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城乡经济发展概况及相关思考.doc_第1页
黄冈城乡经济发展概况及相关思考.doc_第2页
黄冈城乡经济发展概况及相关思考.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冈城乡经济发展概况及相关思考一、 黄冈简介1995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置黄冈市。黄冈市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98万。现辖红安、英山、罗田、浠水、蕲春、黄梅、团风7县,麻城、武穴2市,黄州、龙感湖管理区2区。2000年,进行乡镇撤并后,全市实有乡镇办事处124个,行政村4256个,村民小组39066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革命传统光辉灿烂。黄冈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组建了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革命武装力量,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革命传统光辉灿烂。黄冈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组建了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革命武装力量,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同时黄冈是历史文化名城。 已形成东坡赤壁旅游区,大别山生态旅游区,四祖、五祖佛教旅游区,红安、麻城革命遗址旅游区二、 经济发展概况第一阶段:19952005,黄冈建市十年的时间里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发展,但和全国近十年来的高速发展相比, 明显不足。黄冈一直是个农业大市,到 2004农业人口为593.91万人,占全市的82%。工业基础薄弱,地方经济相对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在湖北省处于偏下水平。建市初期即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68元。 58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还未解决。到2000年,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3%;产销率97.8%,实现销售收人49.4亿元,增长14.49%;利税总额4.17亿元,增长63.52%,其中利润总额7799万元,同比减亏增利1.03亿元;亏损企业55户,同比减少34户,亏损面17.57%,比上年缩小10.8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6772万元,减亏8206万元,比上年下降54.8%。经济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未跟上全国的发展脚步。第二阶段:2005现在,自2005年以来,黄冈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在2007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中,黄冈10个县市区有8家进位,所有县市区都进入类行列。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5%,首次高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1.3亿元,增长30.6%,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在全省地级市中首破1000家,达到1003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达70家。三年时间大进位、多项指标翻一番。黄冈市围绕“一主三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逆势而上,全市经济连年迈大步,逐年上台阶,成为一道后发赶超的独特景观,一个广为关注的经济现象,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其县域经济发展成为中央、省级众多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人民日报总结黄冈经济发展成功经验为因“好”得“快”;新华社将黄冈经济逆势发展喻为“危中寻机的黄冈密卷”;光明日报称黄冈由“红土”变“热土”;经济日报认为黄冈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热土,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中国县域经济报称黄冈是县域经济的“样板”;中国经济周刊、湖北广电总台等媒体给予重点报道;湖北日报推出了“县域经济发展黄冈现象”系列报道和专题评论;荆楚网开辟“县域经济崛起鄂东板块”大型访谈专栏,全方位推介黄冈县域经济发展经验。三、 关于“黄冈现象”的思考及讨论(一)、百姓的感受在黄冈建市初期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生活水平低下的现状,有人说:“2位国家主席,4位副总理,200多名将军,40万烈士,光荣的革命传统使黄冈名噪国内外,也是730万黄冈人的骄傲与自豪。然而,一些人停留在历史荣耀中,片面向上“等靠要”,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对国家的依赖情结。” 也有人调侃:黄冈,是个日、光、水、土资源优势地区,几千年都是“以农为业、以农为本”的传统农区。700多万居民的潜认识是:发展农业是“轻车熟路”,发展工业是“瞎子摸象”,发展服务业是“无处下手”。感受颇有些无奈。 这几年黄冈从解放思想入手,实行领导力量、领导精力、有限财力向工业倾斜,牢牢抓住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破除“不必抓工业、不敢抓工业、不会抓工业”等思想障碍,不为定势所困,不为困难所惧,不为视野所限,着力营造“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干成自有公论”的氛围,在敢闯敢干、大办工业上狠下功夫,大胆探索加快工业发展的新路子。全省2008年度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排名20强县(市、区)黄冈有2个,发展进位较快的前10强黄冈有3个。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就跟着发生了重大变,感受当然也就大不一样了。(二)、黄冈市发展县域经济做法(一) 坚持工业强市,推进跨越发展。包括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确立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着力抓环境”的工作方略,全面实施“六个一百”工程,即培育四个100亿元产业,壮大100家重点企业,每年抓好100个重点项目建设,每年新增100家规模企业,领导挂点服务100家民营企业,着力抓好100亿元工业园区,加快了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了工业经济总量扩张。;二是加强园区建设。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工业化”的思路,大力加强园区建设。三是加强产业集群建设。牢固树立产业第一的理念,由抓单个企业向抓产业集群转变,大力培植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狠抓传统产业提升,不断增创新优势。四是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把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作为优化结构、提升竞争力的重点来抓(二)坚持开放带动,推进创新发展。黄冈把招商引资作为市区经济发展的“第一工作法”,全力大招商、招大商;要招商,更要安商。黄冈打造“低成本、快回报、高诚信、零障碍、优服务”的服务品牌,为企业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三)坚持改革创新,推进超常发展。改革出活力,改革出竞争力,改革出生产力。黄冈市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培育市场主体,破解发展难题,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争创业、处处无闲人”的创业氛围(四)坚持绿色崛起,推进转型发展。黄冈在发展过程中,做到“五要五不要”,即:要清洁发展,不要牺牲环境的增长;要节约发展,不要浪费资源的增长;要协调发展,不要扩大城乡差距的增长;要安全发展,不要危及生命的增长;要关注民生的发展,不要人民群众得不到实惠的增长。(五)坚持真抓实干,推进竞相发展。市各级干部始终绷紧加快老区发展这根弦,始终牢记致富老区人民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始终保持拼搏争先的“高压状态”,在困难面前负重奋进,机遇面前顺势而为,危机面前逆势上行,坚持真抓实干,干得苦、干得累、干得欢,干出老区人民的信心和志气!(三)个人想法家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