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姜光先诉昌邑市华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确认和公司盈余分配权案1(二审)1山东省昌邑市华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诉姜光先股东资格确认和公司赢余分配权纠纷抗诉案(再审)5要点:1、 股东挪用改制前企业资产作为对改制公司的出资,并因此承担了刑事责任,是否丧失股东资格?2、 公司无利润分配的股东会决议,但有分配书,能否认定已进行利润分配?3、 公司能否决定按出资比例每月派发固定数额的股息?姜光先诉昌邑市华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确认和公司盈余分配权案(二审)(一)首部1判决书字号一审判决书: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2005)潍民二初第241号民事判决书。二审判决书: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07)鲁民二终字第63号民事判决书。2案由:股东资格确认和公司盈余分配权纠纷。3诉讼双方原告(上诉人):姜光先。委托代理人(一、二审):舒向新,山东天航律师事务所律师(二审时为山东舜易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被上诉人):昌邑市华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赵安会,该公司董事长。委托代理人(一、二审):孙瑞彦,山东大本律师事务所律师。4审级:二审。5审判机关和审判组织一审法院: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杨培锋;审判员:孟令东;代理审判员:王耀顺。二审法院: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孟祥刚;代理审判员:闫爱云、马向伟。6审结时间一审审结时间:2006年10月20日。二审审结时间:2007年3月23日。(二)一审诉辩主张原告诉称:2001年11月,昌邑市铁矿改制为昌邑市华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星公司)。华星公司是由原告姜光先等49名股东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金为50万元,其中原告姜光先出资14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8。华星公司分别于2004年3月、2004年7月、2005年5月进行了三次公司盈余分配,再加上2005年下半年应分配而尚未分配的公司盈余,原告应得88万元,但是被告没有向原告支付。自被告公司成立以来,还按月息2分支付股权利息,被告也未向原告支付。为此,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1)被告支付原告公司盈余分配款(分红)88万元;(2)被告支付原告股权利息款1288万元(自2001年11月至2005年9月);(3)由被告承担诉讼费用。在第二次庭审时,原告又增加了“确认原告的股东资格”的诉讼请求。被告辩称:(1)原告在被告处的投资是原告挪用国家的资金注入的,是犯罪行为,因而原告不能享有股权;(2)本案应属确认之诉,而不应为给付之诉;(3)本案是行政诉讼,而非民事纠纷;(4)原告自始至终没有取得股东资格,不能分取红利,原告主张的股金和利息请求无事实依据,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三)一审事实和证据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2001年11月,昌邑市铁矿改制为昌邑市华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华星公司的公司章程载明,公司由原告姜光先等49名股东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金为50万元,其中原告姜光先出资14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8。因原告姜光先投入到昌邑市华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资金14万元系挪用应属于华星公司的资金,被昌邑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2003年6月2日,昌邑市人民法院判决:(1)被告人姜光先犯挪用资金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2)赃款由昌邑市人民检察院发还给昌邑市华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昌邑市人民检察院已从姜光先个人处追缴全部14万元赃款。2003年9月,昌邑市体改委和经贸局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会议决定,因姜光先已构成犯罪,不能再担任董事长,取消其股东资格,由其他人认购其14万元出资。2003年10月4日,华星公司召开第二次股东大会,39名股东(无原告姜光先)出席会议,以举手表决方式一致通过了股东大会决议,其中决议第二条内容为:“根据公司法和有关规定,以及(2003)昌刑重字第1号判决书的判决,姜光先因挪用企业资金,犯了挪用企业资金罪,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经理、董事长,并因其14万元属于挪用的企业资金,所以不享有股权,取消其股东资格。”同日,该公司的董事会推选赵安会为新的董事长。2003年11月18日,山东新华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华星公司的申请验证:“根据公司章程及股东会议决议的规定,昌邑市华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的原姜光先投人资本14万元全部由其他7位投资人认购。其中赵安会占11万元,邱建平占1万元上述股东已于2003年11月18日向贵公司缴足股权转让款。”2003年11月26日,华星公司制定了新的公司章程,在新的股东名录中已无姜光先之名。2003年11月26日,华星公司向昌邑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变更公司董事长、经理,并重新认购部分股权的登记,但该局只对董事长的变更进行了登记,对其他材料进行了备案。根据被告提供的三个股东的出资证明书记载,华星公司已经进行了三次公司盈余分配,每千元出资的分红分别是:2004年3月45269元,2004年7月47673元,2005年5月2800元。但以上分红无股东会议决议佐证。另外,自被告华星公司成立以来,还按每百元每月2元支付股东股权利息。上述事实有下列证据证明:1华星公司工商登记材料一宗,证实华星公司由原告姜光先等49名股东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金为50万元,其中原告姜光先出资14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8;22003年6月2日,山东省昌邑市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书,证实原告姜光先投入到华星公司的资金14万元系挪用应属于华星公司的资金,昌邑市人民检察院已从姜光先个人处追缴全部14万元赃款;3昌邑市体改委和经贸局文件,证实因姜光先已构成犯罪,不能再担任董事长,取消其股东资格,由其他人认购其14万元出资;4华星公司股东大会决议,证实39名股东(无原告姜光先)出席会议,以举手表决方式一致通过了股东大会决议,因其14万元属于挪用的企业资金,所以不享有股权,取消其股东资格,并推选赵安会为新的董事长;5华星公司提供的三个股东的出资证明书,证实华星公司已经进行了三次公司盈余分配,每千元出资的分红分别是:2004年3月45269元,2004年7月47673元,2005年5月2800元,但以上分红无股东会议决议佐证。(四)一审判案理由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上述事实和证据认为:根据原告的起诉和被告的答辩,双方当事人争议的主要问题是:(1)原告姜光先是否还具有被告华星公司的股东资格?(2)原告姜光先主张的分红和股权利息应否支持?针对原告姜光先是否还具有被告华星公司的股东资格问题,虽然被告华星公司没有置备股东名册,但因被告华星公司设立时的公司章程中载明原告姜光先是股东之一,因此,应认定原告姜光先具有股东资格。在没有经过原告姜光先同意的前提下,被告华星公司通过股东会决议剥夺其股东资格的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原告要求确认其为被告华星公司股东的诉讼请求合法,本院予以支持。关于原告姜光先主张的分红和股权利息应否支持问题,因原告姜光先投入到被告华星公司的14万元注册资金是挪用的公司资金,已构成刑事犯罪,因此,原告应承担刑事责任,即原告的这种货币投资非法,不能合法地构成公司法人财产权。基于此,应认定原告姜光先的投资没有到位。根据修订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三条“股东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的规定,并参照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五条“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的规定,原告没有向被告华星公司实际出资,也就无权分红。原告要求被告支付红利和股息的诉讼请求,于法无据,应予驳回。(五)一审定案结论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1994年7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五条、第三十三条,参照2006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五条之规定,作出如下判决:1原告姜光先是被告昌邑市华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2驳回原告姜光先的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5054元,由原告承担15000元,被告承担54元。(六)二审情况1二审诉辩主张上诉人(原审原告)姜光先诉称:上诉人已经实际向华星公司出资,至于出资资金来源的违法并不导致出资无效。而且上诉人正是为了履行出资义务才挪用的资金。一审法院认定上诉人出资非法及出资不到位,因而无权分取红利是错误的。请求二审法院改判被上诉人支付相应分红及股权利息。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辩称:首先,上诉人挪用被上诉人的资金用于出资属于无效行为,其从来没有向被上诉人真实出资,其被司法机关扣押的资金也没有用于向被上诉人出资,且至今仍被检察机关扣押。其次,上诉人的股东资格已经因为股东会决议而丧失,一审认定上诉人具有股东资格不当。综上,请求驳回上诉人的上诉请求。2二审事实和证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确定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和证据。3二审判案理由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从本案查明的事实来看,在华星公司成立时,姜光先已经按照章程规定缴纳了所认缴的14万元出资。虽然该14万元系姜光先挪用企业资金,但姜光先为此仅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或民事侵权责任,并不能由此否认姜光先出资的真实性,原审法院认定姜光先出资没有到位不当,应予纠正。华星公司在庭审答辩理由中主张姜光先不是华星公司的股东,但原审法院已经确认姜光先具有股东资格,而华星公司并未提出上诉,因此对于该问题本院不予审理。本案的焦点问题是:姜光先能否要求华星公司支付分红及股权利息。对此,本院认为,1994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五)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该案”;第三十七条规定:“股东会行使下列职权:(七)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第一百七十七条第四款同时规定:“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后所余利润,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通过上述规定可以看出,股东要求公司支付利润的,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公司应当有可供分配的利润;二是必须有股东会的分配利润决议。本案中,姜光先并未提供华星公司有可分配利润以及华星公司股东会决议向其分配利润的证据。至于华星公司提供的三份出资证明书记载的盈余分配是否合法因不是本案审理的范围,本院不作处理,但姜光先不能以此作为对华星公司享有合法分红的依据。因此,姜光先要求华星公司支付分红,不符合法律规定,本院依法不予支持。同时,虽然华星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按每百元每月2元支付股东股权利息,但该行为并不符合有限责任公司的利润分配条件,属于变相抽回出资行为,违反了公司法第三十四条“股东在公司登记后,不得抽回出资”的规定,姜光先据此要求华星公司支付股权利息,本院亦不予支持。4二审定案结论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15040元,由上诉人姜光先负担。(七)解说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犯罪所得的财产出资,出资是否到位?股东资格如何确认?二是股东大会未形成利润分配方案,股东是否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公司分配利润?三是公司支付给股东股权利息,是否合法?关于问题一:新公司法中并没有规定以货币出资的,其来源必须合法。1993年的公司法也没有规定。对此问题,笔者认为应根据货币来源不同分别处理:(1)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如果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将其用于向公司出资,则会构成洗钱罪,实施上述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将被没收。以没收的方式处理向公司出资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显然否定了货币出资的合法性。在此种情况下,应认定出资人没有实际出资,不具备股东资格。(2)对于一般犯罪所得如盗窃、挪用公款、贪污等犯罪所得出资的认定,应根据公司法的资本充实原则,股东出资即取得股权,其出资的来源不影响股权的取得。因为非法获得人将货币向公司投资入股,形成的法律关系不仅关系到投资人的个人利益,还影响到公司、其他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等善意人的利益。因此,在此情况下,应认定投资人出资已经到位,且具有股东资格。但其仍应承担公法的责任。本案应适用第二种情形,在华星公司成立时,姜光先已经按照章程规定缴纳了所认缴的14万元出资,虽然该14万元系姜光先挪用企业资金,但并不能由此否认姜光先出资的真实性。由此,二审法院认定姜光先已经出资到位,纠正了原审法院关于姜光先出资没有到位的认定,应该是正确的。关于问题二:根据发生在新公司法施行之前,应适用1994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从旧公司法第四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一百七十七条,以及根据我国新公司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七条、第一百条、第一百零九条和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股东要求公司支付利润的,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公司有可分配的利润;二是有股东(大)会的决定分配利润的决议。本案中,姜光先并未提供华星公司可分配利润以及华星公司股东会决议向其分配利润的证据。因此,其要求华星公司支付分红,不符合法律规定。公司的利润分配应首先由董事会拟订利润分配方案,然后由股东会审议决定。在公司有可分配利润的情况下,公司是否分配利润,分配多少利润应当属于股东会的职权范围。因此,当股东会未作出分配决议,或者决议不分配利润的,股东要求分配利润的主张不应得到支持。关于问题三:虽然华星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按每百元每月2元支付股东股权利息,但该行为并不符合有限责任公司的利润分配条件,属于变相抽回出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四条“股东在公司登记后,不得抽回出资”的规定,姜光先据此要求华星公司支付股权利息,于法无据。(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杨培锋王耀顺)山东省昌邑市华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诉姜光先股东资格确认和公司赢余分配权纠纷抗诉案(再审)2001年11月,山东省昌邑市铁矿改制为昌邑市华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星公司)。华星公司的公司章程载明,公司由姜光先等49名股东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金为50万元,其中姜光先出资14万元,占注册资本的 28。后因姜光先挪用昌邑市铁矿的财产331万元,被昌邑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2003年6月2日,昌邑市人民法院判决:1被告人姜光先犯挪用资金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2赃款由昌邑市人民检察院发还给华星公司。姜光先挪用昌邑铁矿的331万,其中14万元作为自己向华星公司的出资。2003年9月,昌邑市体改委和经贸局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会议决定,因姜光先已构成犯罪,不能再担任董事长,取消其股东资格,由其他人购其14万元出资。2003年10月4日,华星公司召开第二次股东大会,39名股东(无姜光先)出席会议,以举手表决方式一致通过了股东大会决议,其中决议第二条内容为“根据公司法和有关规定,以及(2003)昌刑重字第1号判决书的判决,姜光先因挪用企业资金,犯了挪用资金罪,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经理、董事长,并因其14万元属于挪用的企业资金,所以不享有股权,取消其股东资格”。同日,该公司的董事会推选赵安会为新的董事长。2003年11月18日,山东新华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华星公司的申请验证:“根据公司章程及股东会议决议的规定,华星公司拥有的原姜光先投入资本14万元全部由其他7位投资人认购。其中赵安会占11万元,邱建平占1万元,上述股东已于 2003年11月18日向贵公司缴足股权转让款。” 2003年11月26日,华星公司制定了新的公司章程,在新的股东名录中无姜光先之名。2003年11月26日,华星公司向昌邑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变更公司董事长、经理、并重新认购部分股权的登记,但该局只对董事长的变更进行了登记,对其他材料进行了备案。根据华星公司提供的三个股东的出资证明书记载,华星公司已经进行了三次公司赢余分配,每1000元出资的分红分别是:2004年3月 45269元,2004年7月47673元,2005年5月2800元。但以上分红无股东会议决议佐证。另外,自华星公司成立以来,还按每100元每月 2元支付股东股权利息。为请求华星公司支付分红和股权利息,姜光先向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在一审的第二次庭审中增加确认其股东资格的诉讼请求。潍坊市中级人民于2006年10月20日作出 (2005)潍民二初字第241号民事判决。认为,双方当事人争议的主要问题是:1姜光先是否还具有华星公司的股东资格?2姜光先主张的分红和股权利息应否支持?针对姜光先是否还具有华星公司的股东资格问题,虽然华星公司没有置备股东名册,但因华星公司设立时的公司章程中载明姜光先是股东之一,因此,应认定姜光先具有股东资格。在没有经过姜光先同意的前提下,华星公司通过股东会决议剥夺其股东资格的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姜光先要求确认其为华星公司股东的诉讼请求合法,依法予以支持。关于姜光先主张的分红和股权利息应否支持问题,因姜光先投入到华星公司的14万元注册资金是挪用的公司资金,已构成刑事犯罪,因此,姜光先应承担公法责任,即姜光先的这种货币投资非法,不能合法地构成公司法人财产权。基于此,应认定姜光先的投资没有到位。根据修订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三条“股东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的规定,姜光先没有向华星公司实际出资,也就无权分红。姜光先要求华星公司支付红利和股息的诉讼请求,于法无据,应予驳回。依照1994年7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三条,参照2006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五条之规定,判决:一、原告姜光先是被告华星公司的股东;二、驳回原告姜光先的其他诉讼请求。姜光先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7年3月23日作出(2007)鲁民二终字第63号民事判决。认为:从本案查明的事实来看,在华星公司成立时,姜光先已经按照章程规定缴纳了所认缴的14万元出资。虽然该14万元资金系姜光先挪用企业资金,但姜光先为此仅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或民事侵权责任,并不能由此否认姜光先出资的真实性。原审法院认定姜光先出资没有到位不当,应予纠正。华星公司在庭审答辩理由中主张姜光先不是华星公司的股东,但原审法院已经确认姜光先具有股东资格,而华星公司并未提出上诉,因此对于该问题不予审理。本案的焦点问题是:姜光先能否要求华星公司支付分红及股权利息。 1994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五)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第三十七条规定“股东会行使下列职权:(七)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第一百七十七条第四款同时规定“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后所余利润,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通过上述规定可以看出,股东要求公司支付利润的,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公司应当有可供分配的利润;二是必须有股东会的分配利润决议。本案中,姜光先并未提供华星公司有可分配利润以及华星公司股东会决议向其分配利润的证据。至于华星公司提供的3份出资证明书记载的盈余分配是否合法因不是本案审理的范围,不作处理,但姜光先不能以此作为对华星公司享有合法分红的依据。因此,姜光先要求华星公司支付分红,不符合法律规定,不予支持。同时,虽然华星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按每100元每月2元支付股东股权利息,但该行为并不符合有限责任公司的利润分配条件,属于变相抽回出资行为,违反了公司法第三十四条“股东在公司登记后,不得抽回出资”的规定,姜光先据此要求华星公司支付股权利息,不予支持。综上所述,姜光先关于出资已经到位的上诉理由成立,但其要求华星公司支付分红及股权利息的上诉请求,不予支持。原审法院认定姜光先出资不到位有误,但实体判决结果并无不当,予以维持。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华星公司不服二审判决,向检察机关申诉,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后,提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8年?月23日作出高检民抗字(2008)62号民事抗诉书,认为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07)鲁民二终字第63号民事判决认定姜光先出资到位、具有股东资格,属于认定事实错误。一、终审判决认为姜光先投资到位是错误的。本案华星公司系由昌邑市铁矿改制而来。山东省昌邑市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03)昌刑重字第1号认定:经审理查明,2001年10月至 2001年12月,被告人姜光先作为公司的发起人为完成企业的改制工作,在昌邑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已确认评估资产后,将应属于改制后的昌邑市华星矿业有限公司的预收土地承包费241万元和矿粉款9万元擅自挪用给本人及其他股东作为个人入股股金用以进行新成立企业的注册。姜所挪用的331万元,其中191万元借给了部分职工入股(该191万元已由昌邑市人民检察院向各借款人追还),另14万元以其自己的名义入股。姜光先出借给职工的191万元,借款关系是合法的,职工以个人借款作为投资,是允许的。但姜光先投入的14万元并非姜个人财产,以其个人财产的名义投入,作为华星公司的注册资金,只是将改制前铁矿的自有资产又作为改制后华星公司的注册资金,终审判决认为姜光先投资到位是错误的。二、终审判决认为姜光先具有股东资格是错误的。终审判决认为姜光先在设立公司章程上作为股东签字,就应认定姜光先的股东资格是错误的,这一行为因姜光先的欺诈故意,且该虚假出资侵害了国家利益而无效。姜光先于2001年11月20日在昌邑市华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章程上作为股东签字。又据山东省昌邑市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03)昌刑重字第1号:“被告人姜光先供述,2001年10月至同年12月在昌邑市铁矿改制过程中,我把昌邑铁矿对外承包砖厂的241万元承包费以及向潍坊恒鑫铸造厂卖矿粉收回的9万元货款,共计331万元,不让财务上入账,把其中191万元借给部分职工入了改制后新企业的股,14万元作为我自己的股金入了股。”对这两笔现金,姜均不让会计入账,其中191万元于2001年 11月19日以姜个人的名义出借给部分职工,并于2001年12月1日将包括331万元的共50万元人民币存入昌邑市太保村农村信用合作社设立的账户,作为华星公司的注册资金。依山东省昌邑市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03)昌刑重字第1号认定,姜挪用公款的犯罪时间从2001年10月到12月这期间,姜在主观上明知自己是挪用国有企业的财产作为个人的出资,并没有实际出资,而虚构以自己个人资产出资的事实,构成欺诈的故意。同时该虚假出资行为损害的是国家利益,以下事实可证明:根据昌邑市铁矿企业改制方案第九条第一款,新公司成立后,评估净资产-607613848元,政策性扣除3533609元,共计-960974748元,按零资产买断原企业全部产权,资产亏空额(-960974748元),并根据昌发(99)31号文件第三部分第三条规定,给予新公司应交所得税返还弥补。也即昌邑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