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栽培技术.doc_第1页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doc_第2页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doc_第3页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doc_第4页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一、双孢蘑菇的生长发育条件 (一)营养。主要来源于稻草、麦秆、玉米秆、畜粪等。(二)温度。菌丝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是632,最适温度为2325;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23,最适温度是16。(三)水分(湿度)。在菌丝体生长阶段,将原料含水量调节为65左右,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调节为8590左右。(四)空气。双孢蘑菇是一种好氧真菌,要保证大量氧气供应。(五)酸碱度。蘑菇菌丝生长最适宜的酸碱度为值7.5左右。在原辅料预堆、翻料及覆土中都要加石灰,把原辅料值调节为88.5,覆土值调节为7.28.2。 (六)光照。蘑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过程中基本不需要光照。(七)覆土。熟壤土对于促进子实体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二、双孢蘑菇种植生产方式 (一)房菇种植。挑选便于调节通风量的房屋作为菇房。纱窗外设封闭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1菌床,按两侧操作的菌床宽度1.21.5米,单侧操作的菌床宽度0.81.0米设置,通道宽度为6080厘米;长度根据房屋确定。2菇床层间设置,层数以5层为宜,底层离地面20厘米,层间高60厘米,顶层距房顶1米。(二)棚菇种植。1一般以每个菇棚种菇200300平方米为宜。2.建棚材料可选择实心竹、木材等,以牢靠和经济实用为原则。3.搭建方法:可参照房菇搭架,屋顶应有一定的倾斜,便于排除雨水,并在屋脊上安装23个通风筒;棚外盖上黑色塑料薄膜,薄膜外盖上草扇,便于遮光,保护薄膜和保温。 三、原辅料准备 (一)原辅料准备。原料:一般以稻草或采用稻草和麦秆混合使用,但麦秆需预先碾破。辅料:辅料有普钙、牛羊粪、油枯、尿素、复合肥、石膏、石灰、甲醛等。(二)原辅料配方。用稻草的配方:以100平方米菌床为例,干稻草2000公斤、干牛粪1000公斤、石灰50公斤、石膏50公斤、油枯150公斤、复合肥20公斤、尿素20公斤、普钙60公斤、甲醛1-3公斤。具体配方根据原辅料情况在技术员指导下操作。(三)原辅料堆制。1原料预湿处理。原料浸泡在05的石灰水里或泼洒石灰水至含水量6570。2建堆。在底层中部铺设竹杆、木杆等物设置通气道,料堆宽1.61.8米为宜,先在底部铺一层20厘米厚的草料,再在草料上铺上56厘米厚的碾碎干牛粪和油枯;然后再铺20厘米厚的草料,再铺碾碎后的干牛粪和油枯,这样交替进行,一直堆到1.41.5米高。在建堆过程中要注意浇水或浇清人粪尿、沼液等,第一层可以不浇水,以后每层都要浇清水或人粪尿、沼液,下层少浇,上层多浇,掌握在建堆后少量流出为宜。3.翻堆。翻堆要上下、里外、生熟料相互调位,使草粪均匀混合,并在翻堆过程中加入各种辅料,并加入石灰水调节水分,直到手握有23滴水流出为宜,并保证料堆值在7.58.0之间,在翻堆过程中应逐次适当缩小料堆宽度,高度保持不变。应翻堆45次,间隔时间由5天递减为2天。 四、菇房消毒及进料 (一)菇房消毒。新建菇房或原有菇房都必须进行消毒。消毒前将菇房(棚)密闭。消毒时按照每100平方米种植面积,用100毫升敌敌畏和500克甲醛水溶液加水5公斤,加热熏蒸进行消毒;或用甲醛2公斤、高锰酸钾0.5公斤熏蒸消毒。密封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3-5小时后才能进入。(二)进料。铺设原料时要求疏松、均匀。(三)二次发酵。把堆制好的原料搬上菌床并封闭菇房(棚),可采用人为蒸汽加温的方法使其升温至5860,保持68小时,然后自然通风降温,在12小时内逐步将温度降至4348,维持35天。通过二次发酵使原辅料由棕色变成深褐色,料松软,不粘稠,含水6568,值7.57.8。 五、播种及管理 (一)整床。二次发酵结束后,打开门窗通风,待料温降至30左右时,把原料均匀铺平,料厚掌握在1820厘米,以备播种。(二)播种。掌握料温在2426为宜,先把23的菌种均匀撒于料面,再轻轻提起原料抖动使菌种颗粒渗入原料内,再把剩余13的菌种撒于原料表面,然后轻轻拍压,使菌种与原料紧密接触,便于菌丝生长扩散。每平方米用种1.2瓶。(三)播后管理。播种后35天,关闭门窗,保持一定温度,促使菌种萌发定植,若料温超过26时应适当通风降温。天以后若菌丝已开始萌发,通风量应逐渐加大。菇房(棚)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菌床上要保持干燥,不能浇水。(四)覆土。当菌丝大部分已伸长到菌床底部时,就可覆土。覆土处理:按100平方米菌床取土3000公斤计划,取土后先暴晒至发白,再掺入粗谷糠(或切碎稻草)5080公斤,混合均匀,每立方米干土用5甲醛溶液10公斤喷洒,用塑料薄膜覆盖消毒2天,杀死土壤中病虫。打开通风后,拌入24的石灰粉,可同时喷洒清水预湿到土壤含水量为5070,即手握能团、手松能散开。覆土的方法:覆土需分两次,第一次覆土粒直径1.52.0厘米的粗土,厚度为2.53.0厘米,待菌丝爬满粗土时,再覆直径为0.51.0厘米的细土。要求厚度均匀、菌床平整。(五)出菇前管理。1.水分管理:粗土覆盖后应及时喷洒清石灰水调节水分,经几次喷水后最终使粗土手捏发软不碎无白心。调水后菇房通风35小时后关闭门窗,让菌丝生长爬上粗土。调水时要注意勤喷细喷,保证粗土吸水深透,又不漏入料面为宜。细土层覆土后采取轻喷、勤喷,以手捏成团,不扳结、不漏入料面层为宜,调水后早晚各通风小时。当菌丝快要长上土层表面时要及时覆上一层细土。2.通风管理。通风管理与水分管理配合进行,在调水期间,适当增加通风量,水分调足后通风量减少,在喷出菇水的同时,通风量必须比平时大34倍,遇气温高于22时,应适当减少喷水量,增加通风,并推迟喷撒菇水。 六、采菇期管理 蘑菇从播种到采收,一般需要3540天,一般可收5批菇,前三潮菇比较集中,两潮之间隔7天左右。(一)水分管理。.菌床喷水。覆土后十天左右,当出现黄豆大小的菇蕾后,可喷结菇水,菇多多喷,晴天多喷,低温多喷。每天喷水一次,连续喷23天;当菇蕾普遍长到黄豆大小时,需要再重喷一次水,喷水用量比第一次稍大一些,喷水时间仍为23天。每潮出菇期间的暂停间隔称为“落潮”,此时要减少喷水。第三潮菇出完后,第四、五潮菇不再明显成批次生长,喷水要轻喷、勤喷、减少喷水量。喷水后要尽量多开门窗,多通风,不喷关门水。.空气湿度调节。出菇期间空气相对湿度要掌握在9095,如气候干燥时,除菌床喷水外,还需要在走道、墙壁和地面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采菇过后可适当减少空气湿度,墙壁、地面不再喷水。(二)通风换气。秋季种菇前期气温较高,菌丝旺盛,出菇量多,在早晚或夜间通风;气温低时在中午通风,以利于提高菇房温度。(三)采菇。采菇时先向下稍压,再轻轻旋转一下拔起。切菇时,切口平整,切柄后按不同等级分装到清洁卫生的硬质容器内。采菇应注意:采菇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工具要清洗消毒;采菇前菌床不要喷水;采摘、切根、装运时要轻拿轻放;采菇后菌床要及时整理,及时检查防治病虫害。(四)补充营养液。当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