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学生.doc_第1页
关爱留守学生.doc_第2页
关爱留守学生.doc_第3页
关爱留守学生.doc_第4页
关爱留守学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主任论文关爱留守学生 启东市鹤城中学 赵启进启东吕四地区号称“电动工具之乡”、“建筑之乡”,是闻名全国的第四大渔港,海洋捕捞业,水产养殖加工业发达,得天独厚的地域经济的发展也因此使得很大一部分吕四人流动到了全国各地从事电动工具,海产水产,建筑等生意的发展,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而四处奔波,有的甚至是整个家族式的外出做生意,把正处于学龄阶段的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照看,形成了数量巨大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绝大多数都处于义务教育的年龄阶段,成了真正的留守学生。粗略统计,我校每年每班中都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学生。每个学期中班级出现的打架斗殴、违规违纪、学习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往往跟这些留守学生有关,有些是屡教不改,甚至跟老师顶撞,不把老师和学校放在眼里,成了老师头痛的问题学生。留守学生几乎也就成了“问题学生”的代名词,成了一道几乎无解的教育难题。一、 难题成因多数留守学生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只有少数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 基本上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进行文化、法制、卫生等方面的教育。而且由于是隔代监护,无论是年龄还是思想观念与留守学生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就是想关心也是心有余力不足。他们往往只关注留守学生的吃、穿等物质方面,对孩子的预习、复习、作业等学习方面较少过问,只要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算他们在学校犯了错误回家不学习他们往往也听之任之。父母家长长期在外,很少回家,也很少跟孩子跟老师联系,每次回来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给孩子物质的补偿极少关心孩子的精神、思想和学习。很多留守学生三年初中上完,其监护人甚至还不知道学校的具体位置,学生所在的是哪个班级。学生在学校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联系家长极为困难,好不容易联系到也是远水不解近渴、鞭长莫及,跟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沟通又有很大的障碍,起不到共同教育的效果。大多数留守学生家长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家长和学生中普遍存在“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有部分家长甚至只是把学校当托儿所当寄放点,把孩子往学校一放,孩子表现怎样学习怎样便不闻不问了。正是这种家庭教育的缺位,家校无法连通,家长和监护人的放纵溺爱,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有的孩子养成了金钱就是一切的思想,当身上的钱物挥霍干净后就去偷家里的偷他人的头社会的。他们往往不服从老师管教,甚至公然同老师作对,辱骂老师。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学生无心念书,部分家长也不关心学生学习,抱着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让孩子中途辍学外出打工,使得本地区的流生率每年均高居全市之首,大部分学生初中上了后便不再上学了。这给班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老师、其他学生和家长都是怨声载道,如何管理和教育好这部分学生也成了学校领导和老师最头痛的问题。二、 解题之道因为留守学生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因此解决的根本还在于家庭。家长首先要把眼光放长远,树立教育才是使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才是孩子真正的未来的观念,努力为孩子营造教育条件,避免中途辍学。其次要转变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情,自己只需要给钱给物就行的狭隘的教育观念,努力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出门在外的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书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做到人虽离开情未离开,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让他们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家长还要克服自私的实惠观,将子女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真正把家庭学校教育联系起来,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把可能发生的错误扼杀在摇篮里。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金钱,要对子女的消费支出有计划、有监督。否则,将会给子女赌博、上网、浪费等不良行为留下隐患。选择家中托管孩子的监护人也应慎重,不能把孩子托付给言而无信、游手好闲、迷信愚昧的人监护。代养人或临时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既然接受了委托,就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其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要建立起留守学生个人档案,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由学校统一部署管理,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利用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教师和同学要适时地多关心他们,以师生之爱和同学之情弥补其爱和母爱的不足,填补其情感空白。如及时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沟通,防止产生逆反心理;帮助他们学会调控情绪,在实践中磨砺意志等;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政府部门要制订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完整的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努力避免中途辍学出现流生。要彻底清理校园周边的游戏室、歌舞厅、网吧,整治向学生兜售有害卡通画册、淫秽书刊等现象,结合学校广泛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题活动。派出所定期于学生放学、下晚自习后在校园周边巡逻,发现情况及时制止和处理,为留守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社会教育环境。妇联要积极开展留守学生关爱活动,在社会上招募“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正确引导孩子成长,努力为孩子们做好事、办实事。团委可以开展青年志愿者与留守学生“心手相连,共同成长”结对帮带活动。可由乡镇政府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成立关心留守学生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建立对留守学生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这一难题各方面都在进行着研究和探索,市里也有针对性的制订了一些措施,如加强控辍工作,成立以退休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关心下一代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