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亲戚?友邦?世仇?解剖日本国民性(合集版,原创,长帖)俺断断续续写过一个系列帖子来解剖日本的国民性,蒙某论坛斑竹邀请,这次把它们整理一下。 在很多研究日本国民性的文章中,往往偏重于残忍或者朴实,设计的精巧或者思想的僵硬,在某些所谓“真正的亲日派”和“知日派”的文章中,也没能把菊与刀的矛盾根源解释清楚,那么,俺就来试试。 1 地理因素 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实际上,地理将决定性格。 日本处于地震高发区,正好俺是唐山人,可能在地震多发区居住的人才会体会那种随时可能over的感觉。由于这种与生俱来的紧迫感,所以只要想作的事情,就要抓紧做完。日本人往往会显得很急躁,无太长远的规划,缺乏战略构想,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表现的很明显。同样,韩国人也往往如此,这与韩国的常年战乱和战争危机感有关,原因其实是一样的。 日本的地域狭长,回旋余地很小(和中国正好相反),如果发生战乱,不能象中国老百姓那样跑来跑去,更不能躲进深山老林修道成仙,只能硬拼或者归顺,没有中间道路可选。这就意味着日本人只能崇拜强权,或老实的做顺民,或死拼到底,他们崇拜的是这两种极端。 在其国内战争时,哪个大名胳膊粗力气大,就活该人家“挟天皇以令诸侯”,而战败者只能自杀或者归顺,反正很少能再获得“道义”上的支持。 这也可以解释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厌恶感之一:很多地区“投降”的挺快,却不安心做“顺民”,不承认“皇军”的“占领”地位,打又不正式的打,却总是“骚扰”“皇军”,良民大大的不是!而对于中国军人苦战至死者多尊敬有加。因为这就是日本的道德观,日本人尊重两极,而藐视中间,两极皆善,唯中间恶。 日本是一个岛国,那就意味着四面受敌,而日本的国土形状很狭长,只要南北两端受到牵制,不能相顾,必然全国震动。由于没有战略纵深,所以只要敌人能登陆,并建立桥头堡,军心必溃。日本人明白这点,所以力图御敌于海上,只要海上失利,只能投降。 常有人把日本和另一个大岛国英国相比,值得注意的是,它们面对的大陆区别很大。东亚大陆的主人中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在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外敌很难在东亚大陆沿海登陆,即使登陆也很难立住脚跟;而欧洲长期就是一个分裂的大陆,具有明显的半岛特征,趋于外向,这就使距离不远的英国并不显得孤立,可以见缝插针左右逢源。而以探险抢劫为目的的欧洲大航海开拓了英国人的视野,日本却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向西是统一的中国,只能走中国沿海下南洋,而这时的南洋,早已是中国的势力范围了。 急躁、僵硬、强权崇拜是地理因素给日本人留下的性格,这些性格用在“正”地方,就会产生经济腾飞、制造的精密化、团结和服从管理等等表现,但在国际问题上,则给日本自身制造了很大麻烦。 2日本人的宗教信仰 按基督教说法,信仰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而由信仰出发的种种教义则被用来判断“对错”,由教义出发的道德则用来判断“善恶”,由道德出发的法律,则用来判断是否有罪。 日本的国教是神道教。神道教往往被日本人说成是“风俗”(风俗是宗教的“前生后世”),但靖国神社就是神道教众多神社的唯一一个“国家神社”。 可以认为,神道教是一个多神教,用日本人的观念就是“万物皆有神,而天皇最大”。(花花草草是神,房屋水坑也是神,俺同事开玩笑说,日本人因为有这种思想才能拍出用电话、电视当道具的那些鬼片,哈哈而西方人只把电话电视当科技产品,是纯唯物的,所以觉得日本人真是神秘简直匪夷所思。)所谓多神教就是此宗教虽然有一个最大的神,但还有很多其他神同时存在,与之类似的比如希腊神话、中国远古神话、俄罗斯古代多神崇拜等等。与之对应,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是世界三大一神教,就是只承认世界有唯一的神,中国的儒教也可以算一神教。 不要小看这个宗教区别,这对人的心理构成将有重大影响。 多神教在世界其他地区被一神教取代,往往是因为政权或宗教统一统治的需要,由于只尊一个神,那这个“神的代言人”(皇帝、沙皇、教皇)就可以被独尊,是唯一的正统,利于国家的统治和团结,以抵抗外敌或自然灾害,这是一神教的优点。一神教的缺点是对“神的代言人”的绝对服从,和非人生物的虐待。多神教的优点是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对环保有好处),但缺点是产生对主人和皇的双重崇拜心理,很容易产生心理极端矛盾。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可以看作多神教时期,秦始皇统一后,可以看作是一神教时期。但因为儒教同样引用了一些中国原始“拜天拜祖教”的成分,所以中国的多神教没有彻底消失,而是演变成种种“风俗”(比如过“年”、灶王爷),这个现象在俄罗斯和西欧也有存在。 宗教信仰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往往需要外力因素的作用,一般是外敌的巨大压力,而日本,一直没啥外族威胁,多神教信仰就被保留了下来。 日本没有太多的引入儒教、科举等等是由于当时的政体使然。日本长期以来是幕府执政、大名割据,天皇没有实际的政权和兵权,成了一个“宗教符号”。这个状态,相当与中国的春秋战国和三国时期。儒教是唯天子独尊的政府教,科举是让全国精英向皇帝效忠的方法,如果幕府引进这个制度,就有天皇夺权的危险,而各地大名的地位也不稳固。 3天皇的心理地位 天皇家族就是日本的第一贵族血统的家庭,就被高度神化,被称为“万世之一系”。也就意味着,“天皇在,日本在,天皇无,日本无”,他是唯一现实的神,对于天皇的效忠,就是对日本民族的效忠。这也就可以解释,为啥传说天皇由非自然方法产生后,日本的心态突然就如此浮躁,简直有大难临头的感觉,一而再的固执的去拜祖(靖国神社)。同样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也经常发生,如皇帝无直系后裔的争论啦,皇帝想立的太子不是长子时的争论啦,等等。因为中国皇帝和日本天皇都要起到一个众多家族最高的示范作用,以规划万民万家,同样是“众望所归”的宗教符号/图腾。皇室不兴,就是国家将亡的预兆。 天皇在很长时期没有实权,成败全由幕府负责,各种大名势力也只是互相攻伐,民众也因此对天皇无恶感,所以天皇即使在“民主”后仍然被保留,成为一种心理寄托。 日本的近代维新运动,实际可以看作是一种天皇夺权运动。日本对西方列强迅速归顺,而反观中国朝鲜,则都抵抗了很长时间。日本人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民族观念尤其是国家观念要远强于日本,金字塔的政体结构保证了政权的有效性,形成合力,而科举制度又使得全国精英为皇帝所用(日本教科书观点)。日本这才下定决定独尊天皇,推翻幕府和大名的统治。这就让日本民族取得了空前的团结,有了共同的心理寄托,加上西方技术文化的引进吸收较快,才有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的官方精英试图学习日本维新,只以为是“洋为中用”和“君主立宪”,没有深入了解日本的思想结构和政体结构的演变,也选择性的忘记了日本的单民族国家特征,所以洋务派最终失败了。 “天皇”,天之皇,皇即天上的王。天皇这个名称是比较妥当的,在现代意义上,只有王被民族宗教神化,才能称皇(如英国女皇这个称号就是在英国民族教会独立并神化英国王室后才启用),王取得政权和军权,才能称帝,如为国家或宗教作出突出贡献,才能称“大帝”(当然,这些都是中文翻译的标准,英文未必如此,但中国人,就要用中文精确的表达)。在日本历史上,天皇很少直接控制政权和军权,所以不能称“帝”,而在近代维新运动和侵朝、侵华、太平洋战争时,天皇才算“皇帝”,日本也才能称为“帝国”,在日本投降后,天皇失去了政权、军权和殖民地、占领区,不再是“帝”,日本也就不再是帝国。 天皇和靖国神社在战后被保留,一是军部承担了责任,二是日本将神道教解释成风俗,三是西方教会起了一定作用,也是美英法知道宗教对社会道德的维系作用而保留下来的。但天皇已没有什么实权,完全成了维系国家和民族信仰的符号。 4朴实的日本人 去过日本的很多人都说日本人其实淳朴善良,这恰恰是拜天拜祖这个“多神教”好的一面,就是对万物的迷信般的尊重,使日本人还保有一种中国古代人所说的“情怀”。 万物既然皆有灵,而日本人又喜欢极端化万物,所以悲秋伤逝的程度自然也更高一层,对日本国内的万物热爱程度就比其他国民更高。但日本人的地理环境决定他们区域僵硬保守的心理倾向,所以对外界还是有畏惧心理,这种热爱也就只对内而没有扩展到世界范围。 日本人仍然保有儒教“礼”的“宗教仪式”,他们自己也说是“表相”(类似的词是虚伪,哈哈),也就证明了这些“礼节”其实变成了一种宗教仪式的存在,他们以宗教信仰的心理去“礼”。或者说,他们也觉得这礼是比较虚伪的,但认为不礼岂不是不爱教,不忠君爱国?所以要克尽职守的礼下去,作为维系国家的仪式“礼”下去。 但这样压抑下去总会扭曲人格,所以日本人到了国外往往会有一种“终于解放了”的感觉。日本人在国(家)内和国(家)外表现往往会相反,因为国外没有天皇这个大家长监督了嘛,花花草草也没有日本国内“灵”了嘛,呵呵控制好的,还是简单淳朴的日本人,控制不好的就是变态的日本人。但还是能在中国人中找到相对应的,比如有点熬过高中生们终于熬过高考终于上了大学终于离开家长的感觉,他们就烧书喝酒满街乱蹦,两个字:憋的。 5神秘的武士道 51武士道的形成 一个学者说,日本以前象是碗豆浆,中国唐文化传入就象卤水一样,把日本点成了块豆腐,日本文化才正式形成。这么说有点大国主义的味道,但也算贴切。而且,按周作人的考证,日本为西方人津津乐道的“忠君爱国”也是自中国唐代开始,就说明武士道不是日本的“土特产”,那么,这“武士道”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如果武士道也是先由中国传入,后经日本演变,那武士道在中国的“前生后世”又是怎样? 中国人常把“道”理解成“道德”,“道教”,也就会把武士道的道理解成一种宗教,增教了它的神秘色彩。其实,所谓“天道”即“神圣的道理”,而低层次的延伸就是道德、规矩等等。武士道,也可以称为“武士规定”、“武士风俗”、“武士习惯”,只不过因为“忠君”因素的加入(忠君被中日两国都神圣化),使“武士道”有了一种神圣的味道,也即“武士神圣法则”。(同样,按这个思路可以理解“日本茶道”:程序化“万物皆有灵”的敬义。) 上面说了日本的多神崇拜和中国春秋战国基本等同,而中国自秦始皇统一中原,汉武帝独尊儒教,中国的原始宗教(拜天拜祖教)被改革,成为各种“风俗”,忠君爱国是儒教推崇的最高理想。 一般认为,多神崇拜会减弱最高统治者的凝聚力,不易使下层人民形成统一的“认识观”和“道德观”,所以儒教才被统治者格外看重,因为儒教只把“天子”当“人间的、可见的神”,并有一系列“礼”的形式来加深这种认识,显然是一种更好的“工具”。最大的优点就是取消民众对各割据政权的“效忠”,以天的名义“召告天下”。而在此之前呢? 俺们把眼光重投春秋战国,这个“大一统”和“儒教”即将成型前的一刹那,也是历史记录较全面的时期。那么,俺们就看到了“士”! 士,士兵、战士,战国时期主要是指“诸侯”和“公子”们的会武的门客,这就和日本所谓的“武士”含义基本相符。 东周列国志的“前言”说:“养士风气,始于春秋,盛于战国。战国时代四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养士各在三千以上。这些官僚贵族养士有着自己邀权固宠的目的,而在这些“士”中确有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的俊杰侠客。” 那么,咱把“公子”把“诸侯官僚”换成“大名”就可以轻易看出了,日本的武士道的武士,就是中国春秋时的“士”。 “士为知己者死”,是士的最高理想,但也没听说哪个被称为“士”的去“刺杀”周天子,虽然刺杀劫持个把“诸侯王”经常发生。因为“天子”是民族图腾和宗教符号。 春秋战国和日本历史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天子/天皇被架空,诸侯割据势力互相争斗,中国人喜欢当盟主和霸主,一般“先尊王后攘夷,然后合诸侯”(管仲的“国策”基础理论),这和日本幕府时期基本相当。但日本由于国土面积不大,地形狭长,回旋余地较小,所以幕府的相对势力要强于中国的“盟主”“霸主”们,经常直接化身作天子的代言人。 日本武士道历史上最受敬仰的是“赤穗四十七义士”,是因其主人受辱,而杀死主人的仇人,但被视作对“幕府”的不忠,被下令“集体切腹”。 这个事件就反应了日本武士道的核心精髓,知必死而为之。“效忠主人”和“忠君爱国”抵触时,先办了主人的事,然后切腹。 这就是日本人的多极端性的表现之一,为主人杀人,然后因和更大的主(天皇、幕府)的意见冲突,再自杀。他们既要拜“主人”这个神,更要拜“天皇/幕府”这个大神,两者冲突,就只能先办了主人的事,再自杀。面对心理极端矛盾时,极端的性格也只能让他们这么做,没有中间道路可选。 日本引入中国文化时,觉得独尊天皇能加强民族凝聚力,是好事情,当然要狠狠的学习才对,但幕府和大名们又感觉如果真“独尊”了,自己的权利就会被严重削弱,幕府担心难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名觉得自己就会失去效忠,所以才会把这两头极端的“武士道”作为武士的最高理想而宣扬。 核心有了,其他的表现就不必深究了,比如尚武啦、刚毅啦等等,这些各国都基本相同,不过是日本人比较极端一点罢了。 52中国士时代的终结 中国“士时代”也是“贵族时代”结束于汉朝(而欧洲延续到现在,他们的骑士精神也延续了下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俺这种“宗教政权”的心理解构来正确认识“骑士精神”)。荆柯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刺客,远远超过了当时几个同行(比如专诸),因为他要杀秦始皇! 荆柯的武功应该未达一流境界,否则不会追着嬴政半天反被嬴政宰了;荆柯的人品用现在的眼光看也不咋样,蔡元放评的很一针见血(参见冯梦龙编蔡元放评的东周列国志,这书相当有趣,隆重推荐,哈哈)。但他有一个很厉害的表现,就是“镇定从容”,还有就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知必死而为之)。因他而死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田光,这家伙觉得主人对他稍有怀疑,通知荆柯后就自刎了,表明自己绝不泄密;另一个是樊于期,为了自己的愿望,为了荆柯能有接近秦王的机会,割了自己的头给荆柯。瞧,日本“武士道”的几个精神快全了老谋子的英雄也是借用了这些情节,而老陈的刺秦则希望让角色们更人性一些,加了个“小盲女”(周讯第一次和大导演合作,那次扮相确实“干净”得很,真是漂亮呵,嘻嘻)说出“我就要靠乞食,活得不尊严,你杀了我吧”(大意如此)的话来刺激了一下荆柯,恰恰也把“武士道”的精神诠释完全了。 儒教人士在编写此处历史时就非常踌躇: 把荆柯写成大英雄当作“士”的楷模吧?岂不是以后都以杀皇帝为理想? 把荆柯写成个普通刺客吧?但秦始皇焚书坑儒,让儒教人士恨死了! 所以,荆柯就成了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既有慷慨悲歌的一面,但也不是太“伟大”,最后死得也挺窝囊,但相信也算比较尊重史实了。 老谋子的“无名”则虚刺一剑,即表示能为而不为之,精神上已经刺杀成功了,但能杀而不杀,是为了比杀更大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无名”坦然赴死,以成大节。这里其实加入了佛教和基督教的教义精神。 因为需要推崇“忠君爱国”,所以儒教史书上把之后再出现的各大臣、贵族的会武门客们,都贬低为“驯养死士”,作为“意图逆反”的罪证之一,只有为皇帝卖命的武人才会被大力褒扬。并形成一种“道德观”在全国普及。 所以说,荆柯刺秦王,是中国“士”时代的终结。 53关羽中国“后士时代”的楷模 儒教在汉“中兴”时逐渐掌权,唐兴盛,宋教条,明极端,清割裂,民国沦落,新中国时被打倒,它所定义的道德观也就在变化。 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在汉末出现,他就是关羽!(这里的俺说的“关羽”是三国演义和被儒教神化的关羽,不是三国志的关羽,请分清。其实这也就是儒教史和史实的区别了,所以俺经常说,中国史神棍史,哈哈)很多人纳闷怎么把这个来回投靠的家伙当作“武圣人”供奉呢?因为关羽代表了儒教兴起后的“后士时代”的武人的最高境界“忠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义”其实和“仁义”的义有所区别,仁义是宽厚和给予,而忠义是忠君和义气,虽然忠义的义也含有一些“正义”的意思,但毕竟忠义之义比仁义之义稍低一层,换言之,忠义之义为知己朋友,仁义之义为天下。 关羽始终追随非执政但被看作是正统的皇叔刘备,所谓大义;但在兵败被围后,没逞一时之勇也没自杀,而是为了嫂子而委曲求全,所谓义气;但曹魏政权也算挟天子,所以不仅不能说他投曹后是“反贼”,而且他接受官爵还算理所应当呢;听到刘备下落后,保护嫂子,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找到刘备,就忠义两全了。要是日本人遇到这种情况,恐怕只好先“被迫”杀了嫂子然后“英勇”的切腹了,嘿嘿 “忠义”到了清朝,尤其是台湾被清兵攻下后,就产生了“割裂”,这皇帝不是本族的。以前李唐虽然也可能是少数民族的,但至少给了个“可能也是汉族”的解释,或者说已经汉化了,不算外人,但这“爱心决罗”万万不是汉人呵偏偏汉人的“真龙天子”又都不见了,忠义二字就很难解释的通了。直到清结束,“忠义”才重新回归。 54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句话第一次看见是金庸小说里,呵呵 中国的侠是特产,日本就没有(应该是吧?俺了解日本历史不多,可能有偏差),而欧洲的骑士与中国的侠有些类似。 “士”的精神被儒教“评杀”掉后,武人的最高理想就是“忠义”,为国拼杀的武将们成了道德典范,被儒教供奉起来。因为“士”全成了皇家护卫,而且有些功利化太浓了,来百姓就把“侠”的位置提高了起来。 与日本人的多极端思想不同,中国人其实还是很崇尚自由主义的,代表宗教就是道教。中国武人也受这种思想影响,除非有外族入侵,平时劫富济贫啦,杀杀贪官啦,只要不去宰皇帝(除非是宰“暴君”(但暴君只有两个,秦始皇和隋炀帝),而且是应该又找到了“真龙天子”以后),就也是爱国,也是忠君的表现,这就是侠。 侠也要遵守儒教道德的基本规范:刚说了,不能杀皇帝(杀清朝的无所谓,呵呵),否则就是反贼;不能侮辱妇女,否则就是最下流的采花贼;不能侵凌弱小,否则就成了匪;不能拿穷人的钱,否则就成了盗(盗亦有道,也就是“盗也要讲规矩”,而盗们自以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呵呵);侠来去无踪,以不向不会武功的人出手为原则之一,并且富于计谋,逞一时之勇就只能叫壮士;而且侠崇尚自由为了正义,这就是道教的表现了。而金庸笔下的侠们往往还是多情种子,为了心上人痴痴苦等也不勉强,就和“欧洲骑士精神”很相似了,哈哈但中国的侠大多独来独往,没有“骑士”们的“跟班”,更不为了财富和领地,可以说更显得“潇洒自由”。就算“黄老邪”再邪也不能脱离这个圈子,他也是稍稍违反一些儒教道德观也就成邪了 就象母慈子孝是爱国表现,但总不如直接为君为民效命“伟大”一样,中国的“侠”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才是“大侠”,这就是中国侠客精神的核心。为大义献身,不畏强暴,知死而为之(亮剑精神的实质)则是侠之表现。 这就是“侠”高于只会极端而无“正义感”的“武士道”的地方了(但日本人就是把强权作为“真理”的,所以按日本的“道理”理解,可能也没啥不对,反倒他们要谴责中国的侠们没有具体效忠对象,哈哈),而中国的侠遇到思想矛盾时,往往选择“归隐”(徐克的李连杰版笑傲江湖表现的很充分),也是道教思想的表现。可以说,中国的“侠之道”才是更接近道教思想的道。 因为清代汉人的思想割裂,“侠之精神”被肢解,只成了“黑社会性质的哥们义气”,比如青帮洪帮(洪帮本来供朱元璋这个“洪”武皇帝,其实由“天地会”演变而来,所以杜其峰的黑社会/龙城岁月的DVD封套上写“三百年前他们叫义士”,就是指这个组织由以前的“反清复明”组织演变而来),也被统治阶层故意曲解,直到汉人重新掌握政权。但因为冷兵器时代的彻底消失,侠不能再单身赴会,一人勇斗群魔,所以未免失落。而日本武士道虽然随着“大名”们的消失而有所没落,但因为总是挎着武士刀(唐直刀的改进版)来回跑,又不时切腹,所以好像把中国的“士”气压了过去。 那就让我们重新找回中国的士之精神,重新找回中国的侠之精神: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为自由而战、为弱小而战!为大义慷慨赴死! 6“道歉”误区 日本人近些年一直追求着“大国梦”,众所周知,日本的军事和经济势力早已是大国了,但日本的政治地位一直较低,钱没少花,但一直得不到尊重。日本人追求的“大国”是政治上的大国“地位”。 日本人有时很奇怪,“中国究竟让俺们怎么道歉?”战争赔款你们(中国)自己不要了,俺们又“主动”给你们贷款和投资,就连禁运风声紧的年代,俺们还背着“巴统”给过你们技术呢 很多人说德国总理下跪,日本人不下跪,这里也有一个误区。欧美是基督教国家,他们下跪是给神/主/上帝下跪,通过“忏悔”来心理赎罪,这是心理虔诚的最高境界了,而一旦“罪人”进行了这个“仪式”,也就会被“主”原谅。所以德国总理这一跪,就跪倒了全欧洲的信徒,就得到了原谅。但东亚信仰体系里,跪这个动作是个长辈、神灵、强者的,表示“屈服”和“顺从”,而非仅仅是“虔诚”,所以让日本政治头领为战争下跪就很难,俺同事反问道,“日本人下跪了,咱就能原谅了?”而且,俺说过,日本天皇是日本宗教最高“符号”,这天皇向中国下跪,日本人非精神崩溃不可。 中国所要的道歉,是要日本人发自内心的“悔”,表现于外的“和”,而不是一句话,一个动作。 7国家观念的复苏 亡国神盾舰这个片子在日本引起挺大动静,听说他们中的某些人把讨论的重点集中在中日关系上(特种部队的身份争论),看来是自己迷失了自己的历史文化了。这个片子有很重的模仿石破天惊(勇创夺命岛)的痕迹,连2种武器和结局都是一样的。但是,开篇就提出了对日本这个“国家”本身的置疑,试图唤起日本的“国家意识”,这是很值得关注的。 由于多神崇拜的宗教观(神道教),和被完全宗教化的天皇,日本民众的国家意识实际远不如其他国家。甚至可以说,要是没了天皇和靖国神社,日本人就只有民族观没有国家观了。 日本的旗子很值得琢磨,日语“丸”有“小”的意思,日本丸可以直接说成“小日本”,他们始终有强烈的危机意识,结果却发展成了扩张的观念。如果说以色列的名言:最好的防御是在开罗上空,还是一种先被“侵略”过的“防守反击”的话,日本的对朝、俄、中、东南亚战争则是赤裸裸的侵略和利益争夺。 结果,美国一棒子拍过去,日本人傻了,原来自己还是个“小日本”啊为了“保卫”自己“美丽的家园”,I服了you 日本人竟然信仰自己的“敌人”起来,而且深深的信仰,这让美国人都有些“受宠若惊”。其实这是日本地理造成的一贯心理造成的结果。 随着日本争取政治大国地位意识的上升,日本政界试图通过参拜靖国神社来唤醒国民的国家信仰,但偏偏靖国神社这个唯一的国家神社里供奉这很多战犯。也就是说,因为多重极端心理,日本人同时崇拜“极左”和“极右”,而能压住或调和这两种极端心理的又只有靖国神社和天皇,很明显,这是非常危险的。 亡国神盾舰试图用另一种方法,就是“文化和历史”才是“一国之骄傲”,用“人性的复苏”来终止罪恶。但愿日本能从文化寻根重建民族和国家信仰,走向和平中立的强国道路。 8美国的日本牌 美国人并不为日本的“信仰”所动(从大量美国影片中日本人的反面形象就能看出来,哈哈)。当苏联纷纷撤回驻外军事占领和基地的时候,美国仍牢牢控制着类似当年英国的“日不落”的军事基地网,在“日本心脏里”的军事基地牢牢控制着日本。 日本军工多次想发展自己的军事技术,结果全被美国“瓦解”掉了。比较著名的有:中型运输机被限制航程成了短程运输机,F2战斗机被迫使用F16战斗机升级等等,而其亡国神盾舰中的“金刚级”驱逐舰就是美国伯克级的日本版。 就成了这么一种状态,日本有很多先进的单项技术,甚至美国武器里也有日本零件,但日本的武器系统都来自美国。这就意味着:A日本没有独立的系统整合过程和经验,如果搞过大型一些的机械和电子工程就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了。B日本的核心技术都被美国控制和了解,比如雷达频率、加密方式、敌我识别系统等等。如果日本想与美国为敌的话,美军灭日军就是真正的“不流血的战争”了,恐怕也只有轻武器能不被美军瘫痪掉了。 按照西方思路发展的日本,其海上生命线就格外的重要,而且要通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等多个敏感地区,如果走另一条路线,就要走风浪险恶的太平洋、巴拿马运河,这些路线随时可能遭到“敌对国家”的攻击。日本为了寻求“保护”,就只能依靠美国。 美国在太平洋的势力“不容侵犯”,但这家伙“走南闯北指手画脚”经常一时忙不过来,而台湾牌简直到了翻牌的境地,就把日本推了上来,日本又惧怕中国统一和崛起后威胁起海上利益,更怕中国找它算帐,就自不量力的挑战中国的海上利益起来。 日本最终将发现一个误区,它只能紧紧的依靠美国,它除了美国,在东北亚地区没有一个“朋友”,即使在美国联盟内部的韩国,也整天和它较劲。日本在这种状态下,实际被“阻挠”了成为政治大国的努力,甚至仅仅成为美国利益在东北亚的体现者。各国都以捉弄、挑战日本作为间接挑战美国的方式,美国则是把日本当成了一个战略缓冲。 日本陷入了:掏钱买美国的枪,保卫美国的利益的怪圈。因为美军就驻扎在他们的心脏里。 谁都想成为“大国”,这个目标本身无可厚非,但如何实现大国的道路就需要慎重考虑。 9一些其他观点 限于篇幅,以下观点不再详加解释,仅列出: 由于多神崇拜和引进外来文化较多的原因,日本人具有“多重极端”的心理特征。 由于经历了较为完整的经历了机械时代和城市化阶段,所以日本文化的现代化程度是亚洲较高的。 由于资源紧张,所以日本文化和工业设计比较精致化(和德国类似)。 这篇东西实际要向大家说明一个道理,因为地理和历史沿革,每个国家地区民族的人们的思想都有所不同,每个人对事物的判断都不同,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不能代替别人思考(美国对外政策的症结所在),因为善恶有时就是相互转化的,可能只有一种思想可以作为最高标准:不觉善而为善,善莫大焉。 所谓“胜己者强”(出自道德经),就是自己人团结努力,把自己的国家搞好,这样就让对方无话可说,让对方向你的观点转变。 这里,俺想引用“隋炀帝关于突厥启民可汗要求改穿中原服饰”的答复,白话文大意是:“上天先王建立国家时,夷夏就有不同的风俗。君子教育百姓,并不要求他们改变自己的风俗。断发文身也好,皮裘蓑衣也好,都应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习惯生活,这样才能够弘扬大道。那种改变服饰的做法,哪里符合天遂人意的道理,更加称不上气度远大的举措。衣服不同才能区别文化的差异,人群有别才能体现天地之有情愫。”这才是中华文明延绵的核心精髓,甚至中国史书会“故意”隐瞒中国对外扩张战争的胜利,而只宣传“防守反击”作战的勇士,这就是中华文明真正伟大之处。 勿以己之好恶叛人之善恶,让敌人变成朋友的,是伟人,让朋友变为敌人的,是小人。认识日本、了解日本、理解日本,才能做一个真正的亲日派或者反日派。 一个真正崛起的强大的中国,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负责的正义的中国,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一个胸襟宽广、智谋深远的人,才配称得上大国民。这时,亲、反之争也不会再有。 日本人既然崇拜强权,那俺们就必须强大起来,只有强大的中国才能成为日本的“朋友”。 谢谢看完! 可随意转贴,随意编辑,随意断章取义,随意抨击,呵呵=【回复 天行剑 】:日本,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二国相互影响的作用力是巨大的。有时候,小马也常想,中国有这样一个邻居,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德意志、大和二个尚武、严肃、自律的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终于正式走在一起,实属必然。现在同在滑向中性化的堕落,向享乐的世界风潮看齐,乃世界遗产多样化退化的悲哀,而非对手们的窃窃喜事。 试想,德国人突变为法国人的浪漫,日本人退化为中国人的文弱,于世界岂是好事一桩?=日本的右翼 定义为日本右翼的基本看法之一,是期望日本人可以骄傲地生存,不必向中国和美国屈膝。 中国的东方邻国- 日本国,新一代终于亦现出堕落如我们的迹象,站在敌对的立场,如肤浅地思索,实在可喜,令我们放心安眠可也。 捍卫岌岌可危的悠久的本国传统,针对日本群体的堕落,爱国人士可谓前仆后继:1899年有新渡户向西方白人世界辩护日本武士道的英勇;1970年有三岛由纪夫(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在日本自卫队前的切腹以唤醒日本国人;近有小林善纪的漫画高呼,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泛亚共存。日本有自身得地理、性格、信仰,想亲或者反,都得先整明白再说。 强大的中国,才会得到日本的“友谊”。-【回复 天行剑 】:很好!这篇文章很有深度,致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色环保低碳建材产业园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 腰痛考试题多选题及答案
- 堤防地质勘察与风险评估
- 水库扩建工程施工方案
- 企业离职补偿及员工培训协议范本
- 双方财产清算及分期偿还债务协议书
- 商业设施租赁合同范本:购物中心租赁合同
- 离婚协议子女抚养权及财产分割详细范本指南
- 研究型大学全职教师聘任与科研成果转化合同
- 采购文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浅谈国内外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及进展
- 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
- 工业数据采集技术及应用 -配置能源采集仪表参数
- 《应急救援知识》课件
- 【一例重症肺炎的个案护理案例报告6000字(论文)】
- 电梯使用维护说明书
- 专业方向证明
-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 传热学全套PPT完整教学课件
-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优秀课件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 【核心知识精讲精思】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