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探讨.doc_第1页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探讨.doc_第2页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探讨.doc_第3页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探讨.doc_第4页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探讨 摘要:探讨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并就药学硕士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导师配备以及实践基地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药学硕士 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C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会议审议通过了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设置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警务、应用心理、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城市规划、林业、护理、药学、中药学、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等硕士专业学位。 为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对药学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药学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药学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Professional Master of Pharmacy”,缩写为M.Pharm。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面向药物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职业领域,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较好掌握药学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1 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 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自身健康也越发关注。药品作为预防、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命生活质量。同时,高质量的药学服务是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环节,在保证患者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设置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点,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和具有创新能力的,能够将产学研有效结合,指导合理用药,进行优质药学服务的应用型高层次药学专门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随着医药领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进步,药品研发从简单仿制走向自主创新,药品供应从短缺走向丰富,医药产业不断在规范化、现代化、集约化、国际化等方面迈出新步伐。随着医药行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一线工作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颁布的药品法中,明确规定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而国家药监主管部门规章中,在GMP和GSP认证条件中又规定一些重要的岗位必须配备执业药师。 药学专门人才培养的多元需求。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已有药学硕士科学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位类型。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与药学硕士科学学位以培养教学科研型药学人才目标不同,旨在根据医药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增列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点,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药学人才市场体系,另一方面也为医药行业从业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职业发展和成长路径,使学习和实践、知识与技术、社会需要和个人成长成才更好地在产学研一体化过程中结合起来。 毕业生就业市场具有广阔前景。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日益得到国家的重视。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各大城市医药产业科技园建设成效日显,泰州、台州、昆山等二、三线城市的医药产业发展也如火如荼,给熟练掌握药物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职业领域知识和本领的药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2 培养目标定位 2.1药学硕士学位培养目标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面向药物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职业领域,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较好掌握药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第一,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 第二,掌握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及其相关专业技能,能胜任医药生产、质量评价、新药研发、流通管理、临床应用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第四,身心健康。 2.2药学硕士学位点建设发展规划与措施 第一,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着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制定、完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 第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努力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学术骨干,重点引进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同时,重视吸收来自药学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聘请在产学研结合领域具有显著成绩的企业家和学者为兼职教师,努力构建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以高水平人才为核心、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第三,推进学科平台建设,努力培育专业特色。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重大需求,推进药学硕士理论教学与实践基地建设,促进相关学科资源整合和交叉融合,打造本专业领域先进创新研究平台;拓展与海内外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搭建校企技术研究平台,建立协同创新联盟,共同争取重大项目、申请专利等,带动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相关研究方向的发展。 第四,落实管理制度和培养经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坚持实行双导师制、设置专业实践必修课程、审核学位论文实践选题以及评定奖助学金等制度,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给予实习实践经费支持,不断提升办学保障能力。 3 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面向药物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企业岗位实际,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充分反映药学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突出交叉性、实用性,重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强调以应用和问题为主线对不同学科知识加以整合,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重视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在培养过程上,充分体现专业学术性与医药职业性紧密结合,坚持实践育人导向,强化实践育人理念,有力推动教学实践,拓展实践育人载体,广搭实践育人平台,注重实践育人效果,积极推动社会实践,确保实践育人实效等措施,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和安排药学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实践过程中,重视培养和提升药学行业职业能力,注重产学结合,强调以应用和问题为主线对不同学科知识加以整合,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专业实践应有带教老师签名的每阶段的实践报告及结束后的专业实践总结。对于专业实践的评价方式需经本校与实践单位双方同意,评价标准应符合行业实际,并能真实体现药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水平。 学位论文选题紧密结合药学及相关领域科技转化、注册与申报、生产与技改、推广与流通、药学服务及药品监管等实际问题,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学位论文类型可以是专题研究、典型案例分析、技改方案等,体现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药学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3.1领域方向简介 主要包括化学药物合成、药物新剂型、生物药物应用、药物分析方法与检测、临床药学、药事管理等专业与方向。 3.2招生对象与学习年限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3年。 3.3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实践教学是全日制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和安排药学硕士研究生到企业或医院实习。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学位论文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着眼实际问题、面向行业应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3.4课程设置 攻读本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 1学分: 第一,学位课程不低于23学分,包括公共课5学分、专业必修课12学分以及专业实践6学分; 第二,选修课程不低于8学分;其中行业发展前沿讲座为必选课程,该课程要求研究生参加讲座4次以上并撰写学习报告,由导师评定学习成绩。 另外,须完成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报告两个必修环节。 3.5实践环节 药学硕士研究生应在医药行业相关单位进行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专业实践应有带教老师签名的每阶段的实践报告及结束后的专业实践总结。对于专业实践的评价方式需经本校与实践单位双方同意,评价标准应符合行业实际,并能真实体现药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水平。 3.6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结合医药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选题,突出课题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选题应紧密结合医药行业的实际,深入基层现场,对医药行业领域中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制订、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资料,在现场实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对策。 论文形式可以是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可以是针对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解决方案,或者其它相关研究论文。论文应反映作者运用所掌握药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医药行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研究结果应对医药产业实际工作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校内,另一位导师为来自行业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论文撰写完成经导师审阅定稿后,还应有2位(其中至少一位来自校外实践单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并给出意见。论文评审应重点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科学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攻读全日制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应由5位(其中至少一位来自校外实践单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探讨 | | 手机打开 手机客户端打开本文 【摘要】:探讨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并就药学硕士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导师配备以及实践基地等方面提出建议。【作者单位】: 【关键词】: 药学硕士 研究生 培养方案 【分类号】:G643;R9-4【正文快照】: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会议审议通过了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设置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警务、应用心理、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城市规划、林业、护理、药学、中药学、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 (?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1安抚东;廖沈涵;余伯阳;J;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10期2叶绍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年05期3陈宗珉,王士林,岳志伟,刘黎黎,李佩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年03期1于志刚;J;政法论坛;2016年05期2张晓报;J;山东高等教育;2016年03期3刘耀;邱学文;夏培元;J;中国药房;2016年06期4陈大全;周莎莎;李又欣;程光;郭树仁;杨化欣;陈方民;刘万卉;J;药学教育;2016年01期5陈大忠;张洋;王艳宏;徐英杰;高玉红;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5年05期6宋少江;杨建军;李岩;顾丽娜;曲远芳;J;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21期7谈弋;J;时代教育;2015年07期8曹阳;闫岩;J;中国执业药师;2015年01期9朱志军;白娟;张楠楠;蒋亚超;J;卫生职业教育;2014年19期10李敏;热娜卡斯木;李莉;张彤;李玉华;J;安徽医药;2014年09期1邹碧金,陈子辰;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5期2叶绍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年05期3叶绍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年04期4叶绍梁,廖文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年01期1李峰;韩杰;J;护理学杂志;2013年18期2汪娟娟;孟庆慧;郭鹤;刘敏;J;中华护理教育;2013年10期3孙宁;满晶;韩烜烨;李秋洁;J;中华护理教育;2014年03期4唐燕,汤磊,陈晓明,唐国瑶;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6期5杨莉,张志勇,韦小敏,覃益敏,陈智平;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6鞠学红;管英俊;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年05期7谭静;朱京慈;鲁芳;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年04期8刘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年04期9李斌;朱卫丰;李怡光;刘新亚;宣江雷;肖永新;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10张金宝;鞠学红;管英俊;刘顺梅;王雪净;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年10期1刘东玲;杨培常;徐晖;张艳;翟军亚;张振香;A;2013年河南省护理专业成长与职业环境规划研讨班论文集C;2013年2郑东翔;杨凯;马艳艳;A;第九次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3严励;A;新闻教学与学术研究C;2010年4李玲;王兴;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5邓志英;李阿利;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6”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设置论证”课题组;郑保卫;徐泓;雷蔚真;李玉洁;胡百精;方洁;徐金灿;任敏;张云燕;A;新闻学论集(第22辑)C;2009年7赵菁;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