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与课程结构 本章关注 1 课程标准的意义及功能 2 化学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 3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 4 高中化学课程的结构 中国第一本化学教材 化学鉴原 案例研究 案例思考 通过查阅资料完成问题 对比与现代教材存在什么样的区别 思考探讨化学教材结构发展变化的趋势 思考新课程在设计上又哪些特别之处 第一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设计 一 课程标准的意义 性质 作用和功能 1 意义 课程标准是对课程的编制 实施 检查 评价 管理等进行原则性说明和规定的文件 其本质是体现既定课程观念的规则集合体 2 性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教学 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 组成 课程标准包括对课程理念 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课程条件 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原则性规定和说明 资料 中国近代化学先驱者 徐寿 徐寿 1818 1884 徐寿一生共译书17部 105本 168卷 共约287万余字 其中译著的化学书籍和工艺书籍有13部 反映了他的主要贡献 徐寿所译的 化学鉴原 等六部著作与其子徐建寅译的 化学分原 合称 化学大成 化学鉴原 1877年 影响较广 书中概述一些化学基本原理和重要元素的性质 化学鉴原续编 内容是有机化学方面的知识 化学鉴原补编 是专论无机化合物的 其中叙述到1875年发现的新元素镓 Ga 徐寿化学译著 化学考质 是译自德国伏累森纽斯 R Fresenius 1818 1897 的定性分析 化学求数 定量分析 物体遇热改易记 物理化学的初步知识 等书 1877年出版的 化学鉴原 元素表页 化学鉴原续编 徐寿与中国近代工业 徐寿 1818 1884 和华蘅芳 1833 1902 都是江苏无锡人 1862年初 二人同为曾国藩保荐 入安庆内军械所 二人合作 参照外国文献资料 徐寿设计 华蘅芳推导计算 提供准确数据 制造了一台轮船汽机 这是近代中国人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 1864年1月 二人又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 黄鹄 号 船长50余尺 时速40余里 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徐寿设计的中国第一艘轮船 黄鹄号 通过徐寿的化学史实我们能如何发掘其教育价值 在课堂上如何使用 思考新课标如何在课程结构设计中突出化学史等人文教育理念的 问题思考 二 化学课程的作用 1 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 化学过程工业 化学过程工业指利用化学反应和过程来制造产品的工业 占国家生产的重要部分 生命科学技术 材料化学技术 环境科学技术 能源科学技术 信息科学技术等是21世纪的前沿科学技术 是21世纪社会的重要支柱和发展动力 2 化学联系着物理学 生物学 形成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柱和轴心 是重要的轴心科学之一 3 化学社会化 社会化学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显著特点之一 资料 走向第二轴心时代 我们这个时代 似乎也正在酝酿一系列巨大的变革 已有人把这个时代称为 全球时代 也有人称之为以电脑技术为标志的 第五文明时期 这两个称呼恰如其分地点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相互关联的两大特征 一是人类生活全面的全球化 二是高科技渗透和支配人的日常生活 2 化学课程的功能价值理论 1 化学课程是提高学生科学技术素养 满足社会在人才和公民教育方面的需要 2 化学探究可以从特定的角度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品质发展 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高中化学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 概念类比 课程目的是课程标准制定者对课程运行方向和总目标的概括的原则性规定 课程任务是由社会提出的 其决定着课程的目的 2 决定因素 内部因素 主要是学科功能特点 教师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要等等 外部因素 主要是国家政治 经济 社会基础和发展需要 以及学校的条件 培养目标 根本而言就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化学课程的核心功能 核心功能是人的素质的发展 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科学素质 身体心里素质 劳动技术素质等方面 高中化学课程目的包括下列方面 以化学为重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提高学生的心理个性素质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 内涵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 从学生为了的发展出发 努力体现时代性 基础性和选择性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未来的发展 是课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是这个基本出发点的重点 体现时代性 基础性和选择性 则是实现上述基本出发点的基本手段 策略和途径 二 要素 1 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 即所谓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这是课程人文精神的根本所在 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 即注重学生发展的全体性 全面性 主动性 又注重发展的差异性 持续性 资料 人本主义 与 全人教育 人本主义是德文Anthropologismus的意译 又译人本学 希腊文词源antropos和logos 意为人和学说 人本主义心理学 humanisticpsychology 二战后美国在当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一种革新运动 人本主义 溯源 从自然人性论出发 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 对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成为 自主探究学习 的重要理论来源 人本主义的教育观 全人教育 溯源 古希腊时期 柏拉图的 和谐就是善 裴斯塔洛齐的 和谐发展教育 思想以及亚里士多德的 自由教育论 在本质上都体现了全人教育的理想 近代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教育家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 从人性和人的自由出发 将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 19世纪初 德国教育家洪堡提出了造就 完全的人 的教育目标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 教育即生活 倡导儿童中心主义 芝加哥大学校长的赫钦斯认为培养完美的人 perfectman 完整的人 acompletehumanbeing 自由的人而不是片面发展的工具 极力推行通才教育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整体发展 罗杰斯则明确主张教育要培养 完整的人 thewholeman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认为 全人教育 应该由六个方面组成 即 真 善 美 圣 健 富 全人教育的教育观 2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科学素养是指人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 经过教育和实践养成 发展的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内在品质 1 科学素养组成 四个层面六个要素 意识层面 科学精神哲学层面 科学观念认知层面 科学知识行为层面 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科学实践能力 3 努力实现时代性 基础性和选择性 1 要素组成 时代性 内容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 基础性 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选择性 适应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课程强调多元发展性 2 基础性内涵 a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b 为全体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打好基础 c 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d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打好基础 五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 从大纲结构看 高中化学标准 由前言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四个部分 从具体内容来说 高中化学标准 由课程性质说明 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结构说明 课程目标说明 各模块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七个子系统组成 图2 1 高中化学标准 系统联系图 第二节高中化学课程的结构 一 课程结构的发展及其趋势 一 内涵 课程结构是课程内部要素之间相对未定的 具有一定规律的联系方式和组织执行 指学校课程体系的结构 课程内部的结构和教材单元的结构三个维度 二 要素 课程结构的纵向维度有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等形成 其反映着课程整体的目标 内容和学习方式等要素的相互联系 课程结构的横向维度统称是用课程 设置 计划来描述 课程计划规定着学科和活动的组合方式 学科的划分和组合以及活动的划分和组合 三 建立步骤 5 根据课程理念 课程目标以及教学环境初步对结构进行调整 整合 优化 最终确定课程结构方案 1 确定课程目标 2 确定课程内容 再把其划分为不同的单元 3 确定各结构单元的权重形成课程的初步结构 4 确定课程的活动方式结构 四 发展趋势 1 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精选 更新 优化和整合 2 加强有利于养成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和实用技能课程 3 信息技术跟各科目整合 不再作为一门独立的科目 4 增加综合课程 选修课程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比例 课程类型多元化等等 资料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 InformationLiteracy 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 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 ALA 它包括 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 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 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 是一个特殊的 涵盖面很宽的能力 它包含人文的 技术的 经济的 法律的诸多因素 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培养信息素养的意义 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 资料 校本课程 校本 school based 的含义是什么 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是 以学校为本 以学校为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郑金州在 走向校本 中这样解释 所谓校本 一是为了学校 二是在学校中 三是基于学校 地方课程 案例研究 黑龙江省开展地方课程教育的新闻报道 案例思考 什么样的课程属于地方课程 与校本课程有什么不同之处 如果你设计你想开设怎样的地方课程 试举例说明 二 高中化学课程的结构及其优化 课程结构设置为课程体系 学习领域 科目 必修 选修 模块 课程模块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 三 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特点 4 适当的综合性和合理的均衡性 1 可靠的基础性和发展性 2 鲜明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3 良好的选择性 层次性 灵活性和适应性 第三节课程模块间的关系及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 规定化学1和化学2必修模块是各选修模块的共同基础 他们应该在各选修模块之前 即在高一年级顺序集中学习 六个选修模块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既可以平行学习 也可以按照某种先后顺序学习 建议一 为了照顾内容的完整性 系统性 不同的选学模块在内容方面可能会有一点重复 需要教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适当调整 建议二 选修课应该由学生自主进行 不能由教师代替或取消学生的自主选课权 建议三 化学课程标准是高考招生考试的命题依据 高考中报考专业不同 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 文科或社会科学专业最多不超过3个模块 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4个模块 报考化学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6个模块 建议四 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对我们的启示 大连教育学院高中教师教育中心化学教研室徐瑞洋2008年7月 案例研究 试题特点 1 试题平稳2 体现选择3 难度适中4 联系实际5 引领课改 试题平稳体现 2008山东13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10mL质量分数为98 的H2SO4 用水稀释至100mL H2SO4的质量分数为9 8 B 在H2O2 Cl2 2HCl O2反应中 每生成32g氧气 则转移2NA个电子C 标准状况下 分子数为NA的CO C2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 4L 质量为28gD 一定温度下 1L0 50mol 1NH4Cl溶液与2L0 25mol 1NH4Cl溶液含NH4 物质的量不同 体现选择 2008广东26 10分 醇氧化成醛的反应是药物 香料合成中的重要反应之一 1 苯甲醇可由C4H5CH2Cl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而得 反应方程式为 2 醇在催化作用下氧化成醛的反应是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某科研小组研究了把催化剂在氧气气氛中对一系列醇氧化成醛反应的催化效果 反应条件为 K2CO3 363K 甲苯 溶剂 实验结果如下 体现联系实际 2008广东23 11分 硅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范围很广 请回答下列问题 制备硅半导体材料必须先得到高纯硅 三氯甲硅烷 SiHCl3 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 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 写出由纯SiHCl3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 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 HCl和另一种物质 写出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02 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2 下列有头硅材料的详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碳化硅化学性质稳定 可用于生产耐高温水混B 氮化硅硬度大 熔点高 可用于制作高温陶瓷和轴承C 普通玻璃是由纯碱 石灰石和石英砂的 其熔点很高D 盐酸可以与硅反应 故采用盐酸为抛光液抛光单晶硅 3 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水玻璃 取少量硅酸钠溶液于试管中 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 振荡 写出实验现象并给予解释 引领课改 2008广东21 12分 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 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 加热溶解 取少许溶液 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 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 3的结论 1 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 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 烧杯 试管 玻璃棒 药匙 滴管 酒精灯 试管夹 3mol L 1H2SO4 3 H2O2 6mol L 1HNO3 0 01mol L 1KmnO4 NaOH稀溶液 0 1mol L 1Kl 20 KSCN 蒸馏水 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 假设2 假设3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实验过程根据 的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结论 1 必修重要2 选考占有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压氧护理题库及答案
- (正式版)DB65∕T 035-2010 《和田玉》
- 高阳招聘笔试题目及答案
- 锻造工程师招聘面试题2025年题库解析附答案
- 第23课 野外活动注意安全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地方、校本课程浙教版(2021)人·自然·社会
- 第1课 建立班级课程表教学设计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第四册(2017)电子工业版(安徽)
- 虚拟数字人动作合成-洞察及研究
- 矿山通风系统优化与安全控制-洞察及研究
- 薄荷酮代谢通路调控网络构建-洞察及研究
- “四川大学202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科学)试题及答案”
- 急性重症胰腺炎个案护理
- 软式棒垒球-上手传接球教案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 变更董事股东会决议
- 中国功夫介绍英文
- 生物医药强国战略研究
- 驾驶员管理台帐
-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优秀课件【最新】
- 拆房协议书模板
- 制造企业物料试用单
- 《斐波那契数列》课件
- 电力排管检验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