨表面较白,如果漂洗不净日久竹子表面会产生黑色的霉点,扇面纸张也会受其影响而在竹、纸接触处发生变质。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绝大部分为吊白扇骨。扇骨吊白时,先在清水中加入焦磷酸钠、工业双氧水后将水搅匀,把适量扇骨泡在水中加热,水开煮一小时后观察,竹子呈浅白色即可,捞出放在清水中用水泵冲洗,边冲边放水,待充分冲洗干净后,放满清水漂洗24小时捞出晾干。煮扇骨必须用不锈钢锅,否则会因为铁锅与化工原料发生反应而造成报废。焦磷酸钠、工业双氧水不宜加的太多,以25公斤清水加150-200克焦磷酸钠2.5公斤双氧水为宜。此外,也有用吊白块吊白的。吊白块又称雕白粉,化学名称为次硫酸氢钠甲醛或甲醛合次硫酸氢钠,为半透明白色结晶或小块下分解产生甲醛,易溶于水。高温下具有极强的还原性,有漂白作用。吊白块水溶液在60以上就开始分解出有害物质,故现在很少采用。染色 为使扇骨与扇面色彩保持协调、靓丽,需要进行染色处理。扇骨颜色一般分暗红、红棕、黑色、藏青、茶色等等。染色前先要在不锈钢锅里加入相当于扇骨重量2%的直接染料和适量的固色剂或食盐,充分搅动溶解,加热到80C左右,放入扇骨继续加热水煮,一小时后取出,将上面的扇骨依序放回锅底回锅,再水煮一小时后捞出,用洗衣粉水冲洗干净后晾干。扇骨因为不能象纺织品那样在水中搅动,染色时容易出现夹花现象,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要使染色水在锅中不断流动,一般采取吹气法,就是在扇骨中间插一支不锈钢管,一头封死,在管壁上打若干小孔,钢管另一头用PV管连接到鼓风机上吹气。抛光 合股 上钉 抛面 扇骨经过染色后表面没有光亮度,需要进行抛光处理。挑出记号相同的扇骨大边和小骨,将小骨按顺序取出,扎头。注意顺序千万不能搞乱。将扎好头的小骨扇形散开,下面屉一块三夹板之类的木板,在布轮上抛光。一般采用红色抛光膏,但如果是吊白扇骨则用白色抛光膏抛光。大骨的抛光工艺和小骨一致,只是抛光度要亮于小骨且记号顺序不能搞乱。将大骨和小骨对号合股,根据不同的要求串上不同的扇钉。如果是塑料钉,要在塑料热轧机上热轧,待成型后冷轧固定。注意松紧度,既不能松动又要求灵活,以手握一支大边其余骨架不会自动下垂为宜。扇骨上钉后,因为抛光时竹片棱面没有抛到,还需要在扇骨棱面进行抛光,以使整把扇骨光滑、亮丽。冲花、雕刻 按照客户的要求,有些扇骨需要在小骨或大边上雕花。小骨上冲花工序在造型后拉稍前完成。按要求先开冲模,将冲模装在小型冲床上,在冲床底座上安装一支直径2.8毫米的钢丝以定位小骨,然后按顺序逐一冲花。大边上手工雕刻和车节一样要在造型前完成,如果采用激光雕刻,也可以在扇骨全部完工后雕刻。白纸扇扇面制作。白纸扇是事先做好扇面,将扇骨的小骨串到扇面中间,再将大骨粘在扇面的两边成为一把完整的扇子。白纸扇的扇面分纸、绢两种,其中纸面又有宣裱、柿矾、机裱之分。现以一尺十五裥宣裱扇面为例述说。宣裱扇面采用安徽宣州产的上等宣纸(俗称生宣,一种以竹子纤维为主要原料的手工纸)为面纸,以桑树皮纸为内衬,裱好的扇面平正牢韧、久用不裂、素洁大方,优于引笔。先将宣纸和棉纸按规格裁切成扇面毛料,注意宣纸的竹帘纹路要正、中、竖;在裱板上画好扇面的形状和衬条部位,用清漆罩光备用;将宣纸平铺在裱板上,用棕帚(一种以棕树外包的褐色网状粗纤维叶鞘编扎,专门用以裱糊书画作品的刷帚)在宣纸上面刷上浆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调解员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铁矿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长春聚氨酯密封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
- 阀门检测哪些项目阀门检测报告如何出具(一)2025
- 防水密封材料市场行情现状研究投资调查行业报告2025年
- 阿坝纳米碳酸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风机变频节能改造方案
- 2025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评茶员)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理财规划师之三级理财规划师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
- 2025年一级造价师之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 土建劳务扩大合同范本
- 质量安全培训课件
- 过户免责协议合同书范本
- 表情包青少年影响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执法记录仪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女性胸针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行业应用状况与需求规模预测报告
- 2024年全国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竞赛试题及答案
- 支扩伴感染的护理查房
- 2025年工会专业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真题版)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抵押担保资产管理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