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概论 1.金属材料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包括钢和铸铁。碳的质量分数超过 2% 的铁碳合金称为铸铁;碳的质量分数不大于 2% 的铁碳合金称为钢。 2.金属及合金的主要性能:是指用来表征材料在给定外界条件下的行为参量。 使用性能:即为了保证零件、工程构件或工具等的正常工作,材料所应具备的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如熔点、导热性、热膨胀性等)、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力学性能等。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决定了其应用范围、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工艺性能:是指金属在制造加工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性能。主要包括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削加工、热处理等方面的性能。 3.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密度、熔点、导热性、导电性、磁性、热膨胀性等4.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耐蚀性、抗氧化性和化学稳定性。 5.金属及合金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疲劳强度、塑性、冲击韧性及硬度等。强度: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是材料最重要、最基本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疲劳强度:金属材料在极限强度以下,长期承受交变负荷的作用,在不发生显著变形的情况下而突然断裂的现象。金属材料在重复或交变应力作用下,经过周次N的应力循环仍不发生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极限。在重复或交变力作用下,循环一定周次后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叫疲劳强度。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致破裂的能力。是金属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之一。常用的塑性指标: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韧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冲击力(动力载荷)的作用下而不破坏的能力。评定材料韧性的力学性能指标:冲击韧度、断裂韧度。 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硬度:是指金属抵抗更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是反映弹性、强度、塑性等的一个综合性能指标。硬度是金属材料重要的力学性能之一。测定金属材料硬度的方法:常布氏硬度试验、洛氏硬度试验。 a.布氏硬度(HB)。 b.洛氏硬度可分为HRA、HRB、HRC和HRD四种。 6.金属及合金的工艺性能:有铸造性、切削加工性、焊接性、可锻性、冲压性、顶锻性、冷弯性、热处理工艺性等。7.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强化铁素体:使铁素体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下降。形成合金碳化物:锰、铬、钼、钨、钒、钛等元素与碳能形成碳化物。形成合金渗碳体:锰、铬、钼、钨等弱、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一般倾向于形成合金渗碳体。形成特殊化合物:特殊碳化物比合金渗碳体具有更高的熔点、硬度和耐磨性,而且更稳定、不易分解,能显著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细化晶粒:几乎所有的合金元素都有抑制钢在加热时的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提高钢的淬透性:除钴外,所有的合金元素溶于奥氏体后,均可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推迟其向珠光体的转变,从而减小淬火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在回火时,抵抗软化的能力称为钢的回火稳定性。8.碳素钢:是含碳量在 0.02% 2.11% 的铁碳合金。 由于冶炼过程的原因,还含有少量的硫、磷、锰、硅等常存杂质元素。9.杂质元素对碳钢性能的影响:硫的影响:缺点:热脆、使焊缝中产生气孔和疏松。优点:含硫量较多的钢,可与锰形成较多的 MnS ,在高温下具有一定塑性,从而避免了热脆性。在切削加工中,MnS 能起断屑的作用,可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磷的影响:即使少量的磷都能使钢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但使塑性和韧性大大下降。一般认为钢中磷是有害杂质,要严格控制其含量。 锰的影响:降低钢的脆性、防止硫在钢中所产生的热脆性。使钢的强度与硬度得到提高。因此,锰是有益杂质。硅的影响:在钢中,硅大多溶入铁素体中,使铁素体强度和硬度得到提高。因此,硅也是有益杂质。 10.碳钢的分类:a.按钢中的含碳量分类:低碳钢:含碳量 0.25% 的钢。中碳钢:含碳量在0.25%0.60%的钢。高碳钢:含碳量0.60%的钢。 b.按钢的质量分类:普通碳素钢:钢中硫的含量0.050%、磷的含量0.045%。 优质碳素钢:钢中硫、磷的含量约 0.040% 。高级优质碳素钢:钢中硫的含量0.030%,磷的含量0.035%。 c.按钢的用途分类:碳素结构钢:用于制造各种工程结构件和机械零件的碳素钢,大多数为低碳钢和中碳钢。碳素工具钢:用于制造各种刃具、模具和量具的碳素钢。大多数为高碳钢。 d.按钢的冶炼方法分类 按冶炼方法和设备的不同,碳钢可分为平炉钢和转炉钢两类,每一类还可根据炉衬材料的不同,分为酸性钢和碱性钢两种。按钢液脱氧程度的不同,碳钢又可分为沸腾钢、镇静钢和半镇静钢。 11.碳素结构钢:在性能上能满足一般工程结构及普通零件的要求,因而应用普遍。牌号:由“Q”、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符号和脱氧方法符号按顺序组成。质量等级符号:用字母A、B、C、D表示,其中A级的硫磷含量最高,D级的硫磷含量最低。脱氧方法符号:F是沸腾钢、b是半镇静钢、Z是镇静钢、TZ是特殊镇静钢。Z与TZ符号在钢号组成表示方法中予以省略。 12.碳素结构钢按屈服点高低分为:Q195、Q215、Q235、Q255、Q275五个不同强度级别的牌号。Q195、Q215具有高的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良好的压力加工性能,但强度低,适用于制造地脚螺栓、犁铧、烟筒、屋面板、铆钉、低碳钢丝、薄板、焊管、拉杆、吊钩、支架、焊接结构。Q235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冷冲压性能以及冷弯性能。用于一般要求的零件和焊接结构,如受力不大的拉杆、连杆、销、轴、螺钉、螺母、套圈、支架、机座、建筑结构、桥梁等。Q255具有较好的强度、塑性和韧性,较好的焊接性能和冷、热压力加工性能。它用于制造要求强度不太高的零件,如螺栓、键、摇杆、轴、拉杆和钢结构用的各种型钢、钢板等。Q275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塑性、切削加工性能、一定的焊接性能。小型零件可以淬火强化。用于制造要求强度较高的零件,如齿轮、轴、链轮、键、螺栓、螺母、农机用型钢、输送链和链节。13.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用两位数字表示,表示该钢的平均含碳量的万分数。例如,45,表示平均含碳量为 0.45% 的优质碳素结构钢;08 表示平均含碳量为 0.08% 的优质碳素结构钢。14.优质碳素结构钢根据钢中含锰量的不同分为:普通含锰量钢(Mn 的含量 0.35% 0.80% )和较高含锰量钢(Mn的含量0.7%1.2%)两组。较高含锰量钢在牌号后面标出元素符号“Mn ”。例如 ,10F 是表示平均含碳量为 0.10% 的优质碳素结构钢沸腾钢; 20G是平均含碳量为 0.20% 的优质碳素结构钢锅炉用钢。与普通含锰量的碳素结构钢相比,较高含锰量的碳素结构钢具有:较高的淬透性以及较高的强度和硬度。15.优质碳素结构钢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含碳量,含碳量越高,钢的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低。16.根据含碳量的不同,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低碳结构钢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中碳钢结构性能适中,经过调质热处理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高碳钢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17.优质碳素结构钢主要缺点是淬透性差,因而不适于制造对性能要求较高的、截面尺寸较大的或形状较复杂的零件。18.碳素工具钢:用于制造刀具、模具、量具的钢。由于大多数工具都要求高硬度和高耐磨性,故碳素工具钢含碳量均在0.70% 1.30% 范围内,都是优质钢或高级优质钢。碳素工具钢简称碳工钢,牌号:以“T”及后面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其数字表示钢中平均含碳量的千分数,例如T8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80%的碳素工具钢。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则在牌号后面标以A,如T12A表示平均含碳量为1.2% 的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牌号数字越大,含碳量越高。 19.合金钢的分类:按其合金元素总含量的多少 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 5.0% 。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 5.0%10.0% 。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 10.0% 。按用途分类可分为: 合金结构钢: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件和工程结构件。 合金工具钢:用于制造各种工具。 特殊性能钢:是指具有一些特殊性能的钢。 2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用于工程和一般结构的钢种。牌号:由Q、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符号(A 、B 、C 、 D、E )三个部分按顺序排列组成,如 Q390A 为屈服点 390MPa 的 A 级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21.合金结构钢:除了高强度低合金结构钢外,其他合金结构钢的编号采用“数字 + 化学元素 + 数字”的表示方法。例如,40Cr 表示:C含量 0.4% 、Cr 含量1.5%;60Si2Mn 表示: C 含量 0.60% , Si 含量 2.0% , Mn 含量1.5%。 结构钢中的滚动轴承钢比较例外,在钢号前冠以“ G ”。22.合金工具钢:例如,CrW5 表示:平均含碳量大于 1.0% ,不标出;Cr含量 1.5% ,W 含量5.0% ;9Mn2V 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90% ,要标出;Mn 含量 2% ,V 含量 1.5% 。 23.特殊用途钢:如9Cr18 表示C0.9%Cr 18%,但对于含碳量小于 0.03%及 0.08%者,在钢号前分别冠以“00”及“0”,如 00Cr18Nil0,0Cr18 等。 24.铸铁:是应用广泛的一种铁碳合金材料,其碳的质量分数在2.11%以上,实际生产中的铸铁含碳量一般在4.0%6.5%之间,铸铁材料基本上以铸件形式应用。优点:与钢相比,铸铁成本低,铸造性能良好,体积收缩不明显,而且力学性能、可加工性、耐磨性、耐蚀性、热导率和减振性能之间有良好的配合,也具有强度。缺点是冲击、韧性值较低,均质性较差,缺乏塑性变形能力,焊接性差。 分类:按碳的析出状态和断口颜色分:灰铸铁、白口铸铁、麻口铸铁。按化学成分分:普通铸铁、合金铸铁。按生产方法和组织性能分: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及特种性能铸铁。铸铁的性能: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弹性模量、疲劳极限、布氏硬度值、冲击韧性、密度、热导率、线胀系数及电阻率。石墨化:碳以石墨形式析出的过程称。牌号: 例如,QT400-17,其中:QT为球墨铸铁代号;400为抗拉强度(MPa);17为伸长率(%)。MTCu1PTi-150,其中:MT为耐磨铸铁代号;Cu为铜的元素符号;1为铜的名义质量分数;P为磷的元素符号;Ti为钛的元素符号;150为抗拉强度(MPa)。 25.灰铸铁:在各类铸件总量中,灰铸铁要占80%以上,这是由于灰铸铁的铸造性能、切削加工性、耐磨性能和消振性等都优于其他铸铁,且生产方便,成品率高,成本低。在钢的基体上分布了大量的片状石墨。牌号由“灰铁”两字的汉语拼音字首“ HT ”及后面一组数字组成。数字表示的是最低抗拉强度。例如:HT300,表示最低抗拉强度为300MPa。灰铸铁共有七种牌号,HTl00、HTl50、HT200、HT250、HT300、HT350、HT400。 26.球墨铸铁:是指其中的碳以球状石墨存在的铸铁。牌号:用“球铁”二字的汉语拼音字首“QT”表示,字母后面有两组数字,前面一组数字表示该铸铁的最低抗拉强度,后面一组数字表示最低延伸率。例如,QT400-15 :其中QT 表示球墨铸铁; 400 表示最低抗拉强度为 400MPa;15表示最低延伸率为 15% 。 27.可锻铸铁:俗称玛钢、马铁。它是白口铸铁通过石墨化退火,使渗碳体分解而获得团絮状石墨的铸铁。牌号:是用“可铁”两字的汉语拼音字首“KT”表示。黑心可锻铸铁在KT后面用H表示,白心可锻铸铁在KT后面用B表示,珠光体可锻铸铁在KT后面用Z表示。再加两组数字,第一组数字表示最低抗拉强度,第二组数字表示最低延伸率。例如,KTH300-06,其中KT表示可锻铸铁,H表示黑心可锻铸铁,300表示最低抗拉强度为300MPa,06表示最低延伸率为6%。28.蠕墨铸铁: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材料。它是在高碳、低硫、低磷的铁水中加入蛹化剂,经蛹化处理后,使石墨变为短螟虫状的高强度铸铁。 29.有色金属材料:指铝、铜、镁、锌、钛等金属及其合金。 30.有机高分子材料:根据其性质及用途,有机高分子材料主要有塑料、橡胶及胶粘剂等。 31.陶瓷材料:传统陶瓷、新型陶瓷。32.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进行不同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种工艺。它是改善钢材加工性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充分发挥材料潜力的重要手段。33.热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改善钢的性能,例如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耐磨性、耐蚀性、加工性能等。 34.热处理分为:预先热处理、最终热处理。预先热处理,是安排在铸、锻或焊件毛坯之后,切削加工之前进行的热处理,其工艺位置为:锻坯 预先热处理 切削加工。主要作用是改善工件毛坯的组织和切削加工性能,以及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最常用的是退火、正火,对高合金钢某些零件,也可能是淬火+ 高温回火(调质)。 最终热处理,是安排在工件已加工成形之后和最后精加工之前进行的热处理,其工艺位置为:锻坯预先热处理切削加工最终热处理精加工成品。其作用:是使工件达到规定的性能要求,最常用的是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等。35.钢热处理的组织转变(热处理的基本原理):(1)钢加热时的组织转变与保温:在热处理工艺中,钢的加热是为了获取奥氏体。奥氏体虽然是钢在高温状态时的组织,但其晶粒大小、成分及其均匀程度,对钢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有重要影响。热处理时须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组织全部或部分转变为奥氏体,这种通过加热获得奥氏体组织的过程称为奥氏体化。珠光体全部转变成奥氏体的初期晶粒细小,但加热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奥氏体的晶粒会长大,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所以,热处理时加热温度不可太高,保温时间不能太长,以便冷却后获得细晶粒组织。(2)钢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热处理后钢的力学性能,不仅与钢的加热、保温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奥氏体冷却转变后所获得的组织有关。钢在奥氏体化后的冷却方式有两种:连续冷却,它是将奥氏体化的钢以一定的冷却速度连续冷却到室温,使奥氏体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连续转变;等温冷却,它是将奥氏体化的钢快速冷却。奥氏体等温转变的产物:按转变温度可分为高温、中温、低温转变,状铁素体和渗碳体所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即珠光体,称为珠光体型的转变。过冷度越大,层片状越薄,硬度也越高;中温转变。奥氏体过冷到550230 之间,等温转变为含过量碳的铁素体和微小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贝氏体(用B 表示)。贝氏体比珠光体硬度高;低温转变。奥氏体过冷到230 (MS)以下时,由于温度过低,奥氏体来不及析出,只发生晶格的改变。(3)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的应用:据两曲线相交位置,可以大致确定钢在连续冷却时获得的组织及性能。按其与S曲线相交的位置判断,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转变为马氏体的最小冷却速度,称为临界冷却速度。它对钢的热处理冷却方式有重要意义。36.钢的热处理分类:分为普通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两大类。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1)退火:将钢加热到A(亚共析钢)、A(过共析钢)以上某一温度范围,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是随炉冷却)的热处理过程,称为退火。目的:调整硬度(160230HBS为宜)以利于切削加工;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以提高力学性能或为最终热处理作准备;消除内应力,防止零件的变形或开裂,并稳定其尺寸。 (2)正火:将钢加热到 A3或 Acm以上某一温度范围,经保温使之完全奥氏体化后,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正火的目的:与退火相比,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所以得到的珠光体组织更细,强度和硬度都有所提高。此外,正火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比较经济。(3)淬火:淬火是将钢加热到A3或A1以上某一温度范围,保温,然后在水、盐水或油中急剧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以提高钢的力学性能。(4)回火:把淬火后的工件重新加热到A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再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回火的目的:是为了稳定钢在淬火后的组织,消除因淬火冷却过快而产生的内应力并稳定其尺寸,调整强度、硬度,提高塑性,使工件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等。故回火总是伴随在淬火后进行的,通常是热处理的最后工序。 根据加热温度的不同,回火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5)表面淬火:表面淬火是将钢件表层快速加热至淬火温度,随后快速冷却的一种局部淬火工艺。表面淬火可分为: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接触电阻加热表面淬火等。 (6)化学热处理:是将钢件放在某种化学介质中,通过加热和保温,使介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第2章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1.孔和轴:(1)孔的直径尺寸用 D 表示。(2)轴的直径尺寸用 d 表示。 2.偏差与公差:(1)尺寸偏差分为: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上偏差。孔的上偏差用 ES 表示。轴的上偏差用 es 表示。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下偏差。孔的下偏差用 EI 表示,轴的下偏差用 ei 表示。孔和轴的上偏差、下偏差用公式表示为 :ES=Dmax-D es=dmax-dEI=Dmin-Dei=dmin-d(2)尺寸公差分为 :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称为尺寸公差(简称公差)。公差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代数差的绝对值;也等于上偏差与下偏差之代数差的绝对值。孔和轴的公差分别用 TD和 Td表示。公差、极限尺寸及偏差的关系:TD=|Dmax-Dmin|=|ES-EI| Td=|dmax-dmin|=|es-ei| 3.配合:是指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差值为正时,称为间隙,用 X 表示;差值为负时,称为过盈,用 Y 表示。配合种类:间隙配合:孔的最大间隙,用Xmax表示:Xmax=Dmax-dmin=ES-ei 孔的最小间隙,用Xmin表:Xmin=Dmin-dmax=EI-es 配合公差用Tf表示:Tf=|Xmax-Xmin|=TD+Td 过盈配合。过渡配合。4.基准制:基孔制配合、基轴制配合。(1)基孔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基孔制配合。基孔制配合的孔为基准孔,其代号为 H 。标准规定的基准孔的基本偏差(下偏差)为零。(2)基轴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基轴制配合。基轴制配合的轴为基准轴,其代号为 h。标准规定的基准轴的基本偏差(上偏差)为零。5.公差与配合在图上的标注:“60+0.0460”,其含义为直径的基本尺寸为60mm的孔,上偏差为+0.046mm,下偏差为零。8、f7分别表示8级基准孔和7级f配合的轴6.形状公差的公差带及标注: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7.位置公差及其标注: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8.定位公差的公差带及标注: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 9.表面粗糙度的符号:(1)+ ,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如车、铣、磨等)获得的表面。(2)+,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如铸、锻等)获得的表面。(3),基本符号,表示可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 10.表面粗糙度的代号:a粗糙度高度参数代号及其允许数值(单位为 m ),b加工方法、镀涂或其他表面处理。如表面粗糙度要求由指定的加工方法获得时,可用文字标写在符号长边的横线上方。 c取样长度或波纹度(单位为 m ),按规定选取,可以不标;d加工纹理方向符号(通常不注,若有要求时可查手册)。e加工余量(单位为 m ),需要时可注上,一般不注。 f粗糙度间距参数值(单位mm)或轮廓支承长度率。第3章 金属制造工艺 1.铸造:是指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型腔中,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铸件的成型方法。 2.金属或合金的铸造性能:流动性、收缩性能。3.金属或合金的流动性及充型能力:(1)金属或合金的流动性:是指液态金属或合金自身的流动能力。铸铁和硅黄铜的流动性最好,铝硅合金的次之,铸钢的最差。(2)金属或合金的充型能力:是指液态金属或合金充满铸型、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浇注条件:首先是浇注温度,其次是充型压力。铸型的充型条件:凡是铸型方面能增大液态金属或合金流动阻力、降低流动速度和加快铸型冷却速度的因素均会降低充型能力。4.铸件的凝固与收缩:(1)铸件的凝固:是指浇入铸型的金属或合金由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在凝固过程中,铸件断面上有三个区域,即已凝固的固相区、液固两相并存的凝固区和未开始凝固的液相区。铸件的凝固方式有逐层凝固方式、糊状凝固方式、中间凝固方式。(2)铸造金属或合金的收缩:是指从浇入铸型、凝固和直至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其体积或尺寸的缩减现象。(3)缩孔与缩松:浇入铸型中的液态金属或合金在随后的冷却和凝固过程中,若其由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引起的容积缩减得不到补充,会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形成孔洞。(4)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铸件凝固后进入固态收缩阶段,若收缩受到阻碍,铸件内部所产生的应力为铸造应力。它是铸件产生变形和裂纹的基本原因。 5.砂型铸造:以型砂为材料制备铸型的铸造方法叫砂型铸造。缺点是:劳动条件较差,铸件质量欠佳,铸型只能使用一次,生产率也较低。优点是:不受零件的形状、大小、复杂程度及合金种类的限制,造型材料来源较广,生产准备周期短,成本低。 6.砂型的种类:湿型、干型、表面干型、各种化学硬化砂型(自硬砂型)。 7.砂型铸造的工艺流程包括:制模、配砂、造型、造芯、合型、熔炼、浇注、落砂、清理和检验。8.铸件表面处理:有些铸件经过上述处理以后,还需进行表面处理。9. 铸件质量:特别是清理后,都要进行质量检验。凡是有缺陷的铸件,经修补后能满足要求,不影响使用者均应进行修补。10.压力加工:利用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塑性变形,获得所需产品的加工方法称为塑性加工,因此也称为压力加工。11.塑性加工的产品:有原材料、毛坯、零件。 12.塑性加工常用的方法:自由锻、模锻、板料冲压、轧制、挤压、拉拨等。 13.自由锻造:是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上下两个抵铁之间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锻件的锻造方法。自由锻造工序:分为基本工序、辅助工序、精整工序。 14.模型锻造:是在高强度金属锻模上预先制出与锻件形状一致的模膛,使坯料在模膛内受压变形的锻造方法。 15.模型锻造有如下优点:生产率较高:自由锻造时,金属的变形是在上、下两个抵铁间进行的,难以控制。模锻时,金属的变形是在模膛内进行的,故能较快获得所需形状。模型锻造件尺寸精确,加工余量小。可以锻造出形状比较复杂的锻件。如用自由锻来生产,则必须加大量敷料来简化形状。模型锻造生产可以比自由锻造生产节省金属材料,减少切削加工工作量。16.模型锻造按使用的设备不同分为:锤上模型锻造、胎模型锻造、压力机上模型锻造等。 17.板料冲压:是利用冲模使板料产生分离或成形的加工方法。这种加工方法通常是在冷态下进行的,所以又叫冷冲压。只有当板料厚度超过810 mm时,才采用热冲压。 18.焊接:是指通过加热、加压或同时加热加压,使两个分离的固态物体产生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和扩散,形成永久性连接的一种工艺方法。焊接与过去传统的连接方法铆接相比,具有节省金属、减轻劳动强度、消除噪音、减轻结构重量、提高产品质量等优点。焊接方法分为三大类:熔化焊、加压焊、钎焊。 焊接设备:常用的有电弧焊机、电阻焊机、交流弧焊电源(弧焊变压器)、弧焊整流器、等离子弧焊机、电子束焊机及摩擦焊机等。 19.手工电弧焊:是电弧焊中的一种。手工电弧焊是利用电弧放电时产生的热量(温度高达3600)来熔化母材金属和焊条,从而获得牢固接头的焊接过程水平。 20.焊接过程:焊接时,先将焊条与工件瞬时接触,然后将焊条提到一定的距离(2 4 mm),于是在焊条端部与工件之间便产生了明亮的电弧。电弧热将工件接头处和焊条熔化形成熔池。随着焊条的向前移动,新的熔池不断产生,旧熔池不断冷却凝固,从而形成续的焊缝,使工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21.手工电弧焊的主要设备是电焊机,实际上是一种弧焊电源。按产生电流的种类不同,电源可分为:弧焊变压器(交流)、弧焊整流器(直流)。(1)弧焊变压器:是一种特殊的降压变压器,弧焊变压器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工作噪音小、使用可靠、维修方便,应用很广。它的缺点是焊接电弧不稳定。(2)弧焊整流器:全称是整流式直流电焊机。焊接厚板时:一般采用直流正接。焊接薄板时,常采用反接。使用碱性焊条时,均采用直流反接。 22.焊钳和面罩:焊钳是用于夹持焊条和传递电流的。面罩则用来保护眼睛和面部,以免弧光灼伤。 23.电焊条:手工电弧焊使用的电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 焊芯是焊接专用的金属丝,是组成焊缝金属的主要材料。焊接时焊芯的作用有二方面:一是导电,产生电弧;二是熔化后作为填充金属,与熔化的母材一起形成焊缝。 24.焊接接头型式:对接、搭接、角接和 T 形接四种。手工电弧焊常采用的基本坡口型式:I 形坡口、V 形坡口、X形坡口、U形坡口等。 按焊缝在空间位置的不同:平焊、立焊、横焊、仰焊。 25.切削加工:是利用切削刀具从工件(毛坯)上切去多余的材料,使零件具有符合图样规定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等方面要求的加工过程。分为:钳工、机械加工。 钳工主要工作内容:有划线、用手锯锯削、用于望削、用锉刀锉削、用刮刀刮削、用钻头钻孔、用扩孔钻扩孔、用铰刀铰孔,此外,还有攻螺纹、套螺纹、机械装配和设备修理等。机工主要方法:有车、钻、镗、铣、刨、拉、插、磨、珩磨、超精加工和抛光等。 26.切削加工运动:为了进行切削加工以获得工件所需的各种形状,并达到要求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刀具和工件必须完成一系列运动。 切削运动: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主运动:是进行切削时最主要的运动,通常它的速度最高,消耗机床动力最多。进给运动:进给运动与主运动配合后,将能保持切削工作连续地进行,从而切除金属层形成已加工表面。切削要素:切削速度 v 进给量 f 背吃刀量。 27.切削液:主要用来减少摩擦和降低切削温度。切削液作用:(1)冷却,(2)润滑,(3)洗涤和排屑。(4)防锈。常用的切削液:有水溶液切削液(主要起冷却和排屑作用)和油溶液切削液(除冷却和排屑作用)。 28.切削加工方法:有车削、钻削、镗削,还有刨削和插削加工、拉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等加工方法。29.钻削加工:可以完成,钻孔、扩孔、绞孔、攻丝、骢孔(包括圆柱孔、锥孔、色眼坑和凸台)骢平等工作。 钻削的工艺特点:(1)导向差、容易“引偏”。(2)钻头刚性差。(3)排屑困难、切削条件差。(4)加工精度差。 30.镗削加工:镗刀旋转作主运动,工件或镗刀直行作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镗削使用的机床称为镗床。镗床分为:卧式镗床、坐标镗床和金刚镗床等多种类型。 镗削使用的镗刀有单刃镗刀和双刃镗刀。 第4章 汽车机械基础1.运动副:低副(转动、移动副)、高副(齿轮、凸轮副2.柔性约束:柔绳、链条、胶带等用于限制物体运动时,都是柔性约束。3.光滑接触面约束:当两物体相互接触,并忽略接触处的摩擦时,两物体彼此的约束就是光滑接触面约束。4.铰链约束:1)圆柱铰链约束;2)固定铰支座约束;3)活动铰支座约束;4)固定端约束5.平面任意力系向任意点简化,一般可得主矢FR和主矩M0,进一步讨论力系简化后的结果,可有以下四种情况。(1)FR 0,M00。(2)FR 0, M0=0。(3)FR=0,M00。(4)FR=0,M0=0。6.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Fx=0,Fy=0,Mo(F)=0. 解题步骤与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图。应将已知力和未知力共同作用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取出分离体画受力图。(2)选取投影坐标轴和矩心,列平衡方程。列平衡方程前应先确定力的投影坐标轴和矩心的位置,然后列方程。(3)求解未知量,讨论结果。7.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Fx=0,Fy=0 .8.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M=0 。9.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Fy=0(或Fx=0),M0(F)=0 。10.自锁现象:只要满足条件,物体就保持静止。物体上作用的主动力无论多大,都能保持静止的现象称为自锁,也称“卡死”。 第5章平面连杆机构 1. 铰链四杆机构:在四杆机构中,所有的构件都是通过转动副联接而成的,则称为铰链四杆机构。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固定不动的构件称为机架;与机架相连的两个构件称为连架杆,如果能绕机架做整周回转的称为曲柄,不能绕机架做整周回转的称为摇杆;不与机架相连的构件称为连杆。类型:(1)曲柄摇杆机构: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如果两个连架杆,一个为曲柄,另一个为摇杆,这种机构称为曲柄摇杆机构。如汽车前窗雨刷器控制机构脚踏砂轮机机构等(2)双曲柄机构: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如果两连架杆均为曲柄,这种机构称为双曲柄机构,通常取其中一个曲柄为原动件且作等速转动,另一曲柄为从动件,一般作变速转动,也可作等速转动。如,惯性筛即为双曲柄机构的应用实例。(3)双摇杆机构: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如果两连架杆均为摇杆,这种机构称为双摇杆机构。如飞机起落架的机构运动简图。2.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存在的条件是:(1)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2)在机架和连架杆当中必有一杆是最短杆。 3.判定其类型:若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1)当取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时,该机构称为曲柄摇杆机构;(2)当取最短杆为机架时,该机构称为双曲柄机构;(3)当取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时,该机构称为双摇杆机构。若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不论取哪一构件为机架,均无曲柄存在,该机构都是双摇杆机构。 4.滑块四杆机构:在实际应用的机械中,有各式各样带有移动副的平面四杆机构,称为滑块四杆机构,简称滑块机构。几种常用的滑块四杆机构:(1)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可以看作是由曲柄摇杆机构演变而来,它广泛应用于空气压缩机、冲床等机械中。当以滑块为原动件时,可将滑块的往复移动转化为曲柄的转动。 (2)导杆机构(3)摇块机构。(4)定块机构。5.曲柄摇杆机构的运动特性:急回特性、压力角与传动角、死点位置。 6.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特性急回特性、死点位置、传动角。7.应力:是受力杆件某一截面上一点处内力分布密集程度。8.微面积A上的平均应力Pm:Pm=F/A9.平均应力pm的极限值P:P=dF/dA10.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1)线弹性阶段2)屈服阶段3)强化阶段4)缩颈阶段11.常用的塑性指标有两个: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分别为:=L1-L/L、=A-A1/A(l是标距原长;l1是拉断后标距的长度;A为试样初始横截积;A1为拉断后缩颈处的最小横截面积)12.材料的强度指标:1)极限应力0;2)许用应力与安全系数n:=o/n(安全系数的确定十分复杂,安全系数过大,将造成材料的浪费;而安全系数过小,则可能使构件发生破坏。)13.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为:=N/A(横截面面积为A,轴力为N)的正负号规定与轴力相同,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14.计算最大正应力:最大正应力发生在面积较小的横截面上. =FN/Amin15.纵向线应变=l/l(拉伸时为正,压缩时为负)。16.胡克定律:=E(E为常数,弹性模量,GPa) 或l=Nl/EA(轴力N、杆长l、弹性模量E、横截面面积A)17.强度计算:max=Nmax/A( Nmax和A分别为危险截面上的轴力及其横截面面积许用应力)18.三种强度计算问题: (1)校核强度;(2)设计截面,ANmax/;(3)确定承载能力, NmaxA19.应力集中:常将这种横截面尺寸突然变化处应力急剧增大的现象.第6章 凸轮机构1.凸轮机构的作用:是将凸轮的连续转动,转化成从动推杆的往复移动或摆动。2.凸轮的分类:按凸轮形状分类,盘状、圆柱、移动凸轮。按从动杆的运动方式分类,移动从动推杆、摆动从动推杆凸轮机构。按从动杆端部形状分类,尖顶从动杆、滚子从动杆、平底从动杆凸轮机构。按锁合方式分类:力锁合、形锁合。13.从动推杆常用的运动规律:等速运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第7章 联 接1.螺纹:三角形、矩形、梯形和锯齿形的螺纹,单线螺纹、双线螺纹、三线螺纹。单线螺纹主要用于联接,多线螺纹主要用于传动;外螺纹和内螺纹;普通螺纹、英寸制螺纹、管螺纹和锥螺纹;粗牙和细牙2.螺纹的主要参数:大径(d、D)、小径(d1、D1)、中径(d2、D2)、螺距(P)在中径线上、导程(S)、牙形角()、升角():tan=S/d2=np/d23.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螺钉联接、紧定螺钉联接。4.螺栓联接:普通螺栓联接和配合螺栓联接,前者是螺栓杆与孔壁之间留有间隙,后者是螺栓杆与孔壁之间没有间隙,常采用基孔制过渡配合。适用于被联接件不太厚并能从被联接件两边进行装配的场合5.双头螺柱联接适用于: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且需经常装拆的场合。6.螺钉联接适用于: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且不经常装拆场合。 7.紧定螺钉联接多用于:轴与轴上零件的联接,并可传递不大的载荷。 8.螺纹联接件:有螺拴、双头螺柱、螺钉、紧定螺钉、螺母、垫圈、防松零件等。9.控制预紧力的方法:一是采用定力矩扳手;二是采用测力矩扳手。10.键联接可分为:松键联接和紧键联接。松键联接:平键联接(普通、导向、滑键)、半圆键联接。紧键联接:楔键、切向键联接11.花键联接:矩形花键联接、渐开线花键联接。12.剪应力的计算公式为 :=Fs/A(Fs为剪切面上的剪力;A为剪切面面积).剪切的强度条件为: =Fs/A(为材料的许用剪应力)13.挤压应力bs的计算公式为:bs= Fbs/ Abs(Fbs为挤压面上的挤压力;Abs为计算挤压面积)强度条件为:bs=Fbs/Absbs(bs为材料的许用挤压应力)第8章 带传动1.带传动的类型:平带、V带(应用最广)、多楔带(用于要求结构紧凑的大功率传动)、圆带及同步带(传动比准确,但对制造及安装精度要求较高,成本也较高)等类型。V带:帘布芯结构、绳芯结构。2.有效拉力F:F=F1-F2 , 带传动所需要的有效拉力应为:F=1000P/V(N)3.紧边拉力:F1=Fo+F/2; 松边拉力:F2=Fo-F/24.紧边拉应力:1=F1/A,松边拉应力:2=F2/A 5.小带轮应力: b1Eh/dd1;大带轮应力:b2Eh/dd2(E为带的弹性模量(MPa);h为带高度(mm);dd1为小带轮的基准直径(mm);dd2为大带轮的基准直径(mm))6.离心应力c: c=qv2/a(Mpa)(q为带单位长度的质量(kg/m);A为带的横截面面积(mm2);v为皮带的速度(m/s)7.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一个不可避免,一个可以避免。由于皮带紧、松边的弹性变形不同而引起皮带在带轮面上滑动的现象称为弹性滑动。从动轮转速迅速下降甚至为零,使传动失效,这种现象称为带的打滑。第9章 齿 轮 传 动 1.齿轮传动的优点:传动准确可靠。齿轮传动能保持传动比恒定不变,因而传动平稳,冲击、振动和噪声较小。又因为齿轮传动是靠轮齿依次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所以不会发生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传动效率高、工作寿命长。齿轮传动的机械效率可达 0.950.98,且能可靠地连续工作几年甚至几十年。结构紧凑、适用的功率和速度范围广。与其他传动相比,在传递功率相同的情况下,齿轮传动所占空间位置较小,而且齿轮传动所传递的功率和速度范围都较大。成本较高,不适宜两轴中心距过大的传动。齿轮的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因而成本也较高。齿轮传动的缺点:当两轴中心距过大时,如果用两个齿轮传递运动,则齿轮的径向尺寸会很大;如果用多个齿轮来传递运动,则齿轮的个数要多,使结构庞大。 2.齿轮传动的类型:平面齿轮传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人字齿轮传动)空间齿轮传动(圆锥齿轮传动、交错轴斜齿轮传动、交错轴斜齿轮传动)3.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传动准确、平稳。承载能力强、使用寿命长。4.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互相啮合传动的一对齿廓,在任一瞬时的传动比,必等于该瞬时两轮连心线被齿廓接触点公法线所分两线段长度的反比。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齿廓形状必须符合这一条件:不论两齿廓在哪一点接触,其接触点的公法线都与连心线交于一定点,该定点 P 称为节点。5.渐开线的形成及其性质:渐开线上各点的法线均与基圆相切,切于基圆的直线必为渐开线上一点的法线。(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因渐开线是从基圆开始向外展开,所以基圆以内无渐开线。) 6.渐开线齿廓啮合的特点:啮合线为一条不变的直线传力方向不变渐开线齿轮中心距具有可分性7.渐开线齿轮各部分名称及符号:齿顶圆、齿根圆(齿轮齿顶圆柱面与端平面(垂直于齿轮轴线的平面)的交线,称为齿顶圆。齿轮齿根圆柱面与端平面的交线,称为齿根圆。)齿厚、齿槽宽和齿距 (一个轮齿的两侧端面齿廓之间的任意圆弧长,称为在该圆上的齿厚,用sK表示。一个齿槽的两侧端面齿廓之间的任意圆弧长,称为在该圆上的齿槽宽,用eK表示。两相邻而同侧端面齿廓之间的任意圆弧长,称为在该圆上的齿距用pK表示。三者关系:pK=sK +eK)齿顶高、齿根高、齿高(齿顶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称为齿顶高,用ha表示。齿根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称为齿根高,用hf表示。齿顶与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称为齿高,用h表示。显然h=ha +hf) 8.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模数m(人为地把分度圆上齿距 p 与无理数的比值 p /,规定为标准值,叫做齿轮的模数,用m表示,其单位为mm。即:m=p/于是得到分度圆直径d的计算公式,即:d = mz)压力角(分度圆处的压力角为标准压力角,其标准值为 =20 。分度圆的定义:具有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的圆就是分度圆,每个齿轮只有一个分度圆。)齿顶高系数ha*(为了用模数的倍数来表示齿顶高的大小,引入了齿顶高系数ha* ,于是:ha=ha *m 式中:正常齿ha* =1 ;短齿ha* =0.8)标准顶隙系数C( 一个齿轮齿顶与另一个齿轮齿根之间在连心线上的径向距离,称顶隙,用 c 表示,其值为:c=c*m 式中:c*为标准顶隙系数,正常齿 c*=0.25;短齿 c*=0.3。计算齿根高的公式:hf=ha+c=(ha*+c*)m)9.一对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两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必须分别相等。 10.连续传动条件:两轮基圆齿距相等、重合度 1 。 11.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仿形法 范成法。12.渐开线齿轮的根切现象:出现轮齿根部的渐开线齿廓被切掉一部分的现象。13. 不发生根切最少齿数:对正常齿,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为Zmin=17;对于短齿,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为Zmin=14。14.变位齿轮传动分类:高度变位齿轮传动角度变位齿轮传动。角度变位分为两种情况:当x1+x20 时,称为正传动当x1+x20时,称为负传动) 15.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轮齿折断:疲劳折断、过载折断。齿面疲劳点蚀;齿面胶合:齿面磨损;齿面塑性变形。 16.齿轮传动设计计算准则:闭式传动;开式传动。 17.受力分析:圆周力:Ft=(2000T1)/d1 径向力:Fr=Fttan法向力:Fn=Ft/cos(T为小齿轮上传递的名义转矩;d为小齿轮分度圆直径;为分度圆压力角。) 18.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公式:H=ZEZH 2KT1(u1)/bd21u 1/2H;设计公式:d12KT1(u1)/ du ZEZH/H21/3(H为齿面节点附近接触应力; ZE为材料弹性系数,与齿轮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有关;ZH为节点区域系数,与节点处齿面形状有关;K为载荷系数,T1为小齿轮传递的名义转矩; u为齿数比,u=z2/z1;d为齿宽系数,d= b / d1;H为许用接触应力需。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公式:F=(2KT1YFYS)/bm2z1F ,设计公式:m2KT1YFYS/d Z21F1/3(F为齿根弯曲应力;YF为齿形系数,YS 为应力修正系数,F为许用弯曲应力) 19.斜齿圆柱齿轮几何参数:螺旋角,螺旋角越大,轮齿越倾斜,则传动平稳性越好,但轴向力也越大)齿距与模数(法向齿距Pn和端面齿距Pt关系为:Pn=Ptcos又 Pn=mn,Pt=mt故mn=mtcos(mn为法面模数;mt为端面模数)压力角20.外啮合标准斜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分度圆直径, d=mtz=mnz/cos;齿顶圆直径,da=d+2ha=mn(2han*+z/ cos) 齿根圆直径 df=d-2hf=mn (z/ cos-2h an*-2cn* ) 全齿高:h=ha+hf=mn(2han*+ cn*)标准中心距: a=(d1+d2)/2=mn(z1+z2)/2cos一对标准斜齿轮不发生根切最少齿数为z=11,标准斜齿轮的结构比直齿轮紧凑。 21.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对外啮合传动,两轮的螺旋角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内啮合传动,两轮的螺旋角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2.直齿圆锥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为:大端模数m、压力角分别相等、两轮的节锥角之和应等于两轴夹角。 23.齿轮传动中的功率损失包括:啮合中的摩擦损失、润滑油被搅动的油阻损失、轴承中的摩擦损失。 24.齿轮传动的润滑方式:对于闭式齿轮传动的润滑:浸油润滑、喷油润滑。对于开式齿轮传动的润滑:人工定期加油润滑。 25.齿轮常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CNFIA 233-2025无麸质酱油
- 工厂安全培训目标课件
- 工厂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 浙江银行招聘-2026年平安银行宁波分行秋季校园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九江初级中学2025年教师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哲学博士答辩指南
- 202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公开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广西南宁市金凯路小学招聘体育学科编外教师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三维运动合成方法-洞察及研究
- 幼教音乐策划全解
- 乙型肝炎护理查房
- GB/T 17554.1-2006识别卡测试方法第1部分:一般特性测试
- 电力客户的分级和分类及管理讲解课件
- 小学家长会校长发言课件
- 肾功能检查和电解质检测课件
- 基于AI的智能运维解决方案
- 智能IT运维监控平台解决方案
- 常用职业病危害风险告知卡102张
- 朋友圈里的地理--冬季南北温差大 夏季普遍高温
- 原油电脱水处理技术(行业知识)
- 金属结构制造与安装-第七章平板钢闸门的安装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