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各镇区社会经济状况(09版).doc_第1页
中山市各镇区社会经济状况(09版).doc_第2页
中山市各镇区社会经济状况(09版).doc_第3页
中山市各镇区社会经济状况(09版).doc_第4页
中山市各镇区社会经济状况(09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芙板芙镇位于中山市中心城区西南部,距城区14公里。东与五桂山镇相连,西以西江为界,南临神湾镇和三乡镇,北与中山市南区和大涌镇接壤。总面积82.01平方公里,全镇设板芙居委会和白溪,四联,板芙,板尾,深湾,广福,里溪,湖洲,金钟,禄围共十个村委会。常住人口3万多人,外来人员近7万余人,旅外华侨6000多人。板芙镇大力实施“工业立镇”、“工业强镇”战略,已由昔日的农业小镇成为新兴的工业城镇,经过多年的发展,板芙镇已形成家具、玩具、皮革、纺织等四大特色产业群,产值达33.04亿元,占了全镇工业总产值的46%;形成礼品、制衣、五金、化工、食品、灯饰、打火机、工艺陶瓷、包装材料等行业为群体的工业体系。目前全镇共有各种类外资厂企600多家,私营企业近800家,投资客商来自世界各地。2006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174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70.0096亿元,税收总额3.2790亿元,出口总值3.8750亿美元。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从2005年开始,我镇规划建设以节能环保为主导的电光源产业基地,已被中山市“十一五”规划列为重点建设项目。板芙镇有职业高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较完整教育体系,为抓好劳动职业培训,镇内设有多个电脑、电车培训点及木工机械、焊工等培训点;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山教学站于2001年已落户板芙,并专门设立了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种劳动技能培训班。镇设有提供咨询、立项、报关等一条龙服务的涉外办事机构和银行、医院、酒店、商场、集市、游乐场、卡拉OK歌舞厅、桑拿、影剧院、图书馆、学校、幼儿园等公共设施。集休闲、娱乐、康乐、运动于一体具规模上档次的旅游度假酒店和康乐园也在规划筹建中,尽量为广大客商和劳工在饮食、娱乐、康体及生活上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板芙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称“鱼米之乡”,是中山市的主要产粮基地,盛产大米、糖蔗、鱼虾、家禽及花生、莲藕、粉葛、菱角和柑橘、橙、香蕉、荔枝、龙眼、黄皮等水果。板芙镇先后获得了“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科技创新专业试点镇”、“中山市文明镇”等荣誉称号。大涌大涌,俗称隆都,地处中山市西南部, 距石岐城区8公里,东临岐江、西靠西江,水陆交通便利,东面的105国道大涌支线是主要交通要道,北面的公路与沙溪镇相连,西北面的大涌至横栏公路与岐江公路连接。中山市西部公路干线贯通境内。中山大涌-新会三江的中新公路,建成后将成为沟通粤西前往珠海又一过境通道。面积40.5平方公里。管辖2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2.9万人,外来人口5万多人,旅外乡亲3万多人,是中山著名的侨乡和文化之乡。大涌镇,坚持“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外向型经济和扶持、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私营经济并举的道路,大涌尤以生产红木家具和牛仔服装而闻名海内外,是中山市具有区域特色经济的红木家具名镇,是中国最大的红木家具生产基地。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中国首届红木家具发展研讨会暨大涌红木家具精品展览会”于2001年12月在大涌隆重举行。2003年,国家文化部批准大涌为“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家具协会也授予大涌“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荣誉称号。全镇现有红木家具企业近200家。 牛仔制衣业也是大涌特色产业之一,专业生产牛仔、休闲、针织等服装。大涌镇在服装生产、织布、洗水、漂染和棉纱加工等方面具备了强大的生产规模。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全镇现有制衣企业430多家。2004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色织行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联合授予大涌镇“中国牛仔服装名镇”荣誉称号。据调查,大涌牛仔制衣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约为40%,是广东省牛仔服装生产基地之一。 “丹奴”、“占士豪”、“旗龙”等品牌服饰畅销海内外。同时,全镇工业以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为主,民营经济占重要位置。大涌农业以水稻、鱼塘、蔬菜和三鸟饲养为主。全镇土地肥沃,水利设施完善,排灌便利,稳产高产。现有1万多亩农田,7千亩鱼塘、5千亩无公害化疏菜生产基地和大片山坡地,适宜种植水稻、蔬菜、水果和养殖鱼虾、鸡鸭、生猪等,是发展三高农业项目的理想地方。大涌镇境内有海拔164米的卓旗山,山上绿树成荫,风景秀丽,建有占地面积达150亩,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卓旗山休闲公园。具有地方工业特色的大涌红木家具街、蕴含传统文化的红木雕刻工艺馆和反映隆都地区传统生活习俗的隆都民俗馆等,已成为大涌发展旅游的新亮点。大涌镇素有“文化之乡”的美称,流传有多种民间艺术。成立了旗山乐社、镇摄影协会、书画协会、曲艺社等组织,经常举办各类比赛、表演、展览。卓山中学是我镇有130多年历史的学校,是中山市一级学校,并于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各村十多间小学均为中山市四优达标学校,全镇约有十多间幼儿园,教学配套设施完善。近年来,大涌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全镇经济繁荣,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先后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中山市工业强镇”等荣誉称号。东凤东凤镇,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故乡的一个文明城镇,位于中山市北部,俗美风淳,地沃物丰,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重点工业卫星镇,水陆交通便利, 105 国道、 364 线省道贯穿境内,珠江支流小榄水道、鸡鸦水道绵延而下。全镇总面积 54.8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7.23 万人,外来人员约8万人,下辖 1 个社区居委会和 12 个村委会。东凤镇大力实施“经济强镇”、“产业强镇”、“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快速发展。2008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12亿元,增长20.1%;工农业总产值213.17亿元,增长24.5%;目前,我镇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27家,产值超亿元企业20家,超50亿元企业2家。全镇个体工商企业 6000 多家,其中工业企业达 2000 多家,形成了以小家电、石油化工、重工制造等主要产业,具有区域特色的“东凤小家电”蜚声海内外,是全球最大的电风扇生产基地,全球最具规模的汽车防盗报警系统、倒车雷达生产基地,全国燃气具重要生产基地。近年来,东凤镇先后获得“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中国小家电专业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文明镇”、“中山市工业强镇”等殊荣。我镇品牌战略取得新突破,新增省级以上名牌名标6项,目前全镇拥有省级以上名牌名标36项,位居全市镇区前列。 近年来,东凤镇致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专门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和综合办证大厅为广大客商和群众提供“一条龙”全方位的综合配套服务。先后筹集6亿多元,重点建设了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我镇着力超常规发展第三产业,规划占地500亩的天润物流市场已成为中山市北部最大的物流基地之一,一座按照五星级标准的大型综合性酒店正在加快建设。目前,全镇各种基础设施完善,政通人和,治安稳定,地理位置优越,是广大客商理想的投资热土。拥有省、市一级的学校、幼儿园18所,投资3000多万元的新中学已于2005年投入使用。东区东区是中山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面积71.4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约13万人。全区有旅居32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2.53万人,是中山侨乡之一。区内路网纵横,交通顺畅;设施完善,物阜民丰;政治清明,文化兴盛。孙文公园、紫马岭公园遥相呼应,市全民健身广场、体育场、文化艺术中心和会展中心等大型设施座落其中,区位优势日益突显。2008年,全区服务业企业和商户达6100多家,服务业总收入达230.58亿元,服务业税收达13.99亿元,是工业税收的5.16倍,占全区税收总额的比重高达71.89%。人流众多、商业繁华的浓厚氛围为商业带来了良好的聚合效应。区内购物、饮食、娱乐休闲设施配套齐全,京华、万佳等大型商业板块商机汇集,孙文东路、库充、柏苑、竹苑、起湾等地域性商业圈人气旺盛。随着香格里拉大酒店、会展中心的落成,东区的商业地位将进一步提升。逐步形成房地产业、商贸流通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四轮驱动”的三产发展格局。与工商业遥相呼应,东区积极实施“服务城市,拓展三产”的思路,不断巩固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成为中山房地产最活跃的板块。奕翠苑、雍景园、凯茵豪园、雍逸廷、优雅翠苑、水云轩等名牌楼盘星光闪耀,激活和带动旅游、饮食、娱乐、社区服务等相关行业同步发展。虽然近年来东区经济向“服务业强区”转型,工业企业不断外迁,但东区仍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城市型工业渐显雏形,工业基本保持以电子为龙头,金属、塑料、包装、制衣、皮革等产业相互配套的轻工业体系。目前区内工业企业500多家,其中其中规模企业73家,工业产值2008年达到47.61亿元。东区大力发展“三高农业”,促使农业向高科技型方向发展。目前已建成一批管理完善,动作良好的新型农场、水产养殖场、花卉种植场、兰圃等农业、水产品基地。主要的品种有:荔枝、龙眼、香蕉、子姜、南美白对虾、鲟鱼等。其中槎桥的白花蕃薯因风味独特,远销港澳、东南亚等地,成为东区的土特产之一。东区,处处商机无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展望未来,东区将进一步找准城市发展定位,科学提升区位优势,立足于建设行政管理服务中心、区域性的商贸中心、高品位的文化中心、环境优美的生态人居中心,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网络、交通网络、教育网络,加速建设成为“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文明和谐新城区。东升东升镇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东临珠江支流,南距珠海市50公里;西距江门市20公里;北与“中国五金”重镇中山市小榄镇相连;公路网络纵横交错,形成了以国道和干线公路及京珠高速公路、中江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9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大机场;铁路运输经由广州通达全国各地。在20公里车程内有中山港、小榄港和神湾港货运码头以及中山港客运码头,镇内建有货物装卸码头,地理位置优越。东升镇行政区域总面积79.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98万人,流动人口6.4万人,下设8个社区居委会、6个村民委会,是珠江三角洲重点工业卫星镇。近年来,东升镇出台“工业强镇”方案和扶持政策,强服务造氛围、重技改强科技、抓质量树品牌,积极锻造“工业强镇、经济强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镇拥有各类企业4500多家,其中“三资、三来一补”企业2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00家。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6亿元,比增15%。目前,全镇工业涉及五金制品、日用制品、印刷包装、建筑材料、家用电器、摩托车制造等主要行业;全镇拥有1个国家名牌产品,“洁柔”、“太阳”、“盛兴”、“三和”、“力劲”、“正洲”、“日丰”等9个广东省名牌名标产品(工业类),“洁柔”、“海霸”、“力劲”等3个国家免检产品。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正业包装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成立了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盛兴幕墙有限公司、三和桩杆混凝土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成立了市级工程研发中心;力劲机械、盛兴幕墙等5家企业被评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东方家私、祥兴制衣等15家企业被评为中山市民营科技企业。正洲汽门、力劲机械被确认为市级重点装备企业;中顺纸业、盛兴幕墙、三和管桩3家企业被评为“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和“广东省首届百强民营企业”。东升镇形成了以水产、花木、蔬菜、生猪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两个万亩基地即万亩脆肉鲩养殖基地和万亩花卉种植基地初具规模,并全力打造农业品牌,成为全市农业强镇。东升镇2006年6月被评为“中国脆肉鲩之乡”, “东裕牌”脆肉鲩被评为首届中国名牌农产品,脆肉鲩养殖基地备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东升的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各项市政设施更加完善,为市民提供了舒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东升镇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卫生先进镇”、“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等。 阜沙阜沙镇位于中山市北部,东经11324,北纬2241,镇域北隔鸡鸦水道与三角、黄圃、南头相望,东南临港口,西接东凤,南隔小榄水道与东升相邻。总面积37.01平方公里,辖卫民村、牛角村、阜东村、罗松村、阜沙村、大有村、丰联村、上南村8个村民委员会和阜圩社区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3.55万人,非户籍人口2.2万人。 阜沙镇坚持实施“工业强镇、科教兴镇、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2007年,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5亿元,增长24%;工农业总产值82亿元,增长21.5%;税收收入2.1亿元,增长40.8%。阜沙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和争创工业示范园区战略,紧抓招商引资主线,加速工业园区建设,强化服务,促使一批项目动工、投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06年,全镇有工业企业222家,比上年增加3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1家。全年工业总产值65.9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4.28亿元,增长23.27%。建设阜沙工业园,完善供电、供水、电信、排污等基础设施;坚持“招商选资”和“绿色招商”的发展理念,引导企业增资扩产,为企业提供“一条龙”和“一站式”的优质服务,力促企业动工投产。全年收回闲置用地19宗,涉及土地面积超910亩。引进工业项目22个,开发工业用地400多亩。至12月底,在建企业有14家,占地面积633亩,建筑面积24.12万平方米,其中较大的在建项目有中山东菱威力电器有限公司、欧亚彩印厂、盛田饲料公司等。全年新增投产企业18家,其中较大的投产企业有中山市龙诚电器有限公司、中山市伟升金属有限公司、中山市哈福科技有限公司等。推进实施名牌战略,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在该镇生产的“榄菊”蚊香和“龙的”电热水壶成为“中国名牌产品”。该镇已形成了精细化工、电子电器、五金塑料、环保建材的工业体系。阜沙镇坚持开展科技推广、科普宣传和科技下乡活动。全镇有中学2间,小学9间,上规模的幼儿园3所,撤销全镇小学附设的学前班。文化、体育、卫生事业也不断发展。全镇有文化站和有线电视台各一个、广告公司一个,有影剧院、溜冰场、文化娱乐中心等设施,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港口 港口镇位于中山市北部,地接中山市城区,毗邻香港、澳门,镇域总面积70.5平方公里,辖9个社区(村),至2007年底,户籍人口5.64万人,在镇内生活、工作的非户籍人口5.59万人。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工业卫星和三高农业基地。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镇内主要公路均与广珠、番中公路相连,京珠、中江高速公路横贯全镇,并在镇内设有出入口,小榄水道纵贯全境,可通达珠江三角洲各个口岸。港口经济发展迅速,潜力巨大,2007年,全镇地方生产总值30亿元,税收总额5.11亿元,工业总产值91亿元,农业总产值3.1亿元。港口镇致力发展城郊型经济,发展“三高”经济,即高效益工业,高附加值三产业和高品位休闲农业。在发展提升传统的电子、电器、玩具、家具等骨干产业的基础上,目前正在着力打造中国(中山)游艺游戏机产业基地。全镇工业企业487家,规模以上企业97家,工业产值年增长速度接近30%。“劲霸”青芥辣、“生活家”实木复合木地板、“雅洁莉”纸巾、鸿运管桩、“合益”蛋类制品等等5个产品是广东省名牌产品。“生活家”实木复合地板获得国家产品质量免检证书。中山市天键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则入选首届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企业。建成了木河迳、穗安、石特、铺锦、大丰5个工业区(总面积约5000亩),尤其是新规划的港口南区,座落于中山城区东明大桥北岸,地处城乡结合部,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农业方面,以三高农业为主,盛产优质大米、四大家鱼、罗氏沼虾、甲草菇和香蕉等。全市唯一的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就座落在港口,并拥有中山市最大的畜牧产品出口基地。港口镇形成了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全镇有中、小学校21所,中学学校4所,理工职中一所,有电影院等文化设施5间。港口镇民风淳朴、环境优美,具有鲜明的水乡特色,是广东省卫生镇之一。港口政府廉洁高效,切实为前来投资的国内外客商提供最优质一条龙服务,给予最优惠政策,欢迎海内外客商到港口镇投资。古镇古镇镇是闻名国内外的“中国灯饰之都”。它于广东省中山市西北面, 是中山、江门、佛山市(顺德区)三市的交汇处,毗邻港澳,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重要腹地。全镇总面积 47.8平方公里,由古镇、曹步、海洲三大自然村组成,下辖 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 6.9万人,外来人口超过10万人,历来是外商投资和发展经济贸易合作的理想宝地。古镇镇按照“工业立镇,工农商并举”的发展思路,发展成为区域特色经济明显,以灯饰、花卉苗木两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城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古镇赢得了各种荣誉,被授予和评为“中国灯饰之都”、“国家卫生镇”、“首届全国投资环境百强乡镇”、“全国造林绿化百佳镇”、“广东省首批工业卫星镇”、“省教育强镇”、“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2008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22亿元。古镇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十分突出,个体、私营经济十分活跃,占经济总量的 95%以上。灯饰业是古镇的龙头行业,也是古镇的经济支柱。已成为世界性几大灯饰专业市场之一,是国内最大的灯饰专业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目前,全镇已登记注册的灯饰厂企五千多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2008年,灯饰业总产值达165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出口总额6.62亿美元,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出口到港澳台地区、东南亚、日本、美国及欧洲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较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05年10月,顺利通过了“中国灯饰之都”三周年的复评验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中国灯饰之都”的地位和影响力。古镇镇是中山市传统的经济作物区之一,通过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利工程,大力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产品结构,形成了以花卉苗木种植为龙头,优质水产养殖为辅的“三高”农业经济结构,是华南地区较大的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和销售市场之一。 古镇镇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继续按照既定的总体目标,围绕“一个中心(中心城区)、两条道路、三个住宅区、四块绿地”的总体规划,全力抓好“四个一”工程“一个中心区、一个世界灯王、一个植物园、一个工业园区”的建设,加快拉动半径 3050公里范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聚集,增强古镇镇的吸引力和拉动力,为建设既适宜居住又适宜创业的和谐古镇而努力奋斗!横栏横栏镇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西江出海口东岸,距中山市城区13公里,东靠中国休闲服装生产基地沙溪镇,南接红木家具生产区大涌镇,西傍珠江支流西江,北倚中国灯都古镇镇,总面积7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4万人,非户籍人口2万多人。镇内公路四通八达,贯通全境,岐江公路网纵横全镇通往粤西;京珠高速公路西支线中江高速公路跨境而过,与全省高速公路网贯通;古神快速干线直达珠海、澳门;全镇有11.7公里的海岸线,西江水道通航能力达 300吨,可直航桂西及海内外;160公里范围内有五大际机场。2008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2%;工农业总产值136.56亿元,比增29.01%。目前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000多间,2008年工业产值130.31亿元,同比增长28.48%,横栏镇开发了民营工业园、茂辉工业区、永兴工业区三个工业区,拥有各类企业400多家,其中伟明化工、华伟漂染、华泰纺织、山燕纺织等企业年销售额均在亿元以上,是省内著名企业。工业发展以灯饰装配、纺织制衣、化工行业为重点产业,带动运输、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并重点培养和发展高科技产业,对传统的产业进行科技革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与高科技产业的共同发展。目前横栏镇共有“国家免检产品”4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个。横栏镇地处亚热带,地势平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C,四季如春,土地肥沃,水质优良。素有“鱼米之仓”之称。三高农业不断拓展,盛产优质大米、四大家鱼、桂花鱼、鳗鱼、罗氏沼虾等。目前,横栏镇形成了花木种植、水产养殖两大农业支柱产业,其中花木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水产养殖面积5万多亩。同时,抓好农业示范区建设,如三沙村花木生产基地、六沙村水产健康养殖区,横西无公害蔬菜生产区、“鱼塘-禽畜”立体生态养殖区,稳步推进农业生产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产的发展也蓬勃繁荣起来。尤其是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君兰豪庭、金月湾、鹿茵华庭、胜球阳光花园、格兰美特等5个大型房地产项目已进场施工,建设进展顺利,其中金月湾、君兰豪庭两个楼盘现已开始发售,几大房地产项目的建成将大大改善我镇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我镇商住用地价值。全镇现有职业高中、中小学校19所,幼儿园及托儿所近30所,广播站、文化站、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齐备,有曲艺社、醒狮队、龙舟队等表演团体;横栏医院属下拥有分院及医务所共9间,医务人员近200人,医疗卫生条件优越。未来的横栏将以建设“平安横栏、和谐横栏、富裕横栏”为目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成为既适宜居住又适宜创业的现代化新城镇,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和谐进步。黄圃黄圃镇位于东经113.2、北纬22.44,居中山市最北部,西北与佛山市顺德区为邻,东北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河相望,居“珠三角”西岸都市圈发展核心板块,与广州、深圳、佛山、江门、东莞、珠海、香港、澳门八大城市同在一小时生活圈内。全镇土地面积8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万多,外来人口5万多,辖12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社区居委会,是全国首个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和中国腊味食品名镇、国家卫生镇、全国首批工业卫星镇、中国(黄圃)飘色之乡、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乡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全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农副产品深加工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广东省“四五”普法先进镇、中山市工业强镇等。现时,黄圃镇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21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3家,2008年将新增上规模企业100家。其中外资企业30多家,吸引了国内外知名企业如打造全球最大空调生产制造基地的广东省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填补亚洲空白的内螺纹铜管生产企业奥托昆普铜管(中山)有限公司、亚洲最大的瓦楞纸生产企业中发纸业有限公司、全国四大啤酒之一金星啤酒有限公司等纷纷扎根黄圃。初步形成了“以金属为主体的工业原材料产业为支柱产业,以家电五金产业为重点产业,以腊味为代表的食品产业为特色产业”的三大产业体系。特别是以腊味为代表的食品特色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被中山市确定为区域特色经济产业,产业体系不仅涵盖了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等国家纳入统计序列的行业类别,而且拥有发展潜力强劲的食品包装与机械制造业等,形成了以腊味、干果、饮料、水产品加工、稻米加工、疏果加工、食品包装印刷、冷藏储存、养殖、种植等十大行业为主的产业体系。2007年,全镇工业总产值突破187亿元,增长32.37%,增幅位居全市前列,预计2008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40亿元。其中,以黄圃腊味为代表的食品企业实现产值近30亿元,其中黄圃腊味占据全国广式腊味市场份额的50%,成为全国最大的“广式腊味”生产基地。2007年以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家电五金产业实现产值130多亿元,预计2008年产值突破160亿元。黄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耕地面积近8万亩。在巩固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优质水产示范区、万亩香蕉园、数千亩蔬菜基地、粮食营销市场、腊味加工区等地区特色农业。黄圃镇教育、医疗、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镇内有中小学校28间,中专1间,市直属中学1间,国家二级甲等医院1间,大规模粮食营销市场1个,大型肉菜市场2个,商业城3座,省二级电影院1间。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分别在此设置了支行或办事处。街心公园、黄圃公园、镇中心广场是娱乐消闲的好去处。黄圃镇群众性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活跃,全镇共有书画、曲艺、盆景、集邮、摄影、音乐、舞蹈、象棋、武术、足球等10个协会,并经常开展活动。火炬开发区中山火炬开发区是199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基地和对外开放口岸之一。位于中山市东部,距市政府12公里,东临珠江口伶仃洋,南与南蓢镇接壤,西南与东区相连,北以岐江河为界与民众镇、港口镇年向望。位于中山市东部90平方公里(已建成土地面积30平方公里);2005年全区总人口2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3万人,外来人口14.7万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00年被国家科技部和外经贸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六年来,我区依靠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投资环境创新,不断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建设,坚持走外向带动、科技兴区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区内汇聚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企业,工业企业1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近20家,出口创汇位居中国十强。近年来,火炬区经济呈现跳跃式发展的强劲势头,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8亿元,工业总产值805.4亿元,税收收入30.1亿元,出口总值预计43亿美元,各项经济指标占中山市的1/5至1/3。吸引了一大批世界知名企业及大财团来此投资设厂,如佳能、住友、东芝、卡西欧、纬创资通、默克-雅柏等。从2001年起,火炬开发区高标准、高起点整合扩建了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中国电子(中山)基地、中炬高新产业园、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中炬汽配工业园和中国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山)示范基地六大高素质的工业园。2002年又规划了总面积约25000亩的临海工业园,着力打造一个以电子信息、现代包装印刷、生物医药、汽配工业、化学工业五大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工业区和海滨新城,以配合中山东部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全区获各级科技计划立项26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市级16项,区科创基金4项,有一家企业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1家企业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2家企业荣获广东省著名商标。申请专利160项,比增56%。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4家。我区获得全市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占全市一等奖的1/3。2005年,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50多家,申报各类专利160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75%,出口占全区总出口额的80%,实现出口创汇35.8亿美元。火炬创业中心正式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同时,我区继广州、深圳之后被立项为“广东科技人才中山基地”。火炬开发区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并凭借视投资者为上帝、开放超前的经营观念,诚信、高效、透明的办事风格,特有的多种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世界知名企业及大财团来此投资设厂,如蒂森克虏伯、佳能、住友、东芝、卡西欧、纬创资通、默克-雅柏等。2006年,区内共有工业企业1000多家,其投资来自世界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5年末,全区现有理工学校1所、完全中学2所、初中2所、小学22所、独立幼儿园17所,进区合作的院校主要有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沈阳药学院、安徽中医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株洲包装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这些院校可为区内企业有针对性培养和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民众民众是著名的岭南水乡,素有“谷仓“之美誉,亦是珠江三角洲的重点工业卫星镇之一。全镇面积125.42平方公里,人口10余万人,下辖16个自然行政村,3个居委会。民众镇是大沙田地区,素有中山“谷仓”之称,毗邻中山港,水陆交通便利。省级番中公路贯穿南北,镇内设有京珠高速公路出入口,市规划中的万龙快速干线、新龙快速干线、三宝公路等几大快速干道穿越民众。北上广州、佛山,南至珠海、澳门,东往深圳、香港,西至江门分别只需1小时车程;民众毗邻广州南沙,拥有46公里长的海岸线,与全国第九大集装箱港-中山港隔江相望,经水路快速达到香港、澳门等地。 2007年,全镇工业企业共46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7.38亿元,同比增长20.11%。另外,民众镇以打造水乡特色生态镇为目标,以旅游业为支柱的我镇第三产业得到强势发展,全年全镇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88亿元,占全镇生产总值的24.13%,同比增长18.83%。近年来,民众镇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构建和谐民众,建设“两个适宜”环境,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好发展。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纺织科技创新专业镇、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专业镇、广东省卫生镇。民众镇工商门类齐全,初步形成了以纺织产业为主,电子电器、造船、五金机械、食品、玩具等轻重工业兼具的工业体系,仓储、纺织贸易等逐步完善的物流业。纺织产业链日趋完整,建有中山市纺织工业园,以及大型污水处理厂和集中供热、工业供水厂等配套设施齐全的沙仔工业集聚区。2005年,中山保税物流中心、中转储备油库区、中山五金加工区等大型项目落户民众,将推进民众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快速发展。 民众于2002年3月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第一个农业科技创新专业镇,设有包括中山广东农业科技园在内的7个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民众香蕉闻名海内外,远销日本,建有功能齐备的“中山市香蕉交易市场”(下设沙仔和正涌2个交易点),每年交易量达10多万吨。民众镇旅游业发达,建起了以岭南水乡为龙头,以多宝珍稀宠物繁殖场、丰本优质水果种植园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的旅游体系。每年吸引近100万中外游客前来观光,使民众的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带动了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兴旺和发展。镇文化广场、休闲公园等可为厂企外来员工举办群体性活动提供合适的场所。民众镇拥有省一级幼儿园一所,省一级小学一所,市一级小学二所,市一级中学一所,综合性中学一所,为民众镇培养大批文化素质较高的人才。拥有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和雄厚技术力量的一级甲等医院民众医院和民众第二医院可为全镇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全镇卫生水平良好,是省级卫生镇。民众镇民风淳朴,社会稳定和谐,自然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是国内外朋友旅游观光、生活和创业的好地方。南朗南朗镇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位于中山市东部,背靠五桂山,面临珠江口。青山绿水,人杰地灵。全镇面积206平方公里,是全市面积最大的镇区。有10万亩山林和26公里海岸线,农用地面积46820亩,沿海滩涂围垦造田成垦面积5万余亩。有103个自然村,设13个村民委员会,104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38840人,其中农业人口29151人,非农业人口9689人;外来务工人口8万余人。近年来,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朗镇党委和镇政府充分发挥南朗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07年全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25%。工业产值111亿元,增长30.75%。全镇有八个工业发展基地,包括南朗万亩工业区,南朗第一、二、三工业园,大车工业园,翠亨工业园,横门工业园和正在开发的东南绿色工业园。工业用地面积共1.6万亩。其中,东南绿色工业园是05年下半年火炬区与南朗资源整合发展,计划在南朗大泉水库一带征地1万亩,首期开发5千亩,用3到5年时间建设一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全省首个生态工业园。目前,全镇有工业企业420多家,上规模企业79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40.9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88.6%。初步形成了以能源、针织、电子、电器、制鞋等为主体的区域产业。著名的企业有ABB变压器有限公司、深南电(中山)南朗燃机发电厂、建纶电器工业(中山)有限公司、开益禧半导体有限公司、通佳鞋业有限公司、侨光纺织有限公司、吉事达通讯有限公司等。南朗镇农业以水果、蔬菜为主体的绿色农业和浅海养殖捕捞等蓝色农业渐具特色。著名的农产品有下湾龙眼、崖口荔枝、杨氏脐橙以及崖口、横门海鲜等。南朗镇主要旅游点有:孙中山故居、中山城、横门捕鱼游、蒂峰山石仔庙、茶东陈家祠、崖口集益公园、红树林和燕石围等,每年接待游客达百万人次。2005年全镇第三产业GDP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全镇共有中学3所,小学16所,幼儿园18所。有中小学生8940多人,在职教师职工共516人。今年,镇政府计划投资1.2亿元创建教育强镇。现在正在兴建一座校园面积16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新云衢中学,并着手扩建新布点的镇中心小学(原云衢中学校园)、榄边小学和理工学校。南朗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一城四区为发展平台,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加快发展,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南朗。南区南区地处中山中心城区以南,面积48平方公里,南区东靠五桂山天然屏障,西临岐江依依秀水,南与板芙、三乡,与珠海、澳门紧密相连,北与石岐、东区等中山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浑然一体,人居环境得天独厚。下辖10个居委会,户籍人口2.15万人,非户籍人口3.79万人。南区是中山的重点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遍布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人数近4万人。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7亿元,比增14.8%;工业总产值83亿元,比增13.8%;农业总产值9587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0894元,比增12%。电梯产业、纺织产业、汽配产业、饮食产业是南区传统的特色产业。以蒂森电梯和三菱电梯为龙头的电梯企业已经发展到8家,年总产值突破了11亿元,成为广东省主要的电梯生产基地之一。以立峰、伟霖、伟莱仕、文炜等主要企业为代表的纺织业也得以蓬勃发展,年产值超过3亿元。美怡乐食品、鹰唛食品和中山电线电缆等企业的产品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鹰唛花生油荣获“国家质量免检产品”称号;凯华电子有限公司和南海渔村进入全市百家优秀民营企业行列。南区将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加快建设新型工业组团。坚持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和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巩固已有支柱产业,培育新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和持续竞争能力。组织实施技改和利用外资项目,重点推进电梯特色产业、特种汽车制造业、IT产业等的产业集群。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建立机电、电梯和卡通文化等三大产业信息平台,创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南区涌现了许许多多杰出人物,至今还保留着诸多享誉海内外的众多人文历史古迹。主要包括:功建铁城梁功祠、宋帝遗迹及侍郎故里牌坊、状元牌匾及探花墓、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故居、中国民族百货业先驱马应彪故居、在中国工商业史上写下辉煌篇章的香港郭氏永安家族故居、渡头抗英纪念馆。号称“岭南第一私家园林”的詹园已经成为中山旅游的一个新亮点。南区市政基础设施完善,教育、文化、卫生、邮政、超市、康乐、休闲等配套健全,是中心城区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板块。南头南头镇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中山市北部,东经11309至11346,北纬2211至2246之间,与顺德市容桂镇一河之隔,东部与中山市黄圃镇接壤,西南以鸡鸦水道为界,与东凤镇为邻。南头镇靠近珠江口,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南头镇是广东省中山市所辖的一个建制镇,全镇设南城村、民安村、北帝村、穗西村、滘心村、将军村、南头村委会,共6个基层自然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全镇区域面积约30平方公里,人口1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约4.3万人,外来人口约7万人。2008年,南头镇实现生产总值55亿元、工业总产值220亿元、税收9亿元、出口11亿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工业产值超过8亿元,单位土地产出率全市最高。年税收超1000万元的企业有14家,超500万元的有25家,超200万元的有76家,税收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税收来源稳固。 南头镇位于中国家电产业群中心地带,在附近聚集着中国五大品牌的家电产业,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和 TCL 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以及南头周边的美的、科龙、格兰仕等,具有良好的家电产业发展氛围,具备了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和规模优势。吸引了一大批投资客商落户,他们分别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台港澳和内地,主要行业包括家电、机械、化工、电子等。家电业已成为南头镇的支柱产业。拥有包括长虹、 TCL 在内的 200 多间家电生产企业和 350 多间家电配套企业,逐步形成了以空调、电视、冰箱等大家电为龙头,小家电门类齐全,零配件配套完善的区域特色产业优势。南头镇交通便利,公路纵横交织,水路四通八达。南三公路横贯全镇,与京珠高速公路和广珠路105国道连接。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和广珠轻轨铁路经本镇而过,并设有出入口和车站。南头镇三面环水,桂洲水道和鸡鸦水道流经境内,拥有岸线7.5公里,可长年通行1200吨级船只,直达横门出珠江口。南头镇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镇中心区建成面积达24平方公里,中心区内建成主干道路16条,总长40多公里。南头镇目前有高中1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6所,幼儿园12所,;全镇现有影剧院1座,文化站1座,图书馆1个,运动场1处,镇内现有医院1所,卫生服务中心1个,派出所3个,综合农贸市场3个,公园1个。近年来,南头镇经济建设持续高速发展,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镇”、“中国家电产业基地”、“全国文明先进镇”、“广东省文明示范镇”、“广东省教育强镇”、“中山市工业强镇”等多项殊荣。三角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江下游出海处。三角镇位于中山市境北部偏东地区,东经11351、北纬2243,距中山市中心城区18.5公里,其东北隔洪奇沥水道与番禺区横沥镇相望,西隔黄沙沥水道、鸡鸦水道与黄圃镇、阜沙镇相邻,东、南与民众镇相接。总面积70.32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现有常住人口5.6万人,外来人口6万多人。三角镇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京珠高速公路穿越镇域南北,省道南三公路横贯镇域东西,往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江门等市均在1小时车程内,往中山港、南沙港等国际港口在20分钟车程内。三角镇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科教兴镇、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形成了以汽配、纺织、电子、服装、五金、电器、化工等行业为主的产业群,推动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设置高平工业区和金鲤工业区,全镇现有企业377家,其中:港资企业60家,澳(门)资企业2家,台资企业33家,日资企业2家,其他外资企业21家,其余为内资企业。2006年工业总产值89.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29.5亿元,两税收入2.71亿元,正逐步向工业强镇迈进,至2006年底,第二、三产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68亿元人民币。三角镇实施农业进园入区,建成水产健康养殖、青皮冬瓜套种粉葛、优质稻高产栽培、沙栏鸡提纯复壮等四个农业基地,2006年农业生产总值4.4亿元。大力倡导绿色生产,中华鳖荣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三角优质米、青皮冬瓜荣获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三角镇拥有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1家,大型集贸市场6个,大型商场(超市)8家,另外,金融业、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仓储、邮电通信业、房地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至2006年12月31日止,个体经营户达3700多家。目前,在建的重要项目有中山飞行基地、东润华庭住宅小区、三角客运站等等;正规划建设的项目有民森大酒店(五星级)、海关验货场、物流中心等等。三角镇具有优良的教育传统,有中学2所,小学7所,其中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4所,教学办学质量居全市前茅;设有市人民医院三角分院和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三角镇曾先后获得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广东省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广东省卫生镇、中山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三乡三乡镇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部,四面环山,空气清新,风景秀丽,与澳门毗邻,和珠海市接壤,105国道贯穿全镇。全镇设12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辖区面积96平方公里。镇内常住人口3.7万,流动人口22万多,港澳台海外同胞6万多。三乡全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和“小城镇大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投资环境,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打造适宜创业、适宜工作生活和集购物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新环境。在第一工业区的基础上,三乡镇新规划平埔、谷都、东桂、白石四大工业园区,现全镇已拥有外向型企业近600家,私营企业700多家,其中台资企业近200家,外资企业和台资企业位居全市首位。目前加藤德、沙伯特、百升、兆新等科技含量高的大型企业纷纷落户在三乡。全球最大的运动帽(NIKE品牌)生产厂伟立制帽厂,投资20亿港币的制鞋企业(生产7种世界名牌)宝元鞋厂,东南亚最大的箱包生产厂皇冠皮箱厂,享誉国内外的制药企业曼秀雷敦制药厂均坐落三乡镇。近年来,新兴崛起的古旧家具产业逐渐走向成熟,巨龙国际古玩博览城、华财古玩城、三联明清古旧家具交易市场先后建成,形成了三乡镇特有的古文化艺术产业群。2006年地方生产总值达4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3.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02亿元,农业产值1.1亿元;税收8.8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970万美元;出口总值8.6亿美元;农贸市场成交额1.8亿元农村人均年收入9137元;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10368元。2002年8月,三乡镇被确定为广东省中心镇,2003年被市确定为南部的中心。三乡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好生态保护牌。正在规划建设全国首个海洋有孔虫标本生态科普园。现小琅环生态公园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登山、运动、休闲的好去处。目前我镇建有小琅环生态公园、泉林旅游山庄、三乡公园、碧华公园、山头顶公园各一个,大型绿地广场1个,小型绿地广场28个。三乡镇是广东省教育强镇,全镇拥有公办高级中学一所,职业高中1所,公办初级中学2所,民办初中2所,公办小学8所,民办小学4所。其中桂山中学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市重点高中,理工学校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职业中学,光后中心小学为省一级学校。三乡镇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建有有线广播电视站、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妇幼活动中心和图书馆。近年来,三乡镇先后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全优镇、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镇、全国卫生镇、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广东省文明村镇、广东省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广东省普法先进镇、广东省维护稳定及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广东省生态示范镇、广东省教育强镇、中山市工业强镇等多项荣誉。沙溪沙溪镇紧邻广东省中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